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制造

搜索文档
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有所改善,价格呈现积极变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8-09 01:52
2025年7月CPI和PPI数据解读 核心观点 - PPI同比下降3.6%,降幅与上月相同,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带动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改善,价格呈现积极变化 [1] 产业转型升级相关行业 - 烧碱价格上涨3.6%,玻璃制造价格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 [1] - 飞机制造价格上涨3.0%,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上涨1.6%,微波通信设备价格上涨0.9%,服务器价格上涨0.6% [1] 内需释放拉动消费行业 - 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大幅上涨13.1%,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5.3% [1] - 营养食品制造价格上涨1.3%,保健食品制造价格上涨1.2%,自行车制造价格上涨0.6% [1]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5年7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 2025-08-09 01:39
CPI数据 - 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4%,同比持平,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 [1] - 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6%,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6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六成多,其中飞机票、旅游、宾馆住宿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7.9%、9.1%、6.9%和4.4% [2] - 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7个百分点,能源价格环比上涨1.6%,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2个百分点 [2] -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2%,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均由连续5个月以上的下降转为持平,家用器具、家庭日用杂品、文娱耐用消费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等价格环比涨幅在0.5%—2.2%之间 [2] - 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继续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其中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7.1%和27.3%,合计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22个百分点 [2] - 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5%,涨幅持续保持稳定,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6%和1.9%,降幅分别为近34个月和28个月最小 [2]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29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同比下降7.6%,降幅比上月扩大7.2个百分点,鲜果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 [3] - 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3] PPI数据 - PPI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为3月份以来环比降幅首次收窄,同比下降3.6%,降幅与上月相同 [1][4]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环比下降1.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1.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下降0.9% [4]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0.4%,汽车制造业价格下降0.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价格下降0.2%,通用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0.2%,上述8个行业合计影响PPI环比下降约0.24个百分点 [4]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水泥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环比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1.9个、1.5个、0.8个、0.3个和0.1个百分点,合计对PPI环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0.14个百分点 [4]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3.