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成药
icon
搜索文档
贵州百灵股价上涨1.84% 盘中振幅超10%
金融界· 2025-08-04 16:15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4日收盘报6.65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84% [1] - 当日开盘价6.83元,最高触及6.94元,最低下探6.28元,全天振幅达10.11% [1] - 成交量为236.8万手,成交金额15.7亿元 [1] - 盘中出现快速波动,9点40分5分钟内反弹超2%,9点37分5分钟内下跌超2% [1] 资金流向 - 8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6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03%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5454.69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68% [1] 公司概况 - 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的生产与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咳速停糖浆、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等 [1] - 公司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是当地重点医药企业 [1]
“中国客药第一股” 领罚!新董事长违规拆借 2.2 亿背后
凤凰网财经· 2025-08-04 13:31
违规拆借资金事件 - 嘉应制药子公司湖南嘉应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期间向关联方药聚能违规拆借资金,单笔金额4万元至5999万元,累计金额达2.1999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8.83% [4] - 资金拆借未履行审议程序且未及时披露,广东证监局对公司罚款150万元,对董事长李能罚款160万元,对总经理游永平罚款100万元,对时任财务总监史俊平罚款80万元 [4] - 药聚能已于2025年3月末支付相关资金利息给湖南嘉应 [5] 公司控制权争夺历史 - 2016年"牛散团"老虎汇资管以10.5亿元收购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原始股东结盟对抗导致长期内斗 [6] - 老虎汇资管收购资金中仅1.5亿元为自有资金,其余9亿元通过借款加杠杆,最终因财务暴雷导致股权被东方证券司法划转 [7] - 2022年公司营收6.59亿元(+14.7%),净利润4393万元(+2874%),但2023-2024年净利润连续下滑21.88%和39.94% [7] 养天和入股及后续操作 - 2024年7月养天和以每股10元(溢价25%)收购7%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交易金额3.55亿元 [9][11] - 入股后股价从7.98元暴跌至最低5.86元,当前股价低于7元导致养天和浮亏30% [14] - 2024年8月李能出任董事长后,养天和系全面接管管理层,但同年11月将全部持股质押融资 [16][19][20] 经营现状与潜在问题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2亿元(+28.83%),净利润1540万元(+197.23%),显示业务改善迹象 [25] - 公司存在关联交易未披露问题:2024年四季度与养天和关联方发生1039.94万元交易未及时公告 [21] - 2025年3-5月期间包括财务总监在内的多名高管辞职,反映内部管理动荡 [21] 公司背景与行业定位 - 作为"中国客药第一股",公司主导产品包括喉科、骨科及感冒类中成药,知名产品为"双料喉风散" [22] - 养天和拥有4000多家门店资源,新管理层已对产品包装、销售渠道等进行全面改造 [24]
2025年5月中国中式成药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0.1万吨和0.23亿美元
产业信息网· 2025-08-04 08:42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5月中国中式成药出口数量为0.1万吨,同比增长2.5%,出口金额为0.23 亿美元,同比下降32.2%。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 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 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中成药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及产业前景规划报告》 ...
