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

搜索文档
广州长隆万博欢迎你!长隆万博CBD向全球产业发出合伙邀约
南方都市报· 2025-06-15 12:56
长隆万博商务区发展概况 - 长隆万博商务区2023年完成重磅扩区,整合万博、长隆汉溪、里仁洞三大板块,形成更广阔的城市CBD [3] - 2024年该商务区经济规模跃升至千亿级别,成为区域发展强劲引擎 [3] - 商务区正冲刺"世界级地标商圈"目标,未来将联动广州南站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3] 战略定位与功能规划 - 定位为"湾区会客厅",具备超级枢纽中心、超级商务中心、超级文商旅中心和超级未来中心四大功能 [4] - 正在加速汇聚资金流、人才流、数据流等高端要素,打造城市新门户 [4] - 以"210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蓝图,全力构建双千亿级产业集群 [4] 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 - 位于广州新中轴南延段,是城市"顶流"舞台代表 [3] - 大镇岗气象塔已开工建设,将成为区域新地标 [3] - 推进"轨道+路网+公共配套+线上导航"立体交通升级,包括新光隧道扩建和"三隧一路"计划 [3] 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 采用"文旅+商业+体验+科技+服务"多维融合的沉浸式消费新模式 [3] - 实现逆势增长,商圈产业发展和消费经济展现强劲活力 [3] - 首批24家龙头企业已入驻,涵盖总部经济、跨境电商、时尚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 [4] 企业参与情况 - 华润置地表示将通过万象商业提升城市面貌,以品牌力带来非凡体验 [6] - 越秀地产将以"造城者"视野为区域注入新活力与机遇 [6] - 番禺信投正在征集全球设计IP,打造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的文化符号 [7] 促销活动 - 启动欢乐消费嘉年华,联合多家商业项目推出"全城6.18折"年度钜惠 [9] - 参与商家包括番禺居然之家、四海城、番禺敏捷广场、番禺天河城等知名商业体 [9]
骑车可以逛商场、旧街区有新玩法 多元业态提供花式体验 带动大众消费
央视网· 2025-06-15 10:47
新潮商场与消费业态创新 - 多地开设新潮商场,在主题设置、场景打造、社交互动等方面做出特色,用多元业态提供花式体验,带动大众消费,特别是青年消费 [1] - 成都高新区骑行主题商业公园吸引许多年轻人游逛体验 [1] - "此地CyPARK"是成都首个以骑行为主题的新概念商业公园,通过建筑形态将商场和附近文化空间串联成开放式公园商业街区 [3] - 商场接驳8.6公里城市骑行道,增设自行车推车坡道、电梯和停车点,打造空中骑行环廊 [3] - 商场集聚文化体验、新锐运动等多种业态,开展多样化社群活动超500场次 [3] 城市存量资产活化利用 - 福建厦门将旧街区、旧厂房、旧铁道等"存量资产"通过创新和设计打造为文创旧改资源,形成新的消费场景和文旅业态 [4] - 厦门文屏路1955年鹰厦铁路延伸段改造为火车主题园区,保留铁轨和绿皮车厢,引入攀岩健身、餐饮消费等业态 [6] - 园区结合节假日举办电影周、读书会、夏日聚会等文体活动 [6] - 厦门湖光路101号从五金电子城改造为集烟火气、夜间经济为一体的商业街区 [6] - 该商业街区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日均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聚集众多网红店、首店及特色美食 [6] - 1-4月厦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4.4% [6]
