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摇号中签结果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7 19:46
发行基本信息 - 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 保荐人及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4] - 网上发行摇号中签仪式于2025年9月17日在深圳市福田区举行 摇号过程由深圳市罗湖公证处监督并公证[3] - 中签号码共有41,707个 每个中签号码可认购500股建发致新A股股票[3] 缴款安排 - 网上投资者需在2025年9月18日(T+2日)日终确保资金账户有足额新股认购资金 不足部分视为放弃认购[1] - 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的股份由保荐人(主承销商)包销[1] - 网上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3次中签后未足额缴款 将面临6个月内不得参与新股及可转换债券网上申购的限制[2] 股份流通与发行中止条款 - 网上发行的股票无流通限制及限售期安排 上市之日起即可流通[1] - 当网下和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股份数量合计不足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本次公开发行数量的70%时 发行人和保荐人将中止发行[1]
“蜜糖”成枷锁 企业不愿搬地方投资基金“返投”考核亟待优化调整
证券时报· 2025-09-17 18:08
证券时报记者卓泳 然而,这笔带着"枷锁"的资金,让不少企业陷入两难困境:迁址则会提高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不迁址 很可能会错失这笔"救命钱",尤其对现金流承压的企业而言,这种抉择更显艰难。 一边是地方推动产业落地的招商需求,一边是企业保障自身稳定发展的现实诉求,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 平衡点,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 企业"迁址" 与"返投"任务深度绑定 近两年,各地政府主动"挖企"的频次之高、力度之大远超预期,不少地方甚至一把手"挂帅"远赴千里之 外招揽优质企业,其核心诉求都是推动企业迁址,助力当地培育上市公司。 "来挖我们的城市很多,比如浙江、江苏,有的是市长带队过来的,一开始我们还以为是客户到门口 了,结果进来一看,才发现是政府的人。"深圳融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宁近期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表示。 无独有偶,一家做影像技术的高新科技企业负责人张奇(化名)也对记者表示,同样是江浙地区,还有 部分中部省会城市想让他们去当地发展,"他们的诉求很明确,就是希望我们迁总部,成为当地的重点 企业。" "挖企"的背后,是VC/PE(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一场浩浩荡荡的"返投"攻坚战。当前,政府 投资基金已成为一级 ...
润达医疗:触发赎回条款,决定暂不提前赎回“润达转债”
新浪财经· 2025-09-17 09:22
赎回条款触发情况 - 公司股票在2025年8月25日至9月17日期间满足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十五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130% 触发"润达转债"赎回条款 [1] 赎回权利行使决定 - 公司董事会于9月17日决定不行使提前赎回权利 [1] - 未来三个月(2025年9月18日至12月17日)即使触发赎回条款也不会行使该权利 [1] - 2025年12月17日后若再次触发赎回条款 董事会将另行作出决定 [1] 转债持仓情况 - 公司相关主体在赎回条件满足前未持有"润达转债" [1] - 未来六个月内公司无减持该转债的计划 [1] 转债基本信息 - "润达转债"于2020年7月13日上市 [1] - 初始转股价格为13.36元/股 [1] - 经多次调整后当前转股价格为12.97元/股 [1]
中英医疗科创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BMJ推动全球医学创新协同发展
环球网· 2025-09-17 08:12
近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京召开,1500 余位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指出:"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也是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一以贯之地大力推动医学科技研发,集中力量攻克人类健康面临的共同 难题。希望世界各国进一步拓展交流合作的网络,推动医学科技成果在更广范围转化和共享,让全球患 者广泛受益。" 来源:环球网 大会上,《英国医学杂志》主编Kamran Abassi发表了题为《超越医疗创新》的演讲,旨在深化中英医 疗科创合作,共促全球健康治理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BMJ集团还协办了中英医疗科创高峰论坛,发 布《2025中国医院研究影响力-全球卫生政策和临床指南二十年引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 多项举措推动中英医学科研合作。 在中英医疗科创高峰论坛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钟东波肯定了BMJ集团对于医学科技创新的积 极贡献,以及英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实力,并对此次论坛提出把握先机与战略方向、推动成果转化、开 放合作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合作倡议。 医疗科技创新 ...
