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运载
icon
搜索文档
“星舰”爆炸
第一财经· 2025-06-19 13:47
星舰36号飞船爆炸事件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36号飞船在例行静态点火测试时发生严重爆炸 爆炸时间为美国中部时间18日23时01分54秒(北京时间19日12时01分54秒)[1] - 爆炸现场监控视频显示 火箭瞬间变成巨大橘红色火球 当地媒体证实测试现场发生"灾难性的事故" 公司表示事故为"重大异常" 无人员伤亡 已启动应急预案[1] - "星舰"火箭总长约120米 直径约9米 由可重复使用的两级组成 第一级助推器长约70米 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1] - 上个月底"星舰"第九次试飞中 第一级助推器已发生爆炸 第二级飞船虽进入太空但随后失控[1]
“星舰”爆炸
中国基金报· 2025-06-19 12:25
星舰爆炸事件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36号飞船在静态点火测试中发生严重爆炸,无人员伤亡 [1] - 爆炸发生时间为美国中部时间18日23时01分54秒(北京时间19日12时01分54秒),现场监控显示火箭瞬间变成巨大橘红色火球 [1] - 公司称事故为"重大异常",基地已启动应急预案,未对附近社区造成危险 [1] 星舰技术参数 - 火箭总长约120米,直径约9米,由可重复使用的第一级助推器(长约70米)和第二级飞船组成 [1] - 设计目标为运送人员和货物至地球轨道、月球及火星 [1] 历史测试记录 - 上个月第九次试飞中第一级助推器爆炸,第二级飞船虽进入太空但最终失控 [1] - 本次爆炸发生在为第10次试飞做准备的静态点火测试阶段 [1] 注:文档2内容与公司和行业无关,已跳过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模型首次在国际航展展出
新京报· 2025-06-17 03:5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参展巴黎航展 - 公司在第55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展示了长征六号甲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模型,系首次在国际航展中展出[1] - 展品还包括长征二号丁、长征三号乙、长征八号等运载火箭模型和东方红三号E全电推小型通信卫星模型[1] - 通过视频和多媒体展示了探空火箭、通信卫星、遥感卫星产品及应用,以及北斗导航、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领域的发展[1]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 - 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1] - 是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1] - 可满足未来卫星多样化的密集发射需求[1]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 - 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中型液体运载火箭[2] - 继承现役长征系列火箭高效的单芯级串联构型,具有简单、可靠、任务通用性好等特点[2] - 提高了太阳同步轨道入轨能力和低轨多星座组网能力[2] - 将单芯级液体火箭运载能力和大整流罩包络提升了一个新台阶[2] 商业发射成就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城公司共完成商业发射101次[2] - 发射了74颗国际商业卫星(含14次通信卫星在轨交付和5次遥感卫星在轨交付)及261颗国内商业卫星[2] - 提供52次搭载发射服务,将29颗国际载荷(含2次遥感卫星在轨交付)和127颗国内商业卫星发射升空[2] 巴黎航展背景 - 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创办于1909年,每两年举办一次[2] -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负盛名的国际航空航天展会之一[2]
力箭二号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圆满成功 中科宇航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同步建成投用
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进展 - 力箭二号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圆满成功,验证关键技术并为首飞奠定动力基础 [1] - 试车覆盖飞行任务剖面,验证增压输送系统与发动机协调匹配性及多系统接口正确性 [1] - 试车考核推进剂加注泄出流程、多机并联循环预冷、力热环境特性等技术 [1] - 标志力箭二号一级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首飞冲刺阶段 [1] 中科宇航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 - 试验中心全面竣工并通过试车考核,具备200吨级发动机测试及400吨级动力系统综合测试能力 [2] - 试验中心适应批量生产和动力研发验证需求,对商业火箭可回收技术发展至关重要 [2] - 试验中心被列入2023年广东省重点项目,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核心位置 [2] 力箭二号配套设施建设 - 甘肃酒泉发射场技术准备厂房和专用发射工位将近期建成,实现"出厂即发射"一体化模式 [2] - 发射场具备批量存储、快速响应、滚动备份特点,大幅缩短商业火箭发射准备周期 [2] - 力箭二号超级工厂投用后将推动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完善液体火箭生产链供应链 [2] 地方政府支持 - 从化区鳌头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并为航天产业贡献力量 [2]
力箭二号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成功!首飞将发射轻舟初样试飞船
快讯· 2025-06-12 02:15
中科宇航力箭二号火箭动力系统试车成功 - 公司研制的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 - 该试验是力箭二号工程研制阶段的重大标志性地面试验之一 [1] - 试验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 [1] - 为首飞发射轻舟货运飞船初样试飞船奠定了坚实的动力基础 [1] - 确保了火箭飞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箭入轨精度就像从北京投篮命中上海篮筐
