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板块半年报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全市场唯一百亿规模”机器人ETF(562500)成分股东杰智能喜提20%涨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06:28
板块表现 - 机器人ETF(562500)盘中下跌0.49% 成交金额9.86亿元 换手率5.28% [1] - 成分股中东杰智能涨停20% 近20日涨幅42.08% 近60日涨幅226.66% [1] - 大族激光领跌3.84% 南网科技跌3.37% 中控技术跌3.31% 晶品特装等跌幅超2% [1] 资金动向 - ETF最新规模达170.32亿元 融资融券余额处于近三个月高点 [1] - 市场建议增量资金可逢调整布局 [1] 行业财务表现 - 机器人板块118家上市公司中94家盈利 24家亏损 [1] - 板块上半年合计营收5431.85亿元 同比增长10.94% [1] - 合计净利润456.6亿元 同比增长20.58% [1] - 净资产收益率6.91% 同比上升0.23个百分点 [1] - 毛利率24.98% 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8.68% 同比上升0.68个百分点 [1] 细分领域发展 - 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达246亿元 [2] - 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7.17% 2025年预计达271亿元 [2] - 机器人ETF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细分领域 [2] 产品特征 - 机器人ETF(562500)为全市场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 [2] - 成分股涵盖机器人产业链上中下游 [2]
优必选与Infini Capital达成10亿美金战略合作,再获国际知名长线基金青睐
IPO早知道· 2025-09-01 02:14
战略融资合作 - 优必选与国际投资机构Infini Capital签署10亿美元战略合作协议 提供总额10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额度 融资方式包括配售、可转债认购和现金提款权[3] - 授予优必选10亿美元现金提款权的快速融资通道 显著提升公司重大产业布局能力[3] 股权与产业协同 - Infini Capital计划增持优必选股票 目标成为持股不超过5%的重要股东[4] - 双方将联合投资人形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 协助优必选打造生态圈[4] - Infini Capital利用已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资源 协助优必选开发功能更强、成本更低的人形机器人[4] 国际市场拓展 - 合作协助优必选开拓中东市场 计划成立中东合资公司[4] - 在中东建立超级工厂、研发中心及区域总部 共同推动中国人形机器人全球化[4] 投资机构背景 - Infini Capital管理多支一级、二级基金 双总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和中国香港[5] - 投资布局覆盖战略新兴科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领域[5] - 旗下基金已为商汤、第四范式等港股高科技公司提供超100亿港元资金支持[5] 行业地位与商业化 - 优必选作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与比亚迪、顺丰、富士康等头部企业达成合作[5] - 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是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5] - 中标觅亿汽车科技9051.15万元机器人采购项目 创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金额订单记录[5] 战略合作意义 - 标志国际耐心资本对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长期看好[5] - Infini Capital将助力优必选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产业布局[6] - 合作推动优必选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加速商业化进程并提升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6]
Don't Want to Overthink AI? Just Buy This ETF and Hold It.
The Motley Fool· 2025-08-31 11:00
核心观点 - Invesco QQQ Trust ETF为投资者提供简便且多元化的AI行业投资渠道 该ETF虽非纯AI主题基金 但通过重仓科技巨头及跨行业公司实现充分的AI风险敞口 [1][2][11] ETF构成特点 - 基金持有纳斯达克前100大非金融公司 科技股权重达61% 形成自然AI投资组合 [5] - 前三大持仓为Nvidia(9.9%)、Microsoft(8.8%)和Apple(7.3%) 均为AI领域领导者 [6][7] - Nvidia数据中心业务2026年Q1收入达391亿美元 占其441亿美元总收入的89% [6] 跨行业AI暴露 - 医疗保健板块占比4.8% 其中直觉外科公司提供基于AI的手术数据分析工具 [9] - 非必需消费品板块为第二大权重 主要因亚马逊(5.5%权重)的AWS云计算平台提供AI基础设施 [10] 投资优势 - 管理费率仅0.2% 成本效益显著 [12] - 除AI外 同时暴露于科技行业其他创新领域 提供额外增长潜力 [12]
优必选获 10 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额度,计划在中东建“超级工厂”
搜狐财经· 2025-08-31 09:53
