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

搜索文档
大众公用:归母净利润同增172.62%,释放“现金牛+科技成长性”双重价值
格隆汇· 2025-09-12 03:2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172.62%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5亿元,同比增长143.19%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61亿元,同比增长160.29% [1] 公用事业主业防御属性 - 燃气业务覆盖上海7个行政区域及南通市区,形成区域垄断护城河 [1] - 污水处理业务在上海、江苏运营9家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46.5万吨/日,其中大众嘉定污水厂出水标准达上海最高一级A+级 [2] - 水电燃气需求刚性,不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弱周期属性为现金流提供支撑 [2] 政策红利催化盈利改善 - 全国居民气价顺价加速推进,65%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成调价,提价幅度0.21元/方 [3] - 2024年龙头城燃公司价差0.53-0.54元/方,较合理值0.6元/方仍有10%修复空间 [3] - 水价改革推动行业从政府付费向用户付费转型,广州结束13年未调价,深圳、东莞等城市跟进 [3] - 省内天然气管道资产准许收益率上限降至5.84%(基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4%加4%) [3] - 国内外气价倒挂改善进一步缓解成本压力 [3] 高分红稀缺性 - 近三年(2022-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2.10亿元,占平均净利润94.07% [4] - 分红政策契合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长期机构的收益要求 [4] - 利率下行环境下公用事业股股息率相对国债收益率更具吸引力 [4] 创投业务成长弹性 - 参股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10.8%股权,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1.18亿元 [4] - 深创投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47亿元,持有中微公司、华大九天、商汤科技等硬科技项目 [4] - 七部门联合政策聚焦拓宽创投资金来源和优化退出渠道 [4] - 深创投作为头部创投平台,项目储备丰富,政策暖风下退出通道顺畅 [4] 主业与创投协同效应 - 燃气、水务项目运营沉淀的政府关系和产业资源为创投提供优质项目源和投后赋能场景 [5] - 创投项目的技术和渠道反哺公用事业运营效率,形成"运营+投资"闭环 [5] - 商业模式规避单一公用事业增长乏力及纯创投公司现金流不稳定的弱点 [5] 估值体系重塑 - 稳健的主业现金流与政策加持的盈利修复叠加创投业务政策与资本双风口 [5] - 顺价政策全面落地、城燃价差持续修复、港股与一级市场退出窗口打开推动价值释放 [6] - 公司兼具分红安全垫与科技成长弹性,成为稀缺核心资产 [6]
大众公用(600635.SH/01635.HK):归母净利润同增172.62%,释放“现金牛+科技成长性”双重价值
格隆汇· 2025-09-12 02: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3亿元 同比增长172.62%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5亿元 同比增长143.19%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61亿元 同比激增160.29% [1] 公用事业主业防御属性 - 燃气业务覆盖上海7个行政区域及南通市区 形成区域垄断护城河 [2] - 运营9家污水处理厂 总处理能力46.5万吨/日 其中大众嘉定污水厂达上海最高一级A+出水标准 [2] - 水电燃气需求刚性 不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 弱周期属性提供现金流支撑 [2] 政策红利催化盈利改善 - 全国居民气价顺价加速推进 65%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成调价 提价幅度0.21元/方 [3] - 2024年龙头城燃公司价差0.53-0.54元/方 较合理值0.6元/方仍有10%修复空间 [3] - 省内天然气管道资产准许收益率上限降至5.84% 降低城燃企业采购成本 [3] - 水价改革推动行业从政府付费向用户付费转型 增强盈利可持续性 [3] 高分红稀缺性 - 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2.10亿元 占平均净利润94.07% 超额分红比例行业领先 [4] - 分红政策契合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长期机构的收益要求 [4] 创投业务成长弹性 - 参股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10.8%股权 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1.18亿元 [5] - 深创投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47亿元 持有中微公司、华大九天、商汤科技等硬科技项目 [5] - 七部门政策聚焦拓宽创投资金来源和优化退出渠道 为项目IPO或并购退出铺平道路 [5] 业务协同效应 - 燃气、水务项目运营沉淀的政府关系和产业资源为创投提供优质项目源 [5] - 创投项目的技术和渠道反哺公用事业运营效率 形成"运营+投资"闭环 [5] - 杠铃策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有效平衡 规避单一业务增长乏力弱点 [6]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1 20:41
