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事关国产创新药、HPV疫苗、育儿补贴等 国家卫健委权威发布
央视新闻· 2025-09-11 06:52
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 作发展成就。 世界规模最大+2 一览我国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新成果 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底: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09万所,卫生人员达到1578万人。 逐步落地见效 "十四五"期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施。 2020年至202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97万个增加到104万个,诊疗服务人次从41亿增长到53亿。 基本医保覆盖居民超过13亿,稳定在95%左右。 中医药服务在城乡医疗机构普遍开展,居民在15分钟内能到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 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强化基层卫生治理,建成覆盖中央、省、市、县(区)四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国家面向居民提供15种 疾病的免疫预防接种服务,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得到进一步控制。 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数量的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舒格利单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多款国产创新药陆续获批上市,填补了相应领域国产创新药的空 白。 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品泽布替尼已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 ...
港股医药行业2025年半年报总结:港股创新药进入盈利期
西南证券· 2025-09-11 05: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港股医药行业持积极看法 特别强调创新药板块进入盈利期 坚定看好创新药投资前景[3][4][45]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创新药产业已步入以盈利驱动为主的新周期 基本面明确出现拐点 头部企业通过商业化产品推广实现盈利 海外授权及全球临床突破加速研发价值转化[3] - 行业结构分化明显 创新药、药店、CXO等板块业绩快速增长 而中药、医疗服务等板块表现相对较弱[4][5][12] - 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业绩弹性逐步释放 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达31.48% 归母净利润整体扭亏为盈 增速128.4%[3][25][29] - 创新药出海成为关键趋势 2025年上半年License out项目总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 其中多个项目金额超60亿美元[35][36] 港股医药行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总览 全行业表现 - 收入总额8961.2亿元(+1%) 归母净利润619.9亿元(+29.7%) 扣非归母净利润136.5亿元(+50.1%)[3][11] - 57%公司(85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50%公司(74家)实现收入正增长[3][6][11] - 费用控制成效显著:研发费用314亿元(-7.8%) 销售费用777亿元(-1.5%) 管理费用587亿元(-7.3%)[3][16] - 毛利率提升至23.76%(+0.18pp) 三费率(销售、管理、研发)整体下降[12][15][16] 分子行业业绩表现 创新药(36家) - 收入285亿元(+15.8%) 归母净利润18亿元(扭亏为盈) 毛利率74.07%(+1.74pp)[4][12][45] - 头部企业表现突出:百济神州收入174.3亿元(+44.7%) 信达生物收入59.5亿元(+50.6%)[43][45] 化学制剂(16家) - 收入908亿元(-7.1%) 归母净利润208亿元(+52.9%) 毛利率66.71%(+1.34pp)[4][12][48] - 政策冲击趋弱 行业有望迎来拐点:中国生物制药收入175.7亿元(+10.3%)[47][48] 医疗器械(26家) - 收入222亿元(+3.5%) 归母净利润19亿元 毛利率56.62%(-1.11pp)[4][12][52] - 重点关注方向:国产替代、出海、主题投资(AI+银发经济+呼吸道+并购重组)[4][52] CXO(10家) - 收入498亿元(+11.2%) 归母净利润128亿元(+93.7%) 毛利率42.51%(+2.91pp)[4][12][57] - 药明康德收入204亿元(+18.4%) 药明生物收入99.5亿元(+16.1%)[55][57] 药店(4家) - 收入524亿元(+20%) 归母净利润37亿元(+35.8%) 毛利率25.68%(+1.87pp)[5][12][75] - 门诊统筹政策加速落地 推动客流增长和行业集中度提升:京东健康收入352.9亿元(+24.5%)[73][75] 其他子行业 - 原料药:收入1430亿元(-0.2%) 归母净利润61亿元(-22%)[4][61] - 中药:收入585亿元(-1.8%) 归母净利润43亿元(-11.5%)[5][70] - 医疗服务:收入197亿元(-7.7%) 归母净利润2亿元(-82.7%)[5][65] - 流通:收入4308亿元(-1.6%)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7.4%)[5][80] - 疫苗:收入4亿元(+37.1%) 归母净利润-1亿元(减亏64.7%)[5][84] 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专项分析 - 50家公司收入总额449亿元 归母净利润27.27亿元 收入增速31.48% 利润增速128.4%[3][29] - 62%公司(31家)实现收入正增长 28%公司(14家)实现利润正增长[3][25][29] - 研发投入175亿元(-1.16%) 现金及等价物844亿元(+26.99%)[3][34] - 出海交易活跃:2025年上半年超20个License out项目 总金额超20亿美元 启德医药、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等交易金额超60亿美元[35][36] 行业趋势与投资机会 - 创新药:差异化产品+商业化能力+出海成为核心投资逻辑[3][4][45] - 成本控制:全行业三费率下降 企业资源向优先管线倾斜[16][24][34] - 产业升级:原料药企业向"原料药+制剂"一体化转型 流通企业延伸产业链[4][80] - 政策催化:药店受益于门诊统筹政策 中药关注品牌OTC和基药目录调整[5][70][75]
国家卫健委:今年底所有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都有儿科医疗服务
南方都市报· 2025-09-11 05:07
对于儿科服务,目标是到今年底,所有的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都能够提供儿科医疗服务。目前,进度分 别是99.5%(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98.4%(二级公立综合医院)。 99%的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能够提供心理门诊服务,97%的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可以提供睡眠门诊服 务,这对于缓解一部分居民心理焦虑倾向,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帮助。从今年初开始,就 推进"12356"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在全国的普及,到今年5月1日,普及的目标已经实现,每个地市都能够 通过"12356"心理援助热线面向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和健康方面的服务。 南都讯 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 9月1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介绍相关情况。国家卫健 委主任雷海潮称,今年加大了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力度。 ...
