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科技

搜索文档
四个理工男“硬刚”妇科诊断推理大模型,更小参数量实现更高准确率
钛媒体APP· 2025-04-29 02:22
AI行业竞争格局 - 大厂聚焦参数升级的"军备竞赛",中小创业者深耕大厂无暇顾及的细分赛道[1] - 医疗行业被视为"数字化攻坚的最难阵地",通用大模型难以满足其高准确性和严谨性需求[1] - 越来越多的AI企业意识到细分赛道重要性,加大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投入[1] 医疗垂直大模型必要性 - AI在医疗场景应用需专业算法和高质量数据才能达到80分以上水平[1] - 通用大模型如医学生具备广泛医学认知但缺乏临床实战经验[1] - 垂直大模型需上万例临床实践和持续学习才能成为专家级诊疗能力[2] 公司实践案例 - 壹生检康专注女性健康3年,积累丰富行业经验和庞大用户群体[4] - 通用大模型存在"幻觉"问题,特定场景无法控制其自由发挥[4] - 公司选择32B参数模型在计算资源和回复效果间取得最佳平衡[5] 模型训练过程 - 第一轮使用1400例蒸馏数据训练准确率仅50%[5] - 第二轮经医生标注后准确率提升至60%[6] - 补充600例数据解决数据失衡问题,最终准确率达77.1%[6] 模型性能对比 - 豆蔻妇科大模型整体准确率77.1%,高出DeepSeek 7%[13] - 在下腹包块诊断中准确率优势达17.1%[14] - 在月经推迟诊断中更全面考虑激素类药物影响[15] 成本优化措施 - 仅使用一张英伟达4090 GPU进行训练[16] - 最终模型参数量仅为DeepSeek R1的1/20[17] - 选择INT8量化版本对准确率影响可忽略不计[17] 应用场景规划 - toC端解决女性健康问题描述困难和病耻感问题[17] - toB端赋能基层诊所和大健康机构弥补专业资源不足[18] - 模型设计带推理过程便于专业人员评估其正确性[18] 未来发展方向 - 强化学习可使模型从垂直领域拓展到全医学领域[19] - 强化学习让模型具备解决通用问题和泛化能力[19] - 目标使模型成为既优秀又全面的医生[19]
亿达科创自研智能诊断辅助系统,打造精准医疗的AI“探针”
贝壳财经· 2025-04-28 04:12
超分辨率技术概述 - 超分辨率技术是一种通过深度学习等AI算法提升图像分辨率的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提升图像识别的准确性与效率 [2] - 该技术可应用于医疗场景,使CT胶片清晰展示小于1mm的微小病变,为早期诊断提供关键支持 [2] - 行业正整合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技术与医学知识库,推动医学影像质量提升 [2] 亿达科创的技术探索 - 公司创新性地将超分辨率重建与病灶识别进行算法级融合,实现从影像增强到智能诊断的闭环处理 [3] - 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残差网络(ResNet)或生成对抗网络(GAN)等深度学习模型,对医学影像进行高质量重建,提升图像分辨率与清晰度 [3] - 自研的智能诊断辅助系统可实现病灶区域的自动检测与标注,生成结构化诊断建议报告,辅助医生快速定位关键病变特征 [3] 技术应用与未来展望 - 公司的智能诊断辅助系统解决方案将应用于早期癌症筛查、基层医疗远程会诊、急诊快速决策、术中导航、新药研发与医学教育等领域 [4] - 通过专业影像处理界面提升临床操作效率,并通过隐私保护机制实现影像数据全链路加密,确保医疗数据安全 [3] - 未来将推动分级医疗、精准医疗、智能医疗的技术革新 [4]
卫宁健康(300253) - 300253卫宁健康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7(2)
2025-04-27 13:30
医疗发展阶段 - 传统医疗阶段:主要依赖个人经验与物理工具进行诊断,手术依赖手工操作,信息存储于纸质档案 [5][6] - 规则驱动自动化阶段:以电子病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等为代表,实现规则驱动的流程自动化 [7] - AI自主决策阶段:目标驱动的自主决策与协作,应用大语言模型、多模态AI、手术机器人等 [9] AI应用场景及模式 AI语音查房场景 - 基于业务流程建模标注规范标准,涉及WiNGPT医疗大模型、语音模型、工具及医生交互与决策干预 [14] AI与医生协作模式 - 轻量辅助:智能在线,医生驱动AI实时交互,用于医疗知识问答、报告解读等 [16][17] - 深入场景:协作交互,AI与医生形成协同决策,用于病历文书生成、病历文书质控等 [18][19] - 重构融合:无缝集成,主动触发AI工作流,多智能体协同,用于临床辅助决策、血液管理等 [20][21] 医疗信息记录与应用范式重构 - 输入方式:从“手动输入”到“对话即记录”,如语音输入、上下文感知补全等 [23] - 知识呈现:从“静态文档”到“动态知识引擎”,如辅助诊断推理、风险预测与预警等 [23] - 系统协作:从“孤立系统”到“可信协作网络”,如区块链存证、人机权责透明化等 [23] 模型研发与优化 WiNGPT模型 - 研发时间:2023年1月开始研发和训练工作,最新模型WiNGPT2.8 - 32B [25][39] - 特点:“小而专”,大模型上的“小模型”,可定制,私有部署,低成本交付 [40] - 指令集:高质量指令集,指令微调数据227万 +,包括通用指令、医疗指令等多种类型 [41][44][43] - 优化方法:直接偏好优化DPO,构建医护人员偏好反馈数据集,DPO对齐数据1.6万 + [47][48][50] 模型量化 - 量化方式:整数量化(如PTQ、QAT)、动态量化、静态量化、GPTQ、混合精度AWQ量化 [53] - 量化效果:AWQ比GPTQ量化更为高效,量化时间约为GPTQ的1/4,推理速度更快,两者文本生成性能相当 [55] 平台与应用开发 WiNEX Copilot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 - 应用场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日间手术智能语音录入和住院查房智能语音录入,提高医生病历书写效率 [59][60][62] 病历质控 - 突破:实现病历质控从形式质控到内涵质控的突破,采用模型自学习方式 [64] - 核心:提示词处理是关键核心,提升质控精度和透明度 [64] RAG技术应用 - 作用:WiNGPT通过RAG技术访问专业医疗知识,减少事实性风险和忠实性幻觉 [66] - 功能:整合专业知识图谱,打造知识库,实现智能问答和推荐功能,提供个性化诊疗建议 [67] 临床应用场景 院外报告处理 - 方式:采集院外报告,解析为结构化报告数据回写至院内,支持查看、引用及指标趋势对比 [69] 输血管理辅助决策 - 阶段:术前进行贫血评估、凝血评估、自体采血评估;术中制定备血方案评估并一键引用;术后进行患者血色素评估及术后凝血状况治疗建议 [72] 已上线场景 - 包括临床辅助决策、手术步骤智能语音录入、住院病历内涵质控、科研专病库数据自动提取与填充、医学临床实验知情同意书伦理辅助审查等多个场景,收到科室人员好评反馈 [72] 卫宁AI战略 战略方向 - 用户侧:AI for Everything;产品侧:产品智能,企业提效 [30] 产品应用 - WiNEX AI inside:AI能力内置WiNEX产品中,对接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 [32] - 效果:AI能力增强拉升WiNEX销售,AI增值服务采用订阅模式 [34][35] 其他相关信息 幻觉率排名 - DeepSeek - R1幻觉率达到14.3%,排名第117位 [25] MCP协议 - 2024年11月由Claude的母公司Anthropic推出,2025年3月底OpenAI宣布支持,国内已覆盖多个领域 [26][27]
大辰教育2025职场新机遇人才成长峰会 | 成都站圆满落幕,解码AI时代职业新坐标
金投网· 2025-04-27 04:45
高增长行业趋势与区域机遇 - 成都依托芯片设计(年规模超300亿元)、AI算法(高薪岗位占比25%)、医疗科技(AI影像渗透率达35%)形成差异化优势,成为西部科技创新高地 [5] - 成都芯片领域龙头企业如华为海思(成都)、振芯科技等为技术人才提供年薪35万至120万元的岗位机会 [5] - 成都70%从业者集中在初级岗位(8K-15K),高薪人群仅占12%,职场人需通过"行业卡位+技能升级"突破瓶颈 [5] - 提出财富积累五阶段论,强调"职业黄金期"(29-35岁)的关键性,以深圳房价8年翻十倍、华为股票复利增长为例 [5] AI技术渗透与职业路径 - AI技术渗透分为三阶段:基础设施层(如OpenAI、DeepSeek构建大模型技术底座)、应用工具层(如Manus AI、DeepSeek-R1)、行业改造层(如成都"霸王茶姬"智能茶饮机降本增效超30%) [9][10] - 职业转型三条突围路径:产业链深耕(如山西数据标注工作室单项目年营收超500万元)、传统行业赋能(如房产经纪人提升客户转化率20%)、超级个体崛起(如9岁作者利用AI工具创作畅销书半年销量破万册) [12] 职场竞争力重构 - 提出"常量—变量"职业进化模型:常量锚定(如盖洛普34项才干测评识别核心优势)、变量突破(如AI时代三大能力变量:行业知识迭代速度、工具应用熟练度、跨界资源整合力) [14] - "优势×AI"公式:如"交往才干+AI社群运营"可快速构建千人垂直社群,"学习才干+AI知识管理"能实现个人认知指数级提升 [14] - AI不是替代者而是放大器,职场人需聚焦"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壁垒如共情力、批判性思维 [16] AI赋能求职全流程 - 职业知识库搭建:通过豆包语音助手记录成长轨迹,结合飞书云文档分类归档项目成果 [18] - 智能简历优化:利用扣子智能体解析JD关键词,匹配"可量化成就",投递效率提升10倍 [18] - 朋友圈价值运营:按"6:3:1"黄金比例塑造职业形象,吸引猎头主动对接 [18] - AI求职全流程:从岗位调研、案例集制作到薪资谈判,通过多维表格实现"一次输入,多场景复用" [20] 峰会总结与行业使命 - 峰会通过"全球视野—区域洞察—个体赋能"三维视角绘制AI时代职业导航图 [20][22] - 大辰教育聚焦AI、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领域,构建人才赋能生态,为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输送核心力量 [22]