股东大会情况 -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9月11日召开 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表决方式 [2] - 出席会议的普通股股东及恢复表决权的优先股股东情况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2] - 8名董事中7人出席 3名监事全部出席 董事会秘书出席 其他高管列席 [3] - 审议通过《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及《关于公司董事变更的议案》 [4][6] 董事会决议事项 - 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于9月11日召开 8名董事出席 [9] - 审议通过增补林诗雨为第四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 任期至本届董事会届满 [10] - 审议通过与关联方签订光伏微电网能源管理合同 关联董事回避表决 [11][12] 关联交易概况 - 公司与福州海峡水业有限公司签署光伏微电网能源管理项目合作合同 合作期限三年 [11][18] - 每年关联交易金额不超过700万元(含税) 三年累计不超过2,100万元(含税) [18] - 按国家电网当月结算电费价格的九折采购电量 [11][18] - 2025年初至披露日与同一关联方累计交易金额5,038万元(不含税) [16][33] 交易背景与目的 - 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9] - 降低用电成本 展现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 增强品牌竞争力 [19] - 项目投资建设费用由关联方承担 公司无需额外投入资金 [29] 关联方信息 - 福州海峡水业为控股股东福州水务集团全资子公司 [21] - 注册资本3,100万元 企业性质为国有控股 [22] - 2024年末资产总额1,739.93万元 资产净额76.77万元 [23] - 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2,680.80万元 资产净额1,061.24万元 [23] 交易定价机制 - 采用市场定价法 参考福建省内同类分布式光伏项目电费结算标准 [26] - 结算电价为公司与国网当月结算电价的九折 [18][26] - 定价经双方协商确定 与省内同类项目市场价格一致 [26] 合同主要内容 - 合作开展光伏微电网能源管理项目 由关联方投资建设 [27] - 项目电能优先满足公司用电需求 按实际用电量支付电费 [27] - 合作期限三年 期满可续签 每次续签期限为3年 [27] 交易影响分析 - 降低公司综合用电成本 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积极影响 [29] - 不涉及同业竞争 双方主营业务保持独立 [29] - 不涉及管理层变动、人员安置、土地租赁等情况 [29] 审议程序 - 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议通过 认为交易价格公允合理 [30] - 董事会审议通过 4票赞成 关联董事回避表决 [12][30] - 监事会审议通过 2票赞成 关联监事回避表决 [31][36] - 交易金额在董事会审批权限范围内 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6][20]
华骐环保:公司结合自主污水处理工艺与技术,建设智慧水务平台并深度融合物联网等技术
证券日报· 2025-09-11 11:17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结合自主污水处理工艺与技术提供污水处理全流程解决方案 [2] - 公司建设智慧水务平台并深度融合物联网等技术 [2]
创业环保科技创新与融资能力双突破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全景网· 2025-09-11 09:58
融资拓展 - 公司成功完成5亿元绿色中期票据发行备案工作 [1] - 银行可用授信余额超40亿元 融资渠道畅通且资金储备充足 [1] 科技创新 - 报告期内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在除磷药剂应用、深度处理设备开发及储能项目推广等前沿方向取得显著突破 [1] - 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 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1] - 致力于推动基于物联网的数智化与AI+技术在各业务领域深度应用 夯实企业级工业物联网平台建设基础 [1] 项目建设 - 积极依托政府部门争取政策与资源支持 探索推进厂网一体化、咸阳路二期等存量盘活项目 [2] - 有序推进芜湖、克拉玛依、文登提标改造等项目实施 成功落地宝应仙荷项目 [2] - 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做优增量 统筹内外部资源拓展轻资产市场实现收入新突破 [2] 业务保障机制 - 权益类污水处理项目签有特许经营权协议 后续将根据协议约定调价公式进行价格调整 [2] - 特许经营权协议为长期稳定收益提供制度保障 [2] 发展战略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双轮驱动 持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展现综合实力 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海峡环保:预计三年内关联交易金额累计不超过2100万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9-11 09:48
关联交易合作 - 公司与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福州海峡水业签署光伏微电网能源管理项目合作合同 合作期限为三年 [1] - 预计每年关联交易金额不超过700万元(含税) 累计交易金额不超过2100万元(含税) [1] - 交易类别为购买电力 结算电费按公司与国家电网当月结算电价的九折计算 [1] 项目投资建设 - 海峡水业将在福州市洋里污水处理厂厂区内投资建设光伏微电网能源管理项目 [1] - 项目建成后公司可按协议电价购买项目产生的电能 [1] - 所需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1]
海峡环保(603817.SH):拟与关联方签订光伏微电网能源管理合同
格隆汇APP· 2025-09-11 09:33
项目合作 - 海峡环保与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海峡水业签署光伏微电网能源管理项目合作合同 合作期限为自项目运营起始日起三年 [1] - 预计每年关联交易金额不超过700万元(含税) 合作期限内累计关联交易金额不超过2,100万元(含税) [1] - 海峡水业负责在洋里污水处理厂厂区内投资建设光伏设备及配套储能设备 公司按协议电价向关联方购买项目产生的电能 [1]
