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搜索文档
美国高等教育,何以成为普通人不可及的奢侈品?
虎嗅· 2025-07-31 04:56
美国大学收入结构 - 私立大学平均学杂费达58,000美元,公立大学外州学生28,000美元,本州居民约10,000美元 [6] - 哈佛大学年学杂费高达86,000美元,伯克利分校达52,000美元 [8] - 过去20年公立和私立高校学杂费分别上涨150%和200% [9]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24财年预算38亿美元,州政府拨款仅占14%,相比30年前50%比例大幅缩水 [17] - 哈佛大学2024财年总收入65亿美元,其中捐赠基金收入占45%,学费收入占29% [23] - 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2023年营收达280亿美元,支持医学院和科研项目 [26] - 俄亥俄州立大学体育部门2023财年营收2.8亿美元,2024年略降至2.55亿美元 [27][28] - 斯坦福2024财年专利授权收入约6,860万美元,涵盖541项技术成果 [30] 捐赠基金运作模式 - 耶鲁大学捐赠基金规模约414亿美元,采用"耶鲁模式"投资策略 [40] - 耶鲁模式年化收益率达13.7%,资产从1985年13亿美元增长至超400亿美元 [45] - 耶鲁2023-2024财年在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分别投入107亿和101亿美元,占总资产一半以上 [53] - 过去十年大学捐赠基金年均回报率6.8%,略低于70/30股票债券组合的6.83% [55] - 耶鲁捐赠基金75%有使用限制,仅能支出基金总值5.25%的资金 [61] - 哈佛和耶鲁开始出售非公开市场资产以获取流动性,耶鲁计划出售30亿美元私募组合 [58][88] 大学支出结构 - 耶鲁2024财年总支出62亿美元,其中40%用于行政人员工资 [64] - 耶鲁2024年雇佣5,923名管理人员,对应6,800名本科生,行政人员较2003-2019年增长45% [67][68] - 耶鲁2024财年奖学金和助学金支出约4.87亿美元 [75] - 哈佛2024年投入6亿美元用于基建,全美高校未来十年基建维护需求达7,500-9,500亿美元 [76] 政策与市场变化影响 - 国会计划将最富有学校的捐赠基金税率从1.4%提升至21% [79][80] - 哈佛税款可能从5,700万美元暴涨至8.49亿美元,普林斯顿从3,900万增至5.86亿美元 [82] - 西弗吉尼亚大学因4,500万美元赤字关闭28个项目并裁员143人 [110][114] - 2015年以来85所小型非营利文理学院关闭,预计未来十年15%-25%小型私立高校将消失 [120][121] 高等教育金融化趋势 - 学生贷款总量在2025年达到1.7万亿美元 [132] - 加州大学系统发行以学费背书的通用收入债券 [133] - 大学行政人员薪资对标企业高管,引发行政膨胀争议 [137]
数字转型驱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创新
新华日报· 2025-07-30 21:07
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核心作用 - 人工智能正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国家高度重视其与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 各地出台配套政策推动课程教材、培养方式、实习实践及评价机制等改革创新[1] 教学模式结构性变革 - 传统"教师-学生"二元结构演进为"师-生-机"三元学习结构 孕育人机协同新型教育生态[2] - 需关注人机协作对群体行为的影响机制:包括各参与方教学目标期望存在认知偏差、需建立人机交互伦理审查框架、防范群体学习中出现的"技术依赖衰减"现象[2] - 人工智能介入重构学习群体社会关系 增强群体内部社会联系并调解观念冲突[2] - 学生需培养数智化学习能力与AI协同创新思维 教师需更新知识体系并增强技术融合意识 同时完善算法审计与伦理约束体系[3] 教学场景应用优化 - 人工智能构建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系统 实现三重突破:生成定制化学习内容、开展动态化交互反馈、制定专属学习路径 帮助学生高效突破最近发展区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4] - 人工智能重构教学全流程 通过智能算法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自动生成教学材料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满意度[4] - 人工智能推动教学管理数字化转型 构建教学要素智能匹配模型 服务于教学资源分配、日程安排、质量评估和培养方案优化等场景 其预测能力还可助力学生升学就业与专业建设[5] 科研范式创新与生态融合 - 科研范式正向人工智能科学(AI4S)范式历史性跃迁 深度融合经验范式、理论范式、计算范式和数据驱动范式特征[6] - 高等教育改革与科技创新形成高效循环:教育为科研奠基 科研促进教育数智化转型 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项目等载体激发人工智能新理论与新应用涌现[7] - 科技突破推动高等教育在学习、教学、评价和管理各环节发生深刻变化[7] - AI4S前沿成果多诞生于企业研发体系 因企业拥有丰富算力和海量数据 且最清楚行业应用场景与客户需求[8] - 高等教育机构需与企业紧密合作 在培养方案中融入学科前沿与产业实际内容 通过课程设计、学科竞赛、专业实习等环节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8] - 企业可通过合作获取前沿科研成果并储备创新人才[8] 风险与挑战 - 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可能对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动性、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产生负面影响[9] - 学习者能力差异会导致人工智能使用差距 加剧学习资源利用的"马太效应"[9] - 技术素养薄弱的学习者可能陷入"低水平重复"陷阱 与具备技术优势者形成两极分化[9] - 需培养学习者人工智能素养 即掌握与AI有效互动并能批判性评估其输出结果的能力[9]
高层次项目中外双导师学术科研课题工作坊北京校区开营
人民日报· 2025-07-30 20:26
