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

搜索文档
A股低开高走!深证成指转涨,沪指涨0.35%,创业板指跌幅收窄至1%以内,军工、屏下摄像、航空航天、保险走强
格隆汇· 2025-08-20 02:58
市场表现 - 深证成指转涨,沪指涨0.35%,创业板指跌幅收窄至1%以内 [1] - 军工、屏下摄像、航空航天、保险等概念走强 [1]
众合科技出资1900万元参与设立空天产业基金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02:49
基金设立与投资 - 众合科技与空天宏远等机构共同投资设立空天众合创业投资基金 基金规模5005万元 其中公司出资1900万元[1] - 基金已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投资基金备案[1] 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 - 依托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在空天动力及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成果转化能力开展投资[1] - 空天宏远作为基金管理人具备丰富航空航天投资经验 负责基金运营与项目管理[1] 投资策略与产业布局 - 采用"投早投小"策略孵化优质项目 为青山湖园区引入资源[1] - 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园集群发展 完善空间信息产业链布局[1] - 深化产学研协同 加快航空航天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1]
广东出台21条措施支持商业航天,“含航量”最高的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昨日获净流入,机构:国内拥有万亿蓝海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02:21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低开低走,国证航天航空行业指数(CN5082.SZ)下跌0.41% [1] - 成分股中海特高新与内蒙一机上涨近1%,光启技术上涨0.58%,航天电子上涨0.46%,长城军工上涨0.34% [1] - 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现跌0.66%,但上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485.9万元,最新流通份额4.36亿份,规模5.29亿元 [1] - 该ETF年内份额增长超129%,暂居同标的之首 [1] 政策动态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提出推动卫星互联网在低空经济、太空挖矿、太空旅游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1] - 鼓励商业航天企业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1] 行业结构 - 国证航天指数国防军工行业权重超98%,为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指数 [2] - 航空装备与航天装备两大核心板块占比66%,聚焦大飞机研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产业链关键领域 [2] 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4803亿美元,占全球航天经济78% [2] - 国内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15年3764亿元增至2021年12447亿元,复合增长率近20% [2] - 对标美国SpaceX十年市值增长40倍至4000亿美元,国内商业航天产业链有望孕育百亿至千亿估值本土龙头 [2]
海南出台新办法优化紧缺人才个税优惠政策
海南日报· 2025-08-20 01:57
政策优化内容 - 优化累计居住满183天核算方法 将合理离岛出差休假学习培训天数纳入居住天数统计 同时明确在海南自贸港实际居住不得少于90天 设置实际居琼90天最低要求 [3] - 优化特定行业覆盖范围 将旧办法中航空航运海洋油气勘探行业范围调整为航空航天航运海洋油气勘探 以支持海南航天产业发展需求 [3] - 强化风险防控与全流程监管 要求享受优惠政策人才所属企业单位必须在海南实质性运营 且业务发展与享惠情况相匹配 建立个人申报和公示制度 税务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通过重点抽查确保政策合规 [4] 政策实施背景 - 个人所得税15%优惠政策是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之一 自2020年6月以来实施并持续优化 [1] - 政策有效吸引企业和人才来琼发展布局 促进海南产业结构优化 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高端化绿色化产业持续赋能 [1] 政策调整导向 - 严格贯彻中央相关规定 防控空壳公司套享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明确企业实质性运营要求和风险防控措施 体现严格管理引导产业集聚的政策导向 [2] - 考虑海南岛屿经济局限性 企业无法仅依赖岛内市场经营 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谋求发展 全岛封关运作后外向型经济将进一步拓展 [3]
“争抢英特尔”背后:全球核心资产正经历一场重估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20 00:04
全球资产定价逻辑重构 - 国家安全、产业链稳定和能源独立正在重新定义核心资产价值[2] - 资产定价从效率与资本回报转向战略必要性评估[6][9] - 全球供应链脆弱性和地缘冲突加速定价体系变革[8] 美国战略资产布局 - 英特尔获软银20亿美元股权投资及美国政府109亿美元补贴转股计划[3][4] - 波音掌握航天防务与民航双重战略能力[10] - 洛克希德·马丁在隐身战机和导弹防御领域具不可替代性[11] - 英伟达主导全球GPU市场且为AI算力核心供应商[13] - MPMaterials为美国唯一规模化稀土加工企业[14] - NextEra是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运营商[15] 中国自主化产业链建设 - 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产能最大的晶圆代工厂[16] -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为全球最大电网企业[17] - 中国稀土集团占据全球稀土产量主导地位[19] - 中国商飞C919机型实现国产大飞机突破[22] 日本半导体战略推进 - Rapidus由国家直接介入推进2nm先进制程研发[23] - JSR被日本产业革新机构以9000亿日元私有化[7][24] - 东京电子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设备商[25] 欧洲能源与防务安全 - 法国政府全面国有化EDF(法国70%电力来自核电)[7][38] - 阿斯麦是全球唯一EUV光刻机供应商[46] - 莱茵金属受益于欧洲军备补库需求[33] - Northvolt推动欧洲电池本土化制造[53] 全球资源控制权争夺 - 智利Codelco铜储量与产量全球第一[59] - 智利SQM/Albemarle锂产量全球领先[60] - 刚果(金)钴储量全球第一[65] - 南非铂族金属储量全球领先[64] - 澳大利亚Lynas具备规模化稀土分离能力[55] 台韩半导体关键地位 - 台积电占据全球70%以上高端芯片代工份额[30] - 三星电子存储芯片全球市占率第一[27] - SK海力士HBM市场市占率领先[28] 拉美及非洲资源战略 -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为全球第三大商用飞机制造商[62] - 阿根廷锂三角区域锂储量丰富[63] - 纳米比亚稀土与铀资源吸引国际资本布局[66]
