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工具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大额订单频现业绩增长新动能持续释放
中国证券报· 2025-07-22 21:05
跨国大单助力业务拓展 - 巨星科技取得欧洲大型零售业公司订单,标的为消费级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系列和相关零配件,订单采购范围为欧洲近千家门店未来三年全部该系列产品,预计年采购金额不少于1500万美元,超过公司2024年电动工具产品收入 [1] - 订单已生效,产品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交付,预计2025年相关产品收入不超过1000万美元 [1] - 这是公司2021年开发电动工具产品线以来首次强势进军欧洲市场,证明产品已获全球主要客户认可,未来将加大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2] 外贸订单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 航天彩虹外贸产品订单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彩虹3、彩虹4、彩虹5为主要销售型号,技术位列国际第一梯队,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保持长期合作 [2] - 公司将继续加强无人机技术研发,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2] 自愿披露在手订单情况 - 圣晖集成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手订单余额28.13亿元(未含税),同比增长69.24%,其中IC半导体行业11.35亿元,精密制造行业5.69亿元,光电及其他行业11.09亿元 [3] - 东华科技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累计已签约未完成订单达499.03亿元,国内订单涉及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业务,国外订单集中在非洲、南美等地 [4] - 公司工程业务毛利率保持在8%-15%左右,设计项目毛利率高于总承包项目,市场竞争格局未发生重大变化 [4] 订单驱动盈利显著提升 - 安凯客车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500万元至2100万元,同比增长106.67%至189.34%,主要因客户订单增加及成本管控 [5] - 智微智能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9198万元至11243万元,同比增长62.85%至99.06%,主要因智算业务需求旺盛及新客户拓展 [5] - 远大智能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689.87万元至2519.87万元,同比扭亏,主要因新签订单量显著增长及成本费用管控 [6]
巨星科技(002444):电动工具破局欧洲 全球化再进阶
新浪财经· 2025-07-22 00:30
订单信息 - 公司获得欧洲大型零售集团H公司为期三年的电动工具独家供应订单 [1] - 订单标的为消费级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及配件 覆盖欧洲区域近千家门店 [2] - 预计年采购金额不低于1500万美元 超过公司2024年电动工具收入的5% [2] - 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交付 首年收入预计不超过1000万美元 [2] - 交易对手方H公司为世界五百强企业 系公司前十大客户 具备长期合作基础 [3] 欧洲市场分析 - 欧洲电动工具市场2024年规模达112.9亿美元 占全球份额34% 预计2033年增至156.6亿美元 CAGR 3.7% [4] - 全球DIY电动工具市场规模2024年达152亿美元 预计2033年增至257亿美元 CAGR 6.5% [4] - 消费级电动工具因单价低、更换需求高 成为商超扩展自有品牌的重要抓手 [4] - 公司通过H集团渠道正式进入欧洲超百亿美元核心市场 [4] 战略意义 - 此次订单标志着公司电动工具首次强势进军欧洲市场 [5] - 通过商超自有品牌代工模式验证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5] - 代表电动工具非美市场进入"1-10"扩张阶段 [5] - 欧洲市场准入壁垒主要取决于产品性能与渠道能力 区别于美国市场的产能供给要求 [5]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169.42/207.58/251.22亿元 同比增14.50%/22.53%/21.02% CAGR 21.77% [6] - 同期归母净利润27.11/33.83/40.60亿元 同比增17.68%/24.80%/19.99% CAGR 22.38% [6] - 当前市值对应PE为13.57/10.87/9.06倍 [6]
巨星科技(002444):持续公告电动工具新订单,看好电动工具业务成长性
