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行折叠自行车
icon
搜索文档
84岁,他叩开了港股上市大门
搜狐财经· 2025-09-28 02:33
9月9日,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图为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韩德玮 (右)出席上市仪式。深圳特区报记者 温涛 摄 9月27日,在大行科工公司总部,韩德玮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虽然已过耄耋之年,他依旧精力充沛、 思维敏捷。"物理博士""车库研发""赴台建厂""深圳创业""香港上市"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标签跨越整个太平 洋,记录着韩德玮求学及创业的轨迹。 韩德玮的办公室里放着一个透明玻璃展示柜,里面存放着大行品牌的初代折叠自行车"老貂",银色铝合金车 身铮亮如初。"我用了40多年时间做折叠自行车,希望用轻便好用的技术设计,进一步推动绿色出行与低碳交 通发展。"他有感而发告诉记者。 车库里研发"折叠"技术 从事科研工作、成为一名科学家,曾是韩德玮最初的梦想。早在上世纪60年代,学习成绩优异的韩德玮就从 香港赴美攻读高等教育课程,并于1973年获得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韩德玮先后加入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担任物理学教职工作4年时间。后来,他 走出高校,入职美国一家重点科研院所,专门从事高能激光研究。 9月9日,港交所上市大厅传出响亮的开市锣 ...
“小布平替”大行上市,折叠车赛道藏着五个趋势
经济观察报· 2025-09-17 09:17
核心观点 - 大行折叠车作为英国品牌BROMPTON的平价替代品在中国市场快速增长 公司通过产品多元化和渠道创新抓住骑行热潮机遇 [2][4][8][10]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2024年销量达370万辆 超过2021年310万辆的峰值 中国内地零售量占全球市场22% [4][5] - 折叠自行车占全球自行车市场零售额5.3% 远低于公路车41%和山地车15-17%的占比 [5] - 通勤上班族是核心目标人群 但休闲骑行场景正在成为新增长点 [5][6][7]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大行科工2022年营收2.54亿元 2024年增至4.51亿元 两年实现77.6%增长 [4] - 中端车型(2500-5000元)收入占比从2022年50.6%提升至2024年69.5% [8] - 产品平均售价从2022年1593元/辆升至2024年1927元/辆 涨幅21% [8] - 线上直销收入从2022年1414.5万元增至2024年约1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超166% 占比从2%升至35.4% [10] 产品战略与创新 - 推出70余种车型覆盖城市通勤/休闲出行/越野等场景 包括电助力折叠自行车等细分品类 [5] - 2024年7月推出竞速车型P18 Ultra 巡航速度35公里/小时 售价5798元 瞄准专业竞速人群 [7] - 通过配件生态(如承重5-10公斤的猪鼻扣)增强用户粘性和二次消费 [6] 渠道变革 - 线上渠道在京东/天猫大促期间以3-7%折扣多次登顶品类销售榜首 [10] - 2025年前四个月线上直销占比进一步升至44.8% [10] 潜在挑战 - 全球自行车行业存在库存压力 经销商积压库存可能影响销售和财务状况 [11] - 公司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产能扩张 需警惕供需失衡风险 [11]
“小布平替”大行上市,折叠车赛道藏着五个趋势
经济观察网· 2025-09-17 05:54
杨辰雨自从购入一辆大行折叠车以来,已经在小红书上发过5次爱车的"定妆照",这些分享占据了她主 页几乎50%的版面。 最新的一条动态展示了杨辰雨为爱车更换的小配件,包括豹纹猫咪密码锁、夜骑行猫咪警示灯,以及一 个复古车挂收纳包,并配文"不是车架子,而是衣架子"。 今年4月,杨辰雨以不到4000元的价格购入的这款D10,是大行折叠自行车的热销车型之一。她多次对 比了价格、颜值和骑行体感后,最终选中了大行品牌。 在社交媒体上,大行自行车的不少车型被称为"小布平替"。小布指的是英国知名折叠车品牌 BROMPTON,只是它的价格动辄上万元。随着骑行运动的盛行,不论是小布还是平替大行,都在中国 获得了更好的市场。 就在9月9日,大行品牌所属公司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行科工")登陆港交所。从其 披露的信息可以窥见国内骑行行业的面貌和趋势。 首先,"骑行热"让企业走上快车道。 据大行科工官网及招股书,大行品牌1982年由韩德玮创于美国加州,商标属美国DAHON NARTH AMERICA公司;2001年韩德玮成立大行科技公司拓展中国市场并运营品牌;2016年深圳市美大行科技 成立,2017年获大行品牌商标的无 ...
大行冲港股IPO,83岁老汉能否带领企业突破重围?