近2年收益位列前1%,显著超额的红利基金有多香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6-13 05:55
红利主题基金表现 - 中泰红利优选一年持有混合发起近2年业绩位列前1%(19/2987),显著跑赢同类产品 [2] - 自2022年3月24日成立至2025年3月31日,该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6.85%,跑赢业绩比较基准29.83个百分点 [2] - 同期中证红利指数收益率为5.10%,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为23.98%,显示基金超额收益能力突出 [4] 基金经理投资框架 - 红利投资需同时满足长期高股息和即期高股息,核心是通过分红再投资积累优质净资产 [6] - 筛选标的关注长期ROE稳定、盈利可持续的企业,包括银行、公用事业、成熟制造业龙头等 [7] - 采用内部收益率作为估值标尺,强调以"物超所值"价格买入并动态调整持仓 [8][10] 行业配置逻辑 - 银行股重仓因负债端成本低、资产稳健的银行具备长期存续优势,但否认行业偏好 [9][10] - 煤炭股持仓从15%降至低位系股价上涨导致内部收益率下降,仍保持跟踪研究 [10] - 组合构建自下而上,持续扩充备选库以维持整体内部收益率在合理区间 [12] 基金历史业绩 - 中泰红利优选2022-2024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21%、4.78%、33.96%,均跑赢基准 [17] - 中泰红利价值同期收益率为-3.16%、2.51%、32.58%,超额收益表现稳定 [17]
西岸何以构建“一江一河”顶流商业密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了文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09:23
西岸发展成果与规划 - 西岸实现产业、商业、文化、艺术的多维融合,成为上海独一无二的"活力场"[1] - 发展得益于三方面:整体规划延续性、艺术与产业商业融合、人工智能产业集聚[1] - "一港、一谷、一城、一场、一湾、一心、一园"七大百万方级别产业组团有序落位[2] - 龙华街道承载产业组团,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化营商环境[2] 文化艺术与商业融合 - 西岸拥有全亚洲艺术场馆集中度最高、规模最大的艺术文化聚集地,包括龙美术馆等20多个场馆[3] - 形成边走边逛边拍边吃的滨水生活带,商业3.0版本梦中心成为品牌首秀首选舞台[3] - 商业串联城市文化记忆、生活方式与未来想象,文商旅体展协同互补[3] - 朵云轩将1900年木版水印技术与AI融合,通过标注学习重构生成作品[13] 人工智能与产业集聚 - "双A"战略(艺术+人工智能)推动西岸迭新,科技企业为区域带来活力[10] - 库帕思科技在西岸获得创造性启发,人才为消费艺术人居带来新鲜活力[10] - WeWork中国35%会员来自科技行业,30%来自艺术教育行业[13] - 人工智能企业需要贯穿各行业完善数据技术,西岸环境提供便利[10] 商业与人居融合 - 梦中心作为"引擎"带动资源聚拢,产业商业住宅板块融合紧密[8] - 西岸路网密集人行体验好,与传统CBD相比防汛墙低人江零距离[8] - 衡汇寓租赁住房项目赋予文化艺术时尚属性,66-75平方米主力户型受市场认可[7] - 复合型居住空间集合居住生活体验和创新创业服务,打造创业者社群[7] 企业案例与活力生态 - ClassPass在西岸推出健身新体验,考虑尝试宠物健身领域[7] - 远曜企业管理四次扩大规模,涉及环保教育战略咨询等多元化产业[15] - WeWork中国与瑞安办公、安垦集团、蔚来等达成近100个合作办公空间[13] - 企业共同雕琢西岸生态,工作日就餐需排长龙显示区域火热[17]
