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

搜索文档
政策助推资本循环加速 广东并购重组驶入“快车道”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3 12:35
并购重组市场活力迸发 - 广东辖区上市公司新增披露并购重组227单,涉及金额780亿元 [1] - 披露、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超20单,持续位居全国首位 [2] - 首单百亿级"A收H"、首单跨界脱困转型等典型案例不断涌现 [2] 典型案例分析 - TCL科技半年内实施两起百亿级并购,收购LG广州增强IPS产能和技术积累,整合TCL华星股权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2] - 松发股份通过资产置换转型高端船舶制造,资产规模、质量和经营能力显著增强 [2] - 瀚蓝环境私有化粤丰环保后,生活垃圾焚烧业务规模从45,050吨/日提升至97,590吨/日,增长117%,规模晋升至国内前三、A股第一 [2] 政策支持与服务优化 - 广东印发《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 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鼓励科技型企业和传统产业企业并购重组 [3] - 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形成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有效投资体系 [3] - 广东证监局建立发展专班工作机制,"一司一策"制定推动方案,累计培训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监高超1500人次 [3] 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 成立"广东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联盟",各类专业服务机构踊跃加盟 [4] - 建立并购重组"标的库",在库企业已超千家 [4] 大湾区优势与内外联动 - 辖区上市公司积极"出海并购",进行全球化布局 [5] - 制造业企业数量多、体量大、活力强,提供丰富优质并购标的 [5] - 广东省政府引导基金存量规模居全国首位,股权创投行业稳居全国前列 [6] - 设立S基金联盟并发行3只总规模40亿元的S基金,成立国内首个集成电路产融联盟 [6] 未来发展方向 - 广东证监局将持续强化与省市政府部门协同联动,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布局 [6]
ESG信披案例 | “人工智能”出现超110次 高级副总裁乔健解读联想集团ESG报告:AI创造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12:02
公司荣誉与ESG报告发布 -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健入选202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榜单 [1] - 联想发布《2024/25财年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这是提出"人本智能"科技发展观后的首份ESG报告 [1] - ESG报告中"人工智能"关键词出现111次,"AI"出现7次 [1] ESG目标与愿景 - 联想提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2025年回收8亿磅电子废弃物等长期目标 [3] - ESG目标与"智能,为每一个可能"的企业愿景相辅相成 [3] - 目标设定基于科学性(对标全球限温1.5℃)、标准化(明确衡量标准)、可靠性(第三方审核)三个关键考量 [3] 碳排放管理历程 - 公司2006年开始收集碳排放数据,2010年发布第一代减排目标 [3] - 2019/20财年实现10年间减排92%的里程碑 [3] - 2023年发布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3] - 2012年开始关注供应链碳排放,2015年实施《供应商行为操守准则》 [3] - 联想是较早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的中国企业之一 [4] AI赋能ESG实践 - AI提升ESG数据精准度和透明度,解决传统数据碎片化和分析滞后问题 [5] - AI实时监测能源消耗、碳排放等环境指标,分析非结构化数据,识别合规风险 [5] - 结合区块链技术确保ESG数据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 [5] - AI赋能创新ESG解决方案,如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AI眼动技术帮助渐冻症患者 [5] - AI重塑ESG实践范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赋能,从经验管理转向精准预测 [5][6] 反内卷措施 - 联想倡导工作与生活平衡,反对"996"文化 [7] - 实施弹性工作制度、结果导向绩效体系、领导力建设三项核心措施 [7] - AI技术帮助员工提升效率,如智能学习平台推荐成长资源 [7] - AI定位为服务"人"的工具,创造健康高效的工作环境 [8] 未来ESG规划 - 2025年将完成第一代ESG目标,AI是推动实现更高目标的核心引擎 [9] - 下一阶段目标涉及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治理、员工福利等核心议题 [9] - 联合发起国内首份《人本智能发展与治理倡议》 [9] - 2024年签署三大国际AI倡议,包括欧盟《人工智慧公约》等 [9]