AI破局基层医疗:一场关乎8亿人的县域卫生“数智突围”
华夏时报· 2025-04-27 02:18
国家政策与目标 - 国家卫健委目标2025年底全国90%以上县域建成紧密型医共体 [2] - 十部委2023年7月发布《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AI在医共体广泛应用 [13] - 国家卫健委2024年2月发布《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指引》要求建立统一医共体数据平台 [13] AI技术应用与案例 - 华为"县域智能底座"将顶级诊疗能力解构成可复制的算法 [3] - 数坤科技影像云平台使苏州基层医院肺结节误诊率从18.7%降至5.3% [3] - 浙江安吉"中医智能云药房"让村民扫码得个性化膏方 中药服务覆盖率提升40% [3] - 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数字医生"系统将文书处理时间从5小时缩短至30分钟 体检阳性患者就诊转化率从5%升至70% [10][11] - 华西医院AI嵌入电子病历系统 病历书写效率提升90% [7]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大模型将报告出具时间从2-3天缩短至10分钟 [7] 医疗数据整合与挑战 - 某西部县域12家卫生院、156个村卫生室存在8种数据标准 电子病历互认率不足30% [4] - 华为通过算法压缩技术将病理影像存储空间降低50% [7] - 县域医共体核心难题是资源分散与信息孤岛 [5] 技术落地难点 - 基层医生对AI信任需时间培养 某乡镇卫生院花费半年培训才习惯AI审方系统 [11] - 部分地区AI处方未被医保认可 或担心数据共享导致患者被上级医院"虹吸" [11] - 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医保支付机制、绩效考核标准与AI应用尚未完全适配 [11] 行业生态与发展趋势 - AI推动县域医共体向数智化、同质化、高效化转型 [16] - 技术企业"下沉"与县域医院"上云"构成变革合力 [9] - 未来将加速推广区域审方中心、智慧急救系统等AI解决方案 实现分级诊疗目标 [14]
招商成绩单展示香港定力
经济日报· 2025-04-27 00:14
企业落户香港 - 百度智能驾驶、理想汽车、蚂蚁数科等18家全球知名企业近期落户香港 [1] - 香港特区政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累计引进84家重点企业 [1] - 预计未来数年在港投资约500亿港元并创造2万多个就业岗位 [1] - 香港吸引企业的优势包括区位优势、研发实力、专业服务和自由港地位 [1] - 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三,在投资管理、保险业、融资三项位列全球第一 [1] - 港股市场一季度IPO融资额达182亿港元,同比增加287%,创2021年以来新高 [1] 香港投资管理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多只基金总额达620亿港元 [2] - 已投资超过100个项目,其中硬科技、生命科技、新能源及绿色科技占比分别为56%、16%、11% [2] - 投资期限均为长期,每1港元投资可带动超过4港元市场资金跟投 [2] - 对被投企业有明确要求,包括在香港设立办公室、培养人才、建立研发部门等 [2] 香港供应链建设 - 香港目标建设成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 [3] - 着力构建高增值供应链服务机制,吸引内地企业在港建立国际或区域总部 [3] - 伦敦金属交易所批准首批在香港设立4个认可仓库 [3] - 大宗商品仓库可为区内金属交易提供安全便捷、成本可控的交割途径 [3] - 投资推广署通过内地办事处举办跨国供应链主题活动助力企业布局海外 [3]
