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一代信息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新华社· 2025-09-17 08:2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投入,有效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袁野说。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 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袁野表示,国资央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项牵引性、全局性工作,深入实施中央企业产业焕 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取得很好效果。 从具体领域来看,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形机器人、超导量 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梯次拓展、 合力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 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的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开展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以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设立创投基金,聚焦科技属 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AI+"专项行动落地落实,一批通用 大模型、行业模型加速应用,赋能 ...
央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四五”以来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7 07:01
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 - 中央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局性工作 实施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3] - 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进行系统化布局 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3] - 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3] 产业格局与保障能力 - 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形成"梯次拓展、合力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3] - 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50%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超20%[4]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4] 新兴产业发展规模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过万亿元[4] - 中央企业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和新兴领域[4] - 通过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 有效促进供需对接[4] 创新发展模式 - "AI+"专项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模型加速应用 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4] - 创投基金采取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策略 形成产融结合新模式[4] - 通过供需对接和产业合作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4]
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90万亿元
期货日报网· 2025-09-17 05:56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 见习记者 肖佳煊)9月17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介绍砥砺奋进"十四五"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时表示,中央 企业经营质效保持稳中向好。其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 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3%和8.3%。更为 重要的是,质量效率也有显著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从 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持续改善。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质生产力培育逐渐积厚成势。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度空 前,央企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启航企业培育工程深入实施,战新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 超过20%,30家现代产业链链长企业积极发挥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 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了一批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 快,"AI+"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了智能工厂 ...
资产总额超90万亿元,央企“家底”更厚
证券日报网· 2025-09-17 05:44
中央企业资产与效益增长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7.3% [1]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8.3% [1]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至6.7%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59.4万元/人年增至81.7万元/人年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战新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20% 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2][3] - 2024年战新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3]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万亿元 [3] 产业转型升级成果 - 打造1854个智能工厂 实施"AI+"专项行动布局超800个应用场景 [2] - 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2.8% 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3.9% [2] - 中央企业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占全国50% 工业软件市场份额超20% [3] 产业布局与重组 - 聚焦9个战新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 形成梯次拓展发展格局 [3] - "十四五"期间重组6组10家企业 新组建9家中央企业 [4] - 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加速 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3]
国资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正成为中央企业鲜明特征
北京商报· 2025-09-17 02:43
张玉卓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央企业坚守实体经济根基, 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厚植新兴产业潜力,努力开辟新的增长空间。一方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度空 前,央企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启航企业培育工程,深入实施崭新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 速超过20%。30家现代产业链链长,积极发挥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 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了一批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加 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了智能工厂1854个。万元产值能耗、万 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13.9%。 北京商报讯(记者 和岳)9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 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正在成为中央企业的鲜明特 征。 ...
力合科创(002243) - 002243力合科创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6
2025-09-16 10:04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 以产业实际应用为导向,系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挖掘产业需求并广泛了解科研团队成果 [1] - 提供场地、资金、市场、培训、咨询、创赛等一站式孵化服务,支持全生命周期发展 [1] - 通过培训企业团队、与大企业合作、与区域政府合作、举办科技赛事等方式实现精准供需对接 [1] 投资孵化策略与优势 - 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具备优质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挖掘和孵化能力 [2] - 拥有丰富科技成果来源,可在同领域筛选更优质技术 [2] - 通过资金支持及长期体系化赋能(资源对接、融资支持、大客户拓展等)降低创业风险 [2] 2025年上半年投资布局 - 完成11个投资项目交割,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疗领域 [2] - 重点企业包括中科第五纪(具身物理底座通用大脑)、生境科技、乐谱兰斯(智能技术驱动家装/工业设计) [2] 产学研合作进展 - 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6所高校保持紧密合作 [2] - 转化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高校成果,涉及智能探测与控制微系统、低温等离子体装置等领域 [2] 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 投资孵化零次方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乐谱兰斯(智能工业设计)、中科第五纪(具身物理通用大脑)等企业 [3] - 响应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3]
青港合作启新篇!28个优质海外科创项目在青岛西海岸路演
齐鲁晚报网· 2025-09-15 13:26
作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资源丰富、平台优势突出,汇聚中国海 洋大学等17所驻区高校,"国字号"创新平台达88家,人才总量达92万人。新区不断拓宽高层次人才引 进、使用渠道,在全省率先建立"双聘双跨"校企人才共享机制,设立总规模1亿元"高校人才科创成果转 化基金",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香港城市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名校,高端人才富集,创新能力 突出,去年在新区落地中国香港高校在北方首个创新研究院,为青港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搭建了广阔 的合作平台。 此次项目路演赛涵盖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疗等新区重点布局的产业领 域,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广阔,与新区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未来,新区将组织市场化基 金、专业招商部门、区属国有企业等与优质项目进行精准对接洽谈,以最大的诚意、最开放的姿态、最 优质的服务,力争让更多创新成果在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共同为新区乃至整个青岛市的创新发展 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9月14日下午,以"英才荟萃举动能 青港合作启新篇"为主题的2025香港城市大学国际高层次人才科技成 果转化项目路演赛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蛤蜊青年磁场 ...