英集芯: 英集芯关于向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2 16:36
综合授信额度申请 -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人民币7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 [1] - 授信业务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法人账户透支、项目贷款、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票据贴现等综合业务 [1] - 具体授信业务品种、额度和期限以金融机构最终核定为准 [1] 授信额度使用安排 - 授信额度不等于实际融资金额,具体融资金额将根据公司运营资金的实际需求确定 [2] - 授信额度有效期为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额度可滚动使用并在不同银行间调整 [2] - 公司可根据实际需要由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以其拥有的资产为自身融资提供抵押、质押担保 [1] 授权安排 - 公司董事会授权董事长或其授权人士审批在上述综合授信额度内的资产抵押、质押事项 [2] - 董事会授权董事长或其授权人士代表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授信额度内的有关法律文件 [2]
多措并举赋能中小企业 “小块头”迸发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7-02 05:40
中国民营企业现状 - 截至5月底中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 [1] - 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1] -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国内中小企业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展现科技赋能和新质生产力 [1] 政策支持与创新 - 从部委到地方推出系列暖企惠企举措,围绕市场拓展、融资促进、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开展服务活动 [1] - 山东省淄博市集成科技项目、科技金融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技术攻关,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1] - 河北省沧州市实施"创新平台攻坚计划",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卡脖子"技术国产替代 [3] 中小企业技术突破 - 宇鸿敏芯(山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溅射金属基高精纳米膜芯体,填补国内高端传感器领域空白 [1] - 河北众燚核电装备有限公司成功打破国外产品垄断,中标多个国家级核电工程 [2] - 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 [3] 国际化发展 - 山东孟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出口业务占比超90%,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3] - 英得尔实业(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畅销欧美澳等地区,成为新能源汽车主机厂核心供应商 [4] - 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中小企业扩大国际合作,发挥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作用 [4]
全球贸易和经济格局重塑下的中美债券投资机遇 - 2025年中金公司中期投资策略会
中金· 2025-07-01 00: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美国财政扩张和货币增速放缓,叠加人工智能投资分流,资金转向欧洲股市、港股、黄金和固定收益资产及美股防御性板块,预示资产配置策略转变;美国债务问题严重,对经济构成潜在风险,政府化解措施效果不佳;美国经济面临“三高”压力和政策不确定性,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经济不稳定;全球央行降息趋势为固定收益类别带来投资机会;中国面临债务杠杆约束,财政政策力度大但扩张受限,未来盈利难度增加,利率应呈下降趋势;预计2025年处于债券牛市,建议积极配置债券资产 [1][2][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大类资产表现 2025年上半年固收领域有机会,过去两年美股表现好,今年因特朗普政策、人工智能挑战等因素,资金流向非美股市、黄金及固定收益资产和美股防御性板块,领先的大类资产包括欧洲股市、黄金和港股 [2] 美国债务问题对经济的影响 美国债务余额已触及上限,国债利息负担预计2025年达1.4 - 1.5万亿美元,占财政收入比例超20%,远超警戒线,对经济构成潜在风险 [1][3][4] 美国政府应对债务问题的措施 川普政府采取“多收少花”、协商降低利率和推动美联储降息等措施,但多收关税效果有限,协商未获认可,美联储降息受通胀制约,未能有效解决问题 [1][3][5] 