创新医疗脑机接口产业化提速 全诊AI医疗大模型目标年收入4000万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4-24 12:59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受医保结算政策调整影响 下属医院医疗业务毛利率出现下滑 门诊量和住院量同比增长但经营业绩下降[1] - 公司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 统筹院内医疗资源配置 开展自费医疗项目等方式确保医院持续稳定运营[1] AI医疗业务布局 - 2024年8月以自有资金投资杭州全诊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持股20.5532%[2] - 全诊AI医疗大模型具备预问诊功能 模拟临床医生诊疗思维与患者对话 支持拍照上传外院报告[2] - 大模型可帮助医生书写病历 覆盖全学科全环节 支持RAG能力的智能诊疗问答体系[2] - 2024年全诊医学与医院合作约60家 2025年预计增加约100家[3] - 全诊AI医疗大模型2024年实现收入440万元 2025年力争实现收入4000万元[3] 脑机接口业务进展 - 博灵脑机B端产品上肢外骨骼主动康复训练系统已在三家医院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4] - B端产品预计2026上半年完成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 主要针对偏瘫患者康复训练[4] - C端产品上肢运动功能辅助与增强系统AC5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预计2025年陆续上市[4] - C端产品为国内首创 定价基于给偏瘫患者带来的使用价值[4] - 产品可帮助偏瘫患者实现基本生活自理 在江浙沪地区每年可节约开支4-6万元 节约医院费用近6.5万元[5] 行业影响与前景 - AI医疗大模型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改造诊疗流程 创新健康管理模式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3] - 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普惠下沉 推动分级诊疗政策落地与医疗平权实现[3] - 我国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渗透率不足30% 博灵脑机构建院内康复+居家辅助全链条解决方案填补服务缺口[5] - AI医疗大模型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疗机构场景 属于严肃医疗范畴 未来将惠及更广大人群[3]
“百模大战”!寻找“杀手级”应用
中国基金报· 2025-04-19 13:52
医疗AI模型AMIE的发布 - Google Health与DeepMind团队在《Nature》双刊上发布全新医疗AI模型AMIE,在模拟诊断场景中整体表现全面超越初级保健医生,被誉为"对话式医疗AI的里程碑" [1] AI问诊的现状与影响 - 医务工作者普遍支持患者使用"AI问诊",认为其是有效的辅助手段 [3] - 北京协和医院孙劲旅教授表示,AI对高年资医生主要价值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对年轻医生则体现在提升诊疗质量 [3] - 左医科技创始人张超强调,只有在高质量临床数据训练下,"AI问诊"才能尽可能精准,但"AI医生"不应具有处方权 [1] 左医科技的产品与应用 - 公司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推出24小时在线儿科"AI家庭医生",受到数千位家长好评 [1] - 公司从2020年开始在医院部署听译机器人,可将医患沟通语音直接生成病历,使高年资医生整理病历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数十分钟 [3] - "左手医生预问诊"产品帮助患者在就医前形成预问诊病历,使医生问诊效率提升50%以上 [5][7] - 智能导诊系统将"挂错号"比例从平均超过30%降至5%以内 [7] 医疗大模型行业发展 - 国内医疗行业大模型数量从2023年的50个增至2024年的200个,一年增长300% [8] - 主要科技公司布局:百度"文心医疗"、阿里巴巴"阿里健康AI"、腾讯"腾讯觅影"、科大讯飞"智医助理"等 [8] - 目前大多数AI医生停留在第二代,依靠Workflow搭建,存在错误率累加问题 [8] 左医科技的技术与商业模式 - 公司完成1亿元B轮融资,推出国内首款诊室听译机器人,对标微软Nuance DAX [10] - 2025年推出新一代儿科"AI家庭医生",通过端到端构建的AI Agent结合儿科循证知识库,可读懂文字、识别检查报告、推荐患教视频等 [10][12] - 该模型是国内首个基于端到端训练的智能医生,集成思维链推理、工具和知识库调用、智能诊断整体过程 [12] - 选择儿科作为切入点因儿童高发疾病多为常见病,家长有一定辨识能力 [12] - 公司已覆盖200余家三甲医院,其中超过40家为Top100医院 [10] 市场拓展与用户数据 - "左手医生"在宁夏中卫市覆盖超10万注册用户,绑定就诊人近23万名,覆盖超过35%当地居民 [13] - 