本报电(记者周姝芸)日前,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2025年中外双导师学术科研课题工作坊 (以下简称"工作坊")北京校区开营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据悉,此次中外双导师学术科研课题工作坊上海校区、成都校区在华东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同期展开。 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等知名院校的教授将与师生开展交流。工作坊聚焦科技 实际问题,通过课题研究服务人才培养。在工作坊,中外双导师将面对同样的科研课题,就前沿动态、 教学方法等互相切磋、增进理解,合力指导学生科研。 在交流分享环节,外方教授表示期待与参加此次工作坊的学生共同探索学术,鼓励学生在跨文化实践中 提升能力。 ...
战略科技力量崛起 嘉宾“组团”调研光明科学城
证券时报· 2025-07-30 19:02
光明科学城发展规划 - 规划面积达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 [1] -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承载国家战略使命 [1] - 光明区通过"科技+城市"融合发展模式,彰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担当 [3] 卫光生命科学园发展现状 - 卫光生命科学园聚焦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重点领域,建设基因、大分子和细胞核心技术平台 [2] - 园区已入驻企业和科研机构40余家,包括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重要科研机构 [2] - 园区打造全国首个合成生物成果转化专业园区,构建全业态产业生态体系 [2] 深圳理工大学特色 - 深圳理工大学是202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2] - 学校以"小而精、高起点、国际化"为办学特色,聚焦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 [2] 创投考察活动成果 - 近40位创投机构、创业企业负责人等嘉宾参与"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考察活动 [1] - 考察团对光明区强大的产业集群、优质营商环境和高效企业服务给予高度评价 [3] - 光明区在科技创新与产城融合方面的前瞻布局获得考察团认可 [3]
8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凭什么冲击985名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3:41
新型研究型大学崛起 - 我国目前有8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康复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1] - 这些大学可分为三类:办学10年以上的"老大哥"(南科大、上科大)、办学2-4年的"中生代"(西湖大学、康复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今年首次招生的"新军"(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1] - 福耀科技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今年首次招收本科生,分别录取50名和70名新生 [1] 招生表现 - 新型研究型大学今年录取分数线表现亮眼,最低投档分超过很多985高校,甚至逼近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 [2] - 西湖大学在河南录取最低分674分(全省1900位次),在重庆录取最低分669分(全省500位次)[5] - 福耀科技大学在河南录取最低分658分,最高分683分(全省857位)[6] - 南方科技大学在广东物理类投档分652分,高于中山大学(628分)和华南理工大学(622分)[7] - 深圳理工大学在广东录取最低分629分(超本科线193分),在内蒙古录取最高分672分(全省330位)[7]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在浙江投档分656分,仅比浙江大学低2分,比宁波大学高60分 [8] 办学特色 - 新型研究型大学定位"小而精",招生人数少且专业集中在热门领域 [10] - 福耀科技大学开设智能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新工科专业 [10] - 康复大学主要招收医学类专业,录取位次相对较低 [10] - 这些大学实行"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 [11] - 深圳理工大学采用"4+1"培养模式(4天课程+1天科研),本科生每年进入实验室时间超过100天 [14][15] - 福耀科技大学为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 [14] - 深圳理工大学延伸出"4+3"模式,增加周末研学活动 [15] 产教融合 - 福耀科技大学与中国一汽集团、赛力斯集团共建联合实验室 [18]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与中芯国际探讨"强强联合" [18] - 南方科技大学已获批设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18] - 大湾区大学参与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的联合培养项目 [19] - 深圳理工大学计划培养50%以上创新型人才、5%-10%创业型人才 [19] - 福耀科技大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实际工程师水平才能毕业 [20] 社会评价 - 新型研究型大学在考生群体中口碑两极分化,既有拥趸也有质疑者 [10] - 部分家长担忧这些"双非"民办大学的长期稳定性和就业认可度 [11] - 也有家长认为这些大学"站在产业最前沿",能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20]
变天了,大学学费暴涨,什么信号?