美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美国经济面临高通胀、高利率、高工资“三高”压力,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盈利能力受挤压,历史上每次“三高”都伴随经济下行风险 [1][6] 企业融资成本和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 2025年政策不确定性使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减少公司债、IPO和贷款等融资活动,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下降,美国经济不稳定,若M2持续下滑,经济将明显恶化,预计美债利率会回落 [7] 全球央行降息趋势对固定收益类别的影响 全球大部分央行持续降息,欧洲央行今年比美国多降100个基点,大部分国家债券利率向下调整,尽管美英短期内有不确定性,但长期方向明确,固定收益类别有投资机会 [8] 中国经济挑战及财政政策力度 中国面临债务杠杆约束,2025年财政赤字率创新高,财政政策力度大,但财政扩张有约束边界,利息负担上升,未来盈利难度增加,利率应呈下降趋势 [9] 2025年中国经济格局与2023年的相似之处 出口变差,消费前高后低,通胀压力低,CPI可能继续下降,需要政策支持 [10] 2023年和2025年的融资需求特点 2023年融资需求前高后低,2025年贷款数据类似,一季度尚可,四五月份疲弱,出现透支现象 [11] 2023年债券市场表现为牛市的原因 央行2023年4月起逐步补降存款利率,总计下降约200个基点,缓解空转扭曲,使债券市场迎来牛市 [12] 2025年央行利率政策调整情况 2025年央行可能继续调整货币市场利率,财政政策提前发力,若经济后半段有困难,更多发力可能来自货币政策,预计接下来几个月央行将降低货币市场利率 [13] 对未来几个月债券市场的建议 预计2025年处于债券牛市,央行可能继续补降货币市场利率,建议积极配置债券资产,三季度是重要投资机会窗口 [14]
可川科技: 关于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审核问询函回复更新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30 16:11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审核进展 - 公司于2025年4月8日收到上交所出具的关于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审核问询函(上证上审(再融资)〔2025〕91号)[1] - 公司会同中介机构对问询函问题进行逐项落实并于2025年5月10日在上交所网站披露回复文件[1] - 根据上交所进一步审核意见,公司对问询函回复内容进行补充更新并披露修订稿[2] 发行程序后续安排 - 本次可转债发行需通过上交所审核及中国证监会注册程序后方可实施[2] - 最终能否通过审核及注册存在不确定性[2]
光智科技“蛇吞象”并购终止 先导电科上市梦又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3:36
并购终止 - 光智科技终止收购先导电科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事项 终止原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及部分交易对方未就商业条款达成一致[2] - 该交易曾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公告后公司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 最大涨幅超400%[2] - 交易终止导致公司股价单日大跌6.6% 新增近两万户股东可能面临损失[2] - 证券部回应称终止原因并非标的资产业绩或质量变化 而是部分交易对方未达成一致[2] - 对于一个月后是否会继续推进重组 公司表示暂时不确定[3] 交易背景 - 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均属同一实际控制人朱世会旗下资产 但公司体量悬殊[6] - 光智科技总资产41.89亿元 总市值约31亿元 先导电科估值210亿元 二者相差6倍[6] - 交易过程中市场对标的公司资产质量与高估值存在质疑[5] - 因审计评估工作未完成 公司重组报告书草案迟迟未披露 导致股东大会未能如期举行[4] 标的公司情况 - 先导电科前身先导薄膜2022年B轮融资45亿元 创稀散金属材料领域融资纪录[7] - 2022年10月股权转让显示公司估值约137亿元 2021年为业绩高峰 营收17.77亿元 净利润8.23亿元 净利率46%[8] - 2022-2023年营收增长至21.87亿元和28.83亿元 但净利润下滑至4.66亿元和4.11亿元 净利率降至21.3%和14.2%[8] - 在业绩下滑情况下 估值从2022年137亿元增至2024年210亿元 形成"剪刀差"[9] 借壳上市争议 - 先导电科曾多次尝试IPO未果 2024年2月完成上市辅导备案但未提交招股书[10] - 实控人朱世会2019年通过粤邦投资获得光智科技控制权 为此次收购埋下伏笔[11] - 由于交易双方实控人相同 虽属"蛇吞象"式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规避了借壳标准[12] - 行业人士认为此次交易本质是"类借壳" 看中的是上市公司壳资源[12] 上市公司业绩 - 朱世会入主后 光智科技2020-2023年营收从4.15亿元增至10.11亿元 但净利润从0.24亿元降至-2.41亿元[12] - 2024年营收净利润转正 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3716万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485.96%至-1.59亿元[12] - 行业人士指出公司可能通过赊销实现营收增长 存在较大风险[12]
历时8个月,这起“蛇吞象”终止,曾收8连板!明天开说明会!