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8% [4] - 烧碱价格上涨3.6%,玻璃制造价格降幅比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飞机制造价格上涨3.0%,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上涨1.6%,微波通信设备价格上涨0.9%,服务器价格上涨0.6% [5] - 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上涨13.1%,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5.3%,营养食品制造价格上涨1.3%,保健食品制造价格上涨1.2%,自行车制造价格上涨0.6% [6]
上海凤凰: 上海凤凰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的一致行动人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8 10:19
权益变动基本情况 - 江苏美乐投资有限公司一致行动人王翔宇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增持上海凤凰A股361,800股,占公司总股份比例0.0702% [1] - 增持时间为2025年8月6日至2025年8月8日,资金来源为王翔宇自有资金 [1] - 本次增持不涉及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1] 持股比例变化 - 增持前江苏美乐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87,238,185股,占总股本比例16.9298% [2] - 增持后合计持股增至87,599,985股,占总股本比例17.0000%,其中A股82,447,103股(占比15.9298%),B股5,152,882股(占比1.0000%) [2] - 江苏美乐单独持股64,743,722股,王国宝持股210,000股(占比0.0408%),WANG LUCY持股5,152,882股(占比1.0000%) [2] 信息披露义务人背景 - 江苏美乐投资有限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6250万元,成立于2009年11月11日 [2] - 经营范围涵盖项目投资、自行车及相关产品生产销售、房地产租赁、仓储服务及管理咨询等业务 [2][3] - 一致行动人包括王翔宇(中国籍)、王国宝(中国籍)及WANG LUCY(英国籍) [2][3][4] 权益变动性质与影响 - 本次变动属于增持行为,不触及要约收购,且未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化 [1][4] - 增持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认可 [4] - 无后续增持计划,不涉及权益变动报告书等后续披露工作 [4]
骑行爱好者们开始集体退坑
投中网· 2025-08-07 02:33
骑行行业现状 - 2024年上半年中高端运动自行车销量显著提升,国产品牌中高端产品同比增幅超过20%,但8月起需求明显回落[6] - 二手平台转卖数量激增,部分卖家因冲动消费低价抛售闲置车辆[6] - 禧玛诺2024年财报显示合并净利润同比下滑60%,中国区零部件销售额同比下降40%[6] 市场热度变化 - 2022年骑行热潮兴起,中高档自行车内销同比增长超30%,部分车型需提前3-12个月预订[9] - 2024年高端车型价格大幅下调:崔克部分车型降幅超30%,捷安特PCR Ltd2+降价1400元至5598元,迪卡侬多款车型打6-9折[10] - 二手市场价格腰斩,闪电SL8从3.8万跌至1.5万,喜德盛AD350售价不足原价一半[11] 需求退潮原因 - 参与人群以跟风为主,社交平台热度消退后注意力转移[13] - 入门成本高:整车需1000-5000元,专业装备(头盔、锁鞋等)累计花费超千元[14] - 时间投入大:需定期晨骑、夜骑及周末拉练,工薪阶层难以持续[17] 产业链影响 - 库存压力显著:美利达库存过剩45%,捷安特40%,禧玛诺20%[20] - 厂商利润暴跌:捷安特2024年净利润缩水三分之二,荷兰Accell集团亏损28.6亿元人民币,小布利润跌幅超99%[20] - 国产品牌困境:凤凰、飞鸽主力车型价格在百元区间,上海凤凰2023年销售净利率不足3%,远低于禧玛诺15%-20%的利润率[22] 行业未来方向 - 需突破中高端市场瓶颈,加快国产替代,提升整车和零配件品牌溢价[24] - 核心用户消费韧性仍在:2023年一季度淘系平台骑行装备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20]
骑行爱好者们开始集体退坑
36氪· 2025-08-06 13:35
骑行热潮退潮 - 2024年上半年中高端运动自行车销量显著提升,国产品牌中高端产品同比增幅超过20%,但8月起需求明显回落[5] - 二手平台转卖数量增加,部分卖家表示"冲动购"或"吃灰",低价出售闲置装备[5] - 知名零部件品牌禧玛诺合并净利润同比下滑60%,中国市场零部件销售额同比下降40%[5] - 行业从暴利预期下的扩张产能转入挤泡沫阶段,高端车型价格下调幅度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5][9] 骑行热潮兴起 - 2022年后骑行因具备运动、户外、社交三重属性而走向大众,中高档自行车内销同比增长超过30%[7] - 部分"网红款"车型需提前3-12个月预订,一车难求[7] - 2022年自行车全行业营收增速仅3%,但利润同比增长逾20%[7] 骑行退潮原因 - 参与者多为跟风,注意力易被其他新鲜事物分流[15][16] - 入门成本高:基础车型1000-3000元,中端车型3000-5000元,专业级车型上万元[17] - 