海峡环保:拟与关联方签订光伏微电网能源管理合同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09:25
项目合作 - 公司与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福州海峡水业有限公司签署光伏微电网能源管理项目合作合同 合作期限为自项目运营起始日起三年 [1] - 预计每年关联交易金额不超过700万元(含税) 合作期限内累计关联交易金额不超过2100万元(含税) [1] 项目建设 - 海峡水业将在福州市洋里污水处理厂厂区内投资建设光伏微电网能源管理项目 利用具备条件的建、构筑物屋面及上部空间敷设光伏设备及配套储能设备 [1] - 项目建成后公司可按协议电价向关联方购买该项目产生的电能 [1]
金科环境与太保资管香港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以金融科技共创新水岛未来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11:33
战略合作 - 金科环境与中国太保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 - 太保资管香港将依托资产数字化 金融产品结构设计及资本等专业知识优势赋能金科环境新水岛®产品发展[2] - 双方将共同探寻以金融科技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的数智化与产品化转型[2] 合作方背景 - 太保资管香港是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唯一境外投资管理机构 持有香港证监会1类 4类 9类牌照[2] - 太保资管香港持有中国证监会合格境外投资人牌照(QFI)及经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港股通投资顾问资格[2] - 太保资管香港以全球视角发挥险资大类资产配置基因 围绕固收 权益 另类投资三大支柱领域搭建投资策略[2] 公司核心战略 - 金科环境秉持"AI为人类带来水自由"使命 以"资源化 AI数智化 产品化"战略为路径[3] - 新水岛®融合AI算法 工艺 材料 传感 制造等多学科前沿技术 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场景[3] - 构建"产品化水厂+分布式布置+资源化再生循环+智能化运营"创新组合模式 推动"70%用水源自高品质再生水 30%由新鲜水补充"的可持续水循环体系[3] 产品核心特征 - 新水岛®具备物理实体与数字孪生系统的双模态架构 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构建实时可验证运营数据链[4] - 作为符合国际ESG标准的绿色基础设施资产 其可持续运营模式契合全球碳中和战略 有望通过环境效益量化机制提升资产长期估值溢价[4] - 凭借多场景移动复用能力形成跨周期稳定现金流 收益具备可预测性与抗波动特性[4] 合作展望 - 太保资管香港将凭借金融领域成熟经验及安全性 风控与合规性规范流程 与金科环境围绕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产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4] - 双方将共同推动新水岛®项目应用创新性金融科技工具与新型融资服务[4]
赛恩斯: 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赛恩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16:13
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 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 并制定了相应工作计划[1] - 保荐机构已与赛恩斯签订了保荐协议 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1] - 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1] - 2025年上半年度 公司未发生需按有关规定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况[1] - 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无违法违规和违背承诺的情况[2] - 公司治理制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得到有效执行[2] - 公司内控制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得到有效执行 可以保证公司的规范运行[2] - 公司已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建立了信息披露制度[3] - 2025年上半年度 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3] - 保荐机构对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了事前审阅或在规定期限内进行事后审阅[3] - 截至报告签署日 不存在因信息披露出现重大问题而需要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的情况[3]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未发生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关注函的情况[3] - 公司及控股股东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3] - 公司不存在需要专项现场检查的情形[4] - 保荐机构对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制度的执行情况、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等承诺事项进行了持续关注[4]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422,965,470.05元 较上年同期356,007,135.48元增长18.81%[10] - 2025年1-6月利润总额57,420,528.67元 较上年同期122,794,735.42元下降53.24%[10] - 2025年1-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6,668,140.72元 上年同期为-881,498.88元[10] - 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1,902,357,584.48元 