目标到今年底,我国所有二、三级公立医院都能提供儿科服务
新京报· 2025-09-11 04:50
截至去年底,我国儿科执业(助理)医师的数量24.39万人,比2020年的16.34万人增加了49.3%;每千名儿 童床位数2.47张,比2020年的2.18张增加了13.3%。 此外,针对儿童"小眼镜"突出问题,我国对0-6岁儿童开展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2024年覆盖率已经 达到95.4%,推动包括无烟学校在内的无烟环境建设,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和吸烟率均呈下降趋势。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在9月1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提出目标: 到今年底,所有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都能够提供儿科医疗服务。 从儿科分布来看,目前,全国设置3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6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儿科专科联 盟建设。99.5%的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98.4%的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已经能够提供儿科医疗服务。"目标是 到今年底,所有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都能够提供儿科医疗服务。"雷海潮表示。 ...
中国生物科技服务附属获授本金最高为1.8亿元的贷款
智通财经· 2025-09-11 04:39
融资安排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鹏博(海南)硼中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海南农村商业银行琼海支行订立贷款合同 获得最高1.8亿元人民币贷款额度 [1] 资金用途 - 贷款资金将专项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中心建设 目标于2025年底前实现开幕并投入运营 [1] - 该中心将依托博鳌乐城先行区政策优势 为癌症患者提供硼中子治疗服务 [1] 战略规划 - 以该治疗中心作为示范项目 公司计划在中国构建硼中子俘获治疗中心网络 [1] - 未来将通过发展特许经营医院模式扩大业务覆盖 创造更多收入来源 [1]
国家卫健委: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已达60多家
人民网· 2025-09-11 03:30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 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会上介绍,因地制宜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国务院成立了深化公立 医院改革协调机制,就在上一周,国务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协调机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将在今后工 作中进一步推广好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坚持公益性导向,使公立医院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良 好的作用。 根据统计,通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8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都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门诊候 诊时间缩短,5500多家医院建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推广到2000多家二级 以上医院,83%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服务,患者不用过长时间住院就能够解决自己的健康问 题。 雷海潮说,试点开展了免陪照护服务,有4000多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方式为居民 提供上门护理服务项目,项目内容多达60多项。互联网医院在全国发展到3756所,目前居民患者可以通 过点手机的方式获得互联网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根据统计,去年互联网医院开展的诊疗人次达到1.3 亿,极 ...
