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修复
icon
搜索文档
从生态“痛点”到滨海“明珠”,广西犀丽湾生态修复成果丰硕
中国环境报· 2025-08-15 09:14
生态修复背景 - 犀丽湾曾因气候变化导致海岸侵蚀严重 2021年天文大潮期间滩面最大侵蚀深度超2米 海岸线后退逾10米[2] - 无序开发和监管缺失导致生态恶化 沿岸违规搭建海鲜大排档和养殖棚舍达37处 浅海珊瑚礁覆盖率不足5%[2] - 过度捕捞和污染使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近岸海域水质常年不达标 沙滩遍布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排痕迹[2][3] 修复措施与成效 - 2019年启动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 采用陆海统筹治理思路 分三阶段推进:拆除违规建筑、沙滩植被重建、划定生态保护区[3] - 2022年构建立体防护网体系 累计清理岸滩垃圾82.72公顷 修复沙滩2.52公里 沙滩侵蚀防护效能提升63.38%[4] - 种植耐盐碱植物1.2万株 投放人工珊瑚礁300个礁体 滩肩宽度达50米 绿化覆盖率超80%[3][4] 环境质量提升 - 海域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标准 沙滩沙质优良率提升至95% 海洋生物种类从37种增至89种[6] - 区域鸟类种群增至30余种 其中广西重点保护物种占三成 中华白海豚出现频次提高3倍[4][6] - 建立政府+科研机构+社区协同机制 组建20人民间护海队开展日常巡逻和垃圾清理[4] 经济效益转化 - 2023年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全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 带动周边产业增收3000多万元[5] - 提供1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 间接推动2000余名渔民转型从事生态旅游[6] - 严格控制每日游客量不超5000人 推行无痕旅游模式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处理[6]
重庆绿色发展为何“渝”众不同?
中国环境报· 2025-08-14 01:40
生态农业转型 - 奉节县关停煤矿并转型发展柑橘产业 品牌价值达381.7亿元 位列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二十名 [2] - 投入2.93亿元完善基础设施 建成10万亩优质果基地和10个橙旅融合示范点 辐射带动5万余名群众 [2] - 通过农技随访制度培训果农3.2万人次 与汇源集团签约30亿元项目构建全产业链 果农户年均收入达3.5万元 [3] 矿区生态修复 - 铜锣山矿区完成投资3.36亿元 修复33个矿坑244.17公顷 新增农用地150余公顷 种植树木近40万株 [4] - 生态修复率达70% 矿坑水体达Ⅲ类标准以上 720余户村民居住条件改善 [4] - 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案例 实现从废弃矿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5] 数字化环境治理 - 巴渝治水应用打通22个部门860项数据壁垒 共享1.5亿条数据 构建水环境安全数智防火墙 [7] - 全市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率连续两年达100%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达Ⅱ类标准 [7] - 断面水质预测AI模型精准度超90% 问题溯源和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经验被生态环境部全国推广 [8] 农村环境治理 - 大足区提前一年完成90条农村黑臭水体攻坚清零 建成污水收集管网130余公里 治理率达94.8% [10] -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1%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58% 废弃农膜回收率达99.01% [11] - 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60个 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6% 创建17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 [12] 流域综合治理 - 铜梁区整治30余家企业 新建管网357公里 污水处理规模达12.6万吨/天 小安溪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Ⅲ类 [13] - 与上下游市区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议 建成生态缓冲带30余公里 淮远河获评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16] - 完成45处黑臭水体整治 消除黑臭水体面积6.245万平方米 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16] 工业污染治理 - 江北区三大油库改造投入超2200万元 