暑湿VS暑热 精准解暑先搞清区别
北京青年报· 2025-08-04 01:01
中暑类型及症状 - 暑湿成因包括过度贪凉如夜间露宿、冷水冲身、大量冷饮等导致风寒湿邪侵袭 [2] - 暑湿症状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身体酸痛、头重如裹、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2] - 暑热因高温劳作或长途奔走导致暑热邪气侵袭 类似西医先兆或轻症中暑 [2] - 暑热症状包括面红耳赤、呼吸急促、口干口苦、小便深黄、排尿灼热感 [2] 暑湿对症用药 - 藿香正气系列可外散风寒内化湿滞 适用于外感寒湿或饮食不洁引起的腹泻腹胀 [3] - 十滴水可健胃祛风散寒 适用于生冷导致的头晕恶心腹胀 但孕妇忌服 [3] - 保济丸可解表祛湿和中 适用于暑湿引起的消化不良呕吐 兼预防晕车 [4] - 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消食 对恶寒发热头痛胸闷腹痛泄泻有效 [5] 暑热对症用药 - 六一散清暑利湿 适用于暑热烦渴头昏恶心 外用治湿疹痱子 [5] - 行军散辟瘟解毒开窍 适用于中暑急性肠胃炎 含麝香孕妇慎用 [6] - 暑症片祛暑解毒开窍 用于中暑昏厥牙关紧闭 [7] - 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 适用于发热头晕咽干口渴 [7] 中药茶饮配方 - 暑湿症推荐藿香佩兰茶芳香化湿 三豆饮清热利湿比绿豆汤更温和 [9] - 暑热症推荐金银花菊花茶清热解毒 竹叶茅根饮清心除烦利尿 [10] 食疗方案 - 暑湿症食疗包括香薷厚朴汤煎服 藿叶粥和胃止呕 [13] - 暑热症食疗推荐鲜芦根粥和绿豆粳米粥 均加冰糖食用 [14] 防暑营养补充 - 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草莓土豆可补电解质 茶叶兼具补钾消暑作用 [15] - 维生素B族来源包括糙米瘦肉鸡蛋 维生素C来自柑橘猕猴桃青椒 [15] - 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可清热促循环 茶咖啡可可助健脾利胃 [15]
新天药业上半年净利润大降80% 销售费用占比居高不下
经济观察网· 2025-08-01 08:5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 同比下降18.8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6.61万元 同比下降80.99% [1] - 销售费用为1.59亿元 同比下降11.61% 但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达44.4% 高于去年同期的40.7%和2024年全年的43% [2] 产品营收情况 - 妇科类产品实现营收2.66亿元 同比减少16.61% [1] - 泌尿系统类产品营收6105.9万元 同比减少26.8% [1] - 清热解毒类产品营收2792.4万元 同比减少23.04% [1] - 公司拥有多个国内独家品种和国家医保目录品种 包括和颜坤泰胶囊、坤立舒苦参凝胶等 均已实现单品过亿市场规模 [1] 研发进展 - 公司积极开发心脑血管新药 包括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XTBXH539项目和用于慢性冠脉综合征的XTHQT736项目 [2] - 两个在研药物均为1.1类创新药 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保护治疗及缺血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治疗 [2] 监管事件 - 公司被举报在四川通过虚假病例收集和虚假科普项目向医生输送利益 [3] - 四川省卫健委调查组核实涉及118名医疗机构人员 分布在36家医疗机构 [3] - 59名医务人员因违规收取费用11.66万元被查处 50人获得合理劳务报酬4.66万元 9人未收取费用 [3] - 违规收取费用已全部清缴 举报线索涉及企业的其他问题已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3] 业绩下滑原因 - 受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营业收入下降 [1] - 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1]
葵花药业:收到葵花牌益生菌粉、小葵花牌益生菌粉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
新浪财经· 2025-07-31 07:42
公司产品注册进展 - 全资子公司哈尔滨葵花药业有限公司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关于葵花牌益生菌粉和小葵花牌益生菌粉注册申请的《受理通知书》[1] - 葵花牌益生菌粉受理号为国食健审G20250119 申请事项为国产保健食品新产品注册 申报保健功能为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1] - 小葵花牌益生菌粉受理号为国食健审G20250114 申请事项为国产保健食品新产品注册 申报保健功能为有助于增强免疫力[1] 产品线拓展 - 公司通过子公司申请两款益生菌粉产品注册 产品品牌包括葵花牌和小葵花牌[1] - 两款产品均申报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功能 葵花牌益生菌粉额外申报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的保健功能[1] - 新产品注册申请获得受理标志着公司保健品业务取得进展[1]