主动复购比例超过30%,月卡付费用户中超过80%为复购用户 [13] - to C端营收占总营收不到5%,但在免费产品普遍的市场环境下表现良好 [13]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专注于特殊场景,通过端到端推理和场景密切结合打造差异化智能医生 [14] - 计划在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通过AI进行初步筛查,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14] - 与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合作打造"AI分身",学习专科专家诊疗经验 [15]
智慧病理发展论坛在渝举行 专家学者共话AI病理新生态
环球网资讯· 2025-04-18 03:12
智慧病理发展论坛 - 论坛主题为"AI赋能病理·智启健康未来",逾200名病理学界权威专家、AI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与研讨 [1] - 聚焦标准化病理资源库建设与AI技术创新应用,旨在促进"AI+病理学"新生态形成及国家级数智病理中心创建 [1] - 金凤实验室以病理研究为切入点,推动经验诊断向智能计算转型,融合生物技术、AI及大数据开展疾病诊断研究 [1] 智慧病理行业价值 - 智慧病理技术可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催生新业态,实现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智慧病理诊断能缩短患者治疗窗口期,提升精准度并降低就医成本 [1] 金凤实验室战略布局 - 实验室聚焦重大疾病诊断,推进"千万级泛病种标准化病理数据库计划",整合9大系统、5种病理类型数据 [3] - 联合20家医疗机构(8家市外+12家市内)构建多模态数据集,覆盖病理图像、诊断报告及临床文本 [3] - 同步建设"金凤病理智能标算平台"和脑肿瘤病理全流程标准化体系,为AI诊疗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3] 重点项目进展 - "重庆先进病理研究院"和"重庆市医学生物样本数据资源库"在论坛期间揭牌 [3] - 金凤智慧病理中心整合病理、影像、检验等多领域专家资源,目标实现诊断精准化与治疗普惠化 [3]
全球首个消化内镜全场景智能体在沪亮相 大数据+AI+医疗
中国新闻网· 2025-04-12 08:51
文章核心观点 “镜观”在2025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亮相,作为消化内镜全场景智能体具备多种功能,未来将助力医疗资源均衡化,大会展现消化内镜跨时代跃迁并加强国际交流 [1][2][3] “镜观”介绍 - “镜观”是全球首个融合大数据、AI技术与医疗资源的消化内镜全场景智能体,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研发,整合超百万例内镜影像,构建多模态基础模型,依托国产自主AI芯片实现医院端侧安全部署 [1] - “镜观”可成为患者私人医疗顾问,为患者解读报告、答疑解惑、进行疾病解读和健康宣传 [1] - “镜观”是医生的“手术智囊伙伴”,医生可通过眼动和语音交互功能实时获取病灶分析,自动生成结构化报告,缩短文书时间至少至50%,还能预警操作风险,为基层医生提供指导 [1] - “镜观”是“科室大管家”,基于国产AI算力平台开发,通过“管理驾驶舱”整合数据、智能分析,精准调控科室运转,具备“数据不出院”安全架构,可在基层医院快速部署 [2] - 未来三年,“镜观”平台计划接入全国300家医疗机构,培训2000名基层医生,助力医疗资源均衡化与诊疗能力普惠化 [2] 2025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情况 - 大会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消化内镜盛会,以“智镜无界·共塑健康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超5000名专家学者,通过17个分论坛、90场主题报告及全天候手术直播,展现消化内镜从“超级微创”到“数字智能”的跨时代跃迁 [2] - 大会首次与全球规模最大的内镜视频教学平台合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团队向欧美实时转播6台高难度手术,成为展现中国医疗水平的重要窗口 [3] - 过去近二十年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培养大批海外医师,本次大会上曾在该院进修的外国医生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手术演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