年减排VOCs总量超400吨 设备故障率下降60% [17][18] - 渝辉油库采用不锈钢全接液式高效浮盘技术 年减排VOCs达191.9吨 作业效率提升30% [17] - 英达油库高级密封浮顶罐占比达100% 年减排VOCs143吨 大班油库年减排VOCs约71吨 [18] 工业园区污水治理 - 丰都县投入35万元整改14个雨污混流点 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达8000吨/天 [19][20] - 通过智慧监管实时监控进水水质 涉水企业全部实现持证排污 近3年未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20] - 长江 龙河水质常年保持Ⅱ类 其他支流水质达Ⅲ类以上标准 [20] 区域协同生态治理 - 梁平区创新"七同七共"工作法 推动川渝跨界流域联防共治 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 [21][22] - 以小微湿地撬动绿色经济 发展有机产业和康养民宿 借鉴百里竹海模式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23] - 建立人大监督+工作机制 谋划10个低空城市智管应用场景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23]
种树养蟹双丰收,绿水青山藏“金”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4:43
核心观点 - 湛江湾实验室首创"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共存"模式 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增收双赢 青蟹亩产达0.9万-2万元 黄油蟹转化率近70% [1][2][3][4] 技术创新 - 采用"红树林—贻贝—青蟹"循环养殖模式 红树林吸收养殖代谢废物调控水质 枯枝落叶分解为天然饵料 根系为青蟹提供庇护所 将存活率从低于30%提升至良性循环水平 [2][3] - 通过宜林塘基和挖土堆岛方式种植桐花树 秋茄 木榄等适种红树 同步在塘内潮沟养殖贻贝与青蟹 [2] - 青蟹膏脂化油人工调控养成黄油蟹技术 完成5批次132只成品输出 转化率接近70% 实现从"千里挑一"到"批量转化"突破 [3] 经济效益 - 实验基地8.5亩 青蟹亩产量达40-60公斤/年 每亩创收0.9万-2.0万元 [2][3] - 在金牛岛 南三岛 龙王湾等地扩展60余亩示范应用 覆盖青蟹 泥丁 跳跳鱼 斑节对虾 血鳗等高价值水产品种 [4] 生态价值 - 红树林具备维持生物多样性 海岸防护 固碳增汇功能 湛江拥有全国最大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 模式入选"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解决历史围塘养殖导致的生态退化与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 [1][2] 规模扩展 - 广东省红树林面积达1.14万公顷 约60%纳入自然保护地 近95%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4] - 联合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 水产养殖合作社等机构构建特色试验基地 推动"水下森林加高值水产"模式产业化 [4]
浙江丽水:“两山”转化引领山区共富新范式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12:52
丽水生态经济发展成果 - 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排名浙江省第一,成为全国唯一空气、水环境质量均跻身前十的地级市 [1] - 缙云县仙都景区将采石遗迹"岩宕"改造为公共文化空间,2023年开放后成为时尚打卡点,带动周边鼎湖村民宿从6-7家增长至近100家 [3][5] - 云和县修复梯田吸引村民回归创业,已发展民宿175家,户均年营业额超20万元 [5] - 景宁县废弃铁矿修复吸引社会资本15亿元建设那云·天空之城,建成后年游客量达30万人 [5] 丽水生态品牌建设 - "丽水山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近3年销售额突破160亿元 [6] - "丽水山居"民宿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 [6] - "丽水山泉"凭借水质和设计快速出圈 [6] - 松阳县完成全国首单传统村落生态资产权益交易,成交金额938万元 [6] - 云和县探索基于文旅项目经营开发的VEP评估,应用于绿色金融融资 [6] 丽水产业规划 - 正在构建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和15个以上县域特色百亿级产业链 [7] - 重点发展特色半导体、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五大主导产业集群 [7] - 培育形成以关键材料为核心的特色半导体产业链,成为生态地区发展高新技术的先行者 [7] 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 发布《丽水市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评估与应用指引(试行)》 [6] - 创新提出"生态资源资产+辅助要素"组合框架,首次将闲置农房、废弃矿山等纳入生态资产包 [7] - 运用集水区、视域分析等技术精准划定评估单元 [7]