桂林三金(002275) - 002275桂林三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25
2025-07-28 08:56
公司生物制药板块情况 - 生物制药是一体两翼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市场广阔,但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行业遇冷,白帆生物受投融资环境影响,CDMO 供给端产能闲置,公司商务拓展和客户资源积累较 2023 年有较大增长但距规模生产要求有差距,拖累整体盈利水平[1] - 宝船生物多个项目管线处于新药研发阶段,无药品上市销售,营收规模小,产能未充分释放,研发支出大[1] - 公司对宝船和白帆控制成本费用、优化人员结构、聘请专业咨询公司专项治理以减少亏损,优化研发管线,重点突破 BC006 单抗注射液项目,该项目即将完成 I 期临床试验,生物制药板块积极寻求合作伙伴[1] 公司二、三线品种发展潜力 - 二线、三线品种总体发展趋势良好,扶持力度不变,蛤蚧定喘胶囊去年增速理想,今年有望延续,未来体量扩大增速将放缓;眩晕宁系列 21 年销量突破亿元,去年个位数增长,今年力争两位数增长;拉莫三嗪片今年力争迈上亿元台阶;其他品种如舒咽清喷雾剂等继续突破并力争保持高增速[1][2] - 二、三线品种绝对量与一线品种有差距,但增长态势好于一线品种[2] 基药目录情况 - 国家基药目录调整由国家相关部门主导,无企业申报阶段,公司未开展申报工作,无法确定产品能否进入目录,国家暂未宣布新版基药目录公布时间[2] 公司销售策略及费用情况 - 公司对销售费用投放把控严格,呈现精准化、有侧重投放趋势,一线品种销售费用率相对较低,投放重点向二、三线品种倾斜,根据产品销售进度和市场变化调整[2] - 公司总体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匹配,全年销售费用率变化不大[2]
最高价差超百倍,多个中成药再被点名 业内人士:管控升级,大量中药企业到院外市场寻找增长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15:04
中成药价格治理现状 - 广西发布通知要求169个高价中成药在7月30日前完成挂网价格调整,以"省内最小每日费用"为参考[1] - 吉林省公示52个价格虚高中成药,价差倍数达10-117倍,其中重庆希尔安药业的元胡止痛片价差达117倍[1][2] - 与43个化学药相比,中成药价格虚高问题更严重,化学药价差倍数仅1-30倍[1][2] 被点名企业与产品 - 华森制药小儿咽扁颗粒每日费用48元,是省内最低价的12倍[3] - 广誉远子公司西黄丸每日费用328元,是省内最低价的11倍[3] - 云南玉药滇女金丸价差超101倍,挂网价117元[2] 价格治理措施与成效 - 全国中成药集采平均降价49%,年节约费用超45亿元[4] - 28省完善挂网规则,超3倍标黄、5倍标红、10倍暂停挂网[4][5] - 2023年国家医保局启动常态化治理,安宫牛黄丸等知名品种被纳入[2][4]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中成药缺乏一致性评价标准,同品名产品因原料差异价格悬殊(如天然牛黄产品价为人造品的10倍)[6] - 新规要求中药饮片明确有效期(3-10年),企业需平衡原料库存与合规[7] - 企业转向院外大健康市场,如同仁堂推养生水、东阿阿胶推养生咖啡[8][9] 政策支持与转型方向 - 中药经典名方申报费用降至原20%,审批时间缩短[7] - 企业利用AI技术提升效率,布局高毛利院外市场[7][8]
骨骼肌肉疾病中成药市场:口服用药存结构性机会,外用贴膏有望持续扩容
平安证券· 2025-07-25 05: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生物医药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核心观点 - 骨骼肌肉疾病中成药市场空间广阔,需求端有望持续增长,口服用药存结构性机会,外用贴膏有望持续扩容,建议关注方盛制药、盘龙药业、羚锐制药、奇正藏药 [2][3][4] 根据目录总结 骨科中成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患病人群庞大,约1亿人患有骨骼肌肉疼痛,消肿止痛用药是主要细分领域,2023年占比64% [14] - 人口老龄化推动行业需求增长,2023年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2.02亿人,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升 [18] - 骨骼肌肉疼痛患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工作压力和运动损伤等因素推动年轻群体增长,颈痛患病人数持续增加,运动损伤率上升带动外用药品需求增长 [23] - 全球疼痛管理药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达1104亿美元,2023 - 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 [28] - 美国、日本等国家疼痛管理药物市场规模较大,我国透皮贴剂市场有较大提升空间,日本凝胶贴剂市场成熟 [30][31] -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化药市场有所萎缩,中成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 - 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3.73% [32] - 实体药店渠道销售规模增长相对更快,占比由2019年的34.97%提升至2023年的37.61%,口服用药占据较大比重,2023年占比54% [41] 口服用药存结构性机会 - 口服中成药市场整体平稳,2023年销售规模为242.71亿元,以院内渠道为主,销售占比70.46%,独家品种优势显著,但缺乏较大体量品种 [47] -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口服中成药销售占比为10%,未来具有较大开拓空间 [52] - 政策支持下中药创新药有望快速放量,2020 - 2024年有3个1.1类骨骼肌肉领域中药创新药获批上市并进入医保目录,国家医保谈判品种有望迎来快速放量,部分中药企业研发投入高,临床品种持续推进 [58][62][66] - 基药目录政策明确提高基本药物使用占比,多家中药上市公司品种有望在基药目录调整中受益,独家医保品种进入基药目录后有望放量 [69] - 中药企业通过产品二次开发,明确药物作用机制,证明治疗有效性,可打开品种市场空间,如羚锐制药丹鹿通督片和奇正藏药青鹏软膏 [73][79] 外用贴膏有望持续扩容 - 贴剂相较于口服用药具有优势,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外用药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销售额为271.46亿元,以中成药为主,化药市场规模增速相对更快 [86] - 我国贴剂使用具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年日本人均年消费量为38.2贴,我国仅为1.1贴,经皮给药占比持续提升 [89] - 公立医疗机构和实体药店终端外用贴膏集中度较高,非独家中成药贴膏品种有整合空间,头部企业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94][97] - 上游中药材价格上涨带来成本压力,下游企业提高产品价格,云南白药气雾剂提价带动销售规模增长,羚锐制药“两只老虎”品牌贴膏有提价空间 [98][106][107]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方盛制药、盘龙药业、羚锐制药、奇正藏药 [4] - 方盛制药是中药创新代表企业,2024年中药创新药收入占比提升至11%,玄七健骨片快速放量,带动营业收入和骨伤科产品收入增长 [121] - 盘龙药业以“盘龙七片”为主导,核心产品优势显著,2024年H1在相关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业绩增长稳健 [124] - 羚锐制药是中药贴膏头部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和贴膏剂收入增长,贴膏剂毛利率提升,外延并购丰富产品矩阵,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 [129] - 奇正藏药是藏药贴膏头部企业,2024年贴膏剂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持续加强产品二次开发,发布股份回购计划彰显长期增长信心 [135]
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超3倍,这家中成药鲁企是怎么做到的?
大众日报· 2025-07-22 10:20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25亿元 同比增长7.64% [1] - 净利润4467.64万元 同比增长303.16% [1]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元 [1] 产品线业绩驱动 - 心脑血管系统药品营收29423.04万元 同比增长11.53% [2] - 四大独家医保产品包括沃华心可舒片、骨疏康胶囊/颗粒、荷丹片/胶囊、脑血疏口服液 [3] - 四大独家医保支柱产品新增6项 累计获得93项权威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 [6] 行业发展背景 - 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超过78% [3] - 心血管疾病为国内最重要慢病之一 [3] - 心脑血管及骨科等慢性病用药市场潜力巨大 [3] - 政策持续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4] 公司战略与运营 - 落实"一降三增"战略方针 聚焦降成本费用、增销售、增效率、增现金 [5] - 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 推动精益生产提高工序效率 [5] - 优化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精简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5] - 心可舒片进入集采后市场稳定扩展 学术推广模式在销售团队中实现共享协同 [5] - 医疗体制变革放大拥有核心产品及合规体系企业的竞争优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