搜狐财经· 2025-08-13 01:38
文 | 大力财经 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深圳市大行科工有限公司的上市计划吸引了众人目光。这家由83岁高龄的韩德玮博士缔造的企业,有望成为"中国折叠自行车第一 股"。 大行凭借其在折叠自行车领域的深厚底蕴与亮眼业绩,踏上了港股主板上市的征程。然而,光鲜背后,代工依赖、市场收缩与行业竞争等诸多挑战如影随 形。 大行的故事始于1975年全球石油危机背景下韩德玮教授的灵光一闪。1982年,第一辆大行折叠自行车在香港诞生,航空铝合金车架、仅0.3立方米的折叠体 积、12公斤的重量、15秒内完成折叠操作等特性,使其在台湾首年销量突破6000辆,成功叩开东南亚市场大门。 当时东南亚城市化进程中"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与台湾完善的制造业基础,为大行的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 | 索引号 | bm56000001/2025-00008624 | 分 | | 结果公示备案管理 | | --- | --- | --- | --- | --- |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日期 | | 2025年07月17日 | | DE 称 | 关于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 | | | | 文 몰 | 国合函[2025] ...
83岁博士一年卖近23万台自行车,卖出一个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4:49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是中国折叠自行车行业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在中国内地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达26.3%和36.5% [2] - 公司由83岁的韩德玮博士创立,被称为"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拥有40余年行业经验 [2] - 公司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已递交招股书并获得中国证监会IPO备案 [1][2] 市场地位 - 2024年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达6.2%,零售量22.64万辆,排名第一 [4] - 中国内地市场零售量份额26.3%,具备行业龙头地位 [4] - 产品已拓展至2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美国和欧洲市场 [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销量从14.90万辆增至22.95万辆,CAGR达24.0% [5] - 同期营业收入从2.54亿元增至4.51亿元,CAGR达33.1% [5] - 净利润从3143.4万元增至5229.9万元,CAGR达28.9% [5] - 2025年前4个月销量9.34万辆(同比+46.5%),营收1.85亿元(同比+46.91%),净利润2152.8万元(同比+69.11%) [7] 产品结构 - 产品线涵盖70余款车型,价格区间从几百元到上万元 [7] - 中端产品(2500-5000元/辆)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销量占比62.83%,收入占比69.5% [7] - 掌握DFS折叠技术、马甲线技术与超级下管技术等核心技术 [7] 行业趋势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520万辆,2024-2029年CAGR为7.3% [8] - 国际高端品牌面临市场调整,荷兰Accell集团2024年亏损3.25亿英镑,Brompton利润跌幅超99% [9] - 中国自行车行业涌现信隆健康、久祺股份、喜德盛等企业,大疆跨界推出电动自行车产品 [10] 发展战略 - 计划扩大产品组合,进军电助力自行车领域,已推出K-ONE电动助力车型 [11] - 将投资惠州新生产基地,预计2027年投产,年产能20万辆 [11] - 目标成为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领军企业,持续扩大东南亚和欧洲业务 [3][8] 产能情况 - 惠州工厂现有年产能约10万辆,2022-2024年产能利用率达93.0%-105.5% [11] - 面临产能饱和问题,计划通过新建生产基地解决 [11]
折叠车龙头再冲IPO,83岁老翁带大行科工年入4.5亿,产品依赖代工
36氪· 2025-07-29 23:52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是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第二大企业,按2024年零售额计市场份额达2.9%,仅次于英国BROMPTON品牌(6.2%)[1][7][9] - 按2024年零售量计,公司以22.64万辆销量占据全球6.2%市场份额,中国内地市场销量21.31万辆,市占率26.3%均排名第一[6] - 公司产品平均零售价为3000元/辆,显著低于BROMPTON的1.8万元/辆,形成差异化竞争[7][9]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韩德玮为83岁美籍华裔物理博士,曾任职NASA和休斯飞机公司从事激光研究,1982年转型创立大行品牌[2][3][4] - 创业初期募集200万美元资金,投资者包括卡朋特兄妹乐队和台湾宏基公司[3] - 被誉为"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2001年将业务拓展至中国大陆市场[4][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从2.54亿元增长至4.51亿元,CAGR达33.2%;净利润从3143万元增至5229万元[12] - 毛利率从2022年30.7%提升至2024年33%,主要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12][14][18] - 2022-2025年累计分红6150万元,创始人韩德玮获得约5446万元[10] 产品结构 - 产品分为高端(>5000元)、中端(2500-5000元)和大众市场(<2500元)三类[13] - 中端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50.6%提升至2024年69.5%,成为主力产品线[14]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从2022年901万元增至2024年1755万元[12][13] 销售渠道 - 依赖经销商渠道,2024年贡献68.2%收入但毛利率仅27.4%,低于线上直销47.7%的毛利率[15][16][18] - 线上直销占比快速提升,从2022年5.6%增至2024年22.2%,主要通过京东、天猫及抖音平台销售[19]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22.1%下滑至2025年5.6%,呈现收缩态势[16][19] 生产与供应链 - 代工比例从2022年29.5%升至2025年前4个月65.5%,外包生产成本占比达47.1%[21][22] - 惠州工厂产能利用率超100%,计划IPO募资扩建20万辆产能生产线[23] - 库存从2022年5774万元增至2025年5月1.5亿元,增速(95.7%)超过收入增速(77.6%)[24][26] 公司治理 - 管理层平均年龄超61岁,创始人持股88.56%,存在老龄化风险[10] - 报告期内累计欠缴员工社保660万元,与分红行为形成反差[10] - 质量管控团队仅18人,需管理5家代工厂,未来可能面临挑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