风云气象卫星

搜索文档
“风云”在天上,道路在脚下
人民日报· 2025-09-24 02:30
推动国际合作,中国有诚意,更有优势。在展会上,绿色农业、氢能储能等被"装"进二维码,扫一 扫就能"连人带技术"一键直达需求方,给参展客商带来惊喜。可以说,展会就是建立"链接"的平台。从 36小时将中国黄瓜、茄子送到阿联酋的商超,到参与沙特国王港项目建设、打造"中国建造"标杆,中国 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底气所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让研发生 产分工协作、供需精准适配,中阿之间正打造出一条条机遇无限的"共赢链"。 推动国际合作,普惠共享是关键。宁夏牵头建设中阿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等 国示范运营,为当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级成果";宁夏大学团队研发的绿色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在阿 曼、埃及扎根。时下,中阿科技合作已成为阿拉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优先选项,中国智慧 正前所未有地融入当地发展脉络。相关技术可快速落地、可规模转化、可跨区域推广,有助于提升当地 自主发展能力,充分彰显了"授人以渔"的中国理念,也将推动中阿合作从"项目相加"迈向"能力相乘"新 阶段。 "风云"在天上,道路在脚下。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双方合作从经 贸往来、项目承包扩 ...
“风云”在天上,道路在脚下(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12
包括气象合作在内的各类项目相继落地,服务贸易稳步发展,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满满诚意,体现了 共建"一带一路"的累累硕果,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一股暖流 时刻观测全球气象,日夜预报阴晴冷暖,风云气象卫星被誉为"离百姓生活最近的卫星"。它们是我国气 象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更成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共赢的真实写照。 前不久,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举办。会场内,在智慧气象展区的电子屏上,滚动 展示着风云气象卫星服务国际用户、提升其防灾减灾水平的情况。会场外,宁夏首开"中阿气象技术交 流会客厅",AI数字预报员流畅使用双语答问,前沿技术和气象合作成果得到集中展示。 将镜头再拉长些,从提供定制化服务,到分享技术方案,再到人才培养,中阿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 展,人文与科技的对话早已超越展会的时间与空间。自2022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 行动"以来,包括气象合作在内的各类项目相继落地,服务贸易稳步发展,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满满 诚意,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累累硕果,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一股暖流。 面对同样的挑战,维护共同的利益,国际合作潜力无限。中阿相隔万里,但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气候 变 ...
陈振林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气象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2 00:47
陈振林 1945年,人民气象事业在陕西延安凤凰山下启航。回顾波澜壮阔的80年,每一步都凝聚着党中央、 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气象事业摆到 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 循。80年来,一代代气象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走出了一条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气 象事业发展之路,人民气象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实践证明,气象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是人民气象事业的兴业之路,是坚持不懈的中 心任务。新征程上,我们将进一步聚力攻坚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加强有组织科技攻关,建立气象科技任 务统筹部署、跨部门跨行业联合攻关机制,加快推动国家科技重点专项立项实施,持续提高数值预 报"气象芯片"水平,推进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与气象深度融合应用。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基础 业务能力,坚持共谋共建共享共治,依托重大工程提升气象设施建设水平,研发新一代风云气象卫星、 天气雷达及各类新型气象观测设备,加快推进基于气象的地球系统数据平台建设,努力开发更多的自主 可控数据产品,组织实 ...
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气象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1 22:21
1945年,人民气象事业在陕西延安凤凰山下启航。回顾波澜壮阔的80年,每一步都凝聚着党中央、国务 院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气象事业摆到更加 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80年来,一代代气象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走出了一条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气象事 业发展之路,人民气象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人民气象事业的80年,是坚守初心使命的80年 实践证明,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是人民气象事业传承发展的精神支撑。新征程上, 我们将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养分,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实践中锤炼品格,发扬"忠诚为民、精准及 时、创新奉献"的气象优良传统,树牢"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和"有为才有位、有位更 须有为"的事业观,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视野开阔、作风优良的气象队伍,积极参与全 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坚决扛起加快建成气象强国的时代使命。 抚今追昔,气象万千;继往开来,万象更新。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 ...
