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网络

搜索文档
税收数据显示:广东县域经济呈现多方面亮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1 23:17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旨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公共服务 水平。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百千万工程"实施两年多来成效突出,广东县 域经济呈现出多方面亮点。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广东县域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 3.6%,大大高于全省年均0.1%的增长水平。其中,粤东西北的县域开票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8%。个人 所得税工资薪金申报数据显示,县域经营主体从业人数稳步增长,粤东西北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3%, 高于珠三角地区的3.2%。 开拓外省市场能力快速提升。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广东省县域经营主体对省外的开 票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6.3%,高于广东省整体增速10.1个百分点,跨省贸易在县域总销售金额的比重由 14.2%提高至17.9%。特别是对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销售增长迅猛,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5.8%和 156.1%。分地区看,县域对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销售金额分别年均增长15.8%、10.6%,对我 国东北、西部、中部地区分别年均增长156.1%、17.7%、8.0%,与京津冀、东北 ...
14天8板大牛股,股价突然急刹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4:27
股价表现与市场传闻 - 吉视传媒股价在14个交易日内录得8个涨停,累计涨幅达104.12% [11] - 市场传闻涉及"热门影视投资""国资云概念股""兼并长光卫星重组"等题材 [1] - 公司澄清不涉及国资云业务,电影《731》投资比例极低且对业绩无重大影响,与长光卫星无并购重组计划 [13] 2025年半年度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9.97亿元,同比增长8.70% [5][6] - 归母净利润亏损2.32亿元,同比下降18.82% [5][6]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减少1974万元,同比下降114.63% [5][6] - 营业成本8.998亿元,同比增长11.86%,增速超过营收增长 [7] 业务转型与财务质量 - 传统公众客户业务受行业竞争及用户习惯变化影响收缩,集团客户业务增长但成本增加 [8] - 应收款项达5.92亿元,同比增长29.43%,增速远高于营收 [8] - 公司布局数据要素服务、大模型部署(如DeepSeek优化及吉林文旅大模型)等数字化创新业务 [9] 资金流向与市场情绪 - 8月2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998.22万元,游资净流出5225.08万元,散户净流入3226.85万元 [13] - 股价在业绩发布后次日跌6.82%,总市值129亿元 [1]
14天8板大牛股,股价突然急刹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3:47
股价表现与市场传闻 - 吉视传媒股价在14个交易日内录得8个涨停 累计涨幅达104.12% [9] - 市场传闻涉及热门影视投资、国资云概念、兼并重组等题材 但公司均发布公告澄清 [1][11] - 8月22日股价出现回调 单日下跌6.82% 报收3.69元/股 总市值129亿元 [1]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97亿元 同比增长8.70% [5] - 归母净利润亏损2.32亿元 同比下降18.82% [4][5]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减少1974万元 同比下降114.63% [5] - 营业成本8.998亿元 同比增长11.86% 增速超过营收增长 [7] 业务转型与经营状况 - 传统公众客户业务收入下滑 受行业竞争加剧及用户收视习惯改变影响 [7] - 集团客户业务收入增长显著 但伴随成本上升 [7] - 应收款项达5.92亿元 同比增长29.43% 增速远高于营收 反映营收质量偏低 [8] - 公司定位为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 重点发展数据要素服务、大模型部署等数字化创新业务 [8] 资金流向与市场情绪 - 8月2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998.22万元 但游资资金净流出5225.08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3226.85万元 [12] - 股价波动受市场传闻催化 尽管公司多次澄清 投资者情绪仍推动短期炒作 [1][9][11]
股价吹“妖风”难掩盈利困局,吉视传媒2.3亿巨亏拷问转型成色 | 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08-22 12:58
