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

搜索文档
先为达生物递表港交所 深耕体重管理领域
智通财经· 2025-09-20 14:46
公司上市申请与基本信息 - 杭州先为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于9月19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及中金公司 [1] 核心产品与研发管线 - 公司是一家接近商业化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满足体重管理领域的迫切医疗需求 [2] - 核心产品埃诺格鲁肽注射液(XW003)即将在中国推出,有望成为全球首款cAMP偏向型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超重/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 [2] - XW003在中国超重/肥胖症患者中实现15.1%的安慰剂调整后减重效果,女性平均减重17.6%,其疗效优于司美格鲁肽(8.5%),并以更低剂量(2.4mg对15mg)达到替尔泊肽的疗效 [2] - 公司研发管线丰富,涵盖代谢与呼吸疾病领域,包括XW003(注射)、XW004(口服)、XW014(口服小分子)等多款GLP-1受体激动剂,以及XW015、XW016等Amylin受体激动剂,适应症覆盖超重/肥胖症、2型糖尿病、MASH、OSA等 [3] - 呼吸领域管线包括XW001,一种用于RSV/流感的IL-29类似物吸入蛋白 [3] 行业市场前景 - 体重管理及肥胖症相关并发症属于全球增长最快的迫切医疗需求 [3] - 全球体重管理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128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1659亿美元 [3] - 全球超重/肥胖症药物市场增长潜力强劲,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扩大至417亿美元,2024年起复合年增长率达19.8% [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收入9106.7万元人民币 [4][5] - 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研发开支分别为4.56亿元、2.84亿元及6502.7万元人民币 [4][5] - 公司在往绩记录期间各年度/期间均录得亏损净额,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六个月的除税前亏损分别为6.20亿元、4.86亿元及1.08亿元人民币 [4][5]
广东组团赴沪鲁高校开启“最强秋招”
新浪财经· 2025-09-20 13:10
招聘活动规模与参与主体 - 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秋季招聘活动覆盖全国超百所重点高校 计划吸纳超100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3] - 上海山东站12场招聘吸引1464家次企事业单位报名 累计提供岗位8.23万个次 其中线下岗位5.87万个次[3] - 深圳联合汕尾河源组织名企优岗赴外招聘 涵盖世界500强企业及55家上市公司 包括华为腾讯比亚迪等龙头企业[1][5] 岗位结构与薪酬分布 - 按学历划分岗位:本科生岗位5.27万个次 硕士岗位1.97万个次 博士岗位9889个次[3] - 年薪20-50万元岗位3.69万个次 50-100万元岗位8454个次 100万元以上岗位446个次[3] - 上海交通大学单场招聘提供岗位1.59万个 含博士岗1930个硕士岗3551个 其中年薪50万元以上岗位3008个[4] 产业聚焦与人才需求方向 - 招聘紧扣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聚焦半导体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8][9] - 岗位涵盖量子芯片设计大语言模型异构化多模态语音算法等高端技术岗 同时提供产品运营管理等职能岗位[5][6] - 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 人工智能升格为独立产业集群 工业母机激光增材制造精密仪器合并为高端装备产业集群[9] 区域联动与高校覆盖 - 上海站覆盖复旦上海交大等9所高校 由深圳福田罗湖宝安龙岗四区承办9场专场招聘[3] - 山东站覆盖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3所高校 由深圳光明区会同河源汕尾市承办3场活动[3] - 上海财经大学专场聚焦金融审计财务岗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专场侧重跨语种项目支持与国际合作拓展岗位[6] 参与企业类型与特色 - 汇聚73家事业单位包括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及鹏城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5] - 65家国有企业含中广核招商局鲲云信息等 55家上市公司包括奥比中光云天励飞影石科技等[5] - 宝安区专场汇聚欣旺达大族数控等先进制造企业 涵盖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6]
向新而行 创新浙江活力奔涌
央视网· 2025-09-20 12:47
人才与科技创新机制 - 浙江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机制 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交流通道 全省流动共享高科技人才数量超3700人 [2] - 省市联动布局建设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 首创科技成果在企业先用后转模式 [2] - 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科创项目脱颖而出落地浙江 [2] 产业集群发展成果 - 浙江绿色石化智能物联高端软件现代纺织与服装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5个集群规模突破万亿级 [4] - 2024年高技术产品出口3196.4亿元 较2020年增长97.9% [4] - 高技术产品出口以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电池工业机器人为代表 [4]
向新而行|科技赋能产业“新”
央视网· 2025-09-20 12:38
"我们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2024年,我国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 值较"十三五"未增长4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9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一个个生动案例、一组组亮眼数据,让世界看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 速融合"的五年。 "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向新而行,我国企业发 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更多专利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链"。 CCTV Com 中国新动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等 图 片 由 A | 辅 助 生 成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THE P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 課菲。 习 TITED 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比"十三五"未增长73.8%,占GDP比重达 到10.4%。 央视网 (C(( 中国新闻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等 图 片 由 ...
