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软件
icon
搜索文档
央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四五”以来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7 07:01
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 - 中央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局性工作 实施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3] - 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进行系统化布局 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3] - 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3] 产业格局与保障能力 - 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形成"梯次拓展、合力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3] - 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50%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超20%[4]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4] 新兴产业发展规模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过万亿元[4] - 中央企业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和新兴领域[4] - 通过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 有效促进供需对接[4] 创新发展模式 - "AI+"专项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模型加速应用 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4] - 创投基金采取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策略 形成产融结合新模式[4] - 通过供需对接和产业合作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4]
上海企业反“内卷”的底气,从何而来?解放日报调研本市民营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9-17 06:54
上海民营经济整体贡献 - 2024年上海民营经济创造全市近30%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 [1] - 贡献全市75%新增就业 [1] - 全市80%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为民营企业 [1] 工业数字化领域 - 黑湖科技服务超30000家大中小工厂实现数字化转型 [4] - 成为亚太地区服务工厂数量最多的工业软件企业 [4] - 通过服务工厂柔性生产需求积累首批客户并实现行业领先 [4] 高端医疗装备领域 - 联影医疗扭转中国高端医疗设备80%以上CT、90%以上磁共振和100%PET-CT依赖进口的局面 [6] - 产品进驻全球近90个国家和地区15000多家临床及科研机构 [6] - 推动3.0T磁共振等高端医疗设备自主研发破冰 [6] 产业集群协同效应 - 长三角产业化能力和设施配套能力被评价为世界最好 [6] - 联影医疗培育近1000家优质国产供应商,其中近100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8] - 助推数十家生态链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8] 智能机器人产业 - 智元机器人依托上海强大供应链,核心部件如关节来自周边工厂企业 [8] - 早期通过品牌客户对接加速产品优化过程 [8] - 零部件大规模量产和大模型迭代推动机器人快速发展 [9] 生物医药领域 - 和元生物从12平方米办公室起步,建成5000平方米综合研发平台 [9][10] - 在临港新片区投资超15亿元建设近8万平方米产业基地 [10] - 挂牌新三板后于2022年成功登陆科创板 [9][10]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 西井科技产品落地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200家客户 [10] - 从单一物流场景拓展至海港、空港等多式联运全节点 [10] - AI模型需要足够数据量和场景理解才能在垂直场景发挥价值 [10] 技术创新突破 - AI赋能使文化艺术资源突破物理空间限制走向世界 [3] - 新兴大模型迭代为工业数字化带来更丰富科技实践 [4][5] - 产学研融合创新构成企业重要优势 [8]
“家底”更厚、“智造”更强!数说央企高质量发展成果
央视新闻· 2025-09-17 04:55
核心观点 - 中央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显著增长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扩大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1][2][3][4][5] 财务表现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7.3% [3]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8.3% [3] - 累计上缴税费超过10万亿元 完成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 [3] 投资扩张 -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万亿元 年均增速6.3% [4] - 以市场化方式发行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 拟发行总规模5000亿元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比"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 [5] 科技创新 - 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 投入强度从2.6%提升到2.8% [3] - 参与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 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3] - 集中攻克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工业软件等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2] 产业布局 - 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 