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村联建

搜索文档
济宁邹城“片区化打造”,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9-18 16:24
通讯员冯贵雨王广鹏 资金的问题,联建村的党支部书记带头,每人投资入股30万元,很快筹集了150万元的启动资金,实现了抱团 发展、众人拾柴火焰高效果。 目前,张楼片区共发展木耳种植120余亩,建有木耳种植大棚40座、菌包厂1座,总经济收入达到500万元,同 比增长60%。邹城市石墙镇张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厚兵满意地说:"联建之后,光木耳这一项, 我们就增加了近20万元的集体收入。" 顺应片区打造,邹城市通过"跨村联建",成立片区党委14个,片区内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实现5700余万元,带动 近300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平均增收6200元。 孟子故里,邹鲁圣地,"片区打造"如火如荼,乡村振兴硕果累累。走进邹城市东部山区的城前镇"农文旅融 合型"片区,放眼望去:十里漂流河、百年古村落、千亩绿茶园,纵横交错,相映生辉,把整个片区装扮成 了"休闲放松"的栖息地,"养眼洗肺"的后花园,每年吸引游客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0万元的国家 AAA级景区。 2023年以来,邹城市打通山地丘陵乡村振兴"整齐划一"受自然条件制约不便推进,靠单个村庄"零敲碎打、 各自为战"又形不成合力的"卡点"。把区位相临、道路相通、产业 ...
邹平市韩店镇:跨村联建“聚合力” 乡村振兴“加速跑”
齐鲁晚报网· 2025-09-11 13:23
跨村联建发展模式 - 邹平市韩店镇创新探索跨村联建发展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 打造村庄特色优势产业 推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与新动能 [1] 中草药种植产业 - 四村联合打造百亩中草药种植基地 种植丹参等中草药 丹参亩产达2000多公斤 按市价每公斤3.6元计算 每亩成本约4000元 纯利润约3000-4000元 [3] - 中草药基地充分发挥地域相连土地成片优势 为闲暇老人提供增收机会 实现人力与土地资源双赢 [4] - 丹参是市场需求旺盛的大宗中药材 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前景广阔 由安徽亳州等地经销商统一收购 [3] 飞蝗养殖产业 - 七村联合打造50余亩飞蝗养殖基地 主打东亚飞蝗品种 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模式 [6] - 蚂蚱生长周期短 平均50天一茬 每年可收获4茬 每平方米每茬产量近1公斤 市场价每公斤36-50元 一茬蚂蚱收获2万元左右 [6] - 飞蝗养殖打破乡村发展壁垒 通过产业集聚和资源互补 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助推村集体经济均衡发展 [6] 蛋鸡养殖产业 - 九村联合运营蛋鸡产业养殖合作社 占地约15亩 建有一栋1600余平方米标准化鸡舍 配备全自动养殖设备 现存栏蛋鸡5万只 [8][9] - 主要产品为富硒鸡蛋 硒含量是普通鸡蛋的1.5至2倍以上 在营养价值口感安全性和价格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9] - 目前日产量已突破2000斤 预计9月25日实现满产 日产量将超2000公斤 高产状态可持续90天 [9] - 利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推动鸡蛋变金蛋 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 [9]
“破界”,让这个镇设施农业年总产值突破15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07:50
产业发展模式 - 通过跨村联建模式整合8个支部力量成立蓝莓产业党总支 仅用15天完成5个自然村土地整体流转 落地投资1.2亿元建成蓝莓基地[1] - 黄瓜产业通过跨村联建党总支统一流转4个村1000多亩地 建立千亩现代化黄瓜基地 采用建棚资金代替租金模式实现产业质变[2] - 培育蓝莓 黄瓜等14个产业项目 带动3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形成组织建设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3] 经济效益数据 - 三届采摘节累计接待游客27万余人 带动周边旅游消费3000多万元 增加村集体收入40多万元[1] - 8个村共同出资2000多万元入股蓝莓种植基地 每村每年获得15万元经营收益分成[1] - 2024年设施农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万元[3] 组织架构创新 - 按地缘相近 产业相连原则成立蓝莓 黄瓜两大特色产业片区党总支 由先进村党支部书记和镇机关干部担任党总支书记[2] -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54项事项下沉 邀请驻村第一书记 党建特派员参与重点事务研讨[2] - 2024年民生投入1500万元建成6处民生设施 提供医疗报销 矛盾调解等98项服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