“情绪价值”消费快速崛起 商业地产加速迭代升级
中国经营报· 2025-06-12 08:41
商业地产市场现状 - 一季度中国21城优质零售地产市场平均空置率达10.4%,较2024年底上涨0.2个百分点[1] - 市场基调由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调整,开发商因运营压力推迟项目入市[1] - 21城优质零售地产首层租金同比下跌3.9%,跌幅扩大[2] 企业转型策略 - 招商商管推进"X+商业"战略,重资产与轻资产双轮驱动,2024年新开10个项目[2] - 招商花园城定位"亲子家庭场",海上世界定位"城市欢乐场",打造复合型地标[2] - 上海曹路招商花园城首店占比超50%,2024年客流量1500万,销售额8.3亿元[2] - 世纪汇商场引入高端运动户外品牌,巴黎春天引入二次元经济吸引年轻客群[3] 未来发展趋势 - 招商商管计划未来3年在5城落地6个项目,管理商业面积已超500万平方米[1][5] - 年均增速超30%,2024年新增9宗轻资产项目,2025年新签上海港城中环汇[5] - 一线城市新增供应高企,京沪两市有望实现城均80-100万平方米新增供应[6] - 行业将聚焦"创新内容+主题场景+在地文化+自然生态+商业"的灵活组合[5] 运营模式创新 - 构建"商业共生体"生态圈,实现精细化运营与多维度联动[5] - 通过特色场景矩阵和差异化记忆点精准匹配不同商圈基因[3] - 服务会员近3000万名,管理写字楼项目超40个面积200万平方米[5]
世界目光聚焦!万家丽商圈以消费者为中心,打造中国商业新高度
搜狐网· 2025-06-12 06:34
活动概况 - 万家丽实业集团于2025年6月10日在万家丽国际大酒店会议中心举办消费者购物文化达人表彰大会 [2] - 集团董事长黄志明、总经理黄晓丹等高层领导出席,近300位来自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世界各地的购物文化达人参加 [2] 商业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首创“大而专、专而全、全而精”的第四代新型商业模式,定位为世界级地标商圈 [4] - “宇宙中心万家丽”全网话题阅读量超20亿人次,在大众点评、携程网等平台长期稳居商场热门榜TOP1 [4] - 公司商圈是全球最大单体高层建筑,已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全国有影响力的城市商业地标 [4][23] 产品与服务特色 - 商圈内包含全球最大的地铁国际化妆品城、黄金珠宝城、服饰城、18万方全球最大地铁美食城以及全球最大的地铁建材家居装饰城 [8] - 提供值机服务与离境退税服务,以提升全球宾客的出行与购物体验 [11] - 注重服务细节,如提供母婴室、免费雨伞、物品寄存、爱心服务驿站急救箱等,打造贴心购物体验 [19] 营销与客户激励 - 向内地人气演员刘凡菲颁发“最美购物文化达人”奖,土耳其时尚达人Roy颁发“最帅购物文化达人”奖,以借助名人影响力进行文化传播 [8][10] - 向49位消费者颁发2025年5月份最佳购物文化达人奖,向100位消费者颁发优秀奖,另向100位消费者颁发购物文化达人奖,激励内容创作和传播 [13][15][17] - 通过万家丽生活超市每周三8.5折会员优惠、幸运宇宙人大抽奖等活动深化消费激励体系 [21] 品牌合作与国际影响 - 世界贸易中心主席加齐阿布纳尔、CEO埃里克达尔到访并签订合作协议 [23] - 吸引德国前总统伍尔夫、泰国皇室素博·巴莫亲王、新西兰原总理珍妮·希普利等国外政要到访,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与商业合作的重要纽带 [23] - 商圈是任达华、范冰冰、张智霖等数百位明星大咖青睐的打卡胜地,提升其时尚与文化影响力 [23][24]
华润、万达、新城、龙湖、大悦城...12家企业租金收入与运营情况:有的商场更值钱了!
