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

搜索文档
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超5万亿元
人民日报· 2025-08-03 00:59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 [1] - 海洋经济呈现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局面 [1] 海工装备与船舶工业 - 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三大指标继续位居世界第一,新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4.6%、43.3%和62.6% [3] - 海洋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海船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0%、47.2%和57.6% [2] - 船舶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数字化检验、喷漆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赋能船舶建造 [2]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企业竞争力提升,"海星大模型"发布 [3] - 海水淡化领域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已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3] 海洋空间资源与能源 - 上半年全国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同比增长25.2%,项目涉及投资超5000亿元 [4] -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有序推进,垦利10—2开发项目一期中心处理平台完成浮托安装 [4] - 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2.2%、199.4% [4] 海洋食物与水资源保障 - 上半年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6% [4] - 山东蓬莱10万吨/天海水淡化项目竣工投产,纳米复合膜海水淡化膜正式应用于国内首座10万吨级海水淡化厂 [4] 海洋旅游业 - 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718亿元,同比增长8.0% [2] - 邮轮旅游热度高涨,全国邮轮港口进出港旅客总数和邮轮艘次分别同比增长40.1%和33.7% [2] 涉海企业经营与创新 - 87.6%的企业对下半年经济环境持乐观或中性态度,73.8%的企业预计下半年营业利润持平或增长 [5] - 89.4%的企业预计下半年平均用工人数保持稳定或增长 [5] - 57.5%的企业上半年研发经费实现同比增长,58.4%的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实现同比增长 [5] 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 - 仿蝠鲼机器人与蛟龙号在南海冷泉区开展协同作业,实现从"硬式机械"向"柔性智能"的转变 [5] - "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投产,标志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 [5]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海南启动运行,满足深远海观测、调查等仪器设备试验与测试需求 [6] - 山东青岛"海洋科技网上大市场"上线,加速技术交易与产业化 [6] 海洋对外贸易与港口建设 - 上半年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 [7] - 船舶和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0.0%和13.7% [7] - 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 [7] - 11个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超过60% [7] 海运外贸航线布局 - 河北唐山港新增两条直航东南亚航线,福建开通首条直航厄瓜多尔集装箱班轮航线 [7] - 江苏盐城港开辟直航中东约旦新航线,浙江嘉兴港首条地中海航线正式开通 [7]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超5万亿元
人民日报· 2025-08-03 00:22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2] - 海洋经济呈现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局面 [1][2] 海洋传统产业 - 海船完工量同比增长4.7% 国际市场份额领先 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0%、47.2%和57.6% [3] - 海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2%、6.9% [3] - 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718亿元 同比增长8.0% 邮轮港口进出港旅客总数和邮轮艘次分别同比增长40.1%和33.7% [3] 海洋新兴产业 - 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三大指标位居世界第一 新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4.6%、43.3%和62.6% [4] -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企业竞争力提升 "海星大模型"发布 [4] - 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4] 海洋资源开发与能源 - 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 同比增长25.2% 涉及投资超5000亿元 [5] - 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2.2%、199.4% [5] - 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6% [5] 企业运营与技术创新 - 87.6%企业对下半年经济环境持乐观或中性态度 73.8%预计营业利润持平或增长 89.4%预计用工人数稳定或增长 [6] - 57.5%企业研发经费同比增长 58.4%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 [6] 深海技术与成果转化 - 仿蝠鲼机器人与蛟龙号在南海冷泉区协同作业 实现"柔性智能"转变 [7] - "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投产 标志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 [7]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海南启动运行 满足深远海观测与测试需求 [7] 海洋贸易与港口建设 - 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 船舶和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分别增长20.0%和13.7% [8] - 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 5G无人驾驶集卡规模化应用 [8] - 11个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超60% [8]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超5万亿元(经济新方位)