环球网资讯· 2025-05-29 22:58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技术能力 - 长三乙火箭作为高轨道大推力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并具备一箭多星或其他轨道卫星发射能力 [1] - 该火箭经过2020年"双提升"工程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5.55吨,可靠性显著提高 [1] - 长三乙火箭首次执行地球逃逸轨道发射任务,分离速度需超过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2千米),远超常规任务的7.9千米/秒 [1] 天问二号任务技术挑战 - 目标小行星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弱,对火箭入轨精度要求极高,速度偏差不能超过1米/秒 [2] - 天问二号探测器是我国发射的飞行速度最快的探测器,入轨精度比以往探测器高一倍 [2] - 任务难点在于极高速度下确保入轨精度,研制团队采用迭代制导和末速修正技术进行实时调整 [2] 航天工程发展现状 - 长三乙火箭作为长征三号甲系列中运载能力最强的型号,已参与北斗组网、嫦娥探月等多个国家重大工程 [1] - 此次任务实施周期长、风险难度大,工程团队通过协同攻关确保了发射成功 [2] - 火箭性能提升与新型制导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能力取得重要突破 [1][2]
“老将”立“新功” 天问二号“专属座驾”有这些看点
新华社· 2025-05-29 13:33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技术特点 -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的高轨道大推力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也可进行一箭多星或其他轨道卫星发射 [1] - 该火箭是我国首个宇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一型号长征火箭,自1996年首飞以来已成功托举北斗、嫦娥、风云、天链等多个重要载荷 [1] - 经过"双提升"工作后,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已提升至5.55吨,成为天问二号任务的理想选择 [2] 天问二号发射任务的技术突破 - 本次任务是长征三号乙首次执行地球逃逸轨道发射任务,火箭分离速度需达到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远超常规任务的每秒7.9千米 [1] - 针对小行星2016HO3体积小、引力弱的特点,火箭入轨速度偏差不能超过1米,否则可能造成百万公里级差 [3] - 研制团队特别设置了末速修正系统,确保分离速度精确达标 [3] 发射窗口的高精度要求 - 任务发射窗口极为苛刻,连续3天每天仅有4分钟时间,且必须实现"零窗口"发射以节省燃料 [3] - 研制团队将原本3套火箭飞行程序简化为1套,显著提高了火箭可靠性和任务适应性 [3] - 通过精心准备,成功实现"零窗口"按时发射,为任务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3]
国内首个“液氧甲烷+不锈钢+海上软着陆回收”火箭成功回收
快讯· 2025-05-29 05:04
火箭技术突破 - 国内首个"液氧甲烷+不锈钢+海上软着陆回收"火箭"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成功完成首次海上飞行回收试验 [1] - 该试验实现了国内首个"液氧甲烷+不锈钢+海上软着陆回收"技术突破 [1] - 大尺寸不锈钢可复用运载火箭正式步入工程应用阶段 [1]
美“星舰”第九次试飞爆炸失控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23:09
星舰第九次试飞结果 - 火箭第一级助推器发生爆炸 未能按计划溅落在墨西哥湾 [2] - 火箭第二级飞船进入太空后失控 未能部署模拟卫星且出现燃料泄漏 [2] - SpaceX确认失去对飞船控制 预计残骸落入印度洋水域 [2][3] - 舱门未完全打开导致姿态失控 燃料舱系统泄漏是主因 [2] - 飞行器最终失联 SpaceX结束直播 [3] 技术进展与改进 - 首次使用经飞行验证的超重型助推器 该助推器曾在第七次试飞中使用 [5] - 主发动机关机程序成功完成 较上次试飞取得重大进步 [3] - 上升阶段未出现大面积隔热瓦脱落现象 [3] - 滑行段与再入阶段因燃料泄漏导致主贮箱失压 [3] - 未来三次试飞节奏将加快 计划每3至4周执行一次发射 [3] 火箭设计与任务目标 - 火箭总长120米 直径9米 由可重复使用的两级组成 [4] - 第一级助推器长约70米 第二级为星舰飞船 [4] - 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 [4] - 计划2026年搭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登陆火星 [4] - 载人火星任务最早可能于2029年实施 [4] 测试内容与改进措施 - 测试8颗模拟星链卫星试验载荷 [6] - 移除大量隔热瓦以验证易损区域承受能力 [6] - 测试多种金属隔热瓦材质 包括主动冷却选项 [6] - 优化隔热瓦边缘以解决热点问题 [6] - 增加氮气吹扫系统 改进推进剂排放系统 [9] 军方应用前景 - 具备向全球运送作战人员和物资的潜力 [7] - 美太空军密切关注其实用化进展 [7] - 预计将基于大运载能力服务军事后勤与太空行动 [8] - 目前依赖猎鹰9火箭发射军事载荷 [8] 历史试飞情况 - 第七次和第八次试飞中助推器均成功回收 [4] - 第八次试飞船失控原因系发动机硬件故障 [9] - SpaceX已完成100多次发动机长时点火测试 [9] - 未来将引入猛禽3发动机提高可靠性 [9]
“星舰”三连炸,马斯克回应:比上次有很大进步
环球时报· 2025-05-28 23:02
发射任务概况 - SpaceX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进行第九次试飞 第一级助推器分离后爆炸 第二级飞船再入大气层时失控 [1] - 本次任务主要目标为验证改进后的飞行可靠性及完成超重型助推器首次重复利用 使用33台"猛禽"发动机中29台为重复利用 [3] - 飞船失控原因为燃料泄漏导致主燃料箱失压 残骸将落入印度洋水域 [3][4] 技术进展评估 - 相比前两次试飞 本次完成飞船发动机关机程序 上升段隔热瓦未明显掉落 传回大量有用数据 [4] - SpaceX未尝试"筷子夹火箭"回收助推器 实际飞行证明该决策合理 [3] - 公司计划加快发射节奏 未来3次飞行间隔缩短至3-4周/次 [4] 行业影响与舆论反应 - 美媒指出这是"星舰"连续第三次飞行失败 对马斯克太空计划构成挑战 [1][4] - 《华盛顿邮报》评价此次试飞"部分成功" 但影响公司设定的宏伟愿景 [4] - 公司创始人马斯克仍肯定进步 称"比上次有很大改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