装备投入大:头盔1000-3000元,加上锁鞋、骑行服等配件总花费上千元[17] - 时间投入大:需参加晨骑、夜骑、长距离拉练等活动,对工薪阶层不友好[19] 行业影响 - 美利达库存过剩比例约45%,捷安特40%,禧玛诺20%[23] - 捷安特2024年净利润同比缩水近三分之二[24] - 荷兰Accell集团2024年亏损3.25亿英镑(约28.6亿元人民币)[24] - 小布2024财年利润跌幅超99%[24] 国产厂商现状 - 国产老牌凤凰、飞鸽畅销车型集中在百元区间[26] - 上海凤凰历年销售净利率未超过10%,2023年不足3%[26] - 禧玛诺利润率常年稳定在15%-20%[26] - 国内厂商多以OEM/ODM为主,缺少高端品牌[26] 行业未来 - 核心发烧友消费韧性仍在,淘系平台自行车及装备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24] - 需在中高端产品持续投入,加快国产替代,提升品牌溢价[28]
83岁博士“骑车”冲刺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6:13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并获中国证监会IPO备案,有望成为"中国折叠自行车第一股" [1] - 公司由83岁高龄的韩德玮物理学博士掌舵,被称为"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在折叠自行车领域深耕40余年 [2] - 公司已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折叠自行车企业,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6.2%,中国内地市场份额达26.3%(零售量)和36.5%(零售额) [2][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销量从14.90万辆增长至22.95万辆,营业收入从2.54亿元增至4.51亿元,净利润从3143.4万元增至5229.9万元 [5] - 2024年前4个月销量9.34万辆(同比+46.5%),营收1.85亿元(同比+46.91%),净利润2152.8万元(同比+69.11%) [5] - 中端产品(2500-5000元/辆)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销量占比62.83%,收入占比从2022年50.6%升至69.5% [6] 产品与技术 - 产品手册已有70余款车型,涵盖城市通勤类、时尚个性类、户外探索类、竞速类及实用类等,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5] - 掌握DFS折叠技术、马甲线技术与超级下管技术等核心技术 [5] - 推出轻量化折叠电助力自行车K-ONE,采用250W高速轮毂电机和中轴力矩传感器 [10] 市场与行业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5.2百万辆,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7.3% [6] - 产品已拓展至28个国家和地区,计划持续扩大东南亚和欧洲业务 [7] - 国际高端品牌市场出现热浪退潮现象,荷兰Accell集团2024年亏损3.25亿英镑,英国Brompton利润跌幅超99% [8] 发展战略 - 计划进一步提高研发实力,丰富产品组合,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智能制造,目标成为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领军企业 [3] - 计划扩大产品组合,进军电助力自行车及其他产品类别,加大电助力自行车技术投资 [11] - 计划在惠州建立新生产设施,初步年产能预计约20万辆,2027年第一季度投入运营 [11]
83岁博士一年卖近23万台自行车,卖出一个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4:49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是中国折叠自行车行业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在中国内地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达26.3%和36.5% [2] - 公司由83岁的韩德玮博士创立,被称为"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拥有40余年行业经验 [2] - 公司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已递交招股书并获得中国证监会IPO备案 [1][2] 市场地位 - 2024年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达6.2%,零售量22.64万辆,排名第一 [4] - 中国内地市场零售量份额26.3%,具备行业龙头地位 [4] - 产品已拓展至2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美国和欧洲市场 [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销量从14.90万辆增至22.95万辆,CAGR达24.0% [5] - 同期营业收入从2.54亿元增至4.51亿元,CAGR达33.1% [5] - 净利润从3143.4万元增至5229.9万元,CAGR达28.9% [5] - 2025年前4个月销量9.34万辆(同比+46.5%),营收1.85亿元(同比+46.91%),净利润2152.8万元(同比+69.11%) [7] 产品结构 - 产品线涵盖70余款车型,价格区间从几百元到上万元 [7] - 中端产品(2500-5000元/辆)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销量占比62.83%,收入占比69.5% [7] - 掌握DFS折叠技术、马甲线技术与超级下管技术等核心技术 [7] 行业趋势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520万辆,2024-2029年CAGR为7.3% [8] - 国际高端品牌面临市场调整,荷兰Accell集团2024年亏损3.25亿英镑,Brompton利润跌幅超99% [9] - 中国自行车行业涌现信隆健康、久祺股份、喜德盛等企业,大疆跨界推出电动自行车产品 [10] 发展战略 - 计划扩大产品组合,进军电助力自行车领域,已推出K-ONE电动助力车型 [11] - 将投资惠州新生产基地,预计2027年投产,年产能20万辆 [11] - 目标成为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领军企业,持续扩大东南亚和欧洲业务 [3][8] 产能情况 - 惠州工厂现有年产能约10万辆,2022-2024年产能利用率达93.0%-105.5% [11] - 面临产能饱和问题,计划通过新建生产基地解决 [11]
