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音频

搜索文档
腾讯音乐拟逾90亿元收购喜马拉雅
证券时报· 2025-06-10 19:18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交易 - 腾讯音乐拟以12.6亿美元现金(约90.53亿人民币)及若干股份收购喜马拉雅控股 [1] - 喜马拉雅将保持现有品牌、产品独立运营、核心管理团队和战略发展方向不变 [1] - 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截至2023年底平均月活跃用户约为3.03亿,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 [1] 喜马拉雅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58.57亿元、60.61亿元和61.63亿元 [2] - 2021年亏损51.06亿元,2022年和2023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7.00亿元和37.36亿元 [2] - 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7.18亿元(2021)、-2.96亿元(2022)和2.24亿元(2023) [2] 喜马拉雅融资历史 - 2012-2020年累计完成12轮融资,总金额达9.59亿美元加29.62亿元人民币 [2] - 投资方包括腾讯、小米、阅文等多家知名机构 [2] - 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达到43.45亿美元 [2]
“耳朵经济”迎来产业整合 腾讯音乐拟收购喜马拉雅
上海证券报· 2025-06-10 18:11
收购交易概述 - 腾讯音乐拟以现金加股权方式全资收购喜马拉雅 交易总对价约28 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5亿元) 其中包含12 6亿美元现金及价值约16亿美元的腾讯音乐5 57%股权 [2][3][4] - 喜马拉雅放弃IPO路径 此次收购估值较2021年首次冲刺IPO时的300亿元估值缩水约31 7% [2][4] - 交易需满足交割条件 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反垄断审查批准 [5] 交易结构细节 - 收购对价包含三部分:1)12 6亿美元现金 2)不超过腾讯音乐总股本5 1986%的A类普通股 3)喜马拉雅创始股东分批获得不超过0 37%的腾讯音乐A类普通股 [3] - 腾讯音乐当前市值287亿美元 股权部分按此计算价值约16亿美元 [4] - 喜马拉雅此前经历12轮融资 募集资金近百亿元 曾三次向港交所递表但招股书均失效 [4] 战略协同与行业影响 - 腾讯音乐通过此次收购布局在线音频赛道 强化"内容+平台"一体两翼战略 阅文集团作为喜马拉雅现有股东有望深化三方合作 [4][6] - 喜马拉雅将保持品牌独立运营 核心管理团队留任 现有合作伙伴合同权益不受影响 [5] - 行业预计2027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规模达1236亿元 此次并购将提升行业集中度 推动"耳朵经济"价值拓展 [6] 公司运营数据 - 喜马拉雅月活跃用户超3亿 在中国每3人中就有1人使用在线音频产品 [2] - 平台已与约150家头部网文平台合作 通过UGC PGC PUGC模式构建音频内容生态 [6] - 腾讯音乐强调喜马拉雅全年龄段用户覆盖优势 认为其内容库具有战略价值 [5] 创始团队与品牌发展 - 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提出"声音是新时代文化载体"理念 强调移动场景的伴随式音频需求 [5][6] - 公司承诺保持"四个不变"原则:品牌 产品运营 管理团队 战略方向均维持现状 [5] - 交易完成后双方将探索业务整合路径 创始人及核心管理层留任确保平稳过渡 [5]
四度IPO折戟后喜马拉雅200亿卖身腾讯,双方获利几何?