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设立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5] -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5] 数字化转型 - "AI+"专项行动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 [3] - 打造智能工厂1854个 [3] - 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2.8% 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3.9% [3] 新兴产业发展 - 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一半 [5] -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比例超20% [5] - 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形成产融结合新模式 [5]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克
经济观察网· 2025-09-17 03:00
经济观察网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相关负 责人介绍,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沃土结出了累累硕果,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领域一批"卡 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克,嫦娥六号、梦想号、"奋斗者"号、深地一号等一批"大国重器"捷报频 传,C919大型客机、国产大型邮轮持续擦亮"中国制造"名片,九三阅兵中系列新域新质作战力量震撼 亮相,极大提振了民族自信自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
鼎捷数智(300378):25H1东南亚市场高增 AI 赋能效果显现
新浪财经· 2025-09-17 02:3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45亿元 同比增长4.08% [1] - 归母净利润0.45亿元 同比增长6.09% [1] - 归母扣非净利润0.36亿元 同比减少9.89% [1]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大陆地区营收4.76亿元 同比增长4.61% [1] - 非中国大陆地区营收5.69亿元 同比增长3.65% [1] - 东南亚地区收入同比增长60.87% [2] - 公司通过地区织密策略强化中西部市场渗透 [1] 业务发展 - 研发设计类业务营收0.57亿元 同比增长11.05% [3] - 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5.91% [4] - 工业软件四大业务线全面实现营收正增长 [3] - PLM产品获近百家客户签约 数十家客户成功部署 [3] 技术创新与产品发展 - 发布业内首款AI技术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3] - 完成多个AI智能体研发 引入向量数据库技术 [3] - 智能数据套件构建企业数据底座和知识图谱 [4] - 融合Azure GPT 通义千问 豆包 DeepSeek等大模型能力 [4] 运营效益 - AI配方智能生成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约15% [4] - 产品合格率提高8% [4] - 通过AI工具实现人效提升和盈利能力改善 [1] - 引入当地解决方案伙伴培训带动收入增长 [2] 市场机遇与战略 - 把握中企出海与东南亚数智化升级机遇 [2] - 深化半导体制造国产替代等行业解决方案 [1] - 通过产业联盟运营扩大商机触达范围 [2] - 紧抓AI 劳动力短缺 信息安全 绿色制造产业趋势 [2]
市场点评报告:“十五五”定调新型工业化
中银国际· 2025-09-17 02:34
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定调新型工业化战略 聚焦数字化 绿色化 高端化三大方向 高端装备 人工智能与绿色制造成为中长期配置主线 [2][3] - 政策红利将集中于具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国际化经营优势及产业链牵引作用的企业 国央企和龙头民企有望率先受益 [3] - "人工智能+"行动与国际化布局带来新预期差 工业互联网 工业软件 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将获制度性利好 [3][5][6] 战略定位与政策重点 - "十五五"被定位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阶段 需把握科技革命机遇并应对复杂外部环境 [3] - 政策延续制造业强国战略 明确制造业合理比重是基本盘 高端制造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3] - 强化科技创新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组建创新联合体 形成"产学研结合 龙头引领"的创新体系 [3] - 提升行业治理 防范非理性竞争 加强行业自律 避免过度"内卷" [3] - 推动"走出去"与安全并重 注重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基础能力建设 [3] 产业升级方向 - 装备制造 工业母机 特种材料等战略性行业将获长期政策支持 [3] - 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场景拓展提升至新高度 工业互联网 工业软件 AI驱动智能制造链条加速落地 [3][6] - 绿色化转型仍是重要方向 新能源装备 节能技术 绿色工厂在"双碳"目标下获长期增长空间 [3] - 通过龙头带动提升产业链水平 推动产业格局有序优化 [3] 重点产业赛道 - 强化产业链现代化根基:突破集成电路 基础软件 先进材料等"卡脖子"技术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4] - 数字技术赋能实体产业:加快6G 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 推动制造业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4] - 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研发设计 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 构建"产品+服务"生态体系 [4] - 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攻关高端芯片 工业软件等技术瓶颈 分层培育领航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 [4] - 布局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 孵化量子科技 基因技术 氢能等未来产业 [4] 人工智能+政策部署 - 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 明确战略定位 [5] - 