战略融资合作 - 优必选科技与Infini Capital签署10亿美元战略伙伴合作协议 提供总额10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额度 约合71.29亿元人民币 [1] - 融资方式包括参与配售 认购可转债 授予现金提款权等 特别授予10亿美元现金提款权的快速融资通道 提升重大产业布局能力 [1] 产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Infini Capital计划在合适时机增持优必选股票 目标成为不超过5%持股比例的重要股东 [7] - 双方联手投资人形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 协助优必选打造生态圈 [7] - Infini Capital利用已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资源 协助打造功能更强 成本更低的人形机器人 [7] - 协助开拓中东市场 成立中东合资公司 计划建立超级工厂 研发中心及中东总部 共同推动中国人形机器人走向世界 [7] 业务进展与行业地位 - 优必选已与比亚迪 东风柳汽 吉利汽车 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 奥迪一汽 北汽新能源 顺丰 富士康等行业头部企业实现合作 [6] - 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是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 [6] - 公司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是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中标金额最大的采购订单 [6]
炸裂!2025最强散户诞生,靠寒武纪已“大赚”66亿;英伟达黄仁勋:所有产品全部卖光了,AI创业者争抢GPU丨AI周报
创业邦· 2025-08-31 03:25
国内AI产业动态 - 寒武纪股价达1587.91元/股,总市值6643亿元,超过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王" [4] - 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4347.82%),净利润10.38亿元扭亏为盈,预计全年营收50-70亿元 [5] - 董事长陈天石持股28.57%身家近1900亿元,散户章建平持股1.45%价值96亿元,投资回报约66亿元 [5] 企业产品与技术进展 - 钉钉推出首款AI硬件DingTalk A1智能录音笔,支持实时翻译和8米内声音识别,售价499元 [7][9] - 阿里开源视频生成模型Wan2.2-S2V,可通过单张图片和音频生成分钟级数字人视频 [18] - 商汤发布元萝卜下棋机器人迪士尼联名款,售价3499元 [16] - 宇树科技获授"人形机器人足"专利,并预告将发布31关节自由度人形机器人 [20][22] 医疗AI突破 - 浙大一院与阿里达摩院发布全球首款平扫CT+AI模型iAorta,可在2小时内识别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11] 区域产业生态 - 武汉聚集人工智能企业超100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2024年增加值达3087亿元 [13] - 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总里程3487公里(全国第一),算力超5000P [13] 海外巨头动向 - 英伟达所有AI产品售罄,CEO预测AI原生企业营收明年达2000亿美元(今年约200亿美元) [37] - 英伟达Q2财报:营收467.43亿美元(同比增56%),净利润264.22亿美元(同比增59%) [39] - OpenAI发布语音模型GPT-realtime,支持多模态交互和情感化语音生成 [38] - 美国政府以89亿美元收购英特尔9.9%股份,成为其大股东 [52] 投融资概况 - 全球AI领域本周披露25起融资事件(环比减少12起),总金额19.98亿元,平均单笔1.332亿元 [59] - 国内融资集中在北京(6起/8亿元)、上海(5起/2.75亿元)、广东(5起/1.9亿元) [64][68] - 工业机器人企业梅卡曼德获近5亿元E1轮融资,为本周最高融资额 [70] 政策与市场预测 - 中国智能算力规模2025年预计增长超40%,算力总规模年增速达30% [33] - 2025年中国智能SASE市场规模预计达14亿元,2029年将增至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7%) [28] - 2025年1-6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装车率达82.6% [29][32] - 人形机器人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突破4800万美元 [44]
上岸自动驾驶感知!轨迹预测1v6小班课仅剩最后一个名额~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30 16:03
行业技术趋势 - 轨迹预测在自动驾驶领域仍是主流算法 许多公司依然沿用二段式端到端或模块化方法而非一段式端到端[1] - 扩散模型在多智能体轨迹预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通过逐步去噪实现复杂分布生成[2] - Leapfrog Diffusion Model采用可训练跳跃初始化器 在多个数据集上实现19-30倍加速并显著提升精度[2] - Mixed Gaussian Flow通过构建混合高斯先验匹配多峰分布 在UCY/ETH和SDD数据集达到最先进性能[2] - Pattern Memory-based Diffusion Model通过聚类人类运动模式构建记忆库 引导生成多样而合理的轨迹[2] 研究应用方向 - 多智能体轨迹预测根据多个交互主体历史轨迹预测未来运动 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监控和机器人导航[1] - 研究融合社会交互建模与条件控制机制 实现对目标点和环境因素的灵活引导[3] - 