第一财经· 2025-06-10 16:30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交易概述 - 腾讯音乐以现金12.6亿美元及5.2%股权(总计约28亿美元/201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喜马拉雅,创始股东另获1.08亿美元A类普通股 [1] - 交易后喜马拉雅保持品牌独立、管理团队不变,但需进行业务重组 [1] - 喜马拉雅巅峰估值曾达300亿元人民币,当前交易估值缩水约100亿元 [4] 喜马拉雅经营与上市历程 - 公司成立十年历经12轮融资近百亿元,腾讯原持股5.33%为第三大股东 [4] - 四度IPO折戟:2021年先后撤回纳斯达克/港交所申请,2024年4月港交所招股书再次失效 [6] - 2023年首次实现年度调整后盈利2.24亿元,收入61.6亿元但增速从2021年43.7%降至2023年1.7% [6] - 月活用户3.03亿保持行业第一,市场份额25% [8] 交易动因分析 喜马拉雅方面 - 规避IPO不确定性风险,获取腾讯生态资源支持 [1][9] - 估值趋于理性背景下选择确定性退出路径 [5] - 管理层承认需通过资源整合应对行业变革 [9] 腾讯音乐方面 - 补充用户增长:腾讯音乐月活连续14季度下滑至5.55亿(2025Q1同比降4%) [11] - 强化音频赛道布局:喜马拉雅用户覆盖率45.52%显著高于腾讯系懒人听书29.76% [12] - 构建内容分发渠道增强用户黏性 [10] 行业竞争格局 - 交易将重塑在线音频行业格局,腾讯音乐业务版图新增重要内容分发平台 [14] - 喜马拉雅与腾讯现有懒人听书业务存在潜在竞争需观察整合效果 [13] - 腾讯音乐曾通过合并QQ音乐(2016)、收购懒人听书(2021年27亿元)扩张业务 [14] 公司治理与运营挑战 - 喜马拉雅存在战略方向多变、业务过广问题,缺乏现象级IP内容 [7] - 联合创始人分治模式被指影响决策效率 [7] - 盈利改善部分依赖成本控制:销售/行政/研发费用占比持续下降 [6]
12.6亿被收购 喜马拉雅能否圆梦AI
北京商报· 2025-06-10 15:33
收购交易概述 - 腾讯音乐拟收购喜马拉雅 交易金额包括12.6亿美元现金及不超过腾讯音乐5.1986%的A类普通股和不超过0.37%的A类普通股 [2] - 交易完成后喜马拉雅将成为腾讯音乐全资附属公司 但保持品牌独立、运营独立、管理团队不变 [2] - 交易需满足监管批准等前置条件 喜马拉雅现有合同和客户权益将得到保障 [2] 战略意义 - 腾讯音乐认为在线音频行业潜力巨大 收购将深化其"一体两翼"内容平台战略 [3] - 喜马拉雅2023年移动端收听时长和收入均居行业第一 月活用户达3.03亿 市场份额25% [3] - 业务互补性强 腾讯音乐的音乐资源与喜马拉雅的有声读物/知识付费优势可形成综合娱乐平台 [4] AI技术协同 - 双方计划共享AI技术资源 探索音频领域AI应用场景 [4] - 喜马拉雅内部信强调并购是对行业技术变革的回应 将聚焦AI创新和用户体验提升 [4] - 但AI音频业务面临内容质量不稳定、版权模糊、变现模式不成熟等挑战 [4] 财务表现 - 喜马拉雅2012-2021年累计融资近100亿元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58.57亿/60.61亿/61.63亿元 [5] - 2021年净亏损51.06亿元 2022-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37.00亿/37.36亿元(调整后为-2.96亿/2.24亿元) [5] - 收购有望缓解喜马拉雅财务压力 加速AI技术商业化落地 [5]
喜马拉雅200亿卖身腾讯音乐,已是最好的结局
36氪未来消费· 2025-06-10 15:25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交易 - 腾讯音乐拟以12.6亿美元现金、不超过5.1986%的A类普通股及0.37%的激励股收购喜马拉雅,总成本近29亿美元(约200亿元人民币)[4] - 交易需通过反垄断审查,双方已签署董事会文件并调整官宣时间[5][6] - 喜马拉雅创始人及核心管理层将留任,双方将探索业务整合路径[7] 喜马拉雅估值与财务表现 - 实际收购价24亿美元接近传闻,较2021年IPO估值50亿美元折价近半,创始人曾期望估值达100亿美元[8] - 2018-2022年累计亏损31.66亿元,2023年首次盈利2.24亿元,主要依赖裁员和营销费用削减[10][11] - 2021-2023年营收增速从43.7%骤降至1.7%,订阅收入增速从49%下滑至3.49%,广告收入连续两年下降[12] 行业竞争格局 - 2016-2020年在线音频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69.5%,喜马拉雅2019年月活超2亿,用户规模达6亿[10] - 腾讯音乐2020年推出酷我畅听并挖角头部主播,但未能撼动喜马拉雅地位,字节跳动番茄畅听通过免费策略快速崛起[14][15] - 收购将补充腾讯音乐内容生态,直接获取喜马拉雅3亿月活用户,抵御短视频平台冲击[15] 喜马拉雅发展历程 - 成立至今完成12轮融资近百亿元,股东包括腾讯、高盛等,但四次IPO均未成功[10][13] - 联席CEO管理模式导致战略失衡,叠加短视频冲击加速转型压力[16] - 最终选择卖身腾讯音乐被视为当前最优解[17]
IPO屡战屡败,喜马拉雅被收购是最好的结局?