核心CPI涨幅连续第4个月扩大,专家认为扩内需政策持续显效
经济日报· 2025-09-11 01:3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 8月CPI环比持平 同比下降0.4% 主要受上年高基数和食品价格涨幅低于季节性水平影响[1] - 核心CPI同比上涨0.9% 涨幅连续第4个月扩大 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1] - 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6% 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23个百分点[1] - 交通工具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至1.9% 连续6个月收窄 家用器具价格环比上涨1.1% 同比涨幅扩大至4.6%[2] - 服务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价格领涨[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 8月PPI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 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态势[1][2] - PPI同比下降2.9% 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 为今年3月以来首次收窄[1][3] - 国际原油价格同比下降较多 影响国内油气开采行业价格下降10% 燃料加工行业下降11% 化学原料和制品行业下降6%[3] - 供需关系改善带动部分能源和原材料行业价格环比由降转涨 输入性因素影响石油和部分有色金属价格环比回落[2] 政策效果与市场变化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 对覆盖范围内商品价格形成重要支撑[2] - "反内卷"政策对汽车价格战形成约束 促进市场竞争秩序优化[2][4]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 企业无序竞争得到治理 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有序开展[3] -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绿色发展提质增效[3] - 出口结构优化升级 与非美贸易伙伴合作加深 对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形成支撑[4] 行业价格表现 - 部分能源和原材料行业价格环比由降转涨 反映供需关系改善[2] - 国内石油和部分有色金属行业价格环比回落 受输入性因素影响[2] - 重点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经济新动能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回升[3] - 升级类消费需求增加拉动部分行业价格同比上涨[3]
开评:创业板指涨0.46% CPO概念涨幅居前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01:30
市场指数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沪指下跌0.16% 深证成指上涨0.11% 创业板指上涨0.46% [1] 行业板块表现 - 云计算 CPO 光芯片概念板块涨幅居前 [1] - CRO 医疗服务 仿制药板块跌幅居前 [1]
中信证券:医药板块涨势还远未结束 主升浪有望中长期持续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00:27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A股和港股医药行情明显回暖 业绩改善未在估值中完全反映 板块估值处于5年内72%分位数 结合政策和产业趋势支持 板块上涨主升浪有望中长期持续 [1] - 建议下半年围绕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三个领域布局 重点关注业绩可兑现的内需确定性强的板块龙头 [1] Pharma - 2025H1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4%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0.50% 传统业务与仿制药企业受集采影响承压 创新药占比高企业保持较好增长 [2] - 研发费用率12.69% 同比提升0.29个百分点 头部企业维持高水平研发 其他公司研发投入加速增长 [2] - 毛利率66.83% 净利率20.73% 同比改善 销售费用率24.01%延续下降趋势 管理费用率6.97%保持稳定 [2] Biotech - 2025H1板块收入增速14.12% 剔除百利天恒50亿元首付款影响后增速超40% BD授权收入成为重要来源 [3] - 药品持续放量使毛利率保持行业较高水平 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商业化实现盈利 如百济神州 信达生物 多个未盈利企业实现减亏 [3] - 2025H2多个国际大会召开 中国药企创新品种将亮相国际舞台 [3] 医疗器械 - 2025H1收入同比下降5.11% 净利润同比下降17.99% 受行业反腐 集采执行和采购资金到位延迟影响 [4] - 毛利率51.63% 净利率17.06% 同比均下降 因耗材 IVD集采和设备以旧换新集采导致产品降价 [4] - IVD&ICL政策影响持续 2025Q4业绩或迎拐点 关注创新 出海和AI [5] - 高值耗材集采温和 叠加关税反复下确定性强 潜在商保支付端支持 2025全年表现值得期待 [5] - 低值耗材2024年去库存后复苏良好 2025H1表现平稳 美国关税风险缓和 关注出海建厂和产品升级 [5] - 医疗设备2024年采购资金到位不及预期 渠道库存高位 2025H1库存消化到合理水平 预计2025Q3业绩迎拐点 [5] 仿制药/院内制剂 - 院内制剂2025H1收入环比增4.67% 利润环比增101.47% 医疗反腐影响常态化 用药刚需带来诊疗恢复 [6] - 大输液2025H1收入同比降16.56% 归母净利润同比降31.50%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降30.35% 高基数下需求回落 [7] - 胰岛素2025H1收入同比增67.42% 净利润同比增1100.69% 新一轮集采接续影响出清 业绩拐点已至 [7] CRO - 2025H1收入同比增14.05% 扣非净利同比增18.34% 海外投融资回暖 以海外业务为主公司受益全球创新浪潮 新签/在手订单保持增长 [8] - 国内创新药支持政策频发 2025H1资本市场显著回暖 头部效应和竞争力未来有望进一步显现 [8] CDMO - 2025H1收入同比增10.34% 利润率显著回升 海外需求强劲 