股价表现与市场交易 - 吉视传媒股价单日大跌6.82%,因日跌幅偏离值达7%登上龙虎榜,为年内第9次上榜 [1] - 公司股价在1个月内实现翻倍,主要受国资云、影视、数据要素、并购重组等概念炒作驱动 [1][6] - 龙虎榜显示沪股通净卖出4648.18万元,游资席位国泰君安证券上海江苏路净卖出9991.19万元 [4] 股东结构变化 - 新进股东虞何佳持有2200万股(占流通股0.63%),夏重阳持有1560万股(占流通股0.45%),取代原股东敦化市融媒体中心等 [4] - 虞何佳为法拍牛散,曾以2.78亿元竞得科陆电子5018万股,以1.2亿元竞得皇台酒业500万股 [6] - 夏重阳被报道为温州帮成员,偏好低价、小盘及重组题材标的,曾多次出现在公司十大股东名单 [6] 业务与概念炒作 - 公司被炒作涉及国资云概念,因其控股东北亚大数据交易服务中心布局数据确权业务 [6] - 作为电影《731》联合出品方被热炒,但公司声明出资比例极低,对业绩无重大影响 [6] - 投资者互动平台提及与长光卫星战略合作,但公司明确表示目前无并购重组计划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97亿元,同比增长8.7%,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32亿元,同比下滑18.82% [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2亿元,同比下滑114.63%,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9.25% [8] - 公司自2022年起连续亏损3.5年,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5.5年 [9] 资产重组与转型措施 - 2024年完成资产置换,以三亚樾城投资100%股权置换控股股东IPTV业务,约定三年利润总额累计不低于1.93亿元 [11] - 划转网络资产等至全资子公司东北亚大数据,账面净值54.28亿元 [12] - 东北亚大数据上半年营收3600万元,亏损2.46亿元,超过公司整体亏损额 [14] 子公司业务布局 - 主要子公司包括吉视传媒信息服务(总资产5.94亿元)、北京吉视汇通科技(总资产1.78亿元)、东北亚大数据(总资产46.68亿元)等 [13] - 子公司业务覆盖信息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文化产业投资、大数据服务等领域 [13]
大跌!14天8板大牛股急刹车,上半年净亏损2.32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9:43
股价表现与市场传闻 - 吉视传媒股价在14个交易日内录得8个涨停 累计涨幅达104.12% 总市值达138亿元[1][9] - 市场传闻涉及热门影视投资、国资云概念、兼并长光卫星重组等题材 但公司均公告澄清不涉及相关业务或重组计划[1][11] - 8月22日股价下跌6.82% 报3.69元/股 总市值129亿元 资金流向显示游资净流出5225.08万元 散户净流入3226.85万元[1][1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97亿元 同比增长8.70%[4][5] - 归母净利润亏损2.32亿元 同比下降18.82%[2][4][5]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减少1974万元 同比下降114.63%[4][5] - 营业成本8.998亿元 同比增长11.86% 成本增速超过营收增速[6] - 应收款项达5.92亿元 同比增长29.43% 增速远高于营收[6] 业务转型与经营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广电网络运营 同时拓展文化传媒、大数据等领域 是吉林省唯一A股上市国有文化科技企业[5] - 传统公众客户业务受行业竞争和用户习惯改变影响而收缩 集团客户业务收入增长显著但伴随成本增加[6] - 新增政企业务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增长 因大规模业务难以完全付现[6] - 公司布局数字化创新服务业务 包括数据要素服务和大模型部署 已交付基于deepseek训练的"吉林文旅大模型"[8] - 2025年战略目标是通过"内容+网络""文化+科技"融合打造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7] 市场关注与风险因素 - 公司参与投资电影《731》但出资比例极低 对业绩无重大影响[11] - 与长光卫星合作限于卫星数据云服务等领域 无并购重组计划[11] - 公司此前在业绩预告中表示整体业绩预计仍处于亏损状态[6]
数智重构文化经纬 融合书写产业新章——江苏有线以“科技+文化”解码未来
新华日报· 2025-04-27 23:19
技术赋能内容生产与传播 - 公司通过大模型技术实现秒级生成精准匹配的创意方案,大幅提升策划效率,以往需数周的市场调研和头脑风暴流程被压缩至几分钟[2] - AIGC技术与数字人深度融合催生爆款内容,《青花瓷里的十二生肖》网络播放量突破千万并被选为对外文化交流代表作品,内容生产效率提升数倍[3] - 智能化生产体系推动内容生产从"人力密集型"转向"智能高效型",素材剪辑、内容审核等流程实现智能协同[3] - 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千人千面"精准推送服务落地南京、苏州等地,语音搜索功能使老年观众戏曲节目获取效率显著提升[3] 文化科技双轮驱动战略 - "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运用5G、4K交互等技术实现总传播量2.3亿,获国际纪录片制片人高度评价[4] - 开发方言保护APP、数字孪生博物馆等项目构建虚实结合文化体验空间,推动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承[4] - 参与制定元宇宙自然景观开发伦理准则,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生态教育中的应用[4] - 成立头条视听短剧公司布局微短剧市场,"微短剧+AI+文旅"新业态全网播放量超2亿次[5] 创新机制与行业合作 - 试水企业AI应用众创机制,联合高校举办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融创大赛,孵化《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等爆款内容[5] - 与腾讯、华为等共建AI视觉联合实验室,深耕视觉大模型和智能物联技术[5] - 2024年成为广电网络行业唯一实现经营业绩"双增长"的省网公司[5] 场景化应用拓展 - 开发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实现"一个遥控器看电视"功能,江苏首批试点覆盖1万用户[6] - 苏州"巷红管"数字小区通过AI视觉技术日均捕捉20余起违规事件,社区综合治理效率提升且火灾警情同比下降[6] - "智慧计量"模式在太仓农贸市场落地,AI智能电子秤实现商品全链条溯源,入选省级电子秤监管试点[6] 战略发展方向 - 提出"文化+科技+X"战略,以场景化应用突破进入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6][7] - 目标建设全国标杆性现代文化科技企业集团,持续探索技术应用边界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