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制造

搜索文档
商务部:落实外企国民待遇,扩大增值电信等领域开放试点
第一财经· 2025-08-26 14:01
外商投资增长态势 - 2025年1至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133家 同比增长14.1% [2][9]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210.4亿元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362.5亿元 [9]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373.6亿元 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46.8%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42.2% [9] 外贸进出口表现 - 2025年前7个月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 同比增长3.5% [2][12] - 7月单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7% 创年内新高 [2][12] - 上海市7月进出口3972.4亿元 同比增长9.5% 民营企业进出口1641.1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12] 国际投资合作推进 - 第25届投洽会设立12万平方米展区 51个国家和地区设展 [7] - 近百家跨国公司高管及超百家欧洲亚洲隐形冠军企业确认参会 [7] -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前7个月贸易额达1.72万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13] 政策开放与营商环境优化 - 全面落实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政策 新增9个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 [10] - 推动增值电信 生物技术 独资医院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 [10] - 保障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 招标投标 落实国民待遇 [6][11] 外资经济贡献度 - "十四五"期间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 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目标 [9]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1/3进出口 1/4工业增加值 1/7税收 创造超3000万个就业岗位 [9] - 商务部召开40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 解决1500多件企业困难和诉求 [10]
中国市场依旧是外企长期投资沃土
国际金融报· 2025-08-18 02:32
政策环境与外资吸引力 -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八部门印发《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从项目服务保障、土地要素配置、金融支持等六个方面提出吸引外资举措 [1] - 2024年新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并在部分地区开展云计算、生物技术等开放试点 [2]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从最初的190项缩减至全国版29项和自贸试验区版27项 [2] - 20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省市已开展1100余项试点任务 [2] 外资投资数据与趋势 - 今年上半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1]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2.3亿元,同比增长显著 [1] - 瑞士、日本、英国等主要经济体对华投资增幅均在37%以上,其中瑞士同比增长68.6% [1] - 去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 [7]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2亿美元 [7] - 截至今年上半年,外商投资实际使用金额已连续增长六个季度 [7] - 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超过126.9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21万亿元 [7] 投资结构与质量优化 - 制造业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占比降至不足12%,服务业占比超过87% [7] - 今年上半年制造业与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比分别为25.7%和72.2% [7] - 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4.6% [8] - 今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 [8] - 电子商务服务业、化学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27.1%、53%、36.2%、17.7% [8] 研发与创新生态 - 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4] - 每年STEM专业毕业生超过500万人,科学家与工程师总体规模接近2000万人 [4] - 上海累计认定外资研发中心605家,较2024年实现成倍增长 [9] - 北京去年新认定外资研发中心超过110家,目前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数量221家 [9] 产业融合与供应链 - 近七成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子公司深化产业链融合 [10] - 中国制造业31个大类和548个小类中均有外商投资 [10] - 超60%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外资企业代表参与 [10] - 特斯拉、大众、通用等汽车公司零部件本地化采购率达90%以上 [11] 经济表现与消费市场 -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5.3% [4]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上调0.8个百分点至4.8% [4] -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 [4] - 中国消费规模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有20个百分点的差距,潜力可观 [5]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90后""00后"成为新消费主力 [5]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2025年新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降低科技、金融、医疗等10多个服务领域外资准入门槛 [13] - 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将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领域 [13] - 外资企业再投资可享受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灵活方式降低用地成本 [13] - 符合鼓励类项目的在华再投资外资企业可享受进口设备税收减免 [13]
多种经营主体稳定增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3 01:33
多种经营主体稳定增长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企业462万户 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2] 民营和外资企业发展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 同比增长4.6% [3] -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 同比增长4.1% [3]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6亿元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8.7亿元 [3]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 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27.1%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3%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6.2%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17.7% [3] - 东盟对华投资增长8.8% 瑞士增长68.6% 日本增长59.1% 英国增长37.6% 德国增长6.3% 韩国增长2.7% [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 第二产业96.5万户 第三产业1171.2万户 [4] - "四新"经济企业达2536.1万户 同比增长6.6% 占企业总量40.2% [4]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242908亿元 现价增长6.7% 占GDP比重18.01% [4]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5% 分别高于规上工业3.8和3.1个百分点 [4] - 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1-5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 高于全部规上服务业1.8个百分点 [4] 文化产业发展 - 新设"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增速达17.5% 居行业首位 [7] -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71292亿元 同比增长7.4% 利润总额6298亿元 增长19.3% [7] - 文化新业态16个行业营业收入31564亿元 同比增长13.6% [7] - 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 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 其他文化艺术业 互联网广告服务 数字出版等行业增速显著 [7]
和音: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带来广阔机遇