多肽/ADC赛道体现高景气度 [9] - 地缘政治风险是主要外部扰动 但美国生物安全法案2024年立法失败 2025年边际影响有限 [9] - 新重磅药物/新分子/新技术提高工艺开发和试验设计能力要求 行业远期外包率和需求有望提升 [9] 科学服务及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 - 2025H1收入增速1.40% 净利润增速13.22% 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17.64% 投融资触底及价格竞争缓和使业绩回暖 [10] - 国内创新药BD热潮 投融资环境有望触底回暖 港股市场率先复苏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 早期研发需求从局部复苏转向全面复苏 [10] - 美联储重启降息 国内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有望持续抢占海外份额 政策鼓励科研创新和供应链自主可控 看好国产企业发展机会 [10] 原料药和中间体 - 2025H1营业收入同比降3.24% 环比增4.70% 归母净利润同比降14.60% 环比增277.38%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降22.54% 环比增169.81% [11] - 维生素和抗生素等大宗原料药价格回落 但毛利率同比提升1.22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1.88个百分点 通过合成生物学和优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11] 血制品 - 2025H1收入增速0.64%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3.06% 疫情后采浆量增长 供给和需求匹配 渠道白蛋白库存积累 价格回落 [12] - 中长期国家加快建设国内浆站 缓解资源紧缺和依赖进口局面 国内企业加速海外市场布局 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12] 中药大健康 - 中药国企2025H1营业收入增速-1.32% 净利润增速-4.14% 2025Q2营业收入增速2.56% 净利润增速7.46% [13] - 中药非国企2025H1营业收入增速-21.2% 净利润增速-9.96% 2025Q2营业收入增速-19.38% 净利润增速49.42% [13] - 院内集采有序开展 院外周期性需求低迷 需大力推进研发 以旧产品现金流支持新产品开发 [14] - 院外市场品牌集中度提高 2024Q3-2025Q1行业去库存后 2025Q2零售端库存进入健康状态 动销稳健 [14] - 中药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创新中药贡献稳健增量 创新化药/生物药提供额外估值弹性 [14] 生物疫苗 - 2024 2025Q2 2025H1营业收入增速同比分别为-45.07% -46.66% -58.16% 净利润增速同比分别为-69.55% -117.23% -116.52% 业绩承压因去库存和竞争加剧 [15] - 关注重磅产品放量和疫苗出海 [15] 医疗服务 - 2025H1收入增速2.36% 扣非净利润增速1.96% 消费补贴政策提振消费情绪 诊疗活动逐步恢复正常 [16] -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提升1.72个百分点至22.5% 预计医保实时结算使现金流持续向好 [16] - 预计2025年下半年板块维持弱复苏态势 [16] 医药商业 - 医药分销板块2025年上半年终端经营承压 行业增速放缓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但通过业务创新与外延并购 利润水平改善明显 [17] - 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加速 外延并购与内生创新业务贡献逐步凸显 看好龙头企业长期投资价值 [17] - 医药零售板块2025Q2收入端稳定 利润端同比环比明显改善 因关闭亏损门店和降本增效 [17] - 预计2025年下半年政策端和门店数量影响同比减弱 2025Q3起监管常态化 关店数量减少 业绩高确定性持续兑现 [17] 互联网医疗 - 2025H1收入增速16.31% 因创新药院内需求向院外市场溢出 利好医药电商 [18] - 归母净利润增速134.16% 因整体迎来盈利拐点 细分赛道商业模式跑通进入收获期 [18]
三博脑科一个月连投3家基金 合计斥资1.54亿加码脑科学
长江商报· 2025-09-10 23:53
投资布局 - 公司以有限合伙人身份参与投资设立天津元明海河脑科学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认购5700万元基金份额 该基金总规模3亿元 聚焦脑科学领域投资 重点布局脑疾病检查与诊断、治疗与监护、健康管理与康复及医疗信息化项目标的[1][2] - 8月22日公司斥资8700万元认购上海德联博健创业投资合伙企业29%份额 基金总规模3亿元 聚焦脑科学工具层企业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早期未上市企业[3] - 8月26日投资1000万元获北脑一期股权投资中心11.11%份额 基金总规模9000万元 主攻脑科疾病诊断治疗类医疗器材、耗材及药物[3] - 一个月内连续参投3家基金 累计投资金额达1.54亿元[3] 战略协同 - 参设基金可与专业投资机构实现资源互补 拓展投资渠道 所投脑科学领域与神经专科主业高度协同[2] - 公司密切关注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趋势 聚焦医疗领域脑机接口应用 主要关注侵入式、半侵入式或介入式脑机接口研究与应用[2] - 前期已对国内具有前瞻技术和核心优势的脑机接口及脑科学创新公司进行考察和技术交流 正在推进合作事宜[2] 财务表现 -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3.13亿元 同比增长22.73% 归母净利润7823.81万元 同比增长23.31%[4] - 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8.84%至14.29亿元 归母净利润增长34.24%至1.05亿元 净利润首次突破亿元大关[4]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 同比增长17.54% 归母净利润6969.57万元 同比增长4.6% 营收和净利润均创中期新高[5] 业务结构 - 截至2024年末共运营8家医院 包括5家神经专科医院和3家综合性医院 分别位于北京、重庆、昆明、福建、成都和河南[4] - 2025年上半年西南区域实现营业收入4.27亿元 占比51.63% 华北区域实现营业收入2.61亿元 占比31.6%[5] - 华中和华东区域营业收入分别为8225万元和5647.31万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