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店服务

搜索文档
外卖大战“降温”到店之战渐起
中国经营报· 2025-09-23 06:50
外卖大战降温表现 - 消费者感知补贴力度显著减弱,外卖大战降温体感明显 [1] - 商家端日营业额大幅下滑,湖北某汉堡店9月较七八月减少超三分之一 [1] - 骑手端配送单量下降导致收入减少,9月日均收入从300多元降至200多元 [1][4] - 茶饮品类作为排头兵订单锐减,沪上阿姨门店单日销售额跌破1000元,低于战前水平 [3][4] - 饿了么(含淘宝闪购)渠道订单量在6-8月表现突出,但9月出现显著下降 [4] 平台战略调整与业务转向 - 外卖平台广告从电梯、公交站台等核心位撤下,大战落幕转向到店业务 [1] - 阿里将淘宝闪购广告替换为高德扫街榜,并在三城试点到店团购业务 [2] - 京东通过外卖业务拉动用户增长,二季度PLUS会员购买频次同比增超50% [5][6] - 阿里闪购业务带动手淘DAU增长20%,推动广告与客户管理收入增长 [6] - 平台转向精细化运营,监管约谈要求理性竞争,企业意识到烧钱不可持续 [5] 到店业务竞争格局 - 到店业务成为新战场,平台聚焦榜单引导用户决策 [8][12] - 高德推出扫街榜对标美团大众点评,覆盖美食、景点、酒店榜单 [8] - 抖音布局心动餐厅榜和甄选榜,细分人气榜、热销榜等多维榜单 [8] - 大众点评依托海量用户评价数据,榜单为商家带来近30%散客流量 [9][10] - 到店业务经营利润率高达45.6%,远高于外卖业务的6.5% [12] 商家经营数据变化 - 汉堡店暑期月销售额从15万元提升至25-30万元,8月突破30万元 [3] - 9月销售额持续下滑,第一周8000多元,第三周降至7000元,工作日回落至5000元 [3] - 骑手暑期单王日单量80-100单,日收入500-600元,普通骑手300-400元 [4] - 9月骑手日收入降至200-300元,单量减少导致收入下滑 [4] 行业竞争逻辑与趋势 - 外卖大战本质是争夺本地生活流量入口,通过高频业务向高利润业务导流 [11][12] - 到店业务依赖用户真实体验与口碑,难以通过补贴快速改变格局 [13] - 平台倾向以内容+算法+商家运营驱动,而非价格战 [14] - 高德、抖音用户评论数较大众点评仍有较大差距,后者评价数超3000条,前者仅200-400条 [13] - 到店业务合作复杂度高,服务标准化程度低,竞争激烈度较低 [13][14]
京东、淘宝围攻“到家”,美团利润暴跌96.8%,“到店”又被高德“挑战”
36氪· 2025-09-12 11:16
核心观点 - 美团面临来自高德地图、京东外卖和淘宝闪购在到店和到家业务的双重竞争 导致其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滑96.8% 公司通过增加骑手补贴和营销开支应对竞争但利润率承压 [1][2][5][7] - 外卖行业竞争从价格补贴延伸至骑手福利保障体系 美团、京东外卖和饿了么均推出骑手养老保险、职业伤害保险和季节性补贴等措施 [3][4] - 高德地图凭借导航数据和AI技术推出"扫街榜"覆盖全国160万商家 直接挑战美团到店业务 阿里同时通过"烟火好店支持计划"发放超10亿补贴争夺线下客流 [1][6] 美团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918.4亿元同比增长11.7% 但期内溢利仅3.65亿元同比减少96.8% 经调整EBITDA27.82亿元同比减少81.5% [1]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成本614亿元同比增长27% 收入占比从58.8%提升至66.9% 主要因骑手补贴提高和业务扩张 [2] - 第二季度销售及营销开支225亿元同比增长51.8% 收入占比从18%提高至24.5% 主要因应对竞争增加推广和用户激励开支 [2] - 核心本地商业业务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至5.7% 公司预计第三季度该业务将出现大幅亏损 [7] 行业竞争态势 - 京东外卖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且企业承担全部成本 6-8月及12-2月期间提供季节性专项补贴 [3] - 饿了么通过算法协议确保骑手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并计划2025年底实现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补贴全国覆盖 [4] - 高德地图每天产生1.2亿次生活服务搜索 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 其扫街榜已覆盖300个城市的87万家餐厅 [6] 业务数据指标 - 美团服务7.7亿用户和1450万年活跃商户 月均连接336万骑手 即时零售日订单峰值突破1.5亿单 [3]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团高频骑手平均收入7230至10100元 较2024年末增长12% [3]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第二季度佣金收入249.51亿元同比增长12.9% 在线营销服务收入135.47亿元同比增长10.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