在ETH、UCY、SDD等公开数据集进行实证验证 与LED、MGF、SingularTrajectory等主流方法系统比较[3] 技术发展痛点 - 人类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模态性 使预测任务十分困难[1] - 传统方法依赖循环神经网络、卷积网络或图神经网络建模社会交互[1] - 生成模型如GAN和CVAE虽可模拟多模态分布但效率不高[1] 课程内容体系 - 课程提供ETH、UCY、SDD等公开行人或车辆轨迹数据集及预处理脚本[20] - 提供多个开源框架包括LED、SingularTrajectory、MGF、MPMNet等baseline代码[21][22] - 涵盖CVPR 2023/2024和NeurIPS 2024等顶级会议的最新论文[23] - 课程周期包含12周在线小组科研、2周论文指导和10周论文维护期[9][31] 教学方法特色 - 采用"2+1"式授课师资 配备名校教授、研究院和行业导师领衔授课[16][17] - 提供科研论文idea 每位学员均可获得导师准备的研究课题[9] - 包含全学习周期服务 从基础知识测试到学术通识准备再到后期报告指导[18] - 课程产出包括论文初稿、项目结业证书和推荐信[19]
这家特殊空间机器人公司要上市,毛利率近50%
IPO日报· 2025-08-30 13:09
公司概况 - 公司为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提供商 提供涵盖机器人及AI平台 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的综合解决方案 覆盖排水管道 供水管道 燃气管道等管网特殊空间及水厂等关键节点特殊空间[3] - 公司成立于2014年 于2024年8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拟主板上市 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1] - 截至2025年8月19日 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15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超过4000家客户[5] 业务分部 - 业务分为三个核心分部:机器人及AI平台(包括检测机器人 清疏机器人 非开挖修复机器人 AI管网运维管理平台及微型特种电机系统) 工程技术解决方案(提供管道检测与非开挖管道修复一体化方案) 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用于非开挖管道修复的高分子材料)[6] - 公司为全球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行业唯一实现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检测 清疏 修复 电机 AI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的企业 完成行业价值链垂直整合[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2亿元 2.14亿元 2.49亿元 2025年前三个月营业收入为0.62亿元[6]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39.4万元 3064.3万元 4015.3万元 2025年前三个月净利润为1004.6万元[6] - 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6.4% 48.1% 49.5% 2025年前三个月为48.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2年至2024年末分别为2862.5万元 2141.5万元 -1276.4万元 2025年3月底为969.6万元[6] 股权结构 - 代毅直接持股32.72% 通过控制雇员持股平台(大地勇士 疾风之狼 忍者神龟 疯狂石头)及投资持股平台超级马力欧合共持股45.1% 为控股股东[7] - 其他投资者包括极创君源 正轩投资 紫荆资产管理 深哈基金 厦门建发等[8] 行业前景 - 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90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432亿美元[4] - 2024年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95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664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4.4%[4] - 特种机器人市场增速最快:2024年规模115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292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6.7%[4] - 按2024年全球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市场参与者中排名第一[4] 募资用途 - 提升特殊空间机器人研发能力[1] - 建设智能制造基地[1] - 战略投资或收购特殊空间机器人 AI 管网内修复新型创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 团队 资产或公司[1] - 深化中德双研发中心及三大区域市场枢纽的全球化策略 建立本地化营销及售后服务中心[1] - 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1]