较上年末1,826,160,633.21元增长4.17%[10] - 2025年1-6月基本每股收益0.51元 较上年同期1.21元下降57.85%[10] - 2025年1-6月稀释每股收益0.51元 较上年同期1.21元下降57.85%[10] - 2025年1-6月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44% 较上年同期11.59%下降7.15个百分点[10] - 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7,218,200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12.70%[11] - 利润下降主要系上年同期存在收购参股公司产生的投资收益较大所致[11] 研发投入 - 2025年1-6月费用化研发投入25,754,969.60元 较上年同期18,928,814.44元增长36.06%[17] - 2025年1-6月资本化研发投入0元 较上年同期1,456,310.68元下降100.00%[17] - 2025年1-6月研发投入合计25,754,969.60元 较上年同期20,385,125.12元增长26.34%[17]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增加0.36个百分点[17]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0.00% 较上年同期0.41%减少0.41个百分点[17] - 公司拥有195人的研发团队 占员工总数比例14.28%[16] - 研发团队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137人 占比70.26%[16] - 研发团队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41人 占比21.03%[16] - 研发团队中中级以上职称者62人 占比31.79%[16] - 研发团队中高工19人 占比9.74%[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已拥有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50项[18] - 其中发明专利60项 实用新型专利71项 外观设计专利2项 软件著作权17项[18] - 2025年上半年新增专利申请11个 新增专利获得14个[18] 核心竞争力 - 公司专业从事重金属污染防治 核心业务涵盖含重金属污酸、废水、废渣治理和资源化利用[5][14] - 核心技术包括污酸资源化治理系列技术、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系列技术、含砷危废矿化解毒系列技术、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系列技术等[6] - 公司拥有2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 5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17] - 与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12] - 研发中心扩建项目投入使用 科研软硬件设施得到提高[12] - 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开发了生物制剂系列产品 具有去除重金属效果稳定、产生渣量小、运行成本低等特点[13] - 在含砷危废处理方面开发了矿化剂系列产品 具有对砷的固化效率高、处理后砷的浸出毒性能稳定低于最新标准要求等优势[13] - 全资子公司龙立化学研发的铜萃取剂产品实现了选矿药剂、铜萃取剂的国产替代 打破了国际化工巨头的产品垄断[14] - 新研发的除锰药剂已推行工业化实验 新型除铊药剂已实现产品化落地[14] - 公司构建起重金属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产品销售、运营服务三位一体的经营体系[15] 经营风险 - 污水处理市场项目趋于中小型化 有限的市场空间和项目获取方式的多样化给业务拓展带来挑战[6] - 污水处理项目买卖优势向卖方倾斜 提高了公司参与项目的成本[6] - 污水处理行业存在地域分割等不利于市场化改革的因素 加大公司进入新市场的难度[6] - 项目运营合同通常为一年一签 未来能否继续运营存在不确定性[7] - 下游客户以有色金属采选冶企业为主 客户集中度较高[7] - 应收账款金额较大 对公司造成了一定的营运资金压力[7] - 不同解决方案项目的毛利率存在较大差异 受项目承包模式、所处地域、技术成熟度等多因素影响[8] - 公司及其子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8] 行业风险 - 环保行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 环保政策或标准的提升为行业带来有利发展条件[8] -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8] - 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会不断吸引潜在竞争者进入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9] - 宏观经济政策、税收政策、水处理产业政策以及环境治理相关政策的调整将影响公司经营业绩[9] 募集资金使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募集资金净额39,924.48万元[19] - 截至期末累计项目投入32,169.87万元[19] - 截至期末累计利息收入净额1,380.31万元[19] - 应结余募集资金9,134.92万元[19] - 实际结余募集资金3,434.92万元[19] - 差异5,700.00万元[19] - 公司存在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合计余额超过授权额度的情况[20] - 公司已召开会议补充确认了超额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事项[20] 股权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高伟荣持股24,763,572股[21] - 实际控制人高亮云持股6,244,000股[21] - 实际控制人高时会持股1,533,000股[21]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直接和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均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