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

搜索文档
中新社丨上合组织能源部长冀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国家能源局· 2025-06-27 10:32
国际能源合作背景 - 当前国际能源局势复杂 气候变化和区域危机导致能源供需平衡改变 生产和销售稳定性被破坏 大宗能源市场价格剧烈波动 能源资源价格上升 [1] - 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逆流滋长 严重影响正常能源贸易 [1] - 全球威胁和市场不稳定性上升 使能源合作更具现实意义 [1]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战略 - 上合组织国家在传统能源储备 可再生能源潜力 基础设施建设 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互补性强 为多边合作和能源转型创造有利基础 [2] - 上合组织国家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均超过全球总产量的40% 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和主要油气进口国 未来仍具消费潜力 [2] - 上合组织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至2030年能源合作发展战略》 建立能源部长会议机制 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并安排各类活动 规范和促进能源领域合作 [2] 中国与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实践 - 中国投资建设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项目 巴基斯坦苏吉吉纳里水电站项目 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 成为新能源合作典范 [3] - 中国愿与上合伙伴将能源产业合作打造成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上合方案 [3] 能源合作核心方向 - 需要加强能源供应国 过境国和消费国之间合作 保证能源国际运输渠道安全和稳定 [1] - 坚持真正多边主义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促进油气等领域供应链稳定畅通 拓展可再生能源等领域贸易投资合作 提高能源经贸合作规模和质量 [1] - 区域合作是可持续发展基石 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可持续发展催化剂 [2]
上合组织能源部长冀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09:13
国际能源合作现状与挑战 - 当前国际能源局势复杂,气候变化和区域危机导致能源供需失衡、生产和销售稳定性受损,大宗能源市场价格剧烈波动,能源资源价格上升 [1] -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滋长,严重影响正常能源贸易 [1] - 上合组织国家强调需加强能源供应国、过境国和消费国合作,保障能源国际运输渠道安全稳定 [1] 上合组织能源互补性与合作基础 - 上合组织国家在传统能源储备、可再生能源潜力、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互补性强 [2] - 上合组织国家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均超过全球总产量的40%,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及主要油气进口国,未来消费潜力仍大 [2] - 2023年上合组织批准《至2030年能源合作发展战略》,建立能源部长会议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并安排活动以规范能源领域合作 [2] 中国与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实践 - 中国投资建设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项目、巴基斯坦苏吉吉纳里水电站项目、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等新能源合作典范 [3] - 中国提出愿与上合伙伴将能源产业合作打造成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上合方案 [3] - 中国倡导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油气供应链稳定畅通,拓展可再生能源贸易投资合作 [1]
天津达沃斯发出“强”国之音,释放开放、合作积极信号|问计达沃斯
华夏时报· 2025-06-26 23:45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 当前国际经贸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经贸体系更趋多元,全球南方力量快速崛起 [2] - 传统贸易增速放缓,新兴贸易逆势增长,全球性机制受到冲击,区域协作日渐增多 [2] - 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20多年增长4.6倍,占全球比重从2000年30%升至现在45% [7] 中国经济发展 - 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外资企业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中国为外资企业提供广阔天地 [4] - 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内生动力和适应力,离不开企业家精神彰显的创新活力 [5] - 中国正在走向以消费为支柱的经济,新技术基本占到经济半壁江山 [8] 国际合作与开放 - 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进互联互通项目,打造新兴领域合作亮点 [4] - 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强化与各国产业协作 [8] - 中国将继续积极融入全球市场,为世界经济所需贡献中国经济所能 [9]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 - 企业家精神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内在驱动力,在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5] - 企业家需提升情绪复原力、屏蔽力等能力,推动企业逆境突围、跃升变革 [5] - 企业应积极采取多元化战略,重新评估供应链风险矩阵,结合技术创新等分散风险 [6] 产业链与供应链 - 中国具有很强的产业配套能力,产业链供应链持续优化,质量效率不断提升 [5] - 跨国企业优势与中国产业配套优势结合,能形成更多高品质产品和服务 [5] - 中国企业将积极布局,争当全球供应链链主,发挥更大作用 [6]
美国原油收涨约0.5%,纽约天然气跌超4.2%
快讯· 2025-06-26 18:44
