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妇科大模型

搜索文档
钉钉CTO朱鸿:未来的工作方式是人辅助AI工作,钉钉要成为行业模型和企业智能体工厂
新浪科技· 2025-09-24 14:07
"AI时代的新工作方式,就是要让AI和我们现实的物理世界真正连接起来,渗透到千行百业,钉钉致力 于构建一个开放、智能、以人为本的协同工作平台,与所有合作伙伴一起,开启下一个人机协同、双向 赋能的共生时代",朱鸿最后说道。 责任编辑:何俊熹 新浪科技讯 9月24日晚间消息,钉钉AI新品集中亮相2025云栖大会。在以"AI时代的工作方式"为主题的 云栖专场论坛上,钉钉CTO朱鸿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对AI时代人机协同趋势的判断,以及钉钉在AI时代 的技术产品实践。 朱鸿表示,AI变革本质是人机协同关系的进化。未来的工作方式是人辅助AI工作,AI将成为具备认知 与决策能力的"智能体",主动驱动流程、连接设备、响应环境,人赋予AI方向与边界,做出更聪明、更 高效的决策和行动。面向千行百业,钉钉希望能够成为行业模型和企业智能体工厂,让每一家企业都能 低成本、高效率地构建和应用自己的专属大模型。目前,钉钉已经建立了AI生产力平台,能够从数据 标注、模型训练、效果评测到API部署一站式帮助企业完成专属模型训练,并深度集成到自己的业务场 景中。 "我们首创了'AI按效果付费'模式——先用后付,效果说话,让企业敢用、能用、用得起AI ...
钉钉AI新品集中亮相云栖大会 称要打造行业模型和企业智能体工厂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9:41
"AI时代的新工作方式,就是要让AI和我们现实的物理世界真正连接起来,渗透到千行百业,钉钉致力 于构建一个开放、智能、以人为本的协同工作平台,与所有合作伙伴一起,开启下一个人机协同、双向 赋能的共生时代。"朱鸿指出。 "我们首创了'AI按效果付费'模式——先用后付,效果说话,让企业敢用、能用、用得起AI,也在积极 布局更多行业大模型,携手行业先锋,共同探索AI技术在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朱鸿表示。 据了解,目前,钉钉已经帮助合作伙伴训练了国内首个达到"主任医师"专业水准的垂直医疗大模型豆蔻 妇科大模型。同时,钉钉也通过和顾家家居(603816)、通义实验室合作,打造了"听得懂行话"的行业 语音大模型,帮助顾家家居实现AI销售助理、AI服务质检和AI智能洞察。 9月24日,钉钉AI新品集中亮相2025云栖大会。在云栖展区,钉钉呈现了AI时代的工作方式和软硬一体 化的办公生态系统。下一代办公应用产品钉钉One,钉钉首款AI硬件DingTalk A1,以及AI听记、AI搜 问、AI表格等五大AI新品。 钉钉CTO朱鸿在云栖分论坛演讲中表示,AI变革本质是人机协同关系的进化。未来的工作方式是人辅 助AI工作,AI将成 ...
万字长文 | AI落地的十大问题
钛媒体APP· 2025-09-18 05:24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是企业级AI应用从试点走向规模化落地的关键转折点 AI正从效率工具升级为企业经营中需量化价值的核心能力 但企业在战略制定、技术实施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系统性挑战 [1] - 2025 ITValue Summit数字价值年会聚焦AI落地"十大核心问题" 通过行业领先企业的实战案例分享 为企业提供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推动AI从概念验证走向生产级应用 [1][3][5] AI战略共识构建 - 企业面临从技术试点到战略重构的关键转折 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存在认知落差 90%的AI项目未能实现预期 70%的高管认为效果不佳 [8][16] - 瑞幸咖啡通过AI驱动价值链重构 以数字化底座支撑用户、产品、门店三大支柱 实现爆品预测准确率85% 