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雷军称小米17产品力跨代升级:很多地方超越iPhone 17
搜狐财经· 2025-09-26 03:41
产品发布与战略定位 - 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正式推出小米17系列手机 包括小米17 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三款机型[1][15] - 产品发布前突然改名并明确"全面对标iPhone"的战略口号 旨在重新定义品牌形象并展示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决心[1][3] - 公司CEO强调该代产品力实现跨代升级 多项性能指标超越iPhone17系列[3] 产品设计与规格 - 小米17采用小尺寸设计 重量191克 厚度8.06毫米 采用19.6:9屏幕比例与四微曲包裹式中框结构[6][15] - 全系搭载第三代3nm工艺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 采用全大核CPU架构[7][15] - 影像系统配备50MP徕卡专业三摄 支持五焦段全大光圈覆盖 前置50MP超感光镜头支持AF自动对焦与f/2.2光圈[11][12] 产品差异化配置 - 小米17配备7000mAh电池 小米17 Pro增加妙享背屏并强化影像与屏幕 小米17 Pro Max采用6.9英寸大屏与7500mAh电池[15] - Pro Max版本独占超级像素屏幕技术 后置5000万像素徕卡三摄系统[15] - 全系列运行Xiaomi HyperOS 3系统 强调跨生态互联能力与AI功能体验[12] 市场推广与销售 - 系列产品起售价定为4499元 256GB版本已启动全渠道销售[14][15] - 公司通过徕卡联名强化专业影像定位 产品宣传突出"小尺寸全能科技"的核心卖点[4][6]
又一次被雷军演讲感动 小米造车怎么就这么难,还能这么成功?
搜狐财经· 2025-09-26 03:41
小米造车项目背景与动机 - 小米造车项目起源于意外 因小米手机被美国制裁而启动[3] - 项目初期被描述为"被逼无奈 举步维艰"但最终成为市场奇迹[3] - 雷军用"虽千万人吾往矣"形容造车项目的决心[3] 产品开发历程与挑战 - 小米SU7 Ultra项目曾为保障SU7交付而暂停[6] - 团队自主研发市场未有之高功率电机小米V8s超级电机[6] - 与纽北官方沟通困难 发送20封邮件均未获回复[6] - 产品定义过程引发激烈争论 管理层制定"拉黑24小时"冷静协议[7] - 最终确定"运动型SUV"定位 兼顾驾驶体验与家庭使用需求[7] 市场表现与成果 - 小米SU7成为近一年20万以上最畅销轿车 全车型销量第八[10] - 小米SU7登顶保值率榜首[10] - 小米YU7创行业记录 3分钟大定超20万辆 18小时锁单24万台[7][10] - 纽北最终为小米开设快速通道 车型获量产前三成绩[6] 竞争策略与产品定位 - 采用差异化产品策略 "做同样的车没前途"成为团队共识[7] - 小米YU7对标特斯拉Model Y 续航620公里版本已优于对手[9] - 将835公里长续航Pro版更名为"标准版"并维持价格 强化竞争力[9] - 通过拆解学习三辆Model Y进行零部件级研究[9] - 公开建议消费者考虑Model Y或理想i6作为替代选择[9] 企业理念与行业启示 - 雷军传递"遭遇难题不妨换个思路大胆尝试"的产品定义哲学[3] - 强调"为驾驶者设计好看好开的SUV"为核心产品理念[7] - 造车过程被描述为"始于意外 充满荆棘"但最终突破困难[9]
55岁雷军,2小时演讲后持续高能量输出,又说了这些关键信息
创业邦· 2025-09-26 03:3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五年深度复盘实现战略转型 从手机业务延伸至汽车与芯片领域 产品力实现跨代升级并挑战行业领导者[8][11][15] - 公司汽车业务在底盘技术、驾控性能方面对标传统豪车 并推动"人车家全生态"互联 交付两个月突破4万辆[17] - 中国科技行业正从场景式创新转向芯片与材料创新 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15] 战略复盘与转型 - 五年前公司营收突破2000亿但陷入焦虑 通过四五十次复盘会议重塑团队方向[8][11][13] - 复盘方法论聚焦三个核心问题:做对/做错事项及重来方案[11] - 将外部负面评价转化为发展动力 呼吁行业打击黑公关和水军现象[10][13] 研发与技术突破 - 手机研发团队规模超1万人 新一代产品力实现跨代升级[15] - 芯片研发已持续五年以上 材料创新与电池技术突飞猛进[15] - 产品命名变更旨在打破市场刻板印象 展示挑战行业第一的决心[15][17] 汽车业务进展 - 纽北赛道作为技术测试主场 为首家采用该标准的中国车企[17] - YU7车型两个月20天交付超4万辆 但产能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17] - 正式造车时间仅一年半(自2024年4月3日首辆交付起算)[17] 行业认知与协作 - 公开致敬理想汽车开创"大空间增程SUV"赛道 承认行业跟随现象[19] - 强调50岁仍属创业黄金期 以陈年案例证明年龄非创新障碍[19][21] - 中国科技行业创新路径从应用层向底层技术延伸[15]