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带队,这家具身智能领域创企完成数亿元新一轮融资!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8-30 00:21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Pre-A和Pre-A+两轮数亿元融资 其中国中资本领投Pre-A轮 紫峰资本 PKSHA Algorithm Fund跟投 中金资本 广州产投 一村淞灵 华强资本投资Pre-A+轮 [2][3] - 公司累计完成6轮融资 包括2025年2月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2024年9月近5000万元天使及天使+轮融资 2023年3月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 [3][4] - 融资资金主要用于世界模型和具身智能方向技术产品研发 市场商务拓展和客户服务交付 [3] 公司定位与技术方向 - 公司定位为物理世界人工智能公司 专注世界模型平台与具身基础模型双轮闭环 加速物理世界通用智能 [5][6] - 公司产品包括世界模型平台GigaWorld 具身基础模型GigaBrain 上肢具身本体等Physical AI全栈系列产品 [6][11] - Physical AI指让自主系统感知 理解并执行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操作 被英伟达视为AI下一个前沿 [6] 核心团队 - 创始人兼CEO黄冠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博士 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 拥有超过十年AI技术和产业经验 [10] - 首席科学家朱政拥有超过70篇视觉和AI方向顶会论文 工程副总裁毛继明曾任百度Apollo仿真负责人 产品副总裁孙韶言曾任阿里云总监 算法负责人陈新泽为AI世界冠军得主 [10] - 团队包括世界级算法 数据 基础设施等模型全栈团队 以及拥有丰富人形机器人量产经验的硬件团队 [8] 技术产品进展 - 发布全球首个主要依靠世界模型生成数据驱动的端到端VLA具身基础模型GigaBrain-0 Preview 90%以上训练数据来自自研世界模型平台生成数据 生成效率达真机采集的10-100倍以上 [12] - 世界模型平台GigaWorld应用于驾驶和具身方向 已发表DriveDreamer ReconDreamer EmbodieDreamer等代表性成果 [13] - 具身世界模型平台GigaWorld-0将于近期发布 GigaBrain-0正式版将于2025年9月发布 [12][14] 商业化与行业地位 - 公司已与智能驾驶 具身智能 内容创作等方向多个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 实现大规模产业落地 [9][18]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世界模型方向的创企 在世界模型和VLA大模型方向处于领先水平 [6] - 国内同类企业包括它石智航 跨维智能 智元机器人采用多路径并行策略 [19] 行业趋势与竞争 - 双系统架构技术路径VLA模型已成为具身智能领域模型主流 但仍存在数据 黑盒风险 泛化能力等问题 [16] - 英伟达 谷歌DeepMind World Labs等头部科技公司加速在世界模型方向布局 [17] - 人形机器人赛道软硬件皆未收敛 世界模型被业内视为未来机器人通用大模型架构演进方向之一 [16][17]
越疆(02432.HK):1H25业绩符合预期 具身智能商业化逐步落地
格隆汇· 2025-08-29 18:52
1H25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人民币1.53亿元 同比增长27.1% [1] - 整体毛利率由43.9%提升至47.0% 剔除存货减值后为49.4% [1] - 净亏损4,087万元 较2024年同期亏损5,988万元收窄 [1] 产品结构变化 - 六轴协作机器人收入占比达61.2% 实现收入9,346万元 较2024年同期53%显著提升 [1] - 四轴协作机器人收入占比降至25.9% 实现收入3,958万元 低于2024年同期30.5% [1] - 复合机器人收入占比10.9% 实现收入1,665万元 [1] 行业应用拓展 - 工业领域机器人收入8,111万元 同比增长22.4% 占总收入53.2% [2] - 商业领域机器人收入1,377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165.5% 占比9% [2] - 依托超过200个成熟工业应用场景 聚焦汽车制造/半导体封装测试/金属加工等重点行业 [2] 新产品与技术突破 - 推出CR30H-30KG重载型协作机器人 产品范围覆盖0.25KG至30KG [1] - 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于2025年6月完成量产验证并实现小批量交付 [2] - 推出六足仿生机器人 具备高稳定性与模块化扩展优势 适用于复杂工业与应急场景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年收入预测5.33亿元 亏损0.52亿元 [2] - 维持2026年收入预测7.53亿元 亏损0.12亿元 [2] - 当前股价对应27倍2026年市销率 目标价61港元较现价有13%上行空间 [2]
人形机器人炫技热潮过后,投资人开始考核创业公司商业化
南方都市报· 2025-08-29 12:25
行业投资趋势 - 机器人行业投资标准从关注团队技术演示效果转向强调量产交付能力商业化落地成为核心决策指标 [2] - 行业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单纯做机器人关节的创业项目几乎无法融资具身智能大脑项目需顶级团队配置且具备模型泛化性才存留机会 [2] - 具身智能机器人创业者仍在批量涌入其中存在投机行为但总体瞄准比汽车产业更大的机会 [2] 供应链与技术协同 - 机器人创业者中约50%来自汽车圈25%来自高校25%来自互联网大厂 [3] - 智驾领域从业者转型具身智能受资本青睐因两行业在供应链技术复用场景迁移方面具有强协同性 [3] - 人形机器人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高度重叠约70%零部件可共用包括电池芯片传感器自动驾驶等模块 [3] 人才流动与产业融合 - 智元机器人高管透露周围新能源车企和智驾行业朋友大部分已进入机器人赛道少部分对跳槽具身智能行业呈现积极态度 [3] - 明星创业公司如它石智航星海图等创始团队均出身智驾领域体现汽车产业人才向机器人领域大规模迁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