36氪· 2025-06-12 02:44
行业概况 - 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在2024年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以资产运营为核心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租金收入成为最稳定现金流 [1] - 统计的140个购物中心中,超85个租金收入突破1亿元,超60个实现同比增长 [1] -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商场仍是主要收入来源,部分二线城市如沈阳、大连、无锡等表现突出 [1] - 轻资产转型加速,运营模式向委托管理和品牌输出倾斜 [1] - 行业进入"存量运营决胜期",多个企业发力存量项目改造,实现客流、租金、销售额同步增长 [1] 华润置地&华润万象生活 - 华润置地2024年营业收入2788亿元(+11%),购物中心租金收入193.5亿元(+8.4%)[2] - 华润万象生活综合收入170.4亿元(+15.4%),商业运营管理服务收入42.1亿元(+30%)[2] - 9个标杆mall租金收入合计76.23亿元,占总租金收入的39.4% [2] - 深圳万象城以15.57亿元年租金收入居首,杭州万象城14.25亿元,沈阳万象城11.67亿元 [3] - 二线城市项目表现突出,沈阳铁西万象汇租金增长率达8.39% [4] - 全国在营购物中心122座,管理面积1314万㎡,2024年零售额2150亿元 [6] - 2024年新开21座购物中心,新签12个轻资产项目 [8] 珠海万达商管 - 2024年新开25座万达广场,包括首座"四代+"武汉汉街万达 [10] - 截至2024年底运营513座万达广场,管理面积超7000万㎡ [11] - 2025年计划新开30座万达广场,重点布局华中和华东地区 [12] 龙湖集团 - 商场租金收入109.8亿元(+6.8%),42个天街租金收入超1亿元 [14] - 重庆时代天街以7.3亿元租金收入成为集团最高 [14] - 2024年新开13个商场,其中6个为轻资产项目 [18] - 2025年计划至少新开8个天街项目 [21] 新城控股 - 商业运营总收入128.1亿元(+13.1%),超额完成目标 [24] - 全国布局200座吾悦广场,已开业173座,出租率97.97% [25] - 2024年新开15座吾悦广场,其中8个为轻资产项目 [27] - 2025年计划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140亿元,新开至少5座吾悦广场 [29] 大悦城地产 - 购物中心租金收入30.2亿元(+1%),10个商场年租金收入突破1亿元 [32] - 上海静安大悦城租金收入增长20%,三亚大悦城实现100%出租率 [33][34] - 2024年新开3座大悦城,2025年计划新开深圳大悦城和南昌大悦城 [37][39] 宝龙地产&宝龙商业 - 宝龙商业2024年新开11个项目,包括7座宝龙广场 [41] - 截至2024年底已开业98个零售商业项目,总建筑面积1110万㎡ [43] - 2025年计划新开7个项目,包括5座宝龙广场 [44] 恒隆地产 - 内地商场总收入48.1亿元(-3%),上海两个旗舰商场收入均下跌 [46] - 次高端商场表现较好,天津恒隆广场租金增长12% [46] - 杭州恒隆广场计划2025年起分阶段开业,上海恒隆广场扩建项目预计2026年竣工 [50] 太古地产 - 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收入44.89亿港元(+7%),上海前滩太古里租金和销售额双增长 [51] - 北京太古坊(原颐堤港二期)将于2026年分阶段落成,成为内地首个"太古坊"项目 [55] - 未来2年将有7个项目陆续面市,包括西安太古里、三亚太古里等 [57] 瑞安房地产 - 租金及相关收入35.47亿元(+9%),77%来自上海物业组合 [59] - 蟠龙天地租金收入增长64%至1.15亿元,鸿寿坊增长290%至0.82亿元 [60] - 2025年将新开上海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和武汉光谷创新天地商业公园 [64] 嘉里建设 - 内地投资物业租金收入40.7亿港元(-1%),上海静安嘉里中心表现稳健 [67] - 杭州嘉里城计划2025年10月开业,商业部分由10万方盒子+街区组成 [71] 新鸿基地产 - 内地投资物业租金收入28.47亿元(-2%),广州天环Parc Central表现突出 [73] - 未来三年将有6个新项目入市,包括苏州环贸广场ICC和上海徐家汇中心ITC Maison [74] 九龙仓集团 - 内地投资物业收入45.7亿港元(-4%),成都IFS和长沙IFS表现稳健 [77] - 长沙IFS去年新开80+家品牌,其中30+家为首店 [78]
地摊“麻辣烫”火出圈,夜市带火“空心村”背后的广州夜经济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01:32