长江证券· 2025-07-21 09: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巨星科技电动工具业务进展良好,持续获取订单彰显技术和海外生产能力获认可,订单进入爆发期,预计支持未来业绩快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5 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 12.53 - 13.73 亿元,同比增长 5% - 15%,靠跨境电商和电动工具销售提升毛利率 [2][6] - 7 月 11 日取得电动工具采购确认,年采购金额不少于 3000 万美元 [2][6] - 7 月 15 日公告收购微纳科技股权,增强芯片解决方案能力 [2][6] - 7 月 16 日电动工具进军欧洲市场,年采购金额不少于 1500 万美元 [2][6] 事件评论 - 越南产能布局增强获取电动工具订单能力,首个中国外生产交付订单证明全球化供应及海外量产能力 [13] - 收购微纳科技股权增强电动工具芯片解决方案能力,后续将加大芯片领域投入 [13] - 电动工具首次进入欧洲市场,订单为未来 3 年消费级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及零配件销售服务 [13]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4795|17451|20635|24205| |营业成本(百万元)|10059|11922|14002|16337| |毛利(百万元)|4737|5530|6634|7867| |营业利润(百万元)|2776|3251|4014|4861| |净利润(百万元)|2366|2775|3425|4149|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2304|2728|3365|4072| |EPS(元)|1.93|2.28|2.82|3.41|[20]
2025年中国电镐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规模、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研判:电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3亿元,国产品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1:31
电镐行业定义及分类 - 电镐是建筑、装饰、矿山、道路等行业常见的开凿设备,以串励电机为动力,利用活塞吸排气带动撞锤产生冲击力 [2] - 按动力源可分为有线电镐和无绳电镐,按功率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按技术原理分为气动、电磁、液压电镐,按层级分为工业级、专业级、消费级 [3] - 安全标准需符合GB3883.1-2008和GB3883.7-2012 [2] 电镐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电镐产量952万台(同比增182万台),产值62.2亿元(增12.1亿元),市场规模65.9亿元(增12.3亿元) [5] - 2024年中国电镐产量674万台(增133万台),产值37.8亿元(增7.8亿元),市场规模11.5亿元(增2亿元) [7] - 2025年全球产量预计1103万台,中国产量预计770万台 [5][7] 电镐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金属材料(钢材、铝合金、铜)、塑料、电池材料及电机、冲击机构等核心零部件 [9] - 中游为研发制造,下游应用于建筑工程、家装、矿山开采、应急救援等领域 [9] - 高端技术由国际品牌主导,国内产业链完整但需突破 [9] 电镐行业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博世、喜利得、史丹利百得、牧田)占据高端市场,博世全球份额约13% [13][14] - 国内品牌(东成、恒友、聚杰等)主攻专业级和通用级市场,东成在越南/墨西哥建研发中心加速国际化 [13] - 锐奇股份、巨星科技等上市公司产品覆盖电镐及相关电动工具 [14] 电镐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创新,锂电化、智能化、服务化为三大核心方向 [15] - 国产品牌技术突破推动市场格局重构,逐步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13]
2025年中国电锤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电锤需求量巨大,市场规模将达到21.4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6 01:26
电锤行业定义及分类 - 电锤是具有内装冲击机构,进行冲击带旋转作业的锤类工具,主要用于混凝土、楼板、砖墙和石材上钻孔 [2] - 按动力源可分为有线电锤和无绳电锤(充电式) [2] - 按功能可分为单功能电锤和多功能电锤 [2] - 按功率/用途可分为轻型电锤(500W以下)、中型电锤(500-1000W)和重型电锤(1000W以上) [2] - 按技术原理可分为气动电锤和电磁电锤 [2] - 按层级可分为工业级、专业级和通用级 [2] - 按产品型号可分为交流轻型电锤、交流重型电锤、交流大电镐、交流小电镐、无绳锤镐(含锂电) [2] 电锤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电锤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2.1亿元增长至19.2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1.4亿元 [4] - 2024年中国电锤产量从2019年的1348万台增长至1733万台,预计2025年将达到1885万台 [6] - 2024年行业产值从2019年的44.5亿元增长至63.1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70亿元 [6] - 电锤广泛应用于建筑、装修、木工等领域,工作原理依赖于内部传动机构带动钻头旋转并产生锤击运动 [4] 电锤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金属材料(钢材、铝合金、铜)、塑料与复合材料、电池材料、电机、冲击机构、电子元件、电源与充电系统等 [8] - 中游为电锤研发及生产制造 [8] - 下游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终端应用于建筑工程、家装市场、工业维护、新能源基建等领域 [8] 电锤行业发展环境-相关政策 - 