海南完善紧缺人才个税优惠政策
人民日报· 2025-08-19 22:14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优化 - 海南省政府发布新办法优化个人所得税15%优惠政策 对2022年旧办法进行完善 [1] - 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部分予以免征 针对在海南自贸港工作的高端紧缺人才 [1] - 新办法优化"累计居住满183天"核算方法 将合理离岛出差 休假 学习培训天数纳入居住天数统计 [1] - 明确要求实际居住不得少于90天 强化政策执行规范性 [1] 重点产业人才支持范围调整 - 享受优惠的特定行业范围从"航空 航运 海洋油气勘探"优化为"航空航天 航运 海洋油气勘探" [1] - 调整旨在支持海南航天产业发展 强化政策对重点产业的人才支撑作用 [1] 企业运营与政策风险管控 - 新办法明确要求享受优惠政策人才所属企业必须在海南实质性运营 [1] - 企业业务发展与享惠情况需相匹配 以防范政策风险 [1] 政策实施成效与发展意义 - 截至2024年12月底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累计享惠3.9万人次 [1] - 政策为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等高端化 绿色化产业持续赋能 [1] - 新办法完善海南自贸港政策体系 为封关运作前政策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2] - 进一步优化享惠条件 为吸引高端紧缺人才扎根海南注入新动力 [2]
上海: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20:09
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实施方案 - 通过三年时间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 [1] - 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和100个标杆智能产品 [1] - 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和建设10个"AI+制造"示范工厂 [1] - 发展5家综合集成服务商并培育一批专业服务商 [1] 技术攻关方向 - 提升工业模型基础能力包括多模态算法创新和物理仿真能力 [2] - 加强对工业图纸、产品缺陷等信息的识别以提升视觉处理能力 [2] - 加强对时序数据和工艺约束规则的理解以提升智能决策能力 [2] 重点行业应用 - 聚焦集成电路、汽车、高端装备等10个重点行业 [2] - 推动企业应用AI技术打造细分领域行业模型 [2] - 建设以智能体高密度分布为特征的示范工厂 [2] - 推进人形机器人在典型场景中的实用化部署 [2] 工业机器人应用 - 支持电子信息、汽车等行业部署工业机器人 [3] - 推动机器人在装配、焊接等环节规模化应用 [3] - 钢铁、船舶行业打造人机协同智能制造作业单元 [3] - 制定人形机器人安全性检验检测方法 [3]
上海发布“AI+制造”路线图,加快推动机器人“持证上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3:59
上海市"AI+制造"政策核心内容 - 上海市三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形成新质生产力 [1] - 实施"模塑申城·AI+制造"行动 制定三年发展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 [1] 三年量化目标 - 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 [1] - 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 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 [1] - 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 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 [1] - 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 培育一批专业服务商 [1] 重点行业应用方向 - 聚焦集成电路 电子信息 汽车 高端装备 船舶海工 航空航天 先进材料 钢铁 时尚消费品 医药制造等行业 [3] - 推动企业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打造细分领域行业模型 发展专用小模型 [3] - 构建多层次工业模型体系 提升大模型和小模型的协同效率 [3] 智能产品发展布局 - 推动消费终端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开发端侧模型 开展云端模型端侧部署 [3] - 推动AI计算机 AI眼镜和AI手机等新型智能消费终端迭代升级 [3] - 加快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 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 [3] 机器人应用推广 - 支持电子信息 汽车 装备等重点行业部署应用工业机器人 [4] - 推动智能机器人在装配 焊接 喷涂 物料搬运等环节规模化应用 [4] - 推动钢铁 船舶等行业打造人机协同智能制造作业单元 实现复杂工序无人化 [4] 上海AI产业基础优势 - 2023年上半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2700亿元 增速超过30% [7] - 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6.1%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1.9% [7] - 82个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 [7] - 算力总规模超过7万P 建设8.43万个5G室外基站 44.26万个5G室内小站 [7] 政策延续性布局 - 2022年出台《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 [4] - 2023年出台《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 [4] - 2023年7月印发《上海市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7年)》 [5] - 2023年12月出台《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 [5] - 2024年7月发布《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 [5] 区域发展特点 - 上海在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 高端装备等领域积累大量数据及隐性知识 [8] - 北京 深圳 杭州等城市也相继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在制造产业落地应用的政策 [8] - 北京方案明确要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 打造具身智能工厂示范标杆 [8]