冠中生态:公司在拉萨设有全资子公司
证券日报网· 2025-08-13 11:51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在拉萨设有全资子公司 注册经营范围为生态修复相关业务[1] - 拉萨子公司设立以来未开展实际业务 亦未实施过西藏项目[1] 市场机会关注 - 公司将密切关注雅下电站建设过程中涉及生态修复的市场信息[1]
绿色战略迈向新高度,棕榈股份(002431.SZ)荣获证券之星碳路践行者奖
新浪财经· 2025-08-13 09:39
公司荣誉与认可 - 棕榈股份荣获证券之星第三届ESG新标杆企业评选"碳路践行者奖" 体现行业对公司环境和社会维度实践的高度认可 包括低碳减排 绿色供应链 乡村振兴和公益慈善等领域 [1] 战略方向与业务定位 - 公司成立于1984年 2010年深交所上市 是一家全国性集团化企业 业务覆盖顶层策划 规划设计 建设施工和综合运营 [2] - 以"一体两翼"绿色发展战略为导向 聚焦乡村振兴 绿色低碳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 [2] - 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治理体系 紧扣国家"碳达峰 碳中和"战略 [2] 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 -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核心竞争力 积极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 [3] - 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园林植物培育 生态修复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和绿色低碳环保技术 [3] - 上半年获得授权专利20项 新申请专利15项 植物新品种实地审查通过7个 [3] - 智能灌溉系统技术可节约用水30%以上 作物产量提升10%至15% [4] - 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应用 部分示范区作物产量提升达20%以上 [4] - 开发"三位一体水生态修复技术" 拥有治理污水综合技术专利 包括长效型去污微生物和多元耦合长效低碳水生态修复技术 [4] 项目实践与案例成果 - 将低碳理念融入项目全生命周期 通过生态优先 就地取材和技术赋能打造示范项目 [5] - 代表性项目包括老挝赛色塔项目 河南省食品产业园项目 河南省血液中心项目 广西南宁高峰森林公园和郑东新区龙子湖公园项目 [5][6] - 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项目采用科学修复技术 使用本地适生乡土树种构建生态防护林带 有效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 [6] - 项目具备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碳汇和减少城镇内涝等功能 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低碳示范 [6] 行业趋势与公司前景 - 绿色低碳被列为城市工作七大任务之一 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明确 [7] - 公司凭借成熟的"绿色+生态"技术储备 在基建升级中构建长期竞争力 [7] - 生态修复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业务将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7]
从满目疮痍到重披绿装 青海木里矿区迎来生态重生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09:06
盛夏时节,祁连山南麓的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木里镇,绿草遍野、山花烂漫,雪山倒映在修复后的措喀 莫日湖湿地中。曾因非法采煤留下的"天坑"与渣山,如今演变为生态家园。 图为木里矿区生态环境优美。本德利亚 摄 "五年前,这里沟壑纵横,现在绿意盎然。"海西州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保护局协调服务部巡查管护岗工作 人员马忠海站在聚乎更5号井,拿着治理前后对比图说。 "平时我们每天一巡查,3天全覆盖。这几年走过的路约有5万公里,徒手捡了大约1万立方米的垃圾,能 堆满一个标准足球场。"马忠海说。 "现在草长出来了,还能看到很多野生动物。"天峻县木里镇复绿区生态管护员久买说。 海西州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保护局环境整治服务部高级工程师石成元说:"各参建单位这几年就像草原 的'美容师',美化绿化的矿区也得到牧民的认可。" 经过3年的集中环境综合整治和两年的成效巩固提升,木里矿区已从满目疮痍到重披绿装,完成生态重 生。 2020年8月,木里矿区遭到掠夺式采挖,引起多方关注。青海省官方随后启动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 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图为无人机拍摄的木里矿区。本德利亚 摄 聚乎更5号井曾是木里矿区最大的露天采坑之一。2020年8月综 ...