租金占比降至8%以下 以9.9元定价策略颠覆行业格局 [12] - 企业需重新定位AI与人的关系 AI应作为提供策略的"顾问"和鼓励执行的"教练" 而非单纯工具 人机协同需遵循"334框架":30%人类智能定战略 30%人工智能做分析 40%执行系统保交付 [16][18] 技术可靠性与可解释性 - AI幻觉和决策黑箱问题成为证券行业深度应用的关键瓶颈 金融业务要求输出内容必须可靠可解释 且严禁未经许可的投资建议 [21][24] - 国泰海通构建千亿参数多模态证券垂类模型 采用"可信知识库+小模型校验"双重保障机制 通过180多个业务方法库实现分析过程可追溯 满足监管合规要求 [23][26][28] - 业务部门深度参与是保障AI可靠性的关键 国泰海通技术团队与业务人员共同设计场景 业务人员占比远高于技术团队 [29] 数据基础与治理 - 数据质量贯穿全生命周期 香港医管局30年积累近60亿条高质量医疗数据 通过一体化数字平台实现医疗信息高效互通 诊疗时可实时调阅患者全病程记录 [33][35][36] - 数据困境主要源于信息割裂和标准不一 香港赛马会面临跨国数据整合挑战 海外赛马数据缺少标准化采集 单场比赛视频分析需20个GPU集群 处理成本极高 [38][40] - 数据使用成本决定应用有效性 随着算力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当前数据挑战将成阶段性现象 医疗行业需推进数据资源资产化、服务产品化和生态空间化 [41][50] 应用场景选择 - 企业应避免"技术优先"误区 易鑫集团年交易规模700亿人民币 80%用户来自三线以下城市 通过自研AI大模型实现获客、风控、路由匹配全流程智能化 帮助三农群体获得金融服务 [46][48] - 医疗领域强调"数据-AI能力-行业Know-how"黄金三角 业务人员参与开发对成功落地至关重要 医生通过接触AI大模型提升诊疗水平 但需平衡AI建议与专业诊断的关系 [49] - 医药行业AI应用处于早期阶段 需确保数据质量和数量 进行全新流程设计 中国药品审评改革深化 CDE筹划AI辅助审评将促进行业发展 [50][51] 模型选型策略 - 仅40%的POC项目能走向生产 失败主因包括业务评估不足、数据准备不充分等 而非模型选择错误 企业焦点应从"选哪个模型"转向如何避免POC陷阱 [56][58] - ROI衡量需关注新业务模式创新 亚马逊Ring智能摄像头通过增加AI功能推出视频回看订阅服务 创造新增长点 单纯运营效率提升反居次要位置 [60] - 模型选型需综合考虑数据持续投入能力、工程化水平和Agent范式把握 企业竞争力体现在系统化生产部署能力而非模型选择 [60] 行业模型落地 - 行业小模型比通用大模型更具优势 通用模型训练使用65万亿数据 而行业内部沉睡着170万亿未利用数据 医疗领域豆蔻妇科模型问诊准确率达90.2% 通过妇科主任级考试得分64.94超越GPT-5的52.5分 [64][66] - 行业模型需具备复杂推理和专业数据生产能力 航旅纵横强调行业大模型是系统工程 需建立"数据-模型-数据"闭环保持持续进化 [71][73] - 酒店行业通过AI数字经理实现收益优化 五一期间杭州门店通过实时商圈流量分析 在店长经验判断与AI建议冲突后执行降价策略 最终入住率提升8.3% RevPAR实现增长 [73][74] 知识库体系建设 - 企业42%知识留存人脑 26%以文档存储 仅12%进入可检索知识库 东航员工每天花1.2-2.7小时跨系统检索知识 [80][81] - 东航通过RAG技术构建涵盖300多本公司手册的知识库 服务超1万名一线员工 地服人员询问"大提琴托运"可迅速返回精准规定 减少70%的旅客投诉 [83] - 知识管理目标是无缝嵌入生产过程 东航已有400多个部门级智能体投入运行 新开航线智能体可快速生成覆盖经济效益、飞行条件的分析报告 [83][84] 人机协同实践 - 美的荆州工厂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场景 由"工厂大脑"统一协同计划、供应链、物流和生产 上半年实现财务认可提效2.83亿元 节省490.4万小时 [89][91] - 一线员工参与智能体开发 美的内部涌现9000多个"民间智能体" 由业务人员自主开发解决实际痛点 [91] - 云迹科技机器人完成超5亿次任务 