骑行爱好者们开始集体退坑
虎嗅· 2025-08-05 04:50
骑行热潮降温 - 2024年上半年中高端运动自行车销量显著提升,国产品牌中高端产品同比增幅超过20%,但8月起需求明显回落 [3] - 二手平台转卖数量增加,部分卖家表示"冲动购""吃灰",低价出售闲置装备 [4] - 知名零部件品牌禧玛诺合并净利润同比下滑60%,中国市场自行车零部件销售额同比下降40% [5] 行业供需变化 - 高端自行车进入促销清仓阶段,价格下调幅度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部分车型价格腰斩 [17] - 崔克部分高端车型降幅超过30%,捷安特PCR Ltd2+从6998元降至5598元,迪卡侬多款公路车打6-9折 [18] - 二手市场价格回落更明显,闪电SL8从3.8万跌至不足1.5万,喜德盛AD350仅售1800元 [21] 产业影响 - 美利达库存过剩比例约45%,捷安特40%,日本禧玛诺20% [38] - 捷安特2024年净利润同比缩水近三分之二,荷兰Accell集团亏损3.25亿英镑 [40] - 上海凤凰历年销售净利率未超10%,2023年不足3%,而禧玛诺利润率稳定在15%-20% [45] 行业发展机会 - 核心发烧友消费韧性仍在,淘系平台自行车及配件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 [41] - 国内厂商多以OEM/ODM为主,缺少高端品牌,利润空间被压缩 [44] - 行业需在中高端产品持续投入,加快国产替代,提升品牌溢价 [47]
83岁“折叠车教父”,给网红骑行上了一课
创业邦· 2025-08-04 03:35
行业现状 - 中产运动三宝(露营、骑行、滑雪)在2025年夏天崩盘,相关装备出现大量低价转让和库存积压 [6][7] - 自行车行业库存过剩:日本禧玛诺库存水平约20%,捷安特40%,美利达45%,小布2024财年利润跌幅超99% [13] - 高端自行车市场遇冷,崔克公路车降价50%清库存,二手市场腰斩无人问津 [35] 公司表现 - 大行科工逆势增长: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1.85亿元同比涨46.8%,净利润暴涨69.3% [36] - 线上销量三年暴涨166%,9个月狂卖18万辆折叠自行车 [14] - 2022-2024年抖音直播间直销营收从1414.5万元增至1亿元,2025年前四个月线上营收占比38% [58] 产品策略 - 定位"小布平替":单辆自行车均价1966元,仅为小布售价(1.8万元)的1/9 [44][19] - 模块化设计降低维修成本60%,密封轴承系统延长3倍使用寿命 [48] - 电动折叠车精准卡位法规(时速<25公里/小时),价格区间4000-8000元 [64] 供应链优势 - 广东工厂成本降低30%,热销款补货时间从45天缩短至18天 [44][50] - 采用OEM代工模式,66%订单外包,产能利用率超100% [66] 市场定位 - 避开中产运动圈层,专注通勤刚需人群(都市白领、打工人) [42][44] - 不搞饥饿营销,配件通用化,授权维修点覆盖广 [47][48] 挑战与风险 - 产品质量投诉较多:黑猫投诉显示1800条涉及车轱辘摇晃、刹车异响等问题 [67] - 社交属性弱于小布,需通过竞速赛和改装圈提升品牌逼格 [54] 未来方向 - 强化线上渠道:京东天猫为基本盘,拼多多攻下沉市场,抖音造爆款 [60] - 拓展产品线:现有70多款车型,电动折叠车为故事新方向 [64]
83岁“折叠车教父”,给网红骑行上了一课
36氪· 2025-08-02 09:20
行业现状 - 中产运动三宝(露营、骑行、滑雪)在2025年夏天彻底崩盘,从风口变成过剩库存 [2] - 社交平台上出现大量"整套出清、低价转让"的露营装备和骑行设备,万元级公路自行车价格腰斩甩卖 [4] - 日本禧玛诺库存过剩水平约20%,捷安特40%,美利达45%,小布2024财年利润跌幅超99% [11] 公司表现 - 大行科工逆势增长,9个月狂卖18万辆折叠自行车,线上销量三年暴涨166% [11] - 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1.85亿元同比涨46.8%,净利润暴涨69.3% [30] - 线上直销营收从2022年1414.5万元增长至2024年1亿元,2025年前四个月线上营收占比38% [51] 产品策略 - 定位"小布平替",单辆自行车均价1966元,仅为小布售价的1/9 [38] - 采用模块化设计和通用配件,维修成本降低60%,使用寿命延长3倍 [43] - 广东工厂实现模块化生产,爆款补货时间从45天缩短至18天 [45] 渠道优势 - 线上渠道覆盖京东天猫、拼多多下沉市场、抖音爆款打造,双十一限量款一分钟售罄 [51] - 创始人亲自直播带货,抖音直播间成为新增长点 [53] - 全国授权维修点密集,配件通用性强 [43] 未来方向 - 布局电动折叠车赛道,时速低于25公里/小时,价格区间4000-8000元 [56] - 产品线覆盖70多款车型,包括公路车、登山车、儿童车等 [56] - 需解决产能瓶颈问题,目前66%订单依赖OEM代工,惠州基地产能利用率超100% [58] 行业对比 - 小布强调手工定制,25个工人参与生产,1200个零件手工打造,售价1.8万元 [36] - 大行依托中国供应链优势,实现规模化量产,年销23万台 [27] - 中产运动退潮后,通勤骑行成为刚需,大行聚焦都市白领、打工人群体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