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力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 “稳”字背后释放哪些深意?
新华网· 2025-09-12 23:51
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背景 - 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启动实施 包括电力装备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方案已发布 其他行业方案将陆续推出[1] - 方案推出时点处于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周年 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1] 推出新一轮方案的原因 - 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3.8% 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三重压力[2] - 2024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稳步提升[2] -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加 部分产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困难[2] - 新一轮方案注重推动重点行业保持合理增速 更关注效益改善和结构提升[2] 十大重点行业的特征 - 方案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大行业[3] - 十大行业合计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4] - 重点行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 以电子信息制造业关联光伏和锂电池行业为例 电力装备行业驱动新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升级[5] - 十大行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为新技术新模式提供试验场和应用空间[5] 政策发力方向 - 方案从供需两端发力 供给侧加强技术创新改造、质量品牌标准建设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6] - 人工智能在已发布方案中处于重要位置 电子信息制造业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标准 电力装备行业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和5G+工业互联网应用[7][8] - 需求侧促进传统消费升级、拓展新消费场景、加快新业态推广应用和引导企业走出去[8] - 强调重大工程引领作用 包括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设备更新和重大项目建设 推动重大水电建设[8][9] 企业发展机遇 - 政策拒绝非理性竞争 引导企业从拼价格转向拼技术、拼质量和拼品牌 主动布局高附加值产品[10] - 方案指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具体清单 包括研发XR新型终端设备和支持新能源、智能电网装备等领域关键核心产品创新项目[10] - 提供具体企业扶持措施 包括落实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 加快首台套试验验证平台建设 鼓励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和国有企业采购创新产品[10] - 行业发展潜力有望随着方案落地不断释放[11]
三部门:推动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9-12 23:28
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其中提出,到2026年我国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 升。 方案明确2025—2026 年主要目标是: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 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备 出口量实现增长;重点地区、重点 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 营收增 速 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 10%左右;推动 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近年来,全球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我国正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电力装备行业带来 旺盛需求,整 1体来看,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形势良好。 方案提出了八方面工作举措。提高装备供给质量。统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 大技术装备攻关,突 破一批标志性装备,进一步提升电力装备供给水平。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 稳定电力装备需求。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 地,推动 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 发、水风光一体化开发。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 转型,加强绿色基建、新 ...
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 背后释放哪些深意?
新华网· 2025-09-12 22:58
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背景 - 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启动实施 包括电力装备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等行业[1] - 2023年曾推出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当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3.8%[2] - 当前工业经济稳健向好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2] 十大重点行业选择依据 - 聚焦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 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 轻工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大行业[3] - 这些行业合计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4] - 重点行业产业链长 关联度高 以"一链"带"百链" 对产业体系有明显支撑作用[5] - 十大行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为新技术新模式提供试验场和应用空间[5] 政策发力方向 - 方案从供需两端发力 加强技术创新改造和质量品牌标准建设[6] - 人工智能在已发布的两份文件中均被置于重要位置[7] - 电子信息制造业政策引导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8] - 电力装备行业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8] - 需求侧措施包括促进传统消费升级 拓展新消费场景 加快新业态推广[8] - 强调重大工程引领作用 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重大项目建设[8] 企业发展机遇 - 政策传递拒绝非理性竞争信号 引导企业从拼价格转向拼技术拼质量拼品牌[10] - 明确技术创新清单 包括研发高性能轻量级扩展现实设备等新型终端[10] - 具体扶持措施包括落实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 加快首台套试验验证平台建设[10] - 鼓励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 发挥国有企业大用户作用[10] - 从资金支持到研发平台建设 提供中试服务和市场开拓帮助[10]
扩大国内需求 开拓国际市场 三部门发文推动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9-12 22:03
行业目标 - 电力装备行业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 行业发展现状 - 电力装备行业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 [1]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运行 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 [1] - 新能源装备成为制造业优势领域 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1] 政策支持举措 - 方案从提高装备供给质量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提出举措 [2] - 加快装备推广应用 强化标准支撑引领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2] - 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强化产业链协同 [2]
三部门: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能源电力设备更新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20:20
行业增长目标 - 力争2025年至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 [1] - 龙头企业营收增速10%左右 [1] 供给与出口目标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 [1] -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1] 技术发展与转型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2] -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2] -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在电力装备领域应用 [2]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1] 能效与循环利用 - 提高电动机 变压器 配电装备等能效水平 [2] - 促进风电 光伏等新能源装备循环 [2] - 鼓励企业开展退役叶片 光伏组件等再利用 [2] - 稳妥推进发电机 齿轮箱等高附加值产品再制造 [2] 国内需求扩张 - 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 [3] - 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3] -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3] - 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 [3] 能源结构调整 - 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 [3] - 推进新一代煤电改造建设 [3] - 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3] - 积极稳妥推动重大水电建设 [3] 新型能源开发 - 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 [3] - 稳步推进核电开发 [3] - 积极安全有序推动一批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 [3] 基础设施优化 - 优化全国电力系统设计 [3] - 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 [3] - 结合算力中心建设等新需求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 [2]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电力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1][2] -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节能节水 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 [2] - 鼓励相关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2] -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加强企业数据对接共享 [2]
三部门发布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依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智能电网等重大工程建设 稳定电力装备国内需求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证券时报· 2025-09-12 19:23
发展目标 - 2025至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 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1] 供给侧措施 - 统筹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突破标志性装备 [1] - 在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装备等领域支持关键核心产品创新项目 保障装备供给能力 [3]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加快绿色化升级改造 [3] 需求侧措施 - 依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海上风电基地 智能电网和抽水蓄能电站等能源工程建设稳定国内需求 [1] - 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 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 [3] - 通过水 火 风 光 核及特高压等重大能源工程保障国内需求 [3] 国际市场拓展 - 充分利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机遇拓展海外市场 [1] -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 光伏和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 [3] - 明确国际市场开拓方向 发挥双多边合作机制作用 [3] 行业规范与质量提升 - 制定实施风电和光伏等行业规范 通过标准引领产品质量提升 [2] - 不断完善电力装备领域标准体系 带动电线线缆 变压器和电动机等设备质量提升 [3] - 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优质供给创造新需求 [2][3] 行业发展基础 - 2023年工信部发布第一轮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2]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运行 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 [2] - 近期一系列重大能源工程启幕推动行业需求走高 [2]
【新华解读】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 “稳”字背后释放哪些深意?