北京商报· 2025-06-10 15:15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交易 - 腾讯音乐宣布拟议收购喜马拉雅,交易包括12.6亿美元现金及不超过5.1986%的腾讯音乐A类普通股,喜马拉雅创始股东还将分批获得不超过0.37%的A类普通股 [3][4] - 交易完成后喜马拉雅将成为腾讯音乐全资子公司,但保持品牌独立、产品独立运营、核心管理团队和战略方向不变 [3][4] - 喜马拉雅将进行若干现有业务重组 [3][4] - 此前4月曾有传闻腾讯音乐计划以24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但双方当时均未确认 [4] 喜马拉雅公司概况 - 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头部在线音频平台,2021年曾赴美提交IPO申请后转向港股,多次向港交所递表但未成功 [5][7]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58.57亿元、60.61亿元、61.63亿元,2023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2.24亿元 [7] - 2023年平均月活跃用户3.03亿,移动端主App在中国在线音频App中排名第一,占据25%的市场份额 [7] - 营收主要来自订阅、广告、直播及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 [7] 行业分析 - 在线音频行业商业模式单一且面临短视频冲击,资本市场对该类企业不看好 [8] - 行业头部平台较少,除喜马拉雅外还有蜻蜓和已上市的荔枝,腾讯音乐旗下已有懒人听书 [9] - 分析师认为此类收购可复制性不大,因音频赛道"小而美",且头部音视频平台多已自建类似产品 [9] - 播客业务价值挖掘是收购后的关键,但分析师对业务协同效果持谨慎态度 [9] 腾讯音乐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73.6亿元,同比增长8.7%,调整后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22.8% [10] - 在线音乐服务贡献68%营收,同比增长15.9%,付费用户数达1.229亿,同比增长8.3%,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从10.6元增至11.4元 [10] - 社交娱乐服务和其他营收同比下降11.9%至15.5亿元 [10]
股价巨震!腾讯音乐拟收购喜马拉雅
证券时报· 2025-06-10 14:49
收购交易概述 - 腾讯音乐拟以12.6亿美元现金(约90.53亿元人民币)及不超过5.1986%的普通股股份收购喜马拉雅控股 [2][7] - 交易公布后腾讯音乐美股盘前涨幅超10%,开盘后涨幅收窄至1%以内 [4] 喜马拉雅行业地位 - 按2023年移动端收听总时长和在线音频总收入计,喜马拉雅是中国最大在线音频平台 [7] - 2023年喜马拉雅移动端市场份额达60.5%,在线音频收入市场份额为25% [7] - 2023年底平均月活跃用户3.03亿(移动端1.33亿+物联网/第三方平台1.70亿) [7] 喜马拉雅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58.57亿元、60.61亿元、61.63亿元 [8] - 2021年净亏损51.06亿元,2022-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37.00亿元、37.36亿元 [8] - 经调整后净利润2021-2023年分别为-7.18亿元、-2.96亿元、2.24亿元 [8] 交易背景与股东结构 - 喜马拉雅曾四次冲刺上市(三次港交所、一次美股)均未成功,最近一次为2024年4月港交所递表 [8] - 公司累计完成12轮融资,总额9.59亿美元+29.62亿元人民币,最后一轮投后估值43.45亿美元 [10] - 主要股东包括创始人余建军(10.61%投票权)、陈宇昕(10.02%)及兴旺投资(10.37%) [10] 交易后运营安排 - 喜马拉雅将保持品牌独立运营,核心管理团队及战略方向不变 [7] - 现有2300名员工的岗位及薪酬不受影响 [7] - 并购旨在共享资源、共同研发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创作者收益 [7]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内容矩阵进一步完善