健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20:18
公司治理结构调整 - 公司于2025年9月16日召开第二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 审议通过免去汤红芳监事会主席职务的议案 表决结果为3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2][3][4] - 公司取消监事会设置 不再设置监事会和监事 相关调整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配套制度规则实施要求[3] - 同日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 审议通过《关于变更公司注册资本、取消监事会并修订〈公司章程〉及其附件的议案》 该议案为特别决议议案 获得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2/3以上通过[9] 董事会人事变动 - 非独立董事刘平因内部工作调整辞去第二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及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 辞职自2025年9月16日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13][14] - 刘平辞职后继续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 其离任未导致董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 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和决策[13][14] - 经职工代表大会选举 刘平当选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 任期自选举通过之日起至第二届董事会届满 其任职符合《公司法》关于职工代表董事的资格要求[13][15] 会议程序合规性 - 监事会会议及临时股东会均采用现场方式召开 会议召集、召开及表决程序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2][8][9] - 临时股东会由董事长陈国平主持 采用现场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表决 上海市广发律师事务所对会议程序出具合法有效的见证意见[8][9] - 监事会会议应到监事3人 实到3人 临时股东会出席人员包括9名在任董事 3名列席监事及董事会秘书 高级管理人员[8][11]
塞力斯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解除质押及股份质押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19:28
控股股东股份质押变动 - 控股股东赛海科技持有公司21,642,540股无限售流通股 占公司总股本10.30% 本次解除质押6,000,000股后新增质押5,000,000股 为替换性质押 [2] - 本次质押后赛海科技累计质押股份16,000,000股 占其持股比例73.93% 占公司总股本7.61% [2] - 实际控制人温伟持有9,634,208股 占公司总股本4.58% 其累计质押5,300,000股 占持股比例55.01% 占公司总股本2.52% [2] 质押股份总体情况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合计质押21,300,000股 占合计持股比例68.10% 占公司总股本10.14% [2][3] - 未来一年内到期质押股份14,000,000股 占合计持股比例44.76% 占公司总股本6.66% 对应融资余额6,100万元 [4] - 本次质押融资资金主要用于资金周转 还款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投资收益 [5] 质押风险控制措施 - 若股价波动至警戒线或平仓线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采取补充质押或提前偿还等应对措施 [5] - 本次质押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主营业务及融资授信产生负面影响 不会导致实际控制权变更 [5]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资信状况良好 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5][6]
科技金融新命题:银行要变成“好裁缝”
证券日报· 2025-09-16 16:12
中信银行推出的"科技成果转化贷"成功打破了这一困境。该产品不再以传统财务报表为核心依据,而是 通过观察企业技术来源、产业契合度、专利价值及落地预期等多个维度,构建起"看技术、看专利、看 团队"的科技企业定制式评价体系。 "在产品设计之初,我们就决定要跳出传统授信逻辑。"中信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 示。正是这一转变,使华视诺维获得了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用于推动三款创新医疗器械的注册与临床 试验。 编者按:从医疗AI到合成生物,从储能创新到节能技术,一批科技企业正在突破传统"抵押物崇拜"的融 资壁垒……这些突破的背后,是商业银行响应科技金融诉求,以"好裁缝"的定位给企业量体裁衣,从而 提供更精准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懈努力。 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神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医疗")的医疗大模型正深入分析 着上千页医学文献;在北京昌平实验室,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元合成") 的合成生物技术正悄然革新生物制造方式;在山东裕龙岛上,善热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善热科技")的产品正为裕龙石化提供高效热回收解决方案,每年可减少蒸汽消耗11万吨,减少二氧 化碳 ...
BMJ推动医学创新协同发展 为全球健康事业注入中国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6:11
9月13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京召开, 1500余位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 靳伟,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出席会议并致辞。 图: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京举行 医疗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关键支柱,也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地、提升全民健康福祉的核心引 擎。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毛群安表示:"中英两国在医疗科创领域各具特色优势,合作互补性强。 期待此次中英医疗科创论坛为我们带来思想的碰撞与启发,推动中英医疗科技合作走向更务实、更深 入、更广阔的新阶段。" 图: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钟东波 图: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毛群安 权威报告发布,创新方法印证中国医院研究影响力 《2025中国医院研究影响力-全球卫生政策和临床指南二十年引用报告》,是全球首份针对中国医院医 学研究成果被国际临床指南与卫生政策引用情况的专项分析报告。 报告覆盖2005至2024年,首次从"研究转化为实际医疗决策"的维度,采用BMJ Impact Analytics工具对选 定医院的学术产出如何转化为真实世界影响进行了严 ...
