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搜索文档
新规落地!账户医疗险、分红健康险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9-30 15:02
总体发展目标 - 到2030年,健康保险在国家健康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 [1] - 基本形成满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多样化需求的多层次健康保险市场格局 [2] - 健康保险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监管效能充分体现 [2] 产品创新亮点 - 支持开展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业务,账户可有投资收益,余额用于支付健康管理、消费医疗等费用 [3] - 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利源可拓宽为疾病发生率等健康险相关精算差异、利差、费差 [4] - 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健康保险公司试点提高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产品净保费中的成本分摊比例上限,此前上限为20% [4] - 支持健康保险与人寿保险组合销售,更好满足消费者综合保障需求 [4] 与医疗医药产业协同 - 要求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体系,积极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险保障范围 [5] - 支持与药械企业建立联动合作机制,探索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谈判、按疗效付费等创新药械多元化支付方式 [5] - 2024年我国创新药销售额预计达1620亿元,其中商业健康险支出约124亿元,占比7.7% [5] - 商业健康保险正成为提升CAR-T等高价值疗法可及性与可支付性的关键力量 [6] 其他险种发展方向 - 针对商业长护险,支持被保险人在失能时将人寿保险给付金转换为护理费用支出 [6] - 针对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将扩大覆盖人群范围 [6] - 针对重疾险,将结合疾病谱变化和医疗技术发展情况,及时修订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 [6]
重磅新规落地!账户医疗险、分红健康险来了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30 14:59
总体发展目标 - 到2030年,健康保险在国家健康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 [1] - 基本形成满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多样化需求的多层次健康保险市场格局 [2] - 健康保险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监管效能充分体现 [2] 产品创新方向 - 支持开展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业务,账户可有投资收益,余额用于支付健康管理、消费医疗等费用 [3] - 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利源可拓宽为疾病发生率等健康险相关精算差异、利差、费差 [3][4] - 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健康保险公司试点提高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产品净保费中的成本分摊比例上限,此前上限为20% [4] - 支持健康保险与人寿保险组合销售,更好满足消费者综合保障需求 [4] 与医疗医药产业协同 - 要求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体系,积极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险保障范围 [5] - 支持与药械企业建立联动合作机制,探索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谈判、按疗效付费等创新药械多元化支付方式 [5] - 2024年中国创新药销售额预计达1620亿元,其中商业健康险支出约124亿元,占比7.7% [5] - 商业健康保险正成为破解高价疗法(如CAR-T疗法)可及性与可支付性难题的关键力量 [6] 其他险种发展指引 - 支持被保险人在失能时将人寿保险给付金转换为护理费用支出 [6] - 扩大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覆盖人群范围 [6] - 结合疾病谱变化和医疗技术发展情况,及时修订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 [6]
中国太保大宗交易成交561.92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14:49
大宗交易概况 - 9月30日发生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16.00万股,成交金额561.92万元,成交价为35.12元,与当日收盘价持平[2] - 买方为招商证券北京景辉街营业部,卖方为广发证券总部[2] - 近3个月内公司累计发生2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为2025.47万元[2] 近期股价与资金流向 - 9月30日公司收盘价为35.12元,当日下跌1.29%,日换手率为1.06%,成交额为25.65亿元[2]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89亿元[2] - 近5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0.95%,但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出5.27亿元[2] 融资交易情况 - 公司最新融资余额为21.63亿元,近5日增加3372.06万元,增幅为1.58%[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05月12日,注册资本为962,034.1455万人民币[3]
重磅!健康险新规全面深化“产品+服务”:评级良好险企可销售分红型重疾险,探索个人账户式医疗险,不拘一格满足客户所需
搜狐财经· 2025-09-30 14:48