选股宝· 2025-06-10 14:48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 - 腾讯音乐拟以12.6亿美元现金及不超过交割前总股数5.1986%的A类普通股收购喜马拉雅控股,交易完成后喜马拉雅将成为其全资附属公司 [1] - 喜马拉雅现有股东及员工持股计划参与者的权益性证券将注销,同时公司需进行与交易相关的业务重组 [1] - 喜马拉雅品牌、产品运营、管理团队及战略方向保持独立 [1] 战略协同与行业影响 - 腾讯音乐通过收购补足长音频短板,整合喜马拉雅有声书、知识付费、播客等内容,强化"音乐+音频"双核战略 [1] - 双方将形成"音乐+有声书+播客"完整内容矩阵,增强对竞品竞争力 [1] - 喜马拉雅可借助腾讯生态资源(用户流量、技术能力)突破增长瓶颈,AI语音合成与多场景分发(车载、智能家居)或推动音频成为"耳朵经济"核心入口 [1] - 行业可能从单打独斗转向生态化竞争,加速长音频商业化模式成熟 [1] 相关公司动态 - 城市传媒间接持股喜马拉雅,子公司青岛出版社与喜马拉雅战略合作,有声书产品已入驻平台,推动纸质与数字内容融合 [2] - 漫步者为腾讯音乐旗下"轻听"智能音箱唯一合作厂商,共同开发QQMusicInside音箱 [3]
股价巨震!腾讯音乐拟收购喜马拉雅
证券时报· 2025-06-10 14:44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交易概述 - 腾讯音乐拟以12.6亿美元现金(约90.53亿元人民币)及不超过5.1986%的普通股股份收购喜马拉雅 [1][4] - 交易完成后喜马拉雅将保持品牌独立运营,核心管理团队及战略方向不变 [4] - 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表示并购旨在共享资源、共同研发,提升用户体验和创作者收益 [4] 喜马拉雅行业地位与经营数据 - 喜马拉雅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2023年移动端收听总时长市场份额达60.5%,在线音频收入市场份额25% [4] - 2023年底平均月活跃用户3.03亿(移动端1.33亿+物联网/第三方平台1.70亿) [4] - 公司成立于2012年,现有员工超2300人 [4] 喜马拉雅财务表现与上市历程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58.57亿元、60.61亿元、61.63亿元 [7] - 净利润从2021年亏损51.06亿元转为2022-2023年盈利37.00亿元、37.36亿元 [7] - 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7.18亿元(2021)、-2.96亿元(2022)、2.24亿元(2023) [7] - 曾四次尝试上市(2021年美股+三次港股)未果,最终选择被并购 [7] 市场反应与股东结构 - 交易公布后腾讯音乐美股盘前涨幅超10%,开盘后涨幅收窄至1%以内 [6] - 喜马拉雅采用AB股结构,创始人余建军通过B类股持有10.61%股权但拥有控制权 [9] - 2012-2020年累计完成12轮融资,总额9.59亿美元+29.62亿元人民币,2020年投后估值43.45亿美元 [9]
突发!喜马拉雅被出售,腾讯音乐拿出12.6亿美元现金!两位创始人发声:与其单打独斗,不如共享资源
凤凰网财经· 2025-06-10 14:37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 - 腾讯音乐以现金1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6亿元)及不超过5.1986%的A类普通股收购喜马拉雅,后续可能根据业绩表现再发行不超过0.37%的A类普通股作为激励 [1] - 交易支付结构体现了双方对交易价值的共同认可,但尚需通过反垄断审查等监管审批 [2] - 喜马拉雅将保持现有品牌、产品独立运营、核心管理团队和战略发展方向不变 [2] 交易双方背景 - 腾讯音乐旗下拥有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品牌,具备庞大用户基础和深厚版权资源 [2] - 喜马拉雅是我国在线音频领域资深玩家,2023年实现盈利后2024年净利润超5亿元 [2] - 喜马拉雅在职人员数量超2300人,2025年员工在岗位、薪酬、福利和期权安排等方面不会发生变化 [4] 并购动因 - 并购源于对行业和技术深刻变革的回应,AI重塑内容价值,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复杂 [3] - 双方认为共享资源、共同研发能更专注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和创作者收益,实现长期价值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