上海市实施“AI+制造”行动:加快推动机器人“持证上岗”
经济观察网· 2025-08-19 11:41
发展目标 - 通过三年时间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 [1] - 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并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 [1] - 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并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 [1] - 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并培育专业服务商 [1] 技术方向 - 推动基础模型开展多模态算法创新并提升物理仿真能力 [1] - 加强对工业图纸、产品缺陷等信息的识别以提升视觉处理能力 [1] - 加强对时序数据和工艺约束规则的理解以提升智能决策能力 [1] 行业应用 - 聚焦集成电路、汽车、高端装备等十大行业推动AI技术应用 [2] - 构建多层次工业模型体系并提升大小模型协同效率 [2] - 在电子信息、汽车等行业部署工业机器人提升生产安全性 [2] - 推动智能机器人在焊接、喷涂等环节规模化应用 [2] - 实现钢铁、船舶等行业复杂工序无人化 [2] 智能工厂建设 - 建设智能体高密度分布、多场景集成的示范工厂 [2] - 综合应用空间计算和多智能体协同技术 [2] - 推进人形机器人在典型场景的实用化部署 [2] - 制定人形机器人安全性可靠性检验检测方法 [2] 消费终端发展 - 推动消费终端企业与AI企业合作开发端侧模型 [3] - 开展云端模型端侧部署提升终端应用能力 [3] - 推动AI计算机、AI眼镜和AI手机等终端迭代升级 [3] - 加快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 [3] 资金支持 - 探索将工业互联网生产数据作为银行贷款增信项 [3] - 支持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进行质押融资 [3] - 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3] - 推动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投向语料建设、模型开发等项目 [3]
昌平加速打造世界级科创廊道
北京晚报· 2025-08-19 08:43
宏观经济表现 - “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长6.2%,总量突破1800亿元 [1] - 2024年上半年GDP实现7.1%的高增长 [1] - “十四五”时期全区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5%,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6万元新台阶 [6] 科技创新与研发实力 - 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高校数量全市最多,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全市最高 [2] - 沙河高教园与10所高校共建未来大学科技园,北航空天产业园、北邮未来通信产业园、华电国际能源电力创新中心已投用,北师大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园已开工 [2] - 南口镇与清华大学共建国重基地,首批2个实验室已入驻,年内实现一二期整体投用,将成为清华大学主校区以外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 [2] - 马池口镇依托北大“新校区+新工科”,打造北京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集群,首批9个实验室承载空间年底将封顶 [2] - 南口、马池口两大“创新极核”建成后将入驻超4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3] - 高水平编制南口、马池口科学家小镇规划,借鉴哈佛、剑桥、斯坦福等世界级大学城建设经验 [3] 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医药健康产业集聚企业2854家,获批1类创新药11个,产业收入年均增长9.2%、总量达1040亿元,2024年上半年增速达9.7% [4] - 先进制造产业2023年全区收入突破1600亿元,2024年上半年增速实现翻番、达到15% [4] - 先进能源产业聚焦能源互联网、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赛道,汇聚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60个,2023年产业收入达2532亿元 [4] - 大尺度规划G6科创走廊、G45产业走廊以及京北生态走廊 [4] - G6科创走廊规划产业空间超1400万平方米,已建成521.8万平方米,以生命科学、数字智能和科教集群为特色 [4] - G45产业走廊以先进能源、未来健康和央企集群为特色,由央企创新创业集聚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等多个组团支撑 [5] - 京北生态走廊串联奥北森林公园“十园”、未来科学城生态休闲公园等节点,构建连片成带的生态空间 [5] 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 - 五年来全区新增中小学学位2.8万个,名校名园达33个 [6] - “清香未来城学校”将于2024年9月开学 [6] - 获批中央普惠托育服务示范项目,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体托育园和全市首家普惠医养融合服务中心 [7] - 在回天地区实施两轮回天行动计划,投用180个重点项目,引进名校17所,平均通勤时间降低11% [7] - 回天行动计划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97.8%的居民对提升效果认可 [7] - 目前正在谋划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