创业邦· 2025-07-30 10:10
高等教育学费上涨趋势 - 2025年高校学费进入"万元时代",平均涨幅约10%,部分省属高校涨幅500-2000元,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年费达4.3-5万元[4][6][20] - 20多个省份上调学费,平均涨幅10%-15%,上海、四川、吉林等地涨幅达20%-35%,贵州大学涨幅30%,云南大学从4200元涨至6000元[19][20] - 民办高校商业模式依赖"扩招+高价+低成本",中教控股2022年净利润率38.7%,宇华教育净利润率47.2%,远超制造业水平[27][28][29] 高等教育财政结构转变 - 公立高校超六成经费原依赖政府拨款,但2025年教育部高教拨款1143亿元,同比下降4.7%,省属高校转向学费维持预算[9][15][16] - 高校采取市场化运营:广东财经大学食堂外包节约1840万元,陕西财经大学投入2000多万元外包物业安保[34] - 资源变现模式兴起:清华大学教学楼冠名筹资超8亿元,复旦管院案例室冠名权标价30万元[36] 学历价值与教育成本矛盾 - 2025年高校毕业生1222万人,较2022年增长14%,但仅不足一半进入事业单位,57.8%本科生月收入低于6000元[42][44] - 大学四年直接成本突破15万元(学费2.5-6万+生活支出3-5万+杂费),33%毕业生从事专业无关工作[45][46] - 60%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或留学规避就业压力,认为"本科文凭不再保值"[46] 高等教育体系结构性变化 - 高校从财政兜底转向成本转嫁,培养成本与学费差距扩大,部分专业"不涨价无法生存"[9][17][38] - 民办高校占比达25%(764所),形成"稳定现金流"商业模式,公办高校通过外包和资源货币化自救[27][31][35] - 教育投入产出比下降,应届生平均月薪6050元与10万+教育成本形成倒挂[44][45][47]
美国相信“学历无用论”的人变多了?
虎嗅· 2025-07-30 06:35
美国高等教育财务危机 - 哈佛大学为解决与白宫的争端,愿意支付高达5亿美元的费用,金额超过哥伦比亚大学此前2亿美元罚款的两倍以上[2][3] - 自2020年以来,美国已有超过40所大学倒闭,仅2024年就有20所大学关闭或合并,平均每周一所[16] - 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模型预测,到2025-26学年结束时,美国可能有高达80所学院和大学永久关闭[18] - 包括罗格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在内的4所“大十联盟”公立大学报告了巨额运营赤字[17] - 高校校长调查显示,近一半校长认为其院校学术项目过多,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成本飙升,非学术活动支出超出承受能力[29][30] 美国大学入学率变化 - 美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从2010年峰值1810万人下降至2021年1540万人,2024年秋季虽有4.5%涨幅至1590万人,但仍不足以阻止学校关闭浪潮[25] - 自1970年以来,男性本科入学率从58%下降至2020年代初的40%左右,自2010年以来大学入学率下降有71%与男性学生人数下降相关[23][24] - 国际学生作为大学“现金牛”,预计在新政府打压下持续减少,尤其来自中东、南亚和中国的留学生[26] 公众对高等教育价值信任度 - 美国民众对高等教育价值的信任度从2015年57%下降至2024年仅36%,下降21个百分点,约三分之二美国人对高等教育价值产生怀疑[5][6] - 只有47%美国人认为在不贷款情况下四年制学位值得读,若需贷款则该比例降至22%,仅56%已毕业年轻人认为所受教育物有所值[37][38] - 从2022年到2023年,入读职业教育社区学院学生人数增加16%,建筑、车辆维修等领域职业追求年轻人数量大幅增长[39] 职业教育兴起与Z世代影响 - 美国职业学校毕业生教育质量认可度高达76%,过去十年学徒数量从约317,000个增加至640,000个,学徒收入增长11.1%[40] - Z世代劳动者特征为“务实”,对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率持怀疑态度,更接受技术教育和职校,被标签为“工具带一代”[45][46] - 美国劳工统计局预测,到2030年许多贸易和技术职业将经历高于平均增长,2023年电工年薪中位数61,590美元,高于所有职业中位数48,060美元[47] 美国大学改革与自救措施 - 印第安纳州通过法律要求所有公立大学在2025年7月1日前提供至少一个三年制学位项目,约翰逊威尔士大学提供90-96学分三年制学士学位[52][53] - 德克萨斯大学系统与谷歌合作,将雇主认可的“微证书”嵌入学士学位课程,培养学生市场所需技能[55] - 大学通过合并、并购、卫星校园特许经营及建立纵向横向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如韦尔斯利学院与麻省理工等校实行交叉注册、互选课程[64][65] - 州立高等教育系统协会共享课程项目使跨注册课程学生人数增加21.5%,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创建PLuS联盟发起跨学科合作项目[68][70] 高等教育系统性合作趋势 - 德勤报告提出关键词“系统性”,指多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形成更强大活动网络,大学间合作变得重要[60][61][62] - 2022年至2024年间,美国大学领导职位离职率达到20%以上,但哈佛校长盖伯在财务压力和多方面诉求下表现出坚韧[72][73][74]
海南自贸港为何不会取代港沪广深?
36氪· 2025-07-30 02:45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标志着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1] - 海南省1988年从广东省分出并设立经济特区,但人均GDP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为全国平均值的75.38%,2023年提升至79.31% [1] - 2018年中央作出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决策,赋予海南省全新使命 [1] 海南自贸港战略定位 - 海南自贸港是"自贸区体系的升级版和最高形态",开放力度直指香港、迪拜和新加坡等国际一流自由港 [2] - 海南享有特殊政策,其他省份自贸区不能完全复制,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 - 海南背靠广东省及港澳地区,面向东盟,覆盖21亿人口消费群体,航运距离优势明显 [2] - 海南岛的地理特性为实施保税政策和海关监管提供天然物理隔离条件 [2] 海南产业发展现状 - 成功构建四大支柱产业体系: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五年内占比提升13.7个百分点,贡献全省67%的GDP [5] - 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80亿元,海洋产业年均增长13.9%,离岛免税购物占全球市场份额8% [5] - 博鳌发展为全球一流康养先行区,三亚转型为深海科技与国家级种业基地 [5] - 洋浦开发区港口吞吐量增速领跑全国大型海港,注册船舶吨位跃居全国第二 [5] 海南科教与生态建设 - 已吸引20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境外知名高校独立办学,陵水县成为"教育特区" [5] - 三亚汇聚6所国内顶尖高校异地研究院,包括中国石油大学、上海交大等 [5] - 新能源汽车占比全国首位,博鳌即将实现碳中和目标 [6] - 洋浦石化基地采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与旅游度假区和谐共生 [6] 对外开放与人才引进 - 近五年累计利用外资97.8亿美元,年均增速97%;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 [6] - 境外游客数量增加一倍,常住人口五年净增53万 [6] - 中组部选派七批近千名优秀干部支援海南建设,团中央选派博士服务团助力发展 [6] 区域协同发展 - 与香港、上海及广深形成协同效应,提出"琼粤港黄金三角"合作框架:海南政策、广东产业、香港服务 [7] - 与广东湛江合作发展旅游协同、仓储物流等产业,可在湛江设立大型"海外仓" [7] - 与广西北部湾地区联动构建北部湾城市群,加强航运合作 [8] 未来发展展望 - 海南自贸港将推动深层次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实现梦想的最佳试验场 [9] - 肩负新时代开放改革排头兵重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9]
文化中国行 | 探寻地质奥秘,开启科学之门,你准备好了吗?
