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旅游

搜索文档
热评丨“购在中国”:聚起中国夏日消费热浪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4 09:53
消费活动与场景创新 - 重庆龙门浩老街通过5000架无人机表演推动夜经济延伸消费窗口至深夜 带动游客从打卡转为深度漫游[1] - 上海国际消费季举办超过300场特色活动 包括乐高迪士尼亲子娱乐 国际动漫月 CCG EXPO Bilibili World年轻群体活动 体育赛事及时尚潮流主题活动[3] - 天津海河消费季推出票根优惠计划 打造一票多用多惠消费生态圈 针对粉丝踩点和余兴社交等观演新需求释放多场景融合消费潜能[5] 消费数据与经济增长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0%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5] - 文娱消费表现突出 全国电影票房超29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超20% 演唱会票房激增约40%[5] - 票根经济成为年度消费热词 反映消费升级趋势[5] 科技赋能消费创新 - 深圳智慧之夏品牌展展示3D打印机器人 3D立体画 AI智能眼镜 全屋智能家居等科技产品 打造可体验的智慧消费新场景[7] - 深圳消费季推动全国首个机器人街区落地龙岗 提供机器人服务及组装体验 实现人机共生未来生活方式[8] - 科技应用为新型消费打开想象空间 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消费吸引力[7][8] 政策推动与战略定位 - 购在中国系列活动由商务部等6部门自2025年4月统筹推动 覆盖首发经济 国货潮品 文娱旅游 体育赛事等新消费增长点[1] - 上海定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通过让全球旅客好来好玩好购策略 使购在中国成为国内外消费者潮流选择[3] - 活动以消费为核心实现多业态深度融合 远超越单点促销模式 形成商旅文体健多元融合消费品牌[3][5]
商务部:5月份,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快讯· 2025-06-19 07:57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环比加快1.3个百分点,为2024年以来月度最快增速 [1]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2万亿元,同比增长5.0%,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速环比加快0.1个百分点 [1] 商品消费细分领域 - 5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5%,增速环比加快1.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8.2%,增速环比加快1.6个百分点 [1] - 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家电、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3.0%、33.0%、30.5%和25.6% [1] - 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13.3%,升级类商品中体育娱乐用品、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3%和21.8% [1] 假日消费与文娱旅游 - "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6.4%),游客总花费1802.69亿元(+8.0%),50个重点步行街/商圈客流量增长6.4% [2] - 端午假期出游1.19亿人次(+5.7%),总花费427.30亿元(+5.9%),电影票房达4.6亿元(+20%) [2] 离境退税与入境消费 - 离境退税优化政策实施首月,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16%,退税商店销售额增长56%,全国退税商店增至5196家(为2024年底1.4倍) [2] - 北京、上海、深圳推出创新退税服务模式,包括集中退付点、自助开单机和海关验核便利化 [2] 线上与实体零售 - 1-5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3%,占社零总额比重24.5% [3] - 限额以上实体店铺零售额增长4.5%,仓储会员店增速超30%,便利店、专业店、超市分别增长8.5%、6.3%和5.7% [3]
商务部:4月商品消费增速加快
中国证券报· 2025-05-23 21:14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4月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增长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 系列促消费活动有序开展 [1] - 4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1% 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 [2] - 1至4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 增速快于同期商品零售额0.4个百分点 [2] 商品消费细分领域 - 1至4月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4% 增速位列16大类消费品第一 [1] - 4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电/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8%/33.5%/26.9%/19.9% [2] - 手机补贴政策带动中高端消费跃迁:6000元以下手机销量/销售额同比增4.8%/14.8% 2000-4000元/4000-6000元手机销量同比增13%/43% [1] - 新型消费亮点突出: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33.9% 渗透率达51.5% 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增30%以上 [2] 电子商务发展 - 1至4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7%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5.8% 占社零总额24.3% [2] - 产业电商助力外贸:平台吸纳超3100家次外贸企业入驻 外贸专区销售额超11亿元 直接采购约100亿元 [3] - 电商平台开展超200场产业带对接活动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3] 政策实施效果 - 手机等数码产品补贴政策落地成效显著:4884.8万名消费者购买5148.3万件产品 带动销售1432.6亿元 [1]