夜间经济发展现状 - 广州以15个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为支点,在"Young城Yeah市"夜间消费季的IP引领下,不断涌现夜间经济新范式 [1] - 自2024年1月首批先行区获批以来,广州通过政策创新、业态重构、生态培育,实现从试点探索到全域联动的跨越式发展 [1] - 2024年二季度15个先行区日均客流值合计破千万人次,广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区在夜间日均客流占比中位列前列 [19] 花都田美夜市案例 - 田美夜市2024年国庆期间实现客流量约20万人次,拉动消费收入约1050万元,商户营业收入平均涨幅20%~30% [6] - 夜市带动周边物业租金平均上涨40%~60%,2025年五一假期客流量约5万人次,拉动消费127万元 [6] - 项目采取"政村企"三方联动模式,村集体自主筹资2800多万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约1.2亿元 [5] - 夜市全长520米,约300家摊位,融合餐饮、娱乐、文化等多种消费场景 [6] 太古仓码头改造 - 太古仓码头夜间经营商户超30家,较改造前增长约20%,营业时间普遍延长至凌晨2点 [11] - 项目夜间餐饮、娱乐消费占比超80%,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 [12] - 改造秉持"修旧如旧"理念,保留老仓库结构与风貌,将历史元素融入现代商业 [13] - 未来计划引入宠物乐园等业态,策划"港口文化节"等IP活动 [13] 商业综合体创新 - 正佳广场2024年12月整体客流量同比增长13%,通过"艺术狂欢夜"等活动刺激夜间消费 [17] - 天德广场夜间平均客流量同比增长25%,商户入驻率保持100%,日均客流超6万 [19] - 广州塔广场推出"夜间10点后消费享3倍积分"活动,夜间人均消费达300至400元 [20] - 珠江琶醍园区客流量超86万人次,商家营收约7000万元,夜市营业额占比70%以上 [22] 业态与场景创新 - 田美夜市将经营档口按美食品类统筹配置,加装净化器解决油烟问题 [7] - 正佳广场打造"沉浸式体验+社交化消费+年轻力文化"的夜间文化枢纽 [17] - 天德广场构建"高端餐饮+微醺经济+娱乐社交"的24小时夜经济生态圈 [19] - 珠江琶醍通过工业遗产活化、场景化业态布局形成"水-陆-空"立体消费场景 [22]
上海:推进商务楼宇更新提升
快讯· 2025-06-10 12:07
智通财经6月10日电,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今天(6月10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原则 同意《关于推进上海市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的实施意见》并指出,商务楼宇是承载城市核心功能、彰显现 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要注重以点带面,加快打造示范标杆项目。要着眼区域整体发展态势,完善 区域交通、公共服务、公共绿地等配套设施,并紧跟商务业态、办公模式变化趋势,提升商务楼宇空间 布局和功能品质。要精准匹配区域发展所需,引入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更好满足商务办公、众创科创及 人才发展需求。要持续改善和稳定市场预期,加强政策供给,破解瓶颈问题,加强对楼宇功能调整的严 格规范管理,确保楼宇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上海:推进商务楼宇更新提升 ...
高力报告:今年首季香港在全球资本输出地排第十位
智通财经网· 2025-06-10 11:40
亚太区资本流动 - 亚太区在全球投资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新加坡 日本及中国香港位列全球十大资本输出地 新加坡排名第四 日本第七 中国香港第十位 [1] - 日本跻身全球前五大既有资产投资目的地 澳洲位列第八 日本市场活跃度高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 [1] - 亚太区十大市场中七个来自该地区 多数市场活跃度维持或超越五年平均水平 中国在跨境活动中占比高达80% [1] 资产类别偏好 - 多户住宅受美国强劲需求推动成为全球最受青睐资产类别 [1] - 写字楼物业是亚太区最受追捧的投资标的 其次为工业及零售资产 [1] 经济前景与政策 - 亚太区经济前景整体正面但分化 中国内地 中国香港 印度及澳洲经济预测稳定 新加坡 韩国及日本市场情绪转弱 [1] - 日本因核心通胀高企逐步加息 韩国 澳洲及新加坡于第一季开始减息 [1] 香港商业地产 - 东南亚投资者在香港商业地产市场活跃度提升 受资产估值吸引力及教育行业需求驱动 [2] - 今年成交量回升 得益于政府支持政策及更宽松利率环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