央视网· 2025-07-29 16:51
博物馆概况 - 作为首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高校博物馆,收藏超过4万件地质标本,陈列近3000件(套)古生物化石、岩石、珠宝玉石和矿石 [1] - 馆藏标本记载地球科学奥秘,既是专业学习场所也是地学文化普及课堂 [1] - 暑假期间吸引全国各地青少年参观,开启地球探秘之旅 [1] 核心馆藏 - 满洲龙化石由校友1978年在长春挖掘整理,馆内珍藏藻类、软体动物等三十多大类几千种属的动植物化石 [3] - 铁陨石最重达50多公斤,菊石标本采自珠穆朗玛峰,馆藏包含已知最古老岩石及数十种模拟月壤 [5] - 镇馆之宝"梁氏关岭鱼龙"化石长4.3米,保存完整度罕见且附带皮肤化石,生活在2.2亿年前三叠纪晚期 [10][12] 科研价值 - 模拟月壤项目由肖龙教授团队2009年启动,用陨石配比出10多种总计100多吨的模拟月壤,支持嫦娥五号工程 [6][8] - 宋海军团队基于鱼龙化石发现贵阳生物群,揭示2.5亿年前生物灭绝事件后生态复苏证据,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 [12][14] - 海洋生态模拟实验室通过化石信息解析古环境与生物演化关系 [14] 历史传承 - 88年历史的岩浆岩标本由水文地质学家王大纯1937年在山西大同采集,30公斤火山弹具重要科研价值 [17] - 60块古生物遗迹化石拼接的幕墙展现2亿年前生物活动场景,由卢宗盛团队耗时10年挖掘整理 [19] - 馆内70%展品为师生70余年在野外艰苦采集,体现地质人科研坚守 [15] 教育影响 - 采用仿真技术复原古生物场景,设实验室供游客体验化石修复与拓片制作 [10] - 学生刘一龙受馆藏启发发现古鱼类新物种武汉洪山鱼,获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 [19][21]
陕西金叶:教育与资本双向奔赴,专注建设应用型大学,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证券时报· 2025-07-29 15:45
政策导向与高校转型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划定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三条跑道,力促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 [1] -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精准定位国家战略与产业链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抢占转型先机 [1] - 学校脱离西北工业大学独立转设后,承袭航天、航空等学科积淀,对接「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 [1] 学科布局与专业优势 - 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32个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形成以工学为主的多学科融合体系 [2] - 通信工程专业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飞行器制造工程等4个专业获省级一流建设点 [2] -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全国领先,毕业生曾成功研发载人超轻型固定翼飞机 [2] - 积极布局康养赛道,筹建医学院并申报护理专业,与陕西金叶医养板块形成生态闭环 [3] AI与学科交叉创新 - 学校部署AI智能数智教学,成立智能机械实验室,融合通信与机械学科 [3] - 将视觉传达设计与智能机器人视觉数据处理结合,推动艺术与工科交叉 [3] - 「十五五」规划重点打造「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交叉办学模式,实现AI从工具应用到产业对接的系统突破 [3] 财务表现与资本协同 - 陕西金叶教育事业2024年营收5 00亿元,同比增长9 90%,占总营收34 71%,连续6年增长 [4] - 集团斥资扩建校园设施,办学容量从8900人提升至2万余人,支撑规模化发展 [4][5] - 集团将教育事业视为「命运共同体」,开放资源反哺学校,形成人才与科研成果输出闭环 [5] 行业趋势与估值逻辑 - 教育行业经历政策边际改善、供给出清、需求释放的「三维共振」,AI+教育提升估值空间 [5] -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2026年将迎本科教学评估,通过后可申报硕士授权单位,增强招生吸引力 [5] - AI智能教学与学科融合的先发优势凸显成长性,驱动教育板块估值重塑 [5] 战略定位与长期发展 - 公司提出未来十年竞争核心是质量与特色,强调将市场需求转化为前沿课程的能力 [6] - 学校依托陕西金叶产业积淀与资本势能,为集团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多元布局提供动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