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

搜索文档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端牢中国饭碗!这份“民生答卷”沉甸甸
央广网· 2025-09-18 07:40
当然,咱们的乡村振兴,不只是粮食增产那么简单,其背后是一场从内到外的美丽蜕变。"千万工程"经 验在全国推开,像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76%,大家在"乡村游"的时候肯定注意到了,还有很多新村 民用创新的手法,"爆改"旱厕,还因此得了大奖;我们应当认识到,人居环境的改善并非"终点",而是 乡村全面振兴的"起点"。随着"颜值"的提升,乡村不仅攒足了发展底气,更吸引了旺盛人气。越来越多 年轻人返乡创业,成为各行各业的"主理人";文化生活也愈发多元,除了火遍全国的"村BA""村超", 连乡村脱口秀这样的新形式也悄然兴起。 晶采观察,下期见! 这份成绩单,和你的"吃"有关。9月16日,国新办举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 村发展成就。在本场新闻发布会上,这组数据备受关注,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十四五"时期, 我们的粮食产量迈上了新的台阶,去年全国的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了740亿斤。 现在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了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是有充 分保障的。 还有一个知识点要考考大家,"十四五"时期,我国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啥是设施农业?设施农 ...
【延安】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陕西日报· 2025-08-22 00:18
设施农业政策支持 - 冯庄乡依托宝塔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维修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15个 [1] - 全乡设施果蔬种植面积突破4500亩,规模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1] - 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增收并解决就业难题,村集体持续优化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 [1] 设施农业建设成效 - 延安市上半年新建设施蔬菜基地2140亩、高标准露地蔬菜基地3595亩 [2] - 开工设施农业产业链重点项目11个,完成投资4.4亿元 [2] - 新建和盘活利用集约化育苗基地7个,打造高质高效示范基地20个 [2] 蔬菜瓜果生产数据 - 上半年瓜菜播种总面积37.5万亩,总产量82.6万吨 [2] - 蔬菜种植面积29.3万亩,产量71.4万吨 [2] - 瓜果种植面积8.2万亩,产量11.2万吨,实现面积与产量双提升 [2] 个体经营案例 - 村民通过3个温室大棚种植油菜,年种植四五茬,年收入达6-7万元 [1] - 村民通过2个大棚种植莲花白和油菜,年销售收入约3.7万元,产品半天内售罄 [1]
破解草莓高温育苗难题,雷马草莓专用膜亮相第六届草莓种业大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9 11:25
行业背景 - 中国草莓栽培面积近300万亩 是全球种植面积与产量最大的国家 [2] - 草莓育苗期正值高温季节 主流露天育苗模式粗放 难以保障种苗品质和稳定供应 [2] - 推动草莓育苗向集约化标准化转型 提升种苗质量 成为支撑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2] 产品技术优势 - 草莓专用膜透光率达92%以上 充分满足育苗期间光照需求 [2] - 冬季具备红外阻隔层 夏季拥有自清洁抗UV涂层 精准匹配种植户季节需求 [2] - 采用高品质材料 具备出色抗拉伸强度和抗撕裂性能 可承受大风低温等极端天气 [2] - 2014年率先推出自主研发散光膜 通过漫散射技术将直射光转换为散射光 解决强光灼伤问题 [2] - 在云南强紫外线种植区有效解决强光灼伤问题 实现真正防灼伤技术应用 [2] 产品线布局 - 除草莓专用膜外 还研发蔬菜花卉葡萄蓝莓黄瓜等专用大棚膜 [3] - 以散光功能为基础 拓展连栋温室膜散光PO膜高保温阻隔膜等系列产品 [3] - 为不同作物提供特色农业个性定制方案 [3] 市场服务 - 服务覆盖云南90%设施农业重点行业及区域 [3] - 通过柔性设计功能定制服务模式 提供精准配方定制和高效供应链支持 [4] - 24年来积累丰富应用数据 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3] 战略定位 - 产品亮相不仅是展示 更是对中国草莓产业发展加码的承诺 [4] - 用云南经验突破 靠创新膜材加持 解决种植痛点助力产业升级 [4] - 秉承为用户创造价值理念 聚焦设施农业发展需求和作物生长需要 [4]
耕耘都市菜园,收获开心农场(视线)
人民日报· 2025-07-14 22:03