国家加大对电动工具行业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支持,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10] - 2021年财政部、工信部发布《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和质量 [11] - 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将电动工具行业列为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 [11] - 2021年全国人大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11] - 2022年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关键技术突破 [11] - 2023年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建立锂电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11] - 2024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GB4343.1-2024》 [11] 电锤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呈现国外品牌与国内本土龙头及中小厂商之间的竞争 [12] - 博世、喜利得等国际品牌占据工业级电锤高端市场份额 [12] - 国内主要厂商包括浙江德硕科技、江苏东成机电、浙江恒友机电、金华市聚杰电器、锐奇控股、康平科技、巨星科技、宝时得科技等 [12] 代表企业 锐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营高等级、高效能专业电动工具研发、生产和销售 [15] - 主要产品包括电钻、电动扳手、电锤、电镐、角向磨光机等 [15] - 2024年电动工具行业实现营业总收入4.33亿元,占总营收的98.99% [15]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要产品包括手工具、电动工具及工业工具类 [17] - 2024年研发投入3.66亿元,设计新产品1937项 [17] - 创新研发了20V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系列和相关零配件 [17] - 2024年电动工具实现营业收入14.38亿元,占总营收的9.72% [17] 电锤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将向智能化、多样化与专业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19] -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电锤需求量巨大 [19]
中企出海如何构建“能力矩阵”
经济观察报· 2025-07-15 10:29
中国企业出海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出海正进入新纪元,2024年德勤数据显示超过2000家中资企业在全球96个国家实现国际化发展 [2] - 出海面临技术壁垒、文化差异、供应链重构、合规性等多重挑战,能力建设成为成败关键 [2] - 企业需以长期主义战略定力,发挥既有优势、追求高阶目标、打造全局能力 [2][36] 既有优势 科技创新优势 - 中国企业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比亚迪刀片电池、大疆无人机飞控系统、TikTok推荐算法成为行业标杆 [5] - 华为鸿蒙系统通过开源策略吸引全球254万开发者,搭载设备突破9亿台,实现技术优势到系统粘性的跨越 [5] - 华为每年研发投入超营收10%,宁德时代2024年研发费用达186亿元(日均5000万元),产出16.8项专利/天,保持动力电池38%全球市占率 [6] 规模制造与供应链优势 - 中国制造业具备成熟产业链配套、高效工程化能力和显著成本优势:比亚迪在匈牙利建欧洲首座新能源车工厂,宁德时代德国工厂为宝马/大众供货并输出中国电池制造体系 [7] - 特斯拉上海工厂"4小时产业圈"体现中国供应链高效性,吉利通过供应链本地化使马来西亚宝腾汽车本地配件比例提升8% [8] 高阶目标 品牌价值建设 - 安踏从多品牌收购转向主品牌"ANTA"全球推广,目标对标耐克/阿迪达斯 [11] - 泉峰集团放弃博世代工订单,自主品牌"大有"电动工具最终成为增长主引擎 [12] 技术标准主导权 - 印尼市场中国电动车占78%份额但充电标准被欧洲CCS2垄断,导致每辆车需加装转换模块,限制技术升级 [13] - 标准制定权丧失将导致长期为规则付费,需通过国家战略与企业协同推动中国标准出海 [14][15] 行业话语权争夺 - 蚂蚁集团Alipay+串联10亿亚洲用户,构建"中国支付生态蔓延路径" [16] - 马云e-WTP倡议覆盖200多国信用评价体系,重构全球贸易规则 [16][17] - 华为通过开发者大会、产业报告、开放实验室持续输出ICT行业领导力 [18][19] 全局能力 合规能力 - 出海初期需优先解决产品认证、基础税务等"致命项",成熟期需应对多法域交叉监管和供应链系统性风险 [22] - ESG、腐败、道德采购等新型合规要求需通过数字化工具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应对 [23][24] 跨文化管理 - 初期需避免文化符号误用、加班文化冲突,可通过本地顾问"文化急救包"破冰 [27] - 成熟期需建立全球统一价值观+本地化诠释,如尊重工会、跨文化培训、区域授权等 [28] 国际格局把握 - 初期企业需建立本土信息网络追踪政局/经贸风险,如华为"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决策" [29][30] - 成熟企业需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如普华永道工具)、政策游说、"多边形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32] 长期发展路径 - 出海本质是"能力进化"与"环境复杂度"的赛跑,需从先发优势转向价值链上游系统制胜 [35][36] - 需将能力建设作为"底层操作系统",培育世界级企业 [37]