文件核心观点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34号文),旨在深化健康保险领域改革,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目标是到2030年形成满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需求的多层次健康保险市场格局 [1][10][30] 医疗保险 - 支持开展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业务,强调资金积累作用以支付医保外的自付和自费部分 [2][11][12] - 鼓励长期医疗保险根据风险类别定价,健全费率调整机制,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 [11] - 创新损失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开发惠及带病群体、罕见病群体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 [11][12] 长期护理保险与失能保险 - 提供现金给付与护理服务相结合的保险服务,对接居家、社区和机构护理需求 [7][8][13] - 全面开展人寿保险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业务,支持失能时的人寿保险给付金转换为护理费用 [5][6][13] - 支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为被保险人退休后提供满期保障,并扩大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覆盖人群 [7][13] 疾病保险 - 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以应对低利率环境下的重疾险定价难问题 [3][14][15] - 结合疾病谱变化和医疗技术发展,及时修订疾病定义并更新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 [14] 健康管理与产业协同 - 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保障”相结合的新型健康服务保障体系,支持通过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形式履行保障责任 [9][17][18] - 促进与医疗、医药深度融合,支持与药械企业建立联动合作机制,探索按疗效付费等创新药械支付方式 [8][17][18] - 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健康保险公司试点提高健康管理在净保费中的成本分摊比例上限,当前上限为净保费的20% [8][20] 经办承办服务与能力建设 - 规范各类经办承办服务,充分发挥保险公司专业优势,提供健康保障方案设计、健康管理、费用审核等综合服务 [19] - 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建立健康保险精算回溯机制,并提升数智化应用水平以优化承保理赔流程 [32][33] - 支持健康保险与人寿保险组合销售,更好满足消费者综合保障需求 [4][33] 监管与市场环境 - 健全健康保险专项统计和监管评价制度,细化独立核算财务规则,严厉打击恶性竞争、销售误导等违法违规行为 [21][33][34] - 制定健康保险示范条款,推进条款标准化、通俗化,并建立失能等级评定、护理服务评价等指标体系 [21][23][34] - 推动商业医疗保险快赔直赔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跨行业、跨部门信息互通和联动赋能 [24][26][35]
中国平安现3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4753.24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14:46
大宗交易概况 - 9月30日大宗交易平台发生3笔成交,合计成交量86.25万股,成交金额4753.24万元,成交价格均为55.11元 [2] - 近3个月内累计发生8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为3.30亿元 [2] 股价与资金表现 - 9月30日收盘价为55.11元,当日下跌1.61%,日换手率为0.72% [2] - 当日成交额为42.48亿元,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7.52亿元 [2] - 近5日股价累计上涨0.16%,但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出4.85亿元 [2] 融资数据 - 公司最新融资余额为249.00亿元,近5日减少1.17亿元,降幅为0.47% [2]
首提分红型产品、试点组合销售,健康险更大想象空间被打开
北京商报· 2025-09-30 14:06
政策核心目标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以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1] - 目标到2030年,形成满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多样化需求的多层次健康保险市场格局,并进一步发挥健康保险在国家健康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1] 产品创新与改革 - 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该产品在提供基础疾病保障的同时赋予保单储蓄和投资属性,以缓解消费者对"保费白交"的顾虑并提升长期保障吸引力 [4][6] - 支持开展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业务,试点健康保险与人寿保险组合销售,丰富服务形态 [4] - 及时修订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定期开展疾病发生率检视并更新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使重疾险与时俱进 [2] - 积极对接护理需求,提供现金给付与护理服务相结合的保险服务,全面开展人寿保险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业务,扩大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覆盖人群 [2] 产业协同与健康管理 - 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保障"相结合的新型健康服务保障体系,支持通过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形式履行健康保障责任 [3] - 促进健康保险与医疗、医药深度融合,支持与药械企业建立联动合作机制,探索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谈判、按疗效付费等创新药械多元化支付方式 [3] - 加强保险公司健康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助力卫生健康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突破 [3] - 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健康保险公司试点提高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产品净保费中的成本分摊比例上限 [4] 行业能力建设与监管 - 加快推进健康保险数智化转型,规范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以优化承保理赔流程、提升产品开发科学性和费率厘定精准性 [6] - 强化投诉源头治理,加大投诉处理力度,严厉打击恶性竞争、销售误导、不合理拒赔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6] - 政策对保险公司的资金实力、精算定价能力、健康管理服务网络搭建及风险管控水平提出高要求,预计将导致市场"强者更强" [7] - 金融监管总局下一步将加快研究出台浮动收益型健康保险等配套业务细则,并强化健康保险业务监管 [7]