研究显示蚊子唾液可增强一些病毒致病性
新华社· 2025-09-20 08:22
研究人员利用实验鼠发现上述机制后,尝试对受感染部位施以能干扰TLR2配体刺激免疫系统的阻滞 剂,结果观察到黄病毒属病毒致病能力显著下降。 黄病毒属病毒包括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寨卡病毒、西尼罗病毒等,对它们引发的疾病还缺乏特效 药,目前治疗这类病毒感染以缓解高热、头痛、关节痛等对症治疗为主。研究人员表示,未来有望在此 次发现机制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完) 新华社东京9月20日电(记者钱铮)蚊子叮人时会往血管中注入唾液,过去人们知道其唾液有使血液不 易凝固的功能,一项新研究又显示,蚊子唾液还可增强黄病毒属病毒的致病性。针对相关机制,有望开 发出治疗一些病毒所致疾病的新方法。 日本顺天堂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和国际同行近日在美国学术期刊《细胞报告》发表论文说,在蚊子唾液 腺提取物中发现一种名为TLR2配体的物质,它可以刺激免疫系统,让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 聚集到被叮咬部位。而黄病毒属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能力较强,容易借此增殖和扩散。 ...
新股消息 | 先为达生物递表港交所 深耕体重管理领域
新浪财经· 2025-09-20 08:13
公司上市申请与业务定位 - 杭州先为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于9月19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 [1] - 公司是一家接近商业化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满足体重管理领域的迫切医疗需求 [3] - 核心产品埃诺格鲁肽注射液(XW003)即将在中国推出,有望成为全球首款cAMP偏向型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超重/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 [3] 核心产品XW003临床数据与优势 - XW003在中国超重/肥胖症患者中实现15.1%的安慰剂调整后减重效果,女性平均减重17.6% [3] - 该产品疗效优于司美格鲁肽的8.5%减重效果,并以更低剂量(2.4mg)达到替尔泊肽(15mg)的疗效 [3] 产品管线与研发进展 - 公司产品管线包括XW004、XW005、XW006、XW009、XW010等多个在研项目,涉及GLP-1、Amylin等多种靶点 [4] - 研发进展涵盖从IND申请到临床IIb期等不同阶段,预计多个项目在2025年至2026年间取得关键进展 [4]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 全球体重管理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128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1659亿美元 [4] - 全球超重/肥胖症药物市场预计到2029年规模将扩大至417亿美元,2024年起复合年增长率达19.8% [4]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收入9106.7万元人民币 [5] - 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分别为4.56亿元、2.84亿元及6502.7万元人民币 [5] - 公司在往绩记录期间各年度/期间录得亏损净额,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1.08亿元人民币 [5][6]
营收总额超5万亿元,2025北京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发布
新京报· 2025-09-20 06:01
北京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发布 - 北京市工商联与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发布2025北京民营企业百强、科技创新百强、文化产业百强和专精特新百强四个榜单 [1] 百强企业主榜单表现 - 北京民营企业百强入围门槛突破50亿元 同比增长7.5% 五年累计增长38.6% [3] - 营收总额达5.26万亿元 同比增长12.27% 五年累计增长38.8% [3] - 资产总额达15.02万亿元 同比增长6.6% 五年累计增长183.4% [3] - 68%的企业集聚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领域 [3] - 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的企业有7家 [3] 科技创新百强企业表现 - 营收总额达2.46万亿元 同比增长33.79% [3] - 利润总额达1360.44亿元 同比增长20.54% [3] - 研发费用总额达1742.69亿元 同比增长5.36% [3] - 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9.47% [3] - 关键技术主要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 [3] 文化产业百强企业表现 - 资产总额达6804.48亿元 同比增长77.17% [4] - 营收总额达4200.80亿元 同比增长37.82% [4] - 高新技术服务业成为营收主力 [4] - 利润总额达435.90亿元 同比增长77.21% [4] - 40%的企业已形成成熟的"文旅+"融合模式 [4] - 25%的企业积极探索跨界合作项目 [4] - 86%的企业布局文化新业态 [4] 专精特新百强企业表现 - 营收总额达755.56亿元 [4] - 税后净利润达97.30亿元 [4] - 97家企业核心技术源于自主开发 [4] - 76家企业参与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合作模式 [4] - 95家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46家企业涉足未来产业 [4] - 全年申请国内专利3579项 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72% [4] 优秀投资案例 - 首次发布20个优秀投资案例 [4] - 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4] - 科创相关投资案例占95% [4] - 战略投资占65% 创新技术投资占40% 企业并购占30% 产业投资占25% [4] 社会责任优秀案例 - 1475家企业参加社会责任调研 [5] - 244家民营企业参与案例申报 [5] - 35家企业案例被评为优秀案例 [5] - 354家参与乡村振兴 [5] - 321家参与"万企兴万村"京郊行工作 [5] - 累计投入产业帮扶资金高达123.86亿元 [5]