2024年6月发布《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构建高质量标准体系 [5] -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培育未来产业 [5] - 2025年2月国资委要求央企将人工智能发展作为"十五五"规划重点 [5] - 2025年7月国务院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政策进入密集落地期 [5][6] 人工智能+重点应用领域 - 科学技术:建设科学大模型 推动研发-工程-产品一体化 突破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6G等技术 [6] - 产业发展:工业全链条智能化 农业数智化 服务业智能化转型 [6] - 消费提质:发展智能助理 陪伴型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 机器人 智能家居等新业态 [6] - 民生福祉:创新工作方式与教育模式 提升健康养老 文化创作等生活品质 [6] - 治理能力: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 公共安全治理 生态治理等领域应用 [6] - 全球合作:弥合全球智能鸿沟 推动规则与标准对接 [6]
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访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熊茂平
经济日报· 2025-09-16 22:32
海洋工程制造业发展现状 - 2024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产值达620亿元 同比增长12.7% 年建造能力1200万载重吨 总装建造能力居全国前列[1] - 三大指标国内占比显著提升 造船完工量从8.7%升至13.5% 新接订单量从15.7%升至18.6% 在手订单量从15.2%升至17.5%[1] - 四大总装企业(中船集团大连造船/中远海运/恒力重工/中远川崎)在手订单排期至2029年[1] - 突破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及单舱世界最大1.3万立方米B型LNG燃料舱技术[1] - 将深远海养殖装备作为新赛道 发展重力式网箱和养殖工船产品[1] 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 重点发力LNG/LPG/超大型集装箱/豪华邮轮等高技术船舶 建设世界级制造基地[2] - 构建以长兴岛/旅顺口/大连湾/太平湾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 布局大型远洋船舶及深海装备产业链[2] - 攻关高端船型设计/新型动力系统/关键部件等"卡脖子"技术 提升高附加值船型设计建造能力[2] - 打造研发设计/总装制造/维修改装/试验验证四大高地 实现全链条协同融合[2] - 发展LNG/甲醇/氢/氨等低碳零碳燃料船舶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2] 海洋经济基础优势 - 海洋产业覆盖26个细分领域(全国共28个)及13个主要产业(全国共15个)[3] - 形成"3+4+N"产业格局:海洋旅游业/渔业/化工业为主导 海洋交通运输/船舶工业/工程装备制造/水产品加工为支撑[3] - 拥有106条海运航线 连通160多个国家300多个港口 覆盖RCEP核心港口[3] - 港口配备231个生产性泊位(含118个深水泊位) 包括45万吨油品码头/40万吨矿石码头/14万吨集装箱码头[3] - 水下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海上平台拆除/海底电缆敷设/海洋科考等领域[3] 高新区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 编制《大连高新区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 建立"1+8"产业链机制(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人工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洁净能源/生命科学/海洋科技)[4] - 组建200余个产学研联盟 挖掘500余项科技成果[4] - 推进东北三省一区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建设 开发装备制造业专用软件[5] - 依托长征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轴承和汽配行业形成N+X解决方案[5] - 发展智能座舱产业链(智能座舱+智行云网数据链+核心部件供应链)[5] - 重点研发水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具身机器人 建设化工/海洋/软件开发等行业垂直大模型[5] 发展挑战 - 海洋经济存在资源整合与要素配置的体制机制制约[4] - 传统产业(海洋渔业/化工/船舶)需转型升级 海洋服务业能级偏低 新兴产业发展缓慢[4] - 科技创新与产业竞争力转化成效不足 产学研协同需深化[4] -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协调性有待加强[4]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上海“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 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央广网· 2025-09-15 00:55
央广网北京9月15日消息(记者胡祎玮 周洪 成奕霖)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 要》报道,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以开放为底色、以创新为引擎,不断在"引进 来""走出去"双向奔赴中探索发展新路径,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上海样本"。 走进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家智能产品平台型企业,展厅内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新款手机、超薄 笔记本电脑、智能终端等各类产品琳琅满目。今年上半年,企业实现总营收839亿元,同比增长113%, 其中,海外业务占总营收约50%。企业副总裁李玉桃介绍,依托上海在研发人才、供应链整合上的独特 优势,企业正加速向机器人、工业软件、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突破。 李玉桃:我们现在整个研发团队有19000多人,占比接近总人数的30%,每年我们的研发投入会有 至少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前瞻式地布局研发团队,助力我们现在的多元化产品需求,所以实际上是基于 我们上海总部的研发的地位,来赋能我们区域和支撑我们海外规模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上海高附加值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从54%上升到60%,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突破三 分之一。除了"走出去",还要"引进来"。"十四五"以来,上海新增认定跨国 ...