塞力医疗:控股股东赛海科技累计质押公司股份1600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3:39
股权质押变动 - 控股股东赛海科技解除质押600万股股份后重新质押500万股股份给新质权人[1] - 赛海科技持有2164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10.3% 其中累计质押1600万股占其持股比例73.93% 占总股本7.61%[1] - 实际控制人温伟持有963万股占总股本4.58% 累计质押530万股占其持股比例55.01% 占总股本2.52%[1] 股权结构概况 - 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合计质押2130万股股份 占两者合计持股比例68.1% 占总股本比例10.14%[1] - 公司当前总市值达67亿元[2] 业务构成 - 2024年1-12月营业收入中商业业务占比97.09% 工业业务占比2.91%[1]
一半美国医生都在用的AI产品,OpenEvidence 是医疗界的 Bloomberg
海外独角兽· 2025-09-16 12:04
文章核心观点 - 医疗是LLM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之一 OpenEvidence通过AI驱动的临床决策支持工具 直击医生对高效实时循证医学知识的需求 解决了传统静态数据库如UpToDate在时效性和交互性上的滞后问题[2] - 公司采用消费级产品设计理念和PLG策略 绕过传统机构采购流程 实现病毒式增长 并成功将商业模式从工具提供转向情境感知的药品营销服务 成为医疗广告市场的直接竞争者[3] - 平台已覆盖超过40%的美国医生 月咨询量从2024年36万次飙升至2025年850万次 增长超过20倍 并获得2.1亿美元B轮融资 投后估值达35亿美元[3] 市场定位与需求 - 医疗差错是美国第三大死因 源于医学知识更新过快 毕业十年医生可能对最新疗法一无所知 且不同年龄段患者最佳疗法差异巨大[2] - 传统静态数据库如UpToDate依赖数千作者手动更新 存在信息滞后问题 而OpenEvidence通过每晚LLM再训练吸收最新文献 提供秒级响应的互动式精准答案[5] - 公司切入临床决策中最复杂关键问题 而非低风险文书工作 重塑医疗技术分发模式 将医生作为个体用户对待[3] 用户增长与参与度 - 平台月活跃医生用户达30-40万 覆盖美国约100万执业医生的40% 每月新增6.5万名认证临床医生注册 已渗透超1万家医院和医疗中心[41] - 月处理医生咨询量达850万次 2025年7月数据较2024年36万次增长超过20倍 过去一年查询量增长37倍[16][3] - 医生平均每次会话停留13.3分钟 比Doximity长4倍 比传统药企代表互动时间长7倍 树立医生参与度新标杆[14] 竞争优势与技术壁垒 - 拥有高质量专有医学知识库 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及专科期刊建立内容合作 合法使用受版权保护的同行评审内容进行模型训练[18] - 采用更小更专业的模型策略 在USMLE考试中错误率比通用LLM低77% 减少幻觉问题 首个得分超过90%的AI系统[38][40] - 数据来源仅限政府机构、顶级期刊和专业协会指南 建立质量分级系统 每日更新知识库 避免连接公共互联网确保信息纯净性[40] 商业模式与商业化 - 收入主要来自情境感知的药品营销 广告基于医生实时临床问题投放 价值指数级高于社交平台信息流广告[19] - 广告位eCPM高达80-100美元 是标准展示广告的3-5倍 能带来10-30%的处方量增长[32] - 已开始试点基于席位的许可证 价格比UpToDate低20-30% 以及按使用量计费的API接口 未来向广告订阅双轮驱动演进[19][47] 市场格局与TAM - 目标市场是美国每年超200亿美元的HCP营销预算和全球166亿美元的CDS市场份额[22] - 美国2024年面向医生的推广预算约280亿美元 其中数字渠道占18% 预计2029年升至30%[23][25] - Doximity2025财年收入5.7亿美元 覆盖80%美国医生 OpenEvidence流量已是其AI工具的12倍 使用量全面超越[10] 产品功能与应用 - 提供双响应模式 Care Guidelines和Clinical Evidence 每个答案附交叉引用编号和文献列表 确保可追溯性[35] - 支持临床诊疗、复杂病例证据综合、行政工作流辅助和医学知识追踪等功能 包含50+临床计算器覆盖高频场景[36] - 2025年7月推出DeepConsult 首个为医生设计的AI助手 可自主分析数百篇同行评议研究 尽管计算成本是标准搜索的100倍 但仍向全美医生免费提供[37] 竞争环境 - 面临传统临床内容平台如UpToDate的竞争 其拥有1.2万篇专家撰写文章 与Epic/Cerner深度集成 但价格昂贵且AI功能响应慢[51] - AI原生挑战者如Abridge、Ambience竞争医生工作流程和注意力 若成功掌控临床工作流核心环节 OpenEvidence可能被边缘化为参考工具[53] - 科技巨头如Google、Microsoft拥有强大模型能力和云渠道 若将临床助手与EHR集成捆绑 用户采用速度可能非常快[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