推动健康险高质量发展,分红型健康险产品将回归市场
东吴证券· 2025-09-30 14:01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维持“增持”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政策支持将推动健康险产品创新升级,实现保险与健康产业合作共赢 [1] - 分红型健康险产品回归市场有望提升产品吸引力,激发市场增长潜力 [1] - 行业负债端与资产端均有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较大向上空间 [1] 健康险市场现状与政策导向 - 2025年1-8月健康险总保费为7598亿元,同比增长2.4%,占人身险保费比重约20% [1][6] - 政策目标是到2030年形成满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需求的多层次健康保险市场格局 [5] - 《意见》支持浮动收益型健康保险发展,允许监管评级良好的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险业务 [1][5] 产品创新与产业协同 - 政策引导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险保障范围,并鼓励开发惠及带病群体、罕见病群体的产品 [5] - 支持保险与药械企业建立合作,探索按疗效付费等创新药械多元化支付方式 [1][5] - 促进健康保险与医疗、医药深度融合,提升创新药械可支付性和可及性 [1][5] 行业基本面与估值 - 市场储蓄需求旺盛,监管引导和险企转型有望推动负债成本下降,缓解利差损压力 [1]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1.86%左右,未来经济复苏若带动长端利率上行,将缓解险企新增固收投资收益率压力 [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保险板块估值范围为2025年预测0.57-0.86倍PEV、1.02-2.19倍PB,处于历史低位 [1] - 当前公募基金对保险股持仓仍然欠配 [1]
健康险开新局:浮动收益型渐行渐近 支持创新药多元支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3:53
政策核心导向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解决行业现存问题并推动发展 [1] - 政策旨在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并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 [3] - 政策针对性优化现有措施 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 [4] 浮动收益型健康保险 - 政策将浮动收益型产品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以解决长期医疗险发展滞后的结构性矛盾 [1][4] - 发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的必要性在于一年期现收现付模式操作困难且消费者投保意愿不强 [5] - 浮动收益机制通过设置浮动部分保障保险公司利益并增强产品市场吸引力 核心优势是打消公司顾虑并满足消费者长期保障需求 [6] - 浮动收益型健康保险体现保险业金融属性 涉及资金长期管理和投资回报 采用保底收益加浮动分红模式帮助险企在利率下行周期分摊利差风险 [6] 创新药械支付机制 - 政策支持与药械企业建立联动合作机制 探索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谈判和按疗效付费等多元化支付方式 [7] - 举措旨在提升创新药械的可支付性和可及性 同时控制保险公司风险并保障其利益 [7][8] - 商业健康保险与药企存在利益博弈 药企希望用药越多越好而商保倾向不理赔的优质客户 [8] - 支付机制需解决支付标准问题并建立利益分配机制 建议将产品盈利在保险公司医院和药企间合理分割以形成正向循环 [9]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健康保险市场存在产品形态单一 行业经营能力不足 基础薄弱 专业机构发展不及预期 与医疗医药协同不够等问题 [1] - 当前健康保险市场中重大疾病保险等疾病险种占比过高 而长期医疗险的比例明显偏低 [5] - 商业健康保险对创新药支付占比低 "药转保"业务中保险公司缺乏主导权导致风险过高 [7][8]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9-30 13:45
文章核心观点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5项任务举措,旨在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可持续性、加强监管和优化环境,以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1] 深化健康保险改革 - 指导意见对商业医疗保险、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疾病保险等主要险种分别提出深化改革要求 [3] - 截至今年8月末,人身险公司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784亿元,占人身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16.16%;财产险公司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815亿元,占其总保费收入的14.88% [3] - 支持浮动收益型健康保险发展,构建新型健康服务保障体系 [3] - 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体系,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障范围 [4] - 鼓励长期医疗保险根据风险类别定价,健全费率调整机制,支持开展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业务 [4] - 创新损失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开发惠及带病群体、罕见病群体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 [4] - 