巨星科技: 关于公司取得客户电动工具订单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5 09:32
交易概况 - 公司取得欧洲大型零售业公司H公司的订单中标通知 标的为消费级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系列和相关零配件 采购范围为欧洲近千家门店未来三年全部该系列产品 [1] - 订单预计整体采购金额为每年不少于1500万美元 超过公司2024年电动工具产品收入 [1] - 订单已生效 采用实时更新订单模式进行交易 产品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交付 [1] - 2025年只执行半年销售 预计相关产品收入不超过1000万美元 [1] - 交易对手方名称与详细金额因商业机密和保密协议未披露 [1] 交易对手方 - H公司是世界五百强排名靠前的公司 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 [2] - H公司是公司长期业务合作的前十大客户之一 [2] 业务影响 - 这是公司2021年大规模开发电动工具产品线以来首次强势进军欧洲电动工具市场 [2] - 订单证明公司电动工具产品已获得全球主要客户高度认可 [2] - 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提升电动工具产品核心竞争力 力争实现业务爆发式增长 [2] - 公司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和量产能力 不存在履约能力风险 [2] - 订单不会影响公司业务独立性 不会对交易对方形成依赖 [2]
巨星科技:取得欧洲大型零售业公司电动工具订单
快讯· 2025-07-15 08:34
订单信息 - 公司取得欧洲大型零售业公司电动工具订单中标通知 订单标的为部分消费级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系列和相关零配件 [1] - 预计订单整体采购金额为每年不少于1500万美元 [1] - 2025年只执行半年销售 预计2025年相关产品收入不超过1000万美元 [1] 业务影响 - 订单取得证明公司电动工具产品已取得全球主要客户的高度认可 [1] - 订单来自欧洲大型零售业公司 显示公司在欧洲市场的重要突破 [1]
巨星科技:取得某国际大型零售业公司电动工具采购确认
快讯· 2025-07-10 08:10
订单信息 - 公司取得国际大型零售业公司G公司的采购确认,采购标的为20V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系列和相关零配件 [1] - 采购范围为全球数千家门店的未来三年全部该系列电动工具和零配件产品的销售和服务 [1] - 订单特别要求针对美国市场产品的生产和交付地为越南 [1] 财务影响 - 预计订单整体采购金额为每年不少于3000万美元 [1] - 订单金额超过公司2024年电动工具产品收入的10% [1] - 预计2025年相关产品收入不超过2000万美元 [1] 时间节点 - 截至公告披露日,确认已经生效 [1] - 产品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交付客户 [1]
东成荣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电动工具行业仅此一家上榜品牌
经济观察网· 2025-07-04 02:03
品牌荣誉与价值 - 公司荣膺"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评估达167.92亿元人民币,位列榜单第442位,是唯一上榜的中国电动工具品牌[1] - 品牌价值评估由世界品牌实验室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基于财务数据、品牌强度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等多维指标[1] - 品牌接连入选"2024年亚洲品牌500强"、中国品牌年度大奖——中国电动工具NO.1、2024《大国品牌》国牌盛典年度品牌[3]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整体销售额达64.68亿元,同比增长4.52%,其中国市场销售额53.97亿元,同比增长3.26%[2] - 国内锂电电动工具销售额23.22亿元,同比增长11.32%[2] - 公司产品矩阵涵盖700余款整机产品,多款产品获德国"红点奖"、美国"MUSE设计奖"等国际权威奖项[2]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在南通、苏州、杭州、上海设立四大研发中心,拥有500余名工程师深耕无刷电机、智能控制及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领域[2] - 聚焦高速电机、无刷技术、智能控制等领域,打造领先技术[4] - 通过饱和式研发投入构建核心竞争力,为品牌发展构建坚实护城河[2] 渠道与营销策略 - 首创"驻店业务员"模式,拥有800余人的专业团队构建渠道与售后服务体系[3] - 开创"专卖角形象店"模式,覆盖地级市、渗透区县、下沉乡镇的三级营销网络,截至2024年已建成全国专卖角形象店30000余家[3] - 推出首款品牌IP形象"东东"及全新品牌口号、视觉形象等品牌资产,全面开展品牌重塑[3] 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 围绕DongCheng、DCK、DCA三大品牌,以本土化运营和差异化产品策略开拓海外市场,形成中国、亚非拉与欧美市场协同并进格局[4] - 推进绿色制造、普及锂电电动工具及园林工具,提升绿色产品占比,引领行业向低碳发展迈进[5] - 秉持"精品工具,真诚服务"的企业使命,以全球化视野开拓市场,锻造世界级品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