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搜索文档
农业农村部:强化生猪产能综合调控,切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
新浪财经· 2025-09-25 11:48
金十期货9月25日讯,9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暨"三秋"生产视频会,部 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要抓实抓好"三秋"生产重点工作,毫不放松抓好秋粮 收获,确保"颗粒归仓",着力抓好冬小麦生产,持续巩固冬油菜扩种成果,确保冬小麦、冬油菜种足种 满。要稳定"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抓好冬春蔬菜稳产保供,强化生猪产能综合调控,持续抓好肉牛奶 牛产业纾困,切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要严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紧盯不放抓好渔船、农机等重点领 域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
种植业板块9月25日跌0.88%,新农开发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5 08:38
种植业板块市场表现 - 种植业板块整体下跌0.88%,领跌个股为新农开发(跌幅2.06%)[1] - 上证指数微跌0.01%至3853.3点,深证成指上涨0.67%至13445.9点[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雪榕生物涨幅最高达2.69%,新农开发跌幅最深达2.06%[1][2] 个股交易数据 - 雪榕生物成交额1.94亿元居首,北大荒成交额1.72亿元次之[1] - 诺普信成交额2.91亿元为最高,众兴菌业成交额2.35亿元位列第二[2] - 成交量最高为神农种业39.01万手,最低为华绿生物2.46万手[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1亿元,游资净流入6717.41万元,散户净流入4317.85万元[2] - 雪榕生物主力净流入2583.23万元(占比13.32%),居资金流入首位[3] - 农发种业主力净流出179.1万元(占比2.85%),同时散户净流入270.55万元(占比4.3%)[3] 重点个股表现 - 新农开发收盘6.67元跌幅2.06%,成交额5623.68万元[2] - 隆平高科收盘9.72元微跌0.51%,主力净流入578.76万元[1][3] - 荃银高科收盘9.22元下跌1.39%,主力净流入162.87万元[2][3]
千城百县看中国·“丰”景正好|新疆昌吉:146万亩玉米采收正当时
新华社· 2025-09-25 07:25
金秋9月,新疆昌吉州146万亩玉米陆续成熟进入集中收获期,当地积极调配农机抢抓时节采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昌吉州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今年,昌吉州主要推广28个优质高产玉米品种,普及玉米密植精准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玉米生 产实现丰产丰收,其中制种玉米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商品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070公斤。目前,昌吉州各地正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抢收,预计 10月中旬可全面完成采收任务。 h ...
祁连山下收获忙
新华网· 2025-09-25 06:55
9月24日,收割机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位奇镇暖泉村收割谷子。 秋分时节,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的甘肃省张掖市各种作物陆续成熟,农民开始收获,田间一派丰收景象。 新华社发(陈礼摄) ...
两部门联合印发司法救助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03:09
"各级检察机关要以此次案例发布为契机,持续巩固'一体化''一盘棋'推进司法救助工作格局,加强与农 业农村部门的沟通联系,落实好专项活动各项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司法救助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平台及协 同多元救助机制,增强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合力。"最高检控告申诉检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案例一 徐某福、刘某山等15人国家司法救助案 两部门联合印发司法救助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 中新网9月25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 筹发挥检察机关与农业农村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协作优势,对农村地区困难当事人加强司法救助和社会帮 扶,推动司法救助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项活动(下称"专项活动")取得更大成效,最高人民检察院、 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司法救助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 此批公开发布的典型案例共8件,呈现出救助对象精准聚焦、救助协作紧密高效、救助方式多元综合、 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效果凸显等特点。在救助对象方面,此批案例的救助对象均为专项活动明确要求 应予以重点关注、及时予以救助的农村地区因案致困当事人,主要涉及进入检察办案环节的防止返贫致 贫监测对象以及生活困难的 ...
遵循市场化原则 多路径促进联农带农机制走向“共赢”
金融时报· 2025-09-25 02:37
"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是近日刚刚开启的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题。"丰收"不仅是指粮食 等农产品产量上的丰收,也体现出农民收益增加、产业发展质量提升以及农业产业链上主体的共赢,从 而向着实现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迈进。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要求,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将联农带农作为政策倾斜的重要依 据。基于上述政策要求,让农民增收得到保障,就需要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联农带农能力。换言 之,只有在产业链上下游都可以获益的前提下,联农带农机制才具备可持续性。实现产业链上主体的共 赢的前提是,保障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的收益,这就需要各方协同创新,遵循市场化原则,建立可 持续发展联农带农机制,形成健康完善的农业产业发展生态。 如何促进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共赢"?从联农带农的收益连接方式来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实践中 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联农带农模式。在种植和养殖领域,直接收购、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流转 与股份合作等模式较为常见;在农文旅领域,主要采取通过龙头企业项目开发,带动当地农产品高附加 值销售以及个体 ...