朝阳东南门户, 擘画“半城半绿”农村城市化样板间
新京报· 2025-08-13 07:34
生态建设 - 生态空间覆盖率达50%以上,五年新增1.2万亩绿地 [3] - 马家湾湿地从高污染区域改造为水域26万平方米、景观71万平方米的生态明珠 [3] - 萧太后河治理后形成1廊4区22景的滨水历史文化风景区,包括4个景区和22个景观节点 [4] - 拆除公园围栏近6公里,新增金田郊野公园1500平方米月季园及多个小微公园和口袋花园 [3] 经济发展 - 惠多港商业综合体汇聚200余家潮流品牌和80余家知名餐饮,成为区域商业新地标 [9] - 建设多个产业园区包括2016年锦珑文创园、2017年华腾易心堂、2018年E50·PARK&491空间,推动产业集聚和结构优化 [9] - 2024年7月绿城沁园商办综合体交接,9月成立乡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10] - 北京中医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20.96万平方米,将提升区域健康产业水平 [10] 文化发展 - 拥有四九一电台旧址、萧太后河展览馆、北京荣唐连环画博物馆、豆各庄乡情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乡情博物馆展陈空间1700平方米 [11] - 开展夏日拾遗文化市集、读唐诗宋词活动、手机微课堂等社区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12] - 举办五月鲜花城市花园节、农民丰收节、豆绽放冬日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节庆活动 [12] 社会治理 - 构建"1+18+N"党群服务矩阵,包括金豆创享空间集成党群服务中心核心功能 [7] - 创新"豆网精治"网格治理体系,实施五级组织体系和"一网多员+多员联治"工作模式 [8] - 设立全时驿站提供24小时服务,并推出"五服临门"服务品牌凝聚多元治理合力 [8] - 御景湾社区通过乒乓球队带动居民参与治理,实现从文体活动到治理的转型 [8] 城市化进展 - 14.16平方公里土地实现"半城半绿"布局,6.7万常住居民完成从传统乡村向现代都市转型 [1] - 85%村民完成市民化转身,拥有1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18个社区覆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13] - 形成"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高品质新城,定位为首都东南绿色廊道 [1][3]
蒙草生态:24年中标项目大多集中三北工程防沙治沙领域
全景网· 2025-08-13 05:51
公司业务动态 - 2024年公司中标80余个项目 主要集中在三北工程防沙治沙领域 [1] - 中标项目战略意义在于契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期和三北六期工程攻坚阶段 [1] - 公司25个草品种入选国家三北工程良种推荐目录 [1] 行业机遇与定位 - 内蒙古承担三北六期工程沙化土地治理60%任务量 作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省区之一 [1] - 生态修复高度依赖适生种质资源 需运用抗逆性优良的适生植物解决严酷自然条件问题 [1] - 草种业与生态修复业务迎来发展契机 受益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种业振兴重大战略 [1] 区域生态特征 -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 [1] - 三北地区生态修复面临自然条件严酷挑战 对植物抗旱、抗风、耐盐碱等特性要求极高 [1]
“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从“环境之痛”到“人居之福”,小山村绘就“存绿取金”生态画卷
央视网· 2025-08-12 09:00
经济转型 - 浙江安吉从"石头经济"转型为绿色经济 二十年前以70多处矿区和水泥厂为主 如今高污染工厂消失 生态价值显著提升[1][3] - 生态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改造后的生态度假区单日咖啡销量达8000杯 相当于当年矿产开采近一年收入[9] - 年度生态产品总价值达910亿元 彻底取代传统工业模式[11] 生态监测技术 - 安吉县部署22000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生态环境数据 碳通量监测塔精准测算竹林碳汇能力[7] - 高光谱相机定期检测溪流水质 氨氮污染物指标从四类提升至二类 红色污染区域完全消失[9] 碳汇经济 - 竹林碳汇能力显著增强 每公顷碳汇量提升至6.6吨 年碳汇交易为竹农创收2800万元[7] 乡村旅游产业 - 生态改造后全年吸引游客超120万人次 漂流点衍生20余个 单夏季旅游收入突破2亿元[9] - 咖啡馆密度超越上海 形成特色"村咖"文化 选址覆盖半山腰/麦田/溪流等自然场景[1] 生态修复成果 - 石灰岩矿坑复绿改造为生态度假区 卫星影像显示矿区污染完全消除[9] - 溪流水质监测影像显示污染物红色区域彻底消失 水体透明度显著提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