行业动态 | 一周银发产业大事件速览
搜狐财经· 2025-05-16 15:06
养老服务 - 我国牵头制定《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包容性数字经济通用要求与指南》(ISO 25556:2025),这是ISO首个人口老龄化视角下的数字经济标准,涵盖在线购物、数字银行等高频场景 [7] - 我国首个养老服务业品牌价值评价国家标准发布,从有形要素、质量要素等5方面细化46个指标,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7] - 人社部拟新增"养老服务师"职业,海尔康养与泽普康道合作打造智慧康养新模式,聚焦智能康复机器人等产品联合开发 [8] - 复星保德信与京东方合作推出"保险+康养"入住权益模式,整合保险服务与养老资源 [8] - 京能集团Q1康养业务养老床位4724张,养老服务站点243个,较年初增加28个 [9] - 恒锋信息2024年养老服务营收3928万元,占比17.28%,开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养老"模式 [9] - 同方全球人寿与梓山湖江南里养老社区合作,整合CCRC模式与"医、药、检、护、养"五大场景 [9] - 人保寿险与诚景置地探索"保险+地产"模式,在养老地产、健康社区建设等领域合作 [10] - 《保险机构适老服务规范》发布,明确服务适老化定义、管理机制及改造标准 [12] 老年消费 - 东方妍美拟赴港上市,专注特医食品研发,拥有2款获批产品及7款在研候选产品 [12] - 中国医药拟3.02亿元收购金穗科技,整合开发个人健康消费产品、保健品类等大健康业务 [12] - 浦东50+老年群体提高性消费占比达20%,月均支出4200元,超8成老龄消费者偏好"依身体状况定制舒缓行程"旅游服务 [13] - 东阿阿胶与正官庄合作布局血糖滋补健康产品,以GLPro品牌为核心深化血糖管理合作 [13] 医疗健康 - 京东健康2025年Q1收入166.45亿元,医疗AI应用覆盖80%医生问诊单,AI营养师服务满意度达91% [14] - 诺唯赞与东方基因合作聚焦阿尔茨海默病诊断领域,开发关键原材料及分子微流控技术 [14] - 平安健康与诺和诺德构建肥胖症全周期服务闭环,覆盖认知提升到长期管理 [15] - 中银人寿与希玛医疗推出大湾区"保险+医疗"跨境服务方案,实现医疗地点自由及流程便捷化 [15] - 宁美浩维获数千万天使轮融资,用于基因编辑细胞疗法在抗衰、糖尿病等领域的研发 [15] - 京东健康启动"领航者计划",招募300名护士及康复师,拓展居家护理与安宁疗护服务 [16] 智能科技 - 优龙机器人获千万元融资,推动"柔性外骨骼+云康复平台"在长护险、社区养老中心应用 [17] - 华为与优必选合作开发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打造"人形机器人+智慧工厂"示范方案 [17] - 洛必德与智业健康探索"机器人+云"智慧养老模式,实现老人体征实时监测 [17] - 傲意科技获近亿元B++轮融资,专注脑机接口与机器人技术,产品包括智能仿生手OHand™系列等 [18] - 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康复示范基地落地上海,傅利叶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进康复医疗应用 [18] 文娱旅游 - 安徽黄山投资10亿元打造国际康养小镇,融合健康管理、中医养生等特色产业 [19] - 欧莱雅与上海老年大学合作推出银发族形象管理课程,采用"代际共赏"模式 [19] 养老金融 - 新华保险联合中建投信托、中信养老推出"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保障计划",整合保险、信托与养老服务资源 [20] - 广州发布12条措施支持养老金融发展,包括丰富第三支柱产品供给、探索港澳合作等 [20] - 江苏省印发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18项重点任务,加强老龄产业金融支持 [20]
从两会提案看中国银发经济的未来路径
Wind万得· 2025-03-12 22:28
银发经济政策动向 - 2025年两会提案将银发经济定位为"政策红利+AI革命+消费爆发"融合赛道,覆盖养老服务、智能科技、医疗健康、养老金融、文娱旅游、银发消费六大领域[3] - 养老服务领域聚焦长护险全国统筹与异地结算,提出统一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覆盖家属补贴等建议,同时推动央国企参与社区居家养老以整合资源[3] - 智能科技领域重点发展养老机器人与AI医疗,提议设立产业基金支持核心技术研发,试点"智能机器人养老社区",并构建医疗数据库辅助基层诊疗[3] 银发经济市场潜力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1.3%),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15.6%),老龄化加速催生需求井喷[6] - 2024年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6%),预计2035年达30万亿元(占GDP10%),养老服务业、老年用品消费、老年金融等产业呈爆发式增长[8] - 2025年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元,AI与智能设备普及推动服务效率提升[8] 银发经济发展趋势 - 智能化与数字化成为核心方向,智慧医疗、AI辅助诊断等技术应用提升服务便捷性,数字化平台促进跨领域融合[8] - 产业呈现多元化融合趋势,形成"养老+医疗""养老+金融""养老+科技"等模式,文旅产业与医疗、农业结合创新价值链[8] - 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崛起,企业针对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提供差异化产品与服务[9] 银发经济核心挑战 - 人才缺口显著,养老护理员缺口达550万人,老年医学与智能科技人才供给不足[10] - 智能设备应用存在数字鸿沟,老年人接受度低,且面临研发成本高、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10] - 资金依赖政府投入,2024年融资案例仅24起(金额3.71亿元),社会资本因回报周期长而观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