人民日报· 2025-08-02 22:01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 [2] - 海洋经济呈现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局面 [2] 海洋传统产业 - 海船完工量同比增长4.7%,海洋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领先,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0%、47.2%和57.6% [3] - 海洋交通运输业韧性凸显,海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2%、6.9% [3] - 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718亿元,同比增长8.0%,邮轮港口进出港旅客总数同比增长40.1% [3] 海洋新兴产业 - 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三大指标位居世界第一,新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占国际市场份额分别为64.6%、43.3%和62.6% [4] -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企业竞争力提升,"海星大模型"发布 [4] - 海水淡化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4] 海洋资源与能源 - 上半年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同比增长25.2%,涉及投资超5000亿元 [5] -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有序推进,垦利10—2和文昌16—2油田项目进展顺利 [5] - 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2.2%、199.4% [5] 海洋食物与水资源 - 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增长5.6% [5] - 海洋渔业数智化转型加快,大黄鱼"声波无网海洋牧场"和智能化深远海海参养殖网箱"金仓一号"投入应用 [5] - 山东蓬莱10万吨/天海水淡化项目竣工投产,国产纳米复合膜海水淡化膜正式应用 [5] 涉海企业经营与创新 - 87.6%的企业对下半年经济环境持乐观或中性态度,73.8%的企业预计营业利润持平或增长,89.4%的企业预计用工人数稳定或增长 [6] - 57.5%的企业研发经费同比增长,58.4%的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 [6] - 深海探测技术取得新进展,仿蝠鲼机器人与蛟龙号协同作业,"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投产 [6][7] 海洋对外贸易与港口建设 - 上半年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船舶和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0.0%和13.7% [8] - 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5G无人驾驶集卡实现规模化应用 [8] - 11个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超60% [8]
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超5万亿元(经济新方位)
人民日报· 2025-08-02 21:44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1] - 海洋经济呈现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局面 [1] 海洋传统产业 - 海船完工量同比增长4.7% [2] - 海船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0%、47.2%和57.6% [2] - 海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2%、6.9% [2] - 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718亿元 同比增长8.0% [2] - 邮轮港口进出港旅客总数和邮轮艘次分别同比增长40.1%和33.7% [2] 海洋新兴产业 - 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三大指标位居世界第一 新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4.6%、43.3%和62.6% [3] -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企业竞争力提升 "海星大模型"发布 [3] - 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已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3] 海洋资源与能源 - 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 同比增长25.2% 项目涉及投资超5000亿元 [4] - 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2.2%、199.4% [4] - 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6% [4] - 山东蓬莱10万吨/天海水淡化项目竣工投产 [4] 涉海企业经营 - 87.6%企业对下半年经济环境持乐观或中性态度 [5] - 73.8%企业预计下半年营业利润持平或增长 [5] - 89.4%企业预计下半年平均用工人数保持稳定或增长 [5] - 57.5%企业研发经费实现同比增长 58.4%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实现同比增长 [5] 海洋科技与创新 - 仿蝠鲼机器人与蛟龙号在南海冷泉区开展协同作业 [5] - "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投产 标志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 [5]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海南启动运行 [6] - 山东青岛"海洋科技网上大市场"上线 [6] 海洋对外贸易 - 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 [7] - 船舶和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0.0%和13.7% [7] - 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 [7] - 11个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超过60% [7] - 河北唐山港新增两条直航东南亚航线 福建开通首条直航厄瓜多尔集装箱班轮航线 [7]
上半年海洋经济稳中向好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
新华网· 2025-08-02 02:41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1] - 海洋资源要素供给能力增强 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 同比增长25.2% 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 [1] 传统海洋产业 - 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和16.9% [1] - 海洋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领先 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0%、47.2%和57.6% [1]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邮轮港口接待旅客总数同比增长40.1% [1] - 海洋交通运输业韧性凸显 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2%和6.9% [1]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工程装备交付和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9.3%和9.7% [2] - 青岛发布"海星大模型"用于海洋药物研发 [2] - 兆瓦级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2] 可再生能源与渔业 - 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9.4%和2.2% [1] - 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1]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09:03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 [1] 海洋资源要素供给 - 全国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同比增长25.2%,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 [1] - 海洋原油产量同比增长2.3%,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6.9% [1] - 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增长199.4%,发电量同比增长2.2% [1] - 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1] 海洋传统产业表现 - 海洋船舶工业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0%、47.2%和57.6% [1]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邮轮港口接待旅客总数同比增长40.1% [1] - 海洋货运量同比增长5.2%,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6.9% [1]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 海洋工程装备交付金额同比增长39.3%,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增长9.7% [1] - 青岛发布用于海洋药物研发的"海星大模型" [1] - 兆瓦级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1]
东营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08:26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 同比增长7.1% 增速居全省首位 [3] - 2024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610.72亿元 其中13个海洋主要产业增加值462亿元 同比增长7.6% [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28.2亿元 同比增长9.8% 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 [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水产品总产量24.3万吨 同比增长4.6% 水产养殖总面积163万亩 工厂化养殖面积150万平方米 [4] - 水产苗种繁育能力突破500亿单位 建成全国重要南美白对虾和海参苗种生产基地 [4] - 胜利油田海上原油产量179.6万吨/年 中海油东营上岸原油量达464万方 [4] - 烧碱产能195万吨 占全省16.6% [4] - 规模以上海洋装备制造企业超140家 涵盖油田勘探钻井全产业链 [4] - 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引进15家头部企业 签约37个产业链项目 投产21个 [4] -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988万千瓦 占全市总装机67% 含渤中海上风电项目及全国首個吉瓦级海上光伏项目 [4] - 海水淡化能力达5.8万吨/日 东营港项目为全省最大海水淡化制备脱盐水工程 [4] 港口建设与物流 - 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595万吨 同比增长17.64% [6] - 东营港区建成生产性泊位63个 25万吨级单点系泊工程主体落成 [6] - 广利港区建成6个5000吨级和2个1万吨级通用泊位 配备全省首个风电设备专用码头 [6] - 建成公共管廊49公里 铺设原油及成品油管道近300公里 配套库区2200万立方米 [6] 科技创新能力 - 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38家 建成省级以上涉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 技术创新中心2家 重点实验室4家 [7] - 威飞海洋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五家水下油气生产系统研发制造企业 [7] - 胜鑫公司突破海洋高含硫环境油管防腐技术 [7] - 培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4个 涉海领域黄河三角洲系列人才8人 [7] 生态保护与修复 - 黄河口湾区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创新高 [8] - "十四五"以来修复滨海湿地4537公顷 退养还滩678.57公顷 [8] - 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 综合治理率超95% [8] - "十四五"期间累计放流水产苗种60亿单位 [8] 品牌与试点建设 - 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达32亿元 蝉联"中国十大名蟹" [4] - 垦利区、河口区获批国家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 [4] - 东营市入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对虾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城市 [4]
东营市印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08:26
行动方案总体框架 - 《东营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被列为市政府2025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是指导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3] - 方案包括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大部分 提出实施7大行动19项工作任务 [3] 海洋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450亿元 [4] - 海洋石化产业2027年实现主营收入6000亿元 [4] - 海水淡化产业2027年淡化产能达到15万吨/日 [4]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实施蓝色种业振兴计划 大力发展工厂化设施渔业 规划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 [4] - 推动氯碱化工与石油化工、氟化工等产业横向耦合 促进海洋化工业高质量发展 [4]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 推进渤中海上风电、鲁北基地等项目建设 加强电站及储能设施建设 [4] - 开展深水井口、采油树等设备研制 深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建设 [4] - 加快开发甲壳素、虾青素等海洋功能性食品和生物新材料产品 规划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 [4] 港口建设规划 - 到2027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2亿吨 打造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和区域航运中心 [5] - 开展东营港15—20万吨级航道和大型深水泊位集群规划论证 推进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 [5] - 推进广利港区北方风电制造母港和河海联运项目建设 [5] 科技创新体系 - 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开展市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 [7] - 强化与高校院所合作 组织专家企业行和产业专场对接会 [7] - 通过柔性方式引进海洋高端人才 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 [7] 生态保护措施 - 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岸滩环境治理 强化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和入海排污口监管 [8] - 实施互花米草防治攻坚、盐地碱蓬恢复、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等项目 [8] - 建立蓝碳资源数据库 实施滨海湿地增汇、贝藻礁固碳等项目 开展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学研究 [8] 安全体系建设 - 实施山东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项目 强化海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9] - 建设新型海洋渔业综合管控平台 优化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水平 [9] - 用好海上党建联盟载体 建立健全海上安全工作机制 [9]