雷军谈小米16改名:希望让大家重新认识小米手机
贝壳财经· 2025-09-26 03:33
产品战略调整 - 小米手机产品线从16代更名为17代 旨在打破市场对品牌的刻板印象并推动消费者重新认识其产品 [1] - 更名决策源于产品力实现跨代升级 公司宣称多项技术指标已超越iPhone17全系列 [1] 技术竞争力突破 - 电池技术 屏幕技术 散热系统实现创新突破 传感器与潜望镜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 [1] - 计算能力与空间堆叠技术获得提升 形成与行业领先者正面对垒的技术底气 [1] 品牌定位升级 - 公司五年前启动对标苹果战略 现阶段从完全跟随转向多领域超越的竞争姿态 [1] - 通过产品命名体系变革传递挑战行业第一的决心 强化品牌高端化形象 [1]
雷军曝凡客创始人陈年10年还清10亿债务,正直播的陈年听后哭了,“我跨行造车触动他,50多岁正是闯的年纪”
搜狐财经· 2025-09-26 03:25
对于网络上有针对小米车主的不友好声音,甚至有小米车主被极端攻击,雷军回应:小米汽车发布后成为全网被黑最惨的车企之一,这次六部委打击黑水 军、黑公关,我们举双手支持。在这一点上,小米汽车是受害者。我们希望全社会呼吁打击黑水军、黑公关,是他们让产业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 9月25日,雷军年度演讲拉开帷幕,在演讲会上雷军透露陈年做凡客遇到危机后,欠了大约十个亿,还钱就还了整整十年,大约2022年才彻底还完。随 后,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雷军说,自己造车的经历刺激了陈年人到中年还要跨行业去做直播电商,而陈年的经历也让雷军有了一句感慨:果然,五十来岁正是闯的年纪。而正在直 播卖货的陈年听到后哭了。 据悉,陈年的还钱过程比老罗要低调,目前在杭州做直播电商。 相关报道: 雷军深夜发声:小米是全网被黑最惨的车企之一 9月25日晚间,2025雷军年度演讲活动结束后,小米集团董事长、CEO雷军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雷军称小米汽车用户近半数是女性 雷军表示,其实小米最初定位成一个极客品牌,为网络发烧友准备的。我们谁也没有想到,小米的成长速度超出了想象,很快变成大众品牌。"五六年前 我们所遇到的痛苦就是因为成长很快,有很多人对我们不了解, ...
雷军发布年度演讲
搜狐财经· 2025-09-26 03:00
雷军在演讲中表示,小米十周年之际,自己的内心曾充满焦虑:小米所处的行业中,苹果、三星、华为如同几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团队中很多人都觉得累 了,想停下来歇一歇。同样,雷军自己也觉得很累。 9月25日19时,小米CEO雷军发布第6次年度演讲,主题是《改变》。此外,今晚还有小米17发布会,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雷军还说,更让人疲惫的是,网上充斥着对小米的各种质疑、批评,甚至是攻击,许多人对小米有很多固有的偏见。雷军称自己也因此陷入了严重的内 耗,"挣扎了许久,我才下定决心直面所有问题,找到破局的道路,逆天改命。起初我也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么多问题,幸运的是我小时候学过围棋,学会 了复盘。" 演讲中,雷军谈到了小米现在的12位高管:"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今天高管团队的名单,早期还有两位和我在继续打拼,9位都是新面孔。我们引进外部的顶 尖人才。这些同事为过去几年小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借此机会感谢卢伟冰和这些人才。" 雷军介绍,小米造芯始于2014年的松果电子。但在经历了"澎湃S1"的正式发布后,雷军艰难地做出停掉SoC芯片的研发的决定。这次失败后,雷军复盘得 出经验:自研手机SoC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 ...