商业长护险需对接居家、社区和机构护理需求,提供现金给付与护理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支持人寿保险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业务 [4] - 探索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谈判、按疗效付费等创新药械多元化支付方式,提升创新药械的可支付性和可及性 [5]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指导意见强调通过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提升数智化应用水平、增强健康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来增强业务可持续性 [6] - 健康保险发展面临产品形态单一、行业经营能力不足、基础薄弱、专业机构发展不及预期、与医疗医药协同不够等阶段性问题 [6] - 强化保险公司主体责任和总精算师管理责任,建立健康保险精算回溯机制,完善精算参数动态调整规则,完善再保险机制运用 [7] - 加快推进健康保险数智化转型,加强数据积累,规范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优化承保理赔流程,提升产品开发科学性和费率厘定精准性 [7] - 推进跨行业、跨部门信息互通和联动赋能,推动商业医疗保险快赔直赔取得突破性进展 [7] 加强健康保险监管 - 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健康保险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8] - 加强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严厉打击恶性竞争、套取费用、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销售误导、拖赔惜赔、不合理拒赔、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等行为 [8] - 下一步将积极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持续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快研究出台浮动收益型健康保险等配套业务细则;强化健康保险业务监管,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 [8]
推动深化健康险改革!金融监管总局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9-30 13:13
核心观点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指导意见,提出15项任务举措,旨在通过深化健康保险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监管和优化发展环境,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1] 深化健康保险改革 - 指导意见对商业医疗保险、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疾病保险等主要险种分别提出深化改革要求 [2] - 截至今年8月末,人身险公司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784亿元,占人身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16.16%;财产险公司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815亿元,占其总保费收入的14.88% [2] - 支持发展浮动收益型健康保险,构建新型健康服务保障体系 [2] - 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体系,鼓励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障范围 [3] - 鼓励长期医疗保险根据风险类别定价,健全费率调整机制,支持开展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业务 [3] - 创新损失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开发惠及带病群体和罕见病群体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 [3] - 积极对接居家、社区和机构护理需求,提供现金给付与护理服务相结合的保险服务 [3] - 全面开展人寿保险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业务,支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为被保险人退休后提供满期保障,扩大失能收入损失保险覆盖人群 [3] - 探索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谈判、按疗效付费等创新药械多元化支付方式,提升创新药械的可支付性和可及性 [4]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指导意见强调通过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提升数智化应用水平来增强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 [5] - 行业存在产品形态单一、经营能力不足、基础薄弱、专业机构发展不及预期、与医疗医药协同不够等问题 [5] - 强化保险公司主体责任和总精算师管理责任,建立健康保险精算回溯机制,完善精算参数动态调整规则,完善再保险机制运用 [5] - 加强健康保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5] - 加快推进健康保险数智化转型,规范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优化承保理赔流程,提升产品开发科学性和费率厘定精准性 [5] - 推进跨行业、跨部门信息互通和联动赋能,推动商业医疗保险快赔直赔取得突破性进展 [6] 加强健康保险监管 - 指导意见强调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6] - 加强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严厉打击恶性竞争、套取费用、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销售误导、拖赔惜赔、不合理拒赔、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等行为 [6] - 金融监管总局将积极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为健康保险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6] - 加快研究出台浮动收益型健康保险等配套业务细则,督促保险公司落实指导意见要求 [6] - 强化健康保险业务监管,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