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玩具

搜索文档
从战略角度看美国转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搜狐财经· 2025-09-07 11:00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背景 - 美国制造业就业呈倒U形模式 居民消费从商品转向服务 商品消费占比从1950年60%降至当前三分之一 服务消费升至三分之二[3] - 制造业仅提供全美10%就业岗位 技术因素导致1990-2000年间36万至67万工人失业 2000-2010年制造业岗位流失87%归因于生产率提升[3] - 2025年7月贸易逆差扩大22.1%至1036亿美元 远超市场预期的894.5亿美元 进口额增长186亿美元至2815亿美元 出口额下降1亿美元至1780亿美元[4][5] 关税政策实施细节 - 2025年4月启动"解放日关税法案" 对主要贸易伙伴实施10%基准关税 对贸易逆差严重国家加征20%至50%互惠关税[6] - 关税政策推动美国关税收入创新高 全球贸易体系不确定性增加[7] 对中国出口行业影响 - 美国占中国出口份额从峰值21%降至2023年14.7% 仍是单一最大出口市场[9] - 消费电子行业受冲击最大 年产值约千亿美元 苹果已将供应美国的手机产能迁往东南亚[9] - 纺织服装 家具玩具等行业面临高关税压力[10] - 对美直接出口占比从2018年19%降至当前14% 通过越南墨西哥等第三国间接出口规模持续扩大[11] 产业链调整与长期影响 - 美国通过限制中间品贸易迫使中国加速产业链本地化 短期内增加企业成本[11] - 特朗普关税策略难以实现制造业回流美国 因劳动力成本高和产业链配套不足 东南亚将承接低端制造[13] - 政策本质是重塑全球化贸易秩序 中国通过扩大新兴市场出口和对内刺激需求应对[14] 中国内需刺激措施 - 推出家电和3C产品国补政策 推动上半年社零增长 提供优惠消费贷利率刺激消费[16] - 推动经济从出口依赖转向消费驱动模式 提升产业链自主性和韧性[11][14][16]
【招银研究|政策】关税冰融,预期复苏——《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解读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5-13 06:29
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核心观点 - 中美双边关税超预期大幅下行 美国对华平均关税从42 7%降至22 7% 中国取消对美国商品91%反制关税 保留10%关税 [2] - 设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定期开展对话解决供应链安全和数字贸易规则等议题 [6] - 达成部分产业共识 在医药和钢铁等5-6个战略产业链环节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7] - 中国成为首个与美国达成阶段性协议的对美顺差国 实现真正"对等"协议 [7] 双边关税变化 -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结构变化:额外关税从125%降至10% 芬太尼关税20%有望近期取消 [2] - 中国关税调整:取消91%反制关税 保留10%基础关税 暂停24%反制措施90天 [2] - 关税调整后美国对华平均关税预计回落至22 7% [2] 经济影响分析 - 2025年中国对美出口增速预计下降至-11 7% 拖累整体出口规模2000-3000亿元 [8] - 关税冲击拖累名义GDP增长0 1-0 2个百分点 [8] - 内需将接棒出口支撑经济 中性情形下全年实际GDP增速或达5% [9] - 需3000-4000亿增量财政资金对冲影响 财政政策或加力支持消费和基建投资 [9] 资本市场影响 A股市场 - 风险偏好回暖 A股和港股回升至加征关税前水平 预计市场中枢将抬升 [10] - 科技和出口板块短期走强 但后续仍将回归基本面交易 [10] 债市 - 长端利率回升6-7BP 短久期信用债表现相对较强 [11] - 维持10年国债利率1 6%-1 8%运行区间判断 利率回调是配置机会 [11] 美股美债 - 美股开启上升趋势但空间有限 受制于未消除的关税风险和利率水平 [12] - 美债利率短期存在冲高风险 建议高配中短久期债券 [12] 汇率与黄金 - 人民币短期或小幅升值 但中期仍以双向波动为主 [13] - 黄金短期承压 中长期在政策不确定性和央行购金支撑下或重拾涨势 [13] 行业影响 - 对美出口依赖度高行业受冲击较大:机电 家具玩具 纺织 塑料橡胶 交运设备 [14] - 医药和钢铁等行业供应链将优先从盟友国家获取稳定供应 [7]
关税风暴下,这个省份最受冲击
盐财经· 2025-04-22 09:40
全球贸易动荡 - 2025年4月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至少10%基础关税,并对60多个贸易逆差较大经济体加征额外关税,中国被加征34%关税[2] - 政策宣布次日美股暴跌,标普500跌幅4.85%,纳斯达克指数跌幅5.99%[2] - 美国后续将对中国商品关税从34%提升至84%,最终加征至125%[5] 中国外贸格局 - 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达5246.56亿美元,美国市场重要性仅次于东盟[7] - 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五省市对美出口额合计3811亿美元,占全国72.6%[11] - 对美出口依存度最高省份为浙江(7.0%),其次广东(6.7%)、上海(5.1%)、江苏(4.3%)[13] 重点城市分析 - 对美出口额前五城市:深圳(4223亿元)、苏州(3400亿元)、上海(2773亿元)、宁波(1628亿元)、东莞(1450亿元)[14] - 对美出口依存度突出城市:金华(20%)、厦门(14%)、苏州(12.7%)、东莞(11.8%)[14] - 