阳台种菜消费趋势 - 社交平台"阳台种菜"话题讨论量超过270万条,浏览量近10亿次,反映都市人群对种植的高度兴趣 [1] - 消费者将自种蔬菜作为"社交货币",例如水培樱桃萝卜在朋友圈收获200多个点赞,种植行为兼具社交属性和情绪价值 [1]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指出,阳台种植满足都市人群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具有"园艺疗法"功能,同时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1] 电商平台销售数据 - 去年超5000万用户在电商平台购买蔬菜种子,销售额超8亿元,今年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 [2] - 日均超8万用户搜索"种菜箱(盆)"等产品,成交金额超200万元 [2] - 蓝莓盆栽因社交平台话题带动销量暴涨,家庭园艺用品搜索量持续攀升 [2] 种苗供应链发展 - 山东临沂蓝莓育苗基地数据显示,种苗需求是果实的10倍,基地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并提供浇水、施肥等全流程技术指导 [2] - 江苏沭阳宋庄村近九成村民从事蔬菜育苗产业,引进樟树港辣椒、黑珍珠番茄等高端种苗,去年单日最高发货量达30万单 [3] - 物流采用带土发货+季节防护(夏季加冰块、冬季裹保温棉),保障4天内到货鲜活度 [3] 产业经济影响 - 宋庄村蔬菜育苗产业带动周边3000余人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余元 [3] - 电商平台推动家庭园艺设备升级,如多层立体水培塔、全光谱LED生长灯、鱼菜共生种植箱等产品实现种植智能化与空间高效利用 [3][4] 行业未来方向 - 专家建议开发私域空间(楼顶、阳台)自动种菜机等休闲园艺设备,推动家庭种植普及化 [4] - 城市景观设计可融入农业元素,发展都市景观农业,拓展公共空间的生态功能 [4]
黄土塬的“菜篮子”成为百姓“钱袋子”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8:22
蔬菜种植规模与产量 - 甘肃崇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连片种植西兰花1000亩,首茬亩产3000斤,通过复种实现"一地双收" [1] - 西峰区建成千亩蔬菜基地2处、百亩设施基地11处,新建钢架大棚1500座,总量达4000座以上 [2] - 肖金镇设施辣椒与露地辣椒种植总面积达3000亩以上,棚均产量7000斤,棚均收入7000元以上 [2] - 上半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8.12万亩,产量10.6万吨,实现产值4.3亿元 [4] 种植模式与技术应用 - 西峰区采取"设施农业为主、露地种植为辅"的种植模式,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品质化发展 [1] - 肖金镇以"分散种植、集中销售"模式发展辣椒产业,配套建设辣椒集散交易中心、冷链仓储服务点 [2] - 种植户胡万平引进荷兰水果黄瓜,配套滴灌、防虫网等设施,2棚总收益3.5万元,较传统绿黄瓜增效5000元以上 [3] - 西峰区推广大棚多层覆盖早熟栽培等3项新模式,开展豆角品比试验、温室土传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示范 [3] 品种引进与效益提升 - 西峰区成功引进苏椒、沃隆102辣椒、美青70西兰花等9个蔬菜新品种 [3] - 荷兰水果黄瓜因甜度高、口感好,批发价每斤最低2元 [3] - 胡万平种植38棚蔬菜,预计年总产值50万元,计划扩大新品种黄瓜种植规模 [3] 产业带动与农户收益 - 芮岭村在基地带动下,20多户民众发展蔬菜产业,全村各类蔬菜大棚达270多座 [2] - 肖金镇辣椒产业带动2000人在基地务工 [2] - 西峰区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户稳定增收 [2]
贵州贵定:从十二时辰观德新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03:07
烤烟产业 - 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德新镇2024年种植烤烟44户,合同面积1703亩,产值665万元 [1] - 2025年烤烟种植面积突破1800亩,烟农增至52户,预计产值712万元,通过生产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技术 [3] - 采用"烟叶+N"特色产业体系,农作物与烤烟轮作,改造高山生态蔬菜园、生态玉米园等 [1] 小黄姜产业 - 贵州高寒小黄姜专业合作社2024年成立,采用"企业+农户+基地"模式,基地种植300亩,带动农户种植180亩 [3] - 开创"订单式农业"模式,明确种植品种、质量标准、保底收购价格,开发姜茶、姜粉等高附加值产品 [3] - 带动农户405户,流转土地增加收入48万元,农民工工资增加收入55.72万元,订单收购预计增加收入100万元 [5] 林下经济 - 德新镇林下经济包括天麻、骨碎补、何首乌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00亩,每亩产值1.8万元 [5] - 天麻预计产量12万斤,何首乌园村民务工繁忙,每年发放务工工资近100万元 [5] - 中药材销往知名公司,每年累计务工人员近10000人次 [5] 刺梨产业 - 德新镇刺梨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预计鲜果产量160吨,产值约65万元 [7] - 晓丰村为刺梨种植先行村,通过扩大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高原特色刺梨产业 [7] 黄桃产业 - 德新镇丰收村2021年开垦荒山种植黄桃,总投资67.54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210户共834人 [7] - 2024年鲜果产值13万余元,村民入股合作社实行滚动分红 [7] - 2024年引入水肥一体化建设,计划年投入40万元,2025年计划产出15万斤,用工量最大时每天约30人 [8]