北京昌平做强先进制造业
经济日报· 2025-09-13 00:28
昌平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 - 昌平区上半年规上先进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4.8亿元 同比增长11% 占全区工业总产值90% [1] - 过去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 总量突破1800亿元 [1] - 先进制造产业上半年收入增速达15% 产业量级持续提升 [1] 产业转型与创新成果 - 通过数字化转型、头部培育和延链补链推动制造业动能转换 [1] - 小米智能工厂实现高度自动化 单条产线每6秒下线一部高端手机 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1] - 爱康宜诚医疗建成投用3D打印与智能制造基地 展示国内首个3D打印人工全膝关节系统 [2] 产业体系与政策支持 - 构建以高端装备、医药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制造业链群 [2] - 出台"专精特新"支持政策包 针对企业用能、用地、用工诉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保障 [1] - 坚持制造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制造业比重持续提高 [1]
优质项目带动骨干企业支撑 北京昌平做强先进制造业
经济日报· 2025-09-12 21:57
作为北京市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今年上半年,昌平区规上先进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4.8亿 元,同比增长1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九成。昌平区从数字转型、头部培育、延链补链等方面推动制造 业实现动能转换,着力打造首都先进制造业高地。 "过去5年,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总量突破1800亿元。"北京市昌平区委书记、未来科学 城党工委书记甘靖中表示,在北京市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背景下,昌平紧扣先进 制造主线,坚持制造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制造业比重不断提高。 位于昌平的小米首座自有数字化智能工厂实现高度自动化,单条产线每6秒就能下线一部高端智能手 机,已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昌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金鑫介绍,今年上半年,昌平区先进 制造产业收入增速达15%,产业量级持续增加。 围绕高精尖产业体系,昌平以高质量项目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构建起以高端装备、医药制造、新 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制造业链群,为全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动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制造业不只要"搬进来",更要"留下来"。针对高端制造企业用能、用地、用工等核心诉求,昌平区出 台"专精特新"支持政策包,提 ...
首批20个“滨州场景机会清单”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9-12 12:27
供稿:高技术科 陈磊 滨州市依托"5210N"产业集群规模庞大、数字化应用场景丰富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场景创新工作。本次重点围绕高端铝、食品加工和畜牧水产、低空经 济、新一代信息技术、惠民县特色产业发布场景,以场景开放推动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姚振祥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接续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打造形成了具有滨州特色 的"5210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这次场景机会清单的发布,就是聚焦我们的优势产业集群,通过主动梳理,开放具体场景和市场机会,清晰地告诉企 业"我们有什么资源"、"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项目",通过链接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推动优质企业双向奔赴、"接单"落地,从而提升招商引资的质效。下一 步,市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聚焦产业培育发展,深度挖掘、主动开放场景资源,打造更多的标杆应用场景,推动招商引资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为 全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9月11日,在"兵学赋能 产链共兴"孙子智慧赋能产业合作交流会上,首批20个"滨州场景机会清单"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