义乌市占金华对美出口65%,主要出口轻工业和机电商品,2024年对美出口835.1亿元[24] 行业影响分析 - 对美出口品类占比:机械电子类40.4%(2119.98亿美元)、纺织鞋服类12.4%、家具/玩具/运动制品12.0%[22] - 轻工业产品对美市场依赖度高于机械电子类,纺织服装和家具玩具行业受冲击更大[22][24] - 特殊省市案例:山西对美出口中机电产品占比53.8%,河南有苹果手机生产基地,四川为全球重要OLED和平板电脑生产基地[27][28] 应对措施 - 江苏省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行业帮扶政策[16] - 浙江省一周内4次部署稳外贸工作[16] - 第137届广交会首期意向成交额突破10亿美元,境外采购商同比增长20.2%[16][18] 长期趋势 - 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19.2%降至2024年14.7%[31] - 广东省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0.1%,对中东市场增长8.8%[27] - 关税压力将推动产业向高科技方向转型,强化供应链和产业链建设[31]
时报访谈丨张建平:“需求限制+政策协同”应对贸易战
搜狐财经· 2025-04-14 01:18
——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 近期,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的博弈再度升级。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加税行为已突破合理范畴,不断以单边主义行径破坏国际贸易秩序。面对美方 的步步紧逼,中国坚决采取反制措施,并明确表示,鉴于当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若美方后续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 会。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丽娟 目前,全球众多国家已表达对美国贸易霸凌行为的不满,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会议上,超45国赞成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建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 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让全球贸易发展蒙上阴影,也已实质性导致中国外贸 企业难以正常开展交易,在此情况下,中方应通过"提高关税+需求限制+政策协同"的"组合拳"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 对全球贸易规模形成显著下拉效应 中国经济时报:美国加征关税对全球贸易发展有何影响? 张建平:美国频繁变动的关税措施,令众多外贸企业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企业难以预判未来的关税水平与贸易条件,这大幅抑制了企业间的外贸交易, 对全球贸易规模形成显著下拉效应。 当下,美国挥舞的"关 ...
对等关税力度超预期,提振内需逻辑不断强化
格隆汇APP· 2025-04-03 09:02
指数表现 - 三大股指集体收跌,上证指数下跌0.24%,深证成指跌1.4%,创业板指跌1.86% [1] - 早盘市场情绪低迷,三大指数低开后一度反弹,午后维持震荡 [1] - 全市场超3000只个股下跌,2000只上涨 [1] - 成交额小幅放量,全天成交1.13万亿,较昨日增加1631亿元 [1] 板块及热点分析 - 大消费板块逆势走强,旅游、零售、白酒、养殖等细分领域领涨,国芳集团、梦百合等多股涨停 [2] - 贵州茅台年报业绩稳健,2024年营收增长15.66%,提振消费板块信心 [2] - 电力板块受电价改革政策推动,立新能源4天3板 [2] - 地产股因广州住房发展计划提振,卧龙地产涨停 [2] - 医药股持续活跃,哈三联3连板,创新药政策预期及业绩催化支撑板块热度 [3] - 高外销占比概念股暴跌,科技板块重挫,消费电子、光伏、光刻机、AI应用等跌幅居前,歌尔股份跌停,立讯精密逼近跌停 [3] 市场影响因素 - 关税政策扰动: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引发全球市场波动 [4] - 若实际税率上升54%,测算对GDP冲击1.2个百分点 [4] - 通信、电子、机械、家具玩具、汽车、纺服等行业出口美国占比较高,劳动密集型行业形势可能不容乐观 [4] - 特朗普对全球加高额关税,可能将欧盟、东盟推向中国,加大合作 [5] - 资金从高估值科技股转向防御性消费及低估值蓝筹股,反映市场风险偏好下降 [8] - 高分红板块(如银行、公用事业)受机构关注 [8] 机构观点与后市展望 - 华金证券认为,4月市场或延续震荡,风格偏均衡,关注一季报绩优股及政策导向的消费、科技板块 [9] - 广发证券指出,市场进入"去伪求真"阶段,需验证业绩与产业趋势匹配度,科技成长仍是全年主线 [9] - 消费与周期板块:政策提振内需,叠加低估值优势,消费、电力等板块或持续受益 [10] - 科技板块调整后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趋势未改,回调或提供介入机会 [11] 总结 - A股受外部关税冲击及科技股回调拖累,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但消费、电力等防御性板块逆势走强 [12] - 短期需关注政策落地效果及一季报业绩验证,建议均衡配置,优先关注低估值蓝筹与业绩确定性高的行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