专访世界气象组织主席:期待广东经验助力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
南方都市报· 2025-09-02 04:02
上合组织与气象合作 - 上合组织2025年被定为可持续发展年 成员国提出加强环保领域合作 减轻气候变化负面影响 [1][2] - 世界气象组织主席肯定中国在气象领域的国际合作 特别是通过南南合作机制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气象监测与防灾减灾能力 [1][2] 中阿气象合作成果 - 中阿气象合作成为南南合作典范 中国气象局与阿联酋国家气象局将围绕数据共享 技术规划和人才联合培养建设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中心 [2][3] -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平台已接入17个阿拉伯国家 提供4大类40种产品服务 并为海湾国家提供高频次定制化监测服务 [3] 技术合作与创新 - 中国推出全民早期预警方案"妈祖(MAZU)" 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 [3] - 中阿将在人工智能和遥感技术方面深化合作 共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3] 广东气象国际合作 - 广东被视作中国气象科技对外合作重要窗口 在极端天气应对 跨领域气象应用及国际人才培养方面获高度评价 [4][5] - 世界气象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在区域数值预报 海洋气象和台风监测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正开展国际培训与技术推广 [4][5] 国际合作平台与领导力 - 中国通过WMO 中阿合作论坛和中国-非洲合作机制等多边平台展现国际领导力 推动气候治理多边协作 [1][2][5] - 中国通过资金支持 技术输出和人才培训帮助发展中国家弥补气象观测与预警系统短板 [2][5]
我国风云卫星已与17个阿拉伯国家共享
央视新闻· 2025-08-29 07:40
核心合作举措 - 中国与阿联酋、约旦、埃及等国共建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中心、早期预警系统及气象人工智能模型 [1] - 合作聚焦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阿拉伯地区气象领域的发展应用 [1] 中阿气象卫星数据合作 - 中国与阿联酋将围绕数据共享框架搭建和遥感应用技术路径规划联合建设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中心 [1] -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平台已接入17个阿拉伯国家并提供4大类40种产品服务 [1] - 连续多年为海湾国家提供高频次定制化监测服务 [1] 早期预警系统技术合作 - 中国与约旦合作研发适配当地的早期预警系统 [1] - 系统采用高性能计算资源、人工智能气象模型和AI预警算法实现灾害性天气预警的多场景部署应用 [1]
中国与阿联酋、约旦、埃及多项气象科技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新华社· 2025-08-28 22:38
中阿气象合作项目启动 - 中国气象局与阿联酋国家气象局正式启动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中心建设 围绕数据共享框架搭建 遥感应用技术路径规划 人才联合培养展开合作 [1] - 中国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平台已接入17个阿拉伯国家 提供4大类40种产品服务 并连续多年为海湾国家提供高频次定制化监测服务 [1] - 双方于今年4月签署气象卫星合作纪要 为本次合作奠定基础 [1] 早期预警系统研发计划 - 中国气象局与约旦等国联合开展"妈祖(MAZU)"早期预警系统研发计划 研发适配当地的定制化预警解决方案 [1] - 系统采用风云气象卫星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AI气象模型和AI早期预警算法等技术 实现灾害性天气预警的多场景部署应用 [1] - 项目启动仪式于8月28日举行 标志着跨国技术合作进入实施阶段 [1] 人工智能气象技术合作 - 中国气象局与埃及气象局联合开展AI驱动气象模型研发应用 重点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 [1] - 合作旨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阿拉伯地区气象领域的创新发展和实际应用 [1] 国际合作战略框架 - 中国气象部门以风云气象卫星和世界气象中心(北京)为两大支柱 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合作 [2] - 合作领域覆盖天气预报 气象卫星应用 灾害监测预警 防灾减灾 人工影响天气及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建设 [2] - 国际合作服务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体现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战略协同 [2]
中阿气象技术交流会客厅将首次亮相宁夏银川
人民网· 2025-08-15 09:41
活动概况 - 第七届中阿博览会气象高质量发展对接交流活动将于8月28日至29日在宁夏银川举办 主题为"深化中阿气象合作 共筑气候韧性未来" [1][3] 活动框架设计 - 活动采用"11234"基本框架:打造1个中阿气象技术交流会客厅 举办1场重量级院士报告 [3] - 包含2场区域性国际组织报告 发布3项机制性成果 围绕4个专题开展沙龙对话 [3] - 中国气象局将向阿拉伯国家分享"观测即服务"理念 介绍综合观测系统布局体系与前沿方法 [3] 展览规模 - 智慧气象展总面积1100平方米 由宁夏气象局与中国气象学会共同承办 [3] - 40家单位和企业参展 设置5个专题板块:风云气象卫星及应用、全民早期预警、气象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智慧气象装备、人工影响天气 [3] - 预计展出气象科技成果37项 新型装备150余套 [3]
大国院士 |“风云”变幻,且看气象万千——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健民
新华网· 2025-08-05 09:31
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历程 -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气象观测卫星 极大提升了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更新频率[1] - 1988年9月7日成功发射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 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9] - 风云二号是中国首次研制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由许健民担任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15] 技术突破与创新 - 解决风云二号卫星云图抖动问题 历经一千多个日夜推导出143页4万多字的数学公式[15][16] - 在风云二号C星发射前一个月 成为世界上首个解决静止轨道卫星云图抖动问题的团队[16] - 卫星在距地球800公里高空以每秒7.9公里速度飞行 需将点状资料拼接成图 技术难度极高[9] 应用领域拓展 - 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中首次验证气象卫星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价值[18][19] - 通过卫星云图清晰观测到三条火带和火势蔓延趋势 为扑火指挥部提供关键决策依据[19] - 卫星数据应用从天气预报扩展至火灾 水灾等自然灾害监测领域[18] 行业发展背景 - 1969年长江 黄河流域雨雪冰冻灾害暴露气象观测短板 当时依赖地面气象站和探空气球数据[8] - 周恩来总理在观看美国卫星云图后提出"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 连续强调四个"落后"[7][8] - 1971年中国气象局成立卫星气象中心 1986年许健民调任时第一颗气象卫星仍处于研制阶段[8]
“共同探索全球气象治理新路径,为全球气象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7 09:23
国际合作与培训项目 - 中国商务部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合作举办"环印度洋国家海洋气象防灾减灾国际培训班",为期一周,在杭州开展教学活动 [1] - 埃塞俄比亚气象局遥感与气候处处长勒塔·贝克勒·古迪参与培训,并作为"一带一路"气象访问学者项目首批入选者 [1][2] 技术合作与成果 - 勒塔与中国气象局团队合作探索解决埃塞俄比亚雨季预测难题,开发预测模型显著提高预报精度,成果通过同行评审并获得认可 [2] - 中国气象局与埃塞俄比亚气象局在云端气象早期预警平台、风云气象卫星遥感应用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3] 气候变化与经济影响 - 印度洋气候变化对埃塞俄比亚经济有深远影响,该国距离最近海岸线超过500公里,但海啸等灾害仍牵动其经济命脉 [2] - 勒塔强调中国先进海洋监测和预警技术对预防自然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2] 未来合作方向 - 勒塔期待未来在气象模型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领域深化中埃合作,共同探索全球气象治理新路径 [3] - 中国气象局专家持续指导埃塞俄比亚雨季研究,重塑其对大气科学的认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