雷军在年度演讲上坦言:有很多人对小米有偏见,我陷入了严重的内耗;展示小米高管团队,9位是新面孔
搜狐财经· 2025-09-26 03:00
25日晚间,2025雷军年度演讲举行。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表演讲。 雷军表示,"今年是我们小米创办15周年,在15周年之际,小米在汽车、芯片领域连续两次的重大突 破,让很多人刮目相看。感觉小米好像一夜之间呢,换了一家公司。其实,这些改变都来自于5年前那 次触及灵魂深处的反思。 2020年,小米迎来了自己的十周年,那个时候的我们上市已经两年时间,年收入也突破了两千亿,成功 地跻身了世界500强的行列。在很多人眼里,小米已经非常非常成功了。但是,在我内心却充满了难以 言说的焦虑。 雷军还谈到了小米现在的12位高管:"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今天高管团队的名单,早期还有两位和我在继 续打拼,9位都是新面孔。我们引进外部的顶尖人才。这些同事为过去几年小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也借此机会感谢卢伟冰和这些人才。" . . 4 3 微博视频号 © 微博视频号 林斌 联合国际人 国家a 刘德 慕杰加勒人 南非黑暗 卢伟冰 哈佩人 : #福 留学處 2020年 王晓版 제8884 林世伟 i g I 张剑慧 形 第9 脚 量 固 A A 1 4 i e e last 45." a d - 当时,我们所处的这个行业,苹果 ...
大行评级|花旗:小米最新旗舰手机极具竞争力 予其“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09-26 02:57
智能手机业务 - 小米集团推出最新旗舰手机Mi 17 规格强大、设计出色且电池容量大 极具竞争力[1] - Mi 17有望在4千至6千元售价区间获得市场份额 较佳的产品组合可能稳定毛利率压力[1] - 智能手机出货数据可能支持双位数增长[1] - 鉴于中国补贴驱动的需求及正常化的元件成本 花旗对智能手机业务及毛利率展望更为乐观[1] 电动汽车业务 - 小米汽车正式推出客制化服务 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动车平均售价及利润率[1] 公司前景与估值 - 花旗予该股买入评级 原因包括法院裁决阻止美国对该股票的投资限制 公司意外获得市场份额 指数移除的压力结束[1] - 花旗认为小米市场份额增长带来吸引人的风险及回报前景 应有利于市场的乐观情绪[1] - 花旗以2026年为基础 鉴于长期可见度稳固 使用总和估值法对小米每股估值为66港元[1] 未来催化剂 - 下一催化剂包括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及电动车新版本发布[1]
大行评级|高盛:上调小米目标价至66港元 秋季发布会有正面惊喜
格隆汇· 2025-09-26 02:35
产品发布与创新 - 公司发布小米17旗舰智能手机系列 包括17、17 Pro和17 Pro Max三款机型 并同步在国际市场推出15T系列 [1] - 公司升级HyperOS 3.0系统 并推出6款全新高端AIoT产品 涵盖平板电脑、电视机、路由器、智能音箱及白色家电 其中白色家电在欧洲市场首发 [1] - 小米17 Pro在差异化创新功能上具有竞争力 其定价策略可能吸引消费者从基础型号转向高端型号 同时扩大用户基础 [1] 汽车业务战略 - 公司推出YU7 Max和SU7 Ultra定制服务 体现其致力于巩固中国高端汽车市场领导地位 推动豪华服务体验大众化 [1] 售后服务升级 - 公司宣布从2025年起 所有销售的小米空调产品将享受10年免费保修服务 包括中央空调品类 通过提升服务竞争力争取中国空调市场份额 [1] 目标价调整 - 高盛将公司12个月SOTP基础目标价从65港元上调至66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小米17 Pro系列首发评测,背屏设计提升辨识度与个性表达
新浪财经· 2025-09-26 02:14
产品设计创新 - 小米17 Pro系列采用背屏设计 显著提升产品辨识度与个性表达功能 [1] - 背屏设计不仅提供差异化外观 还为使用者创造情绪价值 [1] - 该系列突破行业传统做法 不再定位为Ultra版本的减配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