丰收节里看“丰”景
经济观察报· 2025-09-25 02:19
经济观察网讯 据央视网报道,目前,秋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启动。中国天气网联合相关部门发布的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秋收向北向东陆续推进。 (原标题:丰收节里看"丰"景) 秋分前后,水稻、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红薯、高粱等主要秋收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收获阶段。 一季稻和晚稻是秋收水稻的重头戏。其中,西南地区一季稻在9月成熟,东北地区一季稻在9月中下旬收 获,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丰收,而最晚的区域是江南和华南地区,晚稻一般在10月 下旬至11月中旬开始收割。 春播玉米一般在8月到9月下旬成熟。其中,南方春播玉米成熟较早,东北、内蒙古、西北和华北春玉米 一般在9月中下旬成熟。秋收作物中大豆的收获时间是比较严格的,收获过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蛋 白质和油分含量均低;收获太晚,会造成大量炸荚掉粒。因此,一般是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收获。 截至9月19日,四川秋粮收获过七成,其中,一季稻收获过八成。贵州秋粮收获过四成,湖北一季稻收 获过三成,玉米收获过八成,大豆收获过七成。湖南一季稻收获过七成,新疆秋粮收获300余万亩。 ...
地理标志让“土特产”变致富“金名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5 01:46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小云介绍,浙江省已培育350个地理标志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带动 13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在17个省市种植8000多万亩,增产稻谷64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68亿多元,一颗 小种子绽放了大能量。"谢小云说,"丽水山耕"连年领跑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榜单,"天目山宝""禹 上田园""苍农一品"等名特优品"百花齐放"。 地理标志并非"一力扛鼎",其形成的品牌可驱动产业链条延伸,变"单一产品"为"融合业态"。 镇江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其气候温润、水土丰饶,2024年,"句容草莓"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 绕"句容草莓"发展,当地沿白兔镇主干道打造了特色草莓销售走廊。 产值超9600亿元 地理标志让"土特产"变致富"金名片" 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数据显示,我国已认定地理标志产品4000余个,以地理标志作为集 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000多件,核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经营主体超过4.6万家。我国地理标志产 品直接年产值已超9600亿元。 从"保山小粒咖啡"到"昌平草莓",地理标志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是镌刻在大地上的增收密 码。它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灵 ...
抗逆性基因有望在恶劣环境下提高土豆产量
科技日报· 2025-09-24 23:52
研究团队指出,了解这些分子机制将为两个主要领域开辟道路:培育新的抗胁迫土豆品种和研制微生物 制剂以增强其抗性。 目前,团队正计划聚焦复杂生物制剂的研制,这不仅可提高土豆的抗逆性,还能保护其免受病原体侵 害,从而减少农药使用,生产出更环保的作物。参与该项目的两国科学家已联合申报俄罗斯—中国科学 基金会的资助申请。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俄罗斯与中国科学家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一组负责植物抗逆性的基因,有望在恶劣条件下提高土豆产 量。现代农业面临着土壤盐碱化、气温升高、水分缺乏以及农药造成的土壤质量退化等一系列问题,而 种植适应恶劣条件的植物品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之一。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研究大学科学家与来自中国德州学院的同事研究了土豆对极端生长条件,特别是 盐胁迫的反应机制。与通常仅通过外部指标,如株高、产量等来评估胁迫影响的研究不同,联合团队的 工作重点是深层细胞水平。他们正在研究内质网,这是一种负责蛋白质合成和运输的结构。 团队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开展研究,在土豆基因组中鉴定出29个与内质网对胁迫反应相关的基因,并确 定了它们在不同植物组织中的行为。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区域微生物中心主任伊娜·索利亚尼科娃介 ...
河南出台多项麦播技术指导意见
新华财经· 2025-09-24 14:27
新华财经郑州9月24日电(记者李丽静)根据今年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近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 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小麦镇压、小麦品种布局、麦播期病虫害防控、麦田杂草综合防控、冬小麦施肥等 多项技术指导意见,用于田间生产,以求高标准、高质量种足种好今年小麦,夯实明年夏粮丰产丰收基 础。 同时,技术指导意见建议在当前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多发的情况下,各地要把抗逆稳产作为选择品种的 首要条件,在试验示范基础上,依据当地生产条件、地力基础、产量水平和病虫等自然灾害发生情况,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选用良种。提早谋划部署,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服务保障,确保麦播工作有序推进、 关键措施落地见效。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目前,河南省已经全面进入秋粮收获季节,秋收后的冬小麦种植也随之提上日程。结合当前土壤墒情、 种子质量、农资供应等形势,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要求,今年麦播期间,各地要大力推动良田、良种、良 法、 良机、良制"五良"集成融合,突出抓好精选优良品种、精细深耕耙压、精量适时匀播、精确控量 施肥、精准防控病虫等"五精"技术落实,全面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切实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培育冬前 壮苗、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