国际金融报· 2025-06-30 10:22
公司股价与市场反应 - 光智科技股价在6月最后一天开盘跌停,终止收购先导电科后股价停留在47 28元,较收购消息前仍高出100%,但较巅峰时期的115 55元已跌去大半 [1] - 公司计划于7月1日召开投资者说明会回应终止交易的关切 [1] 收购终止原因与过程 - 终止原因是重组筹划时间过长、外部环境变化及与部分交易对方未能就商业条款达成一致,公司承诺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3] - 2025年4月11日光智科技曾公告无法按期披露重组报告书草案,因标的公司的审计、评估及尽职调查未完成 [3] - 2024年10月13日光智科技披露重组预案,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先导电科100%股份,构成关联交易 [3] - 收购被称为"蛇吞象",因光智科技市值仅30多亿元,而先导电科估值高达200亿元 [3] 业务协同与战略意图 - 两家公司均沿"高纯稀散元素—化合物材料—精密器件"产业链布局,光智科技主营红外材料全产业链研发生产,产品应用于安防监控、车载物联网等领域 [4] - 先导电科专注于溅射靶材和蒸发材料的研发制造,产品应用于新型显示、光伏、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 [5] - 光智科技希望通过收购补充成长性更强、毛利率更高的标的资产主营业务,实现稀散金属产业链深度整合 [6] 公司业绩与转型影响 - 光智科技扣非净利润连续3年为负值,2024年营业收入14 55亿元(同比增长43 82%),归母净利润1226万元(扭亏为盈),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仍为-3716万元 [6] - 重组终止或意味着公司战略转型的重大挫折 [6] - 公司表示生产经营正常,业务稳步推进,并承诺在合适时机寻求更多发展机会 [7] 先导电科的资本路径 - 先导电科曾于2024年2月递交IPO辅导备案申请,七个月后无进展转而选择被光智科技收购 [7] - 重组终止使其证券化之路再度受阻,未来可能回归独立IPO或寻求与其他上市公司整合 [7] - 作为估值200亿元的"独角兽",先导电科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产业价值仍值得关注 [7]
世界正在感知越来越酷的中国(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9 22:47
中国文化产品全球化 - 拉布布毛绒玩具成为全球文化符号,被蕾哈娜、贝克汉姆等名人携带,引发美国洛杉矶通宵排队和英国抢购打斗现象 [1][2] - 中国潮玩品牌Molly在伦敦艺术时尚界成为跨界合作新宠,拉布布被设计师视为"东方视觉怪诞主义"代表 [2] - 中国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和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取得全球成功,比亚迪电动汽车因高性价比受欧美市场关注 [2][7] 文化产业转型与软实力 - 中国正从"世界工厂"转向"全球创意中心",高科技高附加值文化产品成为出口增长引擎 [1][2][4] - TikTok和小红书重塑全球娱乐社交方式,中国动画、时尚设计持续影响国际潮流 [2][5] - 微短剧在墨西哥、印尼等国流行,中餐品牌如蜜雪冰城在东南亚扩张,58%印尼消费者因此对中国品牌看法更积极 [3][7] 数字文化影响力 - 中国AI模型DeepSeek被海外科技公司采用,抖音国际版吸引西方用户展示中国消费文化 [2][5] - 全球中文学习者超2亿人,85国将中文纳入教育体系,美国学生中文学习人数同比激增216% [8][9] - 中国影视剧、网络文学通过流媒体平台全球供应,海外玩家开始学习《西游记》等传统文化背景 [7][8] 国际形象与旅游经济 - 2024年中国入境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60%,外国博主通过社交媒体展现真实中国形象 [7] - 全球软实力指数显示中国排名从第8升至第2,净好感度评分达8.8分超美国 [6][9] - 美国网红"甲亢哥"直播体验中国无人机配送、飞行汽车等科技产品,视频触达4000万订阅者 [5]
中欧企业齐聚斯图加特共话ESG交流合作
新华网· 2025-06-28 02:01
中欧企业ESG合作 - ESG建设成为中欧企业交流合作的新支点,得到中欧各界代表一致认同 [1] -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强调ESG是攸关未来的解决方案,德国工商会主席称其为全球变革时代的重要话题和企业合作支点 [1] -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制定并发布4部行业ESG标准,涵盖社会责任、可持续基础设施、企业ESG管理及绿色供应链 [1] 企业ESG实践案例 - 金多多食品集团获社会责任类别最佳案例奖,作为世界糖果百强中唯一上榜的中国大陆企业,以糖果为纽带连接全球消费者并搭建国际交流桥梁 [2] -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指出ESG已成为现代企业治理的战略要素,是国际合作中建立信任、构建品牌影响力的关键 [2] - 北纬47°品牌荣获环境保护优秀案例,其产品畅销北美、欧洲、亚太,推动黑土地质量提升和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大会成果与影响 - 中欧企业ESG最佳案例大会构建双向交流平台,为中企出海提供展示品牌形象的舞台 [3] - 大会设立零碳城市、科技创新等6个奖项类别,中国银联、联想集团、拜耳(中国)等中欧企业获奖 [3] - 案例评选树立ESG建设标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及全球经贸合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