服务3万多家酒店 行走2033万公里 具备学习力、适应力等六维能力 在酒店场景中能通过电话温柔提醒客人取物 为盲人开启无障碍服务 [91][93] 人才战略调整 - AI岗位需求量同比翻倍 但人岗适配率仅20% 企业需从"花钱买人才"转向"主动造人才" 将人才战略与业务战略同步推进 [99][100] - 传统制造企业案例显示 基于战略明确人才画像后 对业务人员开展系统技术培训 同时在关键岗位引入外部专家 可搭建完整人才体系 [102] - 需构建"全职员工+外包/独立顾问+数字员工"多元用工模式 AI原生国企从10人团队快速成长为近200人的明星企业 得益于灵活用工形态 [102] 安全合规管理 - 财务领域数据合规是"生死线" 2020-2024年受处罚上市公司财务人员从60人升至137人 年复合增长率23% 70%-80%处罚集中在虚假财务报告和未及时披露信息 [108][109] - AI在财务合规的应用包括智能票据处理、现金流预测、欺诈检测等 智能报销平台可通过语音指令自动完成票据整理与填报 提升效率并保障合规性 [110][111] - 需警惕AI生成技术带来的风险 Nano Banana能零成本在十几秒内篡改电子原始凭证 对财务数据合规构成巨大挑战 [113]
钉钉重注AI:成立行业专属模型团队,向CTO汇报|智能涌现独家
36氪· 2025-08-20 09:58
公司战略与组织调整 - 钉钉近期成立新业务线"行业专属模型"作为独立团队 向钉钉CTO朱鸿汇报[1] - 该团队成立后已与多家行业客户接触 已有多个行业/企业专属模型在推进中[1] - 钉钉创始人无招回归后将产品体验和AI创新作为首要优先级 从4月开始主导产品设计、排查和整改[1] 技术产品发展进程 - 钉钉自2023年8月开放智能化底座AI PaaS给生态伙伴和客户 2024年1月发布具备感知、记忆、规划和行动能力的AI助理[1] - 钉钉目前服务超过2500万企业组织 其中超220万家企业在钉钉使用AI 覆盖制造、医疗、金融、零售等20个一级行业[1] - 豆蔻妇科大模型作为医疗领域垂类模型 将妇科六大症状诊断准确率从77.1%提升至90.2%[2] 行业专属模型定位 - 行业专属模型主要面向钉钉平台上的企业客户和第三方合作伙伴[2] - 针对缺乏AI人才的中小企业 钉钉提供全流程模型训练和数据工程服务 包括数据打标、清洗和模型调优[2] - 行业专属模型由钉钉与企业业务人员共创 沉淀行业know-how 相比开发者平台更贴近业务场景[2] 生态建设与商业化 - 钉钉在2024年4月上线AI Agent Store 无招回归后重新构造Agent市场逻辑[3] - 钉钉未来将开放能力给更多ISV和企业 帮助企业打造Agent应用并通过钉钉实现商业化闭环[3] - 大厂竞争聚焦Agent领域 阿里云百炼、字节跳动扣子、百度文心智能体、腾讯元器件等平台均已推出[3]
豆蔻妇科大模型再突破:钉钉行业训练平台+精标数据SFT ,准确率从 77.1%上升至 90.2%
钛媒体APP· 2025-07-10 07:49
医疗AI模型优化 - 通用大语言模型在医疗临床场景中表现欠佳,可能给出不准确或错误建议[1] - 监督微调(SFT)是解决医疗AI模型专业性的关键方案,但需要高质量数据集和迭代优化过程[1] - 豆蔻妇科大模型通过SFT优化,准确率从77.1%提升至90.2%[3] 数据集构建与质量控制 - 数据清理重点关注推理与结果一致性,剔除逻辑链条不完整或违背医学原理的数据[2] - 数据蒸馏校准确保思维链(COT)数据质量,诊断优先级需有明确医学依据支撑[5] - 数据集需覆盖全生命周期病例和常见病与罕见病比例,避免诊断偏好[6] 模型训练优化过程 - 第一阶段(2025年4月)使用1300条精标中文妇科问诊数据,构建基础模型[3] - 第二阶段(2025年6月)通过合成症状数据、重新蒸馏标注COT等优化策略提升性能[3] - 采用"训练-评测-筛选-再训练"循环,持续监控关键指标如测试集准确率和罕见病例识别率[10] 评估体系 - 构建自动化评测和人工审核双重评估体系,采用10分制标准评分[11] - 自动化评测系统基于高性能语言模型,支持批量处理和标准化评分框架[11] - 医生修正反馈机制对边缘案例进行人工审核,形成闭环迭代优化[13] 训练平台与技术 - 使用钉钉企业专属AI平台进行训练调优,覆盖SFT/RFT两种训练方法[17] - 平台提供分布式训练、多Lora部署等加速优化手段,训练时长从26小时缩短至7小时[17] - 未来将探索SFT+RL协同训练范式,结合结构化医学知识和临床直觉[18] 经验与挑战 - 初期过度依赖人工标注导致效率低下,后期调整为"机器蒸馏→专家审核→训练后评估"体系[14] - 训练数据集过度集中常见病导致罕见病识别不足,采用平衡采样策略改进[15] - 医疗大模型需具备多维思考模式,在低容错率环境下提供专业诊断建议[16]