新华社· 2025-09-12 18:01
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启动 - 时隔两年再次启动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 电力装备行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已发布 其他行业方案将陆续推出 [1] - 十大重点行业包括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 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 轻工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 这些行业合计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 [3][4] - 当前工业经济稳健向好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但外部环境复杂性和结构性矛盾凸显 需推动行业质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 政策聚焦供需两端发力 - 供给侧加强技术创新改造 质量品牌标准建设 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需求侧促进传统消费升级 拓展新消费场景 加快新业态推广应用 [6][7] - 人工智能被置于重要位置 电子信息制造业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标准 电力装备行业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 应用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 [7] - 发挥重大工程引领作用 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稳妥推动重大水电建设 撬动投资和拉动消费 [7] 行业发展机遇与企业抓手 - 重点行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 以电力装备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 技术突破驱动新能源发电 智能电网 工业互联等多领域协同升级 托举终端应用场景创新 [5][7] - 政策拒绝非理性竞争 引导企业从拼价格转向拼技术质量品牌 主动布局高附加值产品 如依法治理光伏低价竞争 引导低端产品更新改造 [9] - 明确技术创新清单 如研发高性能轻量级XR新型终端设备 支持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装备关键核心产品创新项目 提供资金支持 研发平台和市场开拓等真招实策 [9]
三部门发布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依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智能电网等重大工程建设,稳定电力装备国内需求,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证券时报· 2025-09-12 17:12
电力装备行业是工业经济的主导性、基础性产业之一,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9月12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 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了电力装备行业接下来的发展目标,2025年—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 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备 出口量实现增长;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 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同时,《方案》结合目前行业面临关键问题,从供给、需求、环境三方面协同发力,提出八方面措施。 在供给侧,将统筹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既"锻长 板",又"补短板"。 在需求侧,依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海上风电基地、智能电网、抽水蓄能电站等能源领域重大工程建 设,稳定电力装备国内需求,充分利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在环境侧,要落实好首台(套)推广应用政策,制定实施风电、光伏等 ...
新华解码|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 “稳”字背后释放哪些深意?
新华网· 2025-09-12 16:49
政策背景与推出时机 - 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于2025-2026年启动实施 首批发布电力装备和电子信息制造业方案 其他行业方案将陆续推出[1] - 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3.8% 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2] - 2024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稳步提升 但外部环境复杂性增加 部分产业结构性矛盾凸显[2] 重点行业选择依据 - 十大行业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3] - 合计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七成左右 重点行业稳定直接关系工业和经济基本盘稳定[4] - 产业链长、关联度高 以电子信息制造业带动光伏、锂电池行业 电力装备行业驱动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领域协同升级[5] - 十大行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支撑 涵盖上游材料到下游场景 为新技术新模式提供试验场和应用空间[5] 政策发力方向 - 供给侧加强技术创新改造 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6] - 人工智能被置于重要位置 电子信息制造业制定智能终端分级标准 电力装备行业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和5G+工业互联网应用[7][8] - 需求侧促进传统消费升级 拓展新消费场景 加快新业态推广 引导企业有序走出去[8] - 强调重大工程引领作用 加力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水电建设[8][9] 企业机遇与政策支持 - 政策拒绝非理性竞争 引导企业从拼价格转向拼技术、拼质量、拼品牌 主动布局高附加值产品[10] - 明确技术创新清单 包括研发XR新型终端设备 支持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装备关键核心产品创新项目[10] - 落实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 加快首台套试验验证平台建设 鼓励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 发挥国有企业采购创新产品作用[10] - 行业发展潜力有望随方案落地持续释放[11]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方案出炉
证券日报· 2025-09-12 16:06
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 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目标,2025年至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 有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重点地区、重 点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 速10%左右;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方案》还提出,鼓励相关金融机构根据电力装备企业实际,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发 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加强相关企业数据对接共享,挖掘数据增信价值,引导金融机构为电力装备 提供精准有效支持。 在强化财税支持方面,《方案》强调,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 策。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电力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具有核心技术和创 新能力的电力装备企业,金融机构可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技术成果转化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