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文旅大模型

搜索文档
吉视传媒:近期合计中标4281万元政企订单 数据要素与文旅大模型同步发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08:11
数据要素业务 - 依托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吉林省数据要素服务中心开展业务 聚焦公共数据产品研发 数据资产化和数据流通交易等关键领域 全力开展吉林省数据要素市场化运营工作 [1] 吉林文旅大模型业务 - 率先训练并推出深度融合吉林省本地资源的"吉林文旅大模型" 应用于智能导游和路线推荐等场景 致力于打造吉林省专属的"文旅AI大脑" [1] 政企业务中标情况 - 近期接连中标三项项目 合计金额4281万元 [1] - 梅河口分公司中标梅河口市中心医院信息化建设一期采购项目 中标金额2066万元 [1] - 梅河口市公安数字化项目中标金额238万元 [1] - 政企业务在网络安全行业项目中标金额1977万元 [1] 战略方向 - 项目中标符合公司以政企业务为核心增长引擎的战略方向 预计将对公司相关业务收入产生积极影响 [1]
14天8板大牛股,股价突然急刹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4:27
股价表现与市场传闻 - 吉视传媒股价在14个交易日内录得8个涨停,累计涨幅达104.12% [11] - 市场传闻涉及"热门影视投资""国资云概念股""兼并长光卫星重组"等题材 [1] - 公司澄清不涉及国资云业务,电影《731》投资比例极低且对业绩无重大影响,与长光卫星无并购重组计划 [13] 2025年半年度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9.97亿元,同比增长8.70% [5][6] - 归母净利润亏损2.32亿元,同比下降18.82% [5][6]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减少1974万元,同比下降114.63% [5][6] - 营业成本8.998亿元,同比增长11.86%,增速超过营收增长 [7] 业务转型与财务质量 - 传统公众客户业务受行业竞争及用户习惯变化影响收缩,集团客户业务增长但成本增加 [8] - 应收款项达5.92亿元,同比增长29.43%,增速远高于营收 [8] - 公司布局数据要素服务、大模型部署(如DeepSeek优化及吉林文旅大模型)等数字化创新业务 [9] 资金流向与市场情绪 - 8月2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998.22万元,游资净流出5225.08万元,散户净流入3226.85万元 [13] - 股价在业绩发布后次日跌6.82%,总市值129亿元 [1]
14天8板大牛股,股价突然急刹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3:47
股价表现与市场传闻 - 吉视传媒股价在14个交易日内录得8个涨停 累计涨幅达104.12% [9] - 市场传闻涉及热门影视投资、国资云概念、兼并重组等题材 但公司均发布公告澄清 [1][11] - 8月22日股价出现回调 单日下跌6.82% 报收3.69元/股 总市值129亿元 [1]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97亿元 同比增长8.70% [5] - 归母净利润亏损2.32亿元 同比下降18.82% [4][5]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减少1974万元 同比下降114.63% [5] - 营业成本8.998亿元 同比增长11.86% 增速超过营收增长 [7] 业务转型与经营状况 - 传统公众客户业务收入下滑 受行业竞争加剧及用户收视习惯改变影响 [7] - 集团客户业务收入增长显著 但伴随成本上升 [7] - 应收款项达5.92亿元 同比增长29.43% 增速远高于营收 反映营收质量偏低 [8] - 公司定位为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 重点发展数据要素服务、大模型部署等数字化创新业务 [8] 资金流向与市场情绪 - 8月2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998.22万元 但游资资金净流出5225.08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3226.85万元 [12] - 股价波动受市场传闻催化 尽管公司多次澄清 投资者情绪仍推动短期炒作 [1][9][11]
大跌!14天8板大牛股急刹车 上半年净亏损2.32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9:45
股价表现与市场传闻 - 吉视传媒近期股价在14个交易日内录得8个涨停 累计涨幅达104.12% [2][9] - 股价大涨受多重市场传闻催化 包括"热门影视投资""国资云概念股"和"兼并长光卫星重组"等题材 [2][11] - 8月22日股价出现回调 单日下跌6.82%至3.69元/股 总市值129亿元 [2]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97亿元 同比增长8.70% [3] - 归母净利润亏损2.32亿元 同比下降18.82% [3]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减少1974万元 同比下降114.63% [3] - 营业成本8.998亿元 同比增长11.86% 成本增速超过营收增速 [7] - 应收款项达5.92亿元 同比增长29.43% 增速远高于营收 [7] 业务转型状况 - 公司正处于业务转型期 传统公众客户业务受行业竞争和用户习惯改变影响出现收缩 [6][7] - 集团客户业务收入增长显著 但新增业务伴随营业成本增加 [7] - 业务结构变化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增加 政企业务回款周期较长 [7] - 公司战略定位为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 通过"内容+网络""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培育新动能 [7] 新兴业务布局 - 数字化创新服务业务包括数据要素服务和大模型部署服务 [8] - 已交付基于deepseek大模型训练的"吉林文旅大模型"产品 [8] - 控股东北亚大数据交易服务中心 布局数据确权与交易业务 [11] - 与长光卫星战略合作聚焦卫星数据云服务、确权认证和技术开发领域 [11] 市场传闻澄清 - 公司明确表示不涉及"国资云"业务 [11] - 参与投资电影《731》的出资比例极低 对业绩几乎不构成重大影响 [11] - 与长光卫星目前没有并购重组计划 合作仅限于业务层面 [11] 资金流向分析 - 8月2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998.22万元 [11] - 游资资金净流出5225.08万元 [11] - 散户资金净流入3226.85万元 呈现游资撤退、散户接盘格局 [11]
大跌!14天8板大牛股急刹车,上半年净亏损2.32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9:43
股价表现与市场传闻 - 吉视传媒股价在14个交易日内录得8个涨停 累计涨幅达104.12% 总市值达138亿元[1][9] - 市场传闻涉及热门影视投资、国资云概念、兼并长光卫星重组等题材 但公司均公告澄清不涉及相关业务或重组计划[1][11] - 8月22日股价下跌6.82% 报3.69元/股 总市值129亿元 资金流向显示游资净流出5225.08万元 散户净流入3226.85万元[1][1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97亿元 同比增长8.70%[4][5] - 归母净利润亏损2.32亿元 同比下降18.82%[2][4][5]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减少1974万元 同比下降114.63%[4][5] - 营业成本8.998亿元 同比增长11.86% 成本增速超过营收增速[6] - 应收款项达5.92亿元 同比增长29.43% 增速远高于营收[6] 业务转型与经营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广电网络运营 同时拓展文化传媒、大数据等领域 是吉林省唯一A股上市国有文化科技企业[5] - 传统公众客户业务受行业竞争和用户习惯改变影响而收缩 集团客户业务收入增长显著但伴随成本增加[6] - 新增政企业务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增长 因大规模业务难以完全付现[6] - 公司布局数字化创新服务业务 包括数据要素服务和大模型部署 已交付基于deepseek训练的"吉林文旅大模型"[8] - 2025年战略目标是通过"内容+网络""文化+科技"融合打造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7] 市场关注与风险因素 - 公司参与投资电影《731》但出资比例极低 对业绩无重大影响[11] - 与长光卫星合作限于卫星数据云服务等领域 无并购重组计划[11] - 公司此前在业绩预告中表示整体业绩预计仍处于亏损状态[6]
吉视传媒:文化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07: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7亿元 同比增长8.70% [1] 主营业务发展 - 在有线电视主业基础上发展高附加值文化服务产品 [1] - 通过"吉视云视频点播平台"提供多元化视频点播内容 [1] - 数智生活平台提供互动电视、电子商务、缴费、智能家居、智慧物业等全场景服务 [1] - 实行"有线电视+IPTV"一体化运营 完善增值业务体系 [1] - 完成媒资版权统一 节约采购成本 实现有线电视与IPTV业务双向赋能 [1] 数字化转型 - 以AI、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推动广电产业变革 [1] - 积极部署大模型本地化 与DeepSeek等主流大模型合作 [1] - 根据客户业务特点、数据安全要求和硬件设施进行定制化部署 [1] - 打造全国首个省级文旅垂直领域大模型"吉林文旅大模型" [2] - 文旅大模型深度融合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 [2] - 在智能导游、旅游路线推荐和文化IP打造等场景发挥作用 [2] 数据要素业务 - 依托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吉林省数据要素服务中心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运营 [2] - 加速数据价值转化与释放 [2] - 作为会长单位牵头举办"数据要素发展大会" [2] - 通过"技术创新+生态构建"强化区域数字经济布局枢纽地位 [2] 未来战略 - 深化数字化转型 坚持"文化科技融合"差异化路径 [2] - 放大"广电科技+文化IP"品牌影响力 [2] - 发挥区域优势 推进大众市场"拓增量、稳存量"计划 [2] - 加强政企合作 拓展数据服务业务 [2] - 优化业务结构 挖掘高附加值文化服务产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