钉钉上跑出的第一个行业专属大模型落地:准确率超 90% 的妇科专业大模型
AI前线· 2025-07-10 07:41
豆蔻妇科大模型 - 钉钉企业专属AI平台成功训练出首个高准确度专业领域大模型"豆蔻妇科大模型",诊断准确率达90.2% [1] - 该模型由壹生检康研发,基于开源大模型训练,初始版本准确率77.1%,经钉钉平台优化后提升至90.2% [2][3] - 模型功能覆盖主诊断、潜在诊断、检查建议、处置方案等全流程,响应时间从传统问诊30分钟缩短至数秒 [3] 行业应用价值 - 妇科大模型可缓解专业医生资源不足问题,尤其惠及职场女性和偏远地区用户 [2][3] - 模型落地标志着钉钉生态从SaaS/服务商扩展到AI创业者领域 [1][6] - 未来计划扩展至皮肤科等更多垂直医疗领域,提供居家健康指导 [4] 技术实现路径 - 钉钉提供全流程支持:数据标注、算力调度、模型调优等关键环节 [2][5] - 需解决数据安全、行业知识差异、工作流程定制等专业领域挑战 [5] - 采用"基础模型+行业数据"训练模式,实现从通用到专精的转化 [2][5] 钉钉生态战略 - 首个垂类大模型案例展示钉钉全链路行业大模型构建能力 [5] - 重构生态体系:新增AI创业者板块,开放平台支持开发者从零构建行业模型 [6] - 提供AI解决方案咨询、人才培训等配套服务,瞄准中小企业智能化需求 [6] 行业趋势 - 垂直行业大模型被视为AI技术落地下一个趋势,需解决行业特异性问题 [5] - 通用大模型(Qwen/DeepSeek/GPT)逐渐基础设施化,企业转向专属模型开发 [5]
四个理工男“硬刚”妇科诊断推理大模型,更小参数量实现更高准确率
钛媒体APP· 2025-04-29 02:22
AI行业竞争格局 - 大厂聚焦参数升级的"军备竞赛",中小创业者深耕大厂无暇顾及的细分赛道[1] - 医疗行业被视为"数字化攻坚的最难阵地",通用大模型难以满足其高准确性和严谨性需求[1] - 越来越多的AI企业意识到细分赛道重要性,加大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投入[1] 医疗垂直大模型必要性 - AI在医疗场景应用需专业算法和高质量数据才能达到80分以上水平[1] - 通用大模型如医学生具备广泛医学认知但缺乏临床实战经验[1] - 垂直大模型需上万例临床实践和持续学习才能成为专家级诊疗能力[2] 公司实践案例 - 壹生检康专注女性健康3年,积累丰富行业经验和庞大用户群体[4] - 通用大模型存在"幻觉"问题,特定场景无法控制其自由发挥[4] - 公司选择32B参数模型在计算资源和回复效果间取得最佳平衡[5] 模型训练过程 - 第一轮使用1400例蒸馏数据训练准确率仅50%[5] - 第二轮经医生标注后准确率提升至60%[6] - 补充600例数据解决数据失衡问题,最终准确率达77.1%[6] 模型性能对比 - 豆蔻妇科大模型整体准确率77.1%,高出DeepSeek 7%[13] - 在下腹包块诊断中准确率优势达17.1%[14] - 在月经推迟诊断中更全面考虑激素类药物影响[15] 成本优化措施 - 仅使用一张英伟达4090 GPU进行训练[16] - 最终模型参数量仅为DeepSeek R1的1/20[17] - 选择INT8量化版本对准确率影响可忽略不计[17] 应用场景规划 - toC端解决女性健康问题描述困难和病耻感问题[17] - toB端赋能基层诊所和大健康机构弥补专业资源不足[18] - 模型设计带推理过程便于专业人员评估其正确性[18] 未来发展方向 - 强化学习可使模型从垂直领域拓展到全医学领域[19] - 强化学习让模型具备解决通用问题和泛化能力[19] - 目标使模型成为既优秀又全面的医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