“蓝色经济”动力十足 三个关键词看海洋经济新活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30 23:33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 [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 [1] - 海洋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被称为"蓝色经济" [2]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 中国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 [1][4] - 中船集团江南造船手持LNG船订单约60艘,总价值约1500亿元,排期已到2031年 [3] - 中国自主研发的全流程船舶碳捕集系统对船舶排放二氧化碳的捕集率可达80%以上,转化出的液态二氧化碳纯度高达99.5%以上 [3] - 中船动力集团研发的全球首台最大功率带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双燃料发动机在燃气模式下可实现硫化物减排99%以上、二氧化碳减排20%以上、氮氧化物减排80%以上 [3] - 2024年一季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4] - 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9%,在高端海洋装备制造领域展现出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链韧性 [4] 海洋渔业 - 2024年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4880亿元,同比增长4.0% [6] - 深远海养殖迅速发展,养殖用海平均离岸距离由2018年的10公里外延至目前的18公里 [6] - 2024年一季度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7] - 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下水,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入级检验,自主研发的万吨级南极磷虾船"福远渔9199"号前往南极开展作业 [7] 海洋新兴产业 - 2024年全年中国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近30%,全国海水淡化产量超4亿吨,工业冷却海水用量超1800亿吨 [9] - 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项目在中低风速区域成功部署超过10兆瓦的大型风电机组,并首次大范围、规模化示范应用直径252米风机叶轮 [8] - 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落地35个产业链项目,涵盖从叶片、主轴、塔筒到风机主机的完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8] - 中船科技生产的7至18兆瓦级机组已成为山东海上风电项目的绝对主力 [8]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已启动临床二期试验 [9] - 山东、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积极打造以产业化为目标的海洋产业创新平台 [9]
数读东部海洋经济圈 4.6万亿蓝色成绩单拿下近半壁江山
证券时报· 2025-07-30 19:01
东海区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东海区海洋生产总值达45992.9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43.6% [9] - 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提升至59.7%,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占比4.0%和36.3% [2][10] - 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其中海洋油气业增幅达37.5%居首 [10] 海洋产业细分领域表现 - 五大产业(海洋工程建筑业、船舶工业、药物生物制品业、工程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全国对应行业比重均超50% [10] - 传统产业中海洋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电力业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10] - 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业、化工业等保持平稳增长 [10] 江苏省海洋经济亮点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较2014年5500亿元实现稳健增长 [3][11]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183.3万千瓦,发电量328亿千瓦时,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全国领先 [11] - 盐城形成全国最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装备制造覆盖全领域,规模占江苏省一半、全国五分之一 [11] - 涉海专精特新企业达786家,同比增长58.8%,其中海工装备、船舶制造、涉海材料领域合计占比75% [11][12] 浙江省港口经济成就 - 宁波舟山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同比增长4%,连续16年全球第一 [13] - 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增幅创7年新高,稳居世界第三 [13] - 港口连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港口,拥有两个"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 [13] - 舟山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万亿元,成为全球大宗能源商品战略枢纽 [13] 福建省海洋产业特色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25万亿元,同比增长6.1%,连续10年全国第三 [15] - 水产品产量924.6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613.3万吨占全国1/4 [15] - 水产品出口额67.1亿美元,连续12年全国第一,人均占有量221公斤全国首位 [15] - 建成深水抗风浪网箱5300多口,深远海养殖平台23个,养殖规模全国前列 [15] 上海市海洋经济突破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21.1% [17] - 单位海域面积海洋生产总值全国第一,以0.35%海域面积贡献全国10.8%海洋生产总值 [17] - 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216.7亿元,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国13.8%、10.5%和10.8% [17] - 三大造船企业(外高桥、江南、沪东)2024年交船69艘,新接订单128艘,同比分别增长19%和70% [17] 区域协同与发展规划 - 东部海洋经济圈涵盖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9][10] - 浙江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经济发展厅,2025年计划推进120个强港项目,投资超600亿元 [14] - 上海规划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至85%以上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