人民日报· 2025-08-04 04:08
经济增长预期与活力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摩根士丹利 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上调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中国成为全球经济调整中少数实现显著上调增长预期的主要经济体 [1] - 202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 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 [1] - "苏超""村超"等文体活动火爆出圈 激发文商旅体业态融合发展新活力 拉布布等中国潮玩热卖全球 展现跨越文化创意 [1] 新经济与科技创新 - 2024年中国"三新"经济(新产业 新业态 新商业模式)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01% 较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 [2] -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研发人员队伍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全球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 [2] - 2024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人工智能开源模型 创新药等成果涌现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 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2] 外商投资与开放政策 -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代表团确认中国发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明确信号 对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至关重要 [3] - 中国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推出"外资24条""稳外资20条"等政策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有序开放 [3] - 2024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吸引外资占比提高 电子商务服务业 化学药品制造业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均实现大幅增长 [2][3] 国际合作与全球机遇 - 中国以稳定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 通过持续扩大开放为各国创造新机遇 包括市场机遇 投资机遇和增长机遇 [3] - 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 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稳定性和规划长期性更显珍贵 [3] - "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期间 中国将用有力政策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3]
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带来广阔机遇(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8-03 21:50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 - 经济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 稳健增长态势持续增强[1] - 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 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摩根士丹利 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纷纷上调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1] 新经济产业表现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01% 较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2]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上半年增长9.5%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 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2] -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研发人员队伍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2] 对外开放与外资吸引力 - 扩大电信 医疗 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有序开放 鼓励外资开展股权投资[3] - 高技术产业吸引外资占比提高 电子商务服务业 化学药品制造业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大幅增长[2] - 持续打造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通过"外资24条""稳外资20条"等政策稳定外资预期[3] 创新成果与产业竞争力 - 人工智能开源模型 创新药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 - "酷元素"推动经济增长更均衡 根植于创新 合作和青年文化的吸引力推动新增长周期[2] - 文商旅体业态融合发展 "苏超""村超"火爆出圈 中国潮玩跨越文化展现创意[1] 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 - 中国以稳定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 以扩大开放为各国创造新机遇[3] - 免签政策红利释放 "中国游""中国购"热度持续攀升[1] -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代表团确认中国发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明确信号[3]
阿联酋媒体:为何世界不会离开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7-06 23:01
外资在华投资趋势 - 2025年1月至5月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4亿元人民币 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46%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74.9%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9.2%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20% [1] - 日本 英国 韩国 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70.2% 60.9% 10.3% 7.1% 这些经济体在高科技和汽车领域具有核心参与地位 [3] - 外资企业正在重塑产业链并推动本土化创新 表明投资已从交易性转向变革性融合 [4] 中国产业转型与外资参与 - 中国从低成本生产转向高价值创新 从简单出口转向复杂共生价值链 外资公司将中国业务视为全球战略关键环节 [2] - 跨国公司深度参与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和低碳产业转型 中国成为商业模式和技术进步的试验场 [1] - 外资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受益者 也是中国未来数字和绿色生产力的共同创造者 [2] 商业环境与基础设施优势 - 中国提供奖励长期愿景的商业环境 包括京津冀先进物流生态系统 自由贸易区网络扩张 以及快速接受数字化转型的消费者群体 [3] - 旅游业和服务业需求复苏 例如中国国航与新西兰航空及旅游局的新合作体现了经济影响和软实力共振 [3] - 外资对中国的体制和基础设施韧性重燃信心 资本持续流入表明全球企业能辨别政治叙事与经济现实 [3]
创金合信基金魏凤春:税收视角下的中国资产重估
新浪基金· 2025-06-23 03:22
中国经济内部失衡修复与资产重估 - 中国经济内部失衡逐步得到修复 市场出清会延迟 [1] - 中国资产重估基础进一步夯实 美国空袭伊朗核设施强化这一态势 [1] - 中国安全对全球资产吸引力毋庸置疑 全球博弈视角下具备比较优势 [1][4] 市场回顾与行业表现 - 周期品领涨:焦煤、铝、布伦特原油受中东危机影响供给 [2] - 黄金未上涨反映市场认为中东危机可控 伦敦金和COMEX黄金下跌 [2] - 北证50调整与微盘股交易拥挤有关 银行股重回涨幅前列 美容护理、医药生物等跌幅居前 [2] 中东危机潜在风险 - 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引发担忧 包括伊朗扩大打击范围、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导致原油价格或飙升至120-130美元/桶 [3] - 市场存在"特朗普作秀"分析 认为美国战略收缩 以战止战意图明显 [3] 外商直接投资(FDI)结构变化 - 2025年1-5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3581.9亿元 同比下降13.2% 但降幅较2024年放缓 [5] - 高技术产业外资增长显著:电子商务服务业(+146%)、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74.9%)、化学药品制造业(+59.2%) [5] - 东盟对华投资增长20.5% 日本(+70.2%)、英国(+60.9%)增速突出 [5] 财政税收与房地产趋势 - 2025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623亿元 同比下降0.3%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11.9% [6][7] - 契税同比下降16.2% 反映房地产卷土重来概率降低 价值挖掘重点转向制造业 [7] 证券交易市场活跃度 - 2025年1-5月证券交易印花税668亿元 同比增长52.4% 显示股市活跃度提升 [8] 非税收入与财政压力 - 2025年1-5月非税收入17467亿元 同比增长6.2% 占税收收入比重下降 [9]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2% 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长9.2% 财政压力犹存 [9] 结构性投资机会 - AI行情、创新药、新型消费F4、黄金及大宗商品等主题投资机会持续存在 [11] - 投资者需警惕主题—成长—周期转换陷阱 择时要求提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