原油期货价格变动 - WTI 8月原油期货收涨0 32美元 涨幅超过0 49% 报65 24美元/桶 [1] - 中东Abu Dhabi Murban原油期货目前涨0 50% 北京时间02:35暂报68 42美元/桶 [1] 天然气期货价格变动 - NYMEX 7月天然气期货收跌约4 26% 报3 26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1] 成品油期货价格 - NYMEX 7月汽油期货收报2 0990美元/加仑 [1] - NYMEX 7月取暖油期货收报2 3601美元/加仑 [1]
中曼石油: 中曼石油关于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部分股票期权注销完成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6 16:16
股票期权注销情况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注销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中已获授但尚未行权的91 10万份股票期权 [1] - 注销依据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公司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授权 [1] - 具体注销事项分三次公告披露,时间分别为2023年8月16日、2024年8月30日、2025年6月7日 [1] 注销流程完成 - 公司向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提交注销申请并获审核确认 [2] - 91 10万份股票期权于2025年6月25日完成注销 [2] - 本次注销标志着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施完毕 [2] 影响说明 - 注销事项符合《管理办法》及《激励计划》规定 [2] - 注销不会对公司股本结构产生任何影响 [2] - 注销不会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 [2]
中国海油:连续7年开展“每月一问题”工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6 04:22
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实践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海油纪检监察组连续7年开展"每月一问题"工作,通过每月发现、解决和举一反三整改突出问题,持续强化队伍作风建设[1] - 工作初期存在干部"不愿找、不敢找、不会找问题"现象,部分问题查摆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如以领导指出问题代替自身查找、以工作问题代替思想问题等[2] - 通过"五步工作法"深化问题检视,从问题描述、具体表现、原因分析、整改措施、举一反三等五个维度系统推进整改[2] 工作机制优化 - 将书面报告升级为"面对面"议问题模式,班子成员下沉指导并严格审核问题质量,对敷衍应付行为严肃批评[3][5] - 建立AB表通报制度:A表问题接受持续监督,B表问题通报警示,促进跨部门经验借鉴[5] - 配套跟踪问效机制,要求每月汇报整改进展、季度滚动报告成效、年度总结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5] 实践成效 - 2024年集中查处多起腐败案件后,通过约谈党组成员、召开党风廉政会议等系列举措强化系统施治[6] - 推动全系统纪检机构退出262个议事协调机构,集中精力聚焦监督主业[6] - 编制《问题线索全周期管理办法》,建立覆盖处置全流程的制度规范,加强措施使用的全过程指导[7]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每月一问题"与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三化"建设年行动相结合,强化检视整改与目标任务落实[7] - 计划持续深化自我革命实践,锻造政治、作风、能力、纪律过硬的纪检监察铁军[7]
报道:壳牌洽谈收购英国石油
快讯· 2025-06-25 15:43
并购交易 - 壳牌正在洽谈收购竞争对手英国石油公司(BP)[1] - 相关磋商处于早期阶段[1] 公司估值与市场反应 - 英国石油当前估值接近800亿美元[1] - 英国石油ADR涨8.9%,创2021年1月份以来最大的美股盘中涨幅[1] - 壳牌ADR目前涨3.4%[1]
伊朗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一旦关闭,会对我国能源产生多大影响
搜狐财经· 2025-06-25 08:28
霍尔木兹海峡关闭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 我国每天经由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的原油约500万桶,占年进口量的45% [3] - 海峡关闭将切断我国从波斯湾地区进口原油的通道,导致国内原油供应减少和油价上涨 [3] - 霍尔木兹海峡承担全球20%的液化天然气贸易,我国占比高达83% [3] - 天然气进口主要依赖卡塔尔,其LNG运输几乎都需经过霍尔木兹海峡 [3] - 海峡关闭将导致天然气价格上涨,可能影响工业生产 [3] 替代能源进口方案及成本影响 - 我国可能转向从俄罗斯、巴西、马来西亚等国进口天然气 [3] - 由于运输成本增加,从替代国家进口的天然气价格将显著高于当前水平 [3] - 油轮绕行好望角将使航程延长约40% [5] - 运费可能出现400%的暴涨 [5] 对贸易和产业的影响 - 运输成本增加将推高进出口商品价格 [5] - 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可能被削弱 [5] - 从该地区进口的其他商品将面临运输受阻 [5] - 可能导致相关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短缺,影响国内相关产业生产 [5] 伊朗的经济考量 - 伊朗每年石油出口收入高达400亿美元 [7] - 石油收入占伊朗财政收入的10%以上 [7] - 关闭海峡将对伊朗自身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7]
普京大智慧,一招扭转局势,逼欧盟做出选择,美国这下恐怕功亏一篑
搜狐财经· 2025-06-25 06:50
欧盟对俄能源制裁困境 - 匈牙利威胁若欧盟禁运俄能源将停止向乌克兰供电 此举直指欧洲能源困局核心[1] - 欧盟内部对俄能源禁令存在严重分歧 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强烈反对 导致制裁方案搁浅[1] - 匈牙利能源高度依赖俄罗斯 65%原油和80%天然气通过俄管道进口 难以短期替代[1] 俄罗斯能源反制措施 - 普京签署总统令强制要求"不友好"国家用卢布结算天然气采购 既强化卢布需求又分化欧洲企业政府关系[3] - 冲突后第一季度俄管道天然气仍占欧盟总消耗量40% 德国承认无法立即切断俄气供应[3] - 匈牙利总理称对俄能源制裁等于"向匈牙利经济投下原子弹" 反映东欧国家承受力差异[3] 能源危机对乌克兰影响 - 匈牙利向乌出口电力占乌总消耗量不足5% 但战时缺口难被邻国即时填补[5] - 乌克兰能源系统因东部战事严重受损 需西欧反向输电 匈牙利停供威胁暴露盟友团结裂痕[5] - 北约成员国匈牙利考虑拒绝对乌能源支持 显示经济压力下安全承诺可能被牺牲[5] 西方对俄制裁体系裂痕 - 欧盟内部出现折中声音 考虑对管道石油区别对待或推迟天然气禁运期限[6] - 匈牙利的安全关切使制裁难以统一 为普京提供战略喘息窗口[6] - 俄罗斯正利用能源武器分化西方联盟 美国构建统一施压圈层的战略目标受挫[8] 地缘政治连锁反应 - 能源依赖导致小国忠诚度受考验 匈牙利停供威胁展现生存成本高于政治承诺的现实[8] - 欧盟内部裂痕被莫斯科精准利用 能源战与军事战同步进行 结局取决于政治意志与经济痛感的平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