萧山南美白对虾“抢鲜记”
杭州日报· 2025-05-20 02:39
行业分析 - 萧山地区虾塘总面积超4万亩,其中设施化大棚养殖面积约1.5万亩,结合错峰销售策略,亩产值有望突破4万元 [4] - 传统对虾上市季在7月,但通过设施农业和精准调控技术,养殖周期从90天压缩到75天,实现4月中旬提前上市 [2] - 提前上市的对虾批发价达30元/斤,较7月大批上市时价格高出10元/斤,时间差带来显著收益 [2] 公司运营 - 公司采用"设施农业+精准调控"模式,包括双层大棚和地源热泵系统,保持虾塘恒温,水温29.2℃、溶解氧6.8mg/L [2] - 养殖面积40余亩,通过"棚中棚"育苗法降低加热成本,虾苗成活率提高 [3] - 采用"海兴农3号"优种战略,苗价342元/万尾,较普通苗贵,但养成对虾个头均匀,每斤多卖3-5元 [3] 技术创新 - 使用"少食多餐"投喂术,掺入微量元素使虾壳更硬实 [3] - 水质监测仪数据实时传送至智慧农业平台,实现精准管理 [4] - 通过手机APP监控水质,结合现代技术提升养殖效率 [2][4] 市场表现 - 提前上市策略使基地多赚10多万元 [2] - 活水运输车将捕捞的对虾运往杭州各大商超,满足市场需求 [4] - 错峰销售策略提升亩产值,推动现代渔业发展 [4]
沙漠旁的疏勒蔬果香(经济新方位·县域经济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10 21:30
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 - 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由撂荒盐碱地改造而成,包含879个温室蔬菜拱棚、7万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和6500平方米育苗中心 [4][9] - 示范园采用"智能温室试验+农户订单生产"模式,智能温室筛选适种品种并提供种植数据,农户租用拱棚进行规模化生产,园区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品牌和销售,单个拱棚年产值约15万元 [9] - 园区已吸引600多农户租用拱棚,农户布威海丽且姆·图尔荪租用3个拱棚种植普罗旺斯西红柿,首年收入超10万元 [8][9]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 疏勒县建立水发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校,通过援疆项目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超3.8万人次 [8] - 农户从技术员到独立经营者的转型路径清晰,示范园为租棚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包括翻地、栽苗、授粉等环节 [7][8] 盐碱地改良与品种筛选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在疏勒建设试验示范基地,筛选出400多个蔬菜品种中的40个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 [12] - 企业通过成立专家小组检测土壤成分并针对性改良,例如新疆蔬乐农业对50多个西瓜品种进行试种筛选 [12] 产业链延伸与市场拓展 - 疏勒县已形成30多个蔬菜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约15万吨,配套建设深加工生产线、2万平方米冷库和1.3万平方米交易市场 [13] - 当地建成2万亩蔬菜生产基地、5600亩日光温室和4万多个拱棚,年产蔬菜超60万吨,产值15.6亿元,产品销往乌鲁木齐、北京、上海及粤港澳大湾区 [13] 生态屏障建设 - 沙漠边缘防护林工程使疏勒县沙尘天气能见度从5-10米提升至100-500米,为设施农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10][11]
小小蓝莓,在科技大棚种出9个亿
新华财经· 2025-05-10 06:50
数字化农业技术应用 - 水肥一体化系统、虫情监测仪、小型气象站等数字化设施实现手机/平板一键操控[1] - 传感器密布的数字化大棚使蓝莓亩产量提高2倍至1.8吨以上[1] - 亩产值可达9万元以上,相比传统种植模式显著提升[1] 新型农业合作模式 -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提供设施和技术,农户负责日常管护[1] - 年均聘用季节性临时工2万余人次,人均增收2万至3万元[1] - 土地变基地、农民变工人,实现产业升级[1] 高原特色农业优势 - 利用高原湖泊、干热河谷等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实现错峰上市[2] - 早熟蓝莓春节期间售价达240-260元/公斤,旺季降至50-60元/公斤[2] - 设施农业具有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的"三高"特点[2] 区域农业转型成果 - 澄江市蓝莓种植面积达1.52万亩,年产值超9亿元[3] - 1.42万亩采用"温室大棚+全基质+水肥一体化"先进种植模式[3] - 形成"6+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云菜云果走向全国及国际市场[3] 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平衡 - 澄江市17.58万亩耕地位于抚仙湖径流区,传统农业受限制[2] - 放弃大水大肥作物,转向绿色高端精品农业[2] - 现代设施农业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