第八届健博会将于12月19日至22日在三亚举办
海南日报· 2025-09-20 01:46
第八届健博会将于12月19日至22日在三亚举办 六大亮点聚焦全球健康资源 激发智慧医疗创新活力。健博会主要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高新科技企业参 与,聚焦AI智慧医疗、大数据医疗、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新兴科技,共同推进数字健康岛建设,激 发海南自贸港数字健康经济创新活力; 搭建健康产业交流和对话高端平台。健博会将邀请行业管理专家、院士、国际国内AI领域专家、 医疗研究机构学者等围绕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独资医院开放试点、创新器械突围、中医中药融合等主题 开展高端对话交流,为健康中国和健康海南建设献言献策; 助力健康消费提质升级。健博会将帮助参展商精准触达专业买家和高端客群,促进医疗健康消费, 共享健康优质服务; 助力海南自贸港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健博会将邀约境外医疗机构服务提供者及国际医疗人力资源巨 头、国内医疗行业招聘平台猎头参加,推介海南自贸港对健康产业政策和人才需求,吸引高层次、急需 紧缺和特殊才能的人才,为海南自贸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配套活动丰富多彩。本届健博会期间将开展招商推介会、新品发布会、"黑科技"沉浸式体验、专家 义诊活动、专病专康服务包推广应用、会议论坛等活动。 发布会透 ...
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发展(控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搜狐财经· 2025-09-20 01:45
9月19日,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发展(控股)公司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成都高新区举行,双方将围绕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的股权合作、基金组建、人才交 流、创新孵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聚焦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数字医疗等领域,创新组建产业基金、招引落地优质项目、共建孵化专业平台、引育 培养人才团队,助力四川省医药健康产业优势板块、薄弱环节、空白领域不断建圈强链,推动四川省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天府国际生物城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提供 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发展(控股)公司在医药健康产业方面已有深厚合作基础。2022年起,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发展(控股)公司子公司四川生物医药集团开展 深度合作,聚焦化学药、医疗设备及诊断试剂、医药外包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投资布局,构建"直投+基金+园区"业务模式。后续完成了四川生物医药集团 对宏明博思药业的并购,培育赋能了成都先导、海创药业等一大批上市公司和本土明星企业。 据悉,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汇聚生物医药企业3900余家,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生物医药功能平台累计160余个,已构建"资助—种子—天使—创投—产投 —并购"的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累计组建24只医药健康方向基金,规模达34 ...
市值5年缩水1600亿元!长春高新净利润暴跌42% 还能靠什么翻身
华夏时报· 2025-09-20 00:50
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下滑0.5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42.85% [3]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6.05亿元同比增长4.16% 但净利润4.63亿元同比下滑48.83% 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 [3] - 近五年中报营收增速从2021年26.71%持续回落至2025年-0.54% 归母净利润增速从2021年46.85%骤降至2025年-42.85% [3] 市值变动 - 公司市值从2021年5月巅峰时期超2100亿元缩水至当前500亿元 累计蒸发超1600亿元 [2] 业务结构风险 - 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净利润下滑 百克生物出现亏损 暴露出业务结构依赖单一产品风险 [4] - 生长激素产品占营收70%以上 广东联盟集采价格降幅超50%直接压缩利润空间 [5] - 公司面临行业共性困境 国内创新药企普遍存在研发投入高、商业化周期长、现金流承压问题 [5] 费用结构 - 2025年中报销售费用23.86亿元同比增长23.43% 研发费用11.55亿元同比增长30.22% 合计占营收比例达53.6% [7] - 销售费用增长源于新产品市场推广及销售团队向肿瘤科等新科室拓展 [7] - 研发费用激增因重点推进ADC、小核酸等技术平台及临床试验 研发投入占比升至20.21%为近五年最高 [7] 运营效率 - 三费占营收比达46.97%显著高于行业平均35% 存在结构性矛盾 [8][9] - 销售费用畸高源于生长激素需长期用药的学术推广+渠道下沉模式 但集采后边际效益递减 [8] - 管理费用中存在18%股权激励成本 反映内部激励与业绩增长脱节 子公司独立运营导致行政重叠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