众多企业持续加码布局,陆家嘴迈向全球最佳投资目的地
搜狐财经· 2025-09-11 09:35
公司发展 - 达索系统中国业务增长超过22倍 客户数量突破6万家[1] - 达索系统2025年上半年大中华区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2] - ABeam Consulting大中华区员工规模超1100人 德硕管理咨询获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证书[2] 投资环境 - 陆家嘴1-7月新增合同外资项目156个 其中新设项目88个同比增长18.92%[1] - 合同外资金额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4.37% 实到外资6.33亿美元同比增长44.18%[1] - 陆家嘴以全市0.5%面积贡献近14%经济总量 外资企业以1/7数量贡献近1/2税收[3] 战略布局 - 达索系统设立中国首个3DEXPERIENCE实验室 聚焦先进制造与生命科学领域[1][2] - 陆家嘴率先落地全国首批外商独资公募基金 首家外资独资券商等标志性项目[4] - 延伸全球招商网络至伦敦金融城和沙特利雅得 加速吸引一带一路国家对华投资[4] 区位优势 - 陆家嘴提供完备市场体系与开放创新环境 拥有国际化人才资源与产业生态[3] - 汇聚国内外顶尖金融机构和龙头企业 配套设施吸引金融科技专业人才[3] - 依托自贸区制度型开放优势 在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取得全国第一案例[4]
山西证券研究早观点-20250908
山西证券· 2025-09-08 01:36
核心观点 - 报告覆盖四家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 重点关注控制类电机、工业自动化、工业软件和轮胎制造领域的业务进展和增长潜力 [5][6][7][10][11][14][15] - 三协电机在微特电机领域技术领先 2024年营收4.20亿元 归母净利润5633.50万元 三年营收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14.23%和30.15% [6] - 中控技术上半年业绩承压但工业AI和机器人业务进展迅速 TPT软件收入1.17亿元 机器人业务收入1.10亿元并新签订单2亿元 [7][10] - 中望软件海外市场增长42.21% 2D CAD产品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11.82% 但教育市场收入下降36% [11][12] - 森麒麟受关税和原材料成本影响业绩短期承压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7亿元同比下降37.6% 摩洛哥工厂即将放量 [14][15][16] 市场走势 - 国内市场主要指数普遍上涨 创业板指涨幅达6.55% 科创50指数上涨3.39% 上证指数收于3812.51点涨幅1.24% [4] 三协电机投资价值 - 公司专注控制类电机产品 包括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无刷电机 覆盖半导体、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6]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 从2.87亿元增至4.20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2697.63万元增至5633.50万元 [6] - 全球微特电机市场规模2024年达467.4亿美元 预计2032年达769.9亿美元 中国年产销量约151亿台 [6] - 发行价对应市值6.52亿元 2024年市盈率11.57倍 较可比公司均值68.06倍存在折价 [6] 中控技术业务分析 - 2025上半年营收38.30亿元同比下降9.92% 归母净利润3.54亿元同比下降31.46% [7] - 能源、建材、造纸行业收入分别增长9.32%、82.58%、77.56% 但石化化工行业收入平稳 [10] - 工业AI产品TPT 2平台落地超110个项目 上半年TPT类软件收入1.17亿元 [10] - 机器人业务收入1.10亿元 新签订单2亿元 Plantbot解决方案已升级至V2.2版本 [10] 中望软件业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收3.34亿元同比增长8.24%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0.52亿元 [11] - 海外市场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42.21% 日本、泰国等区域增长超50% [11] - 2D CAD产品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11.82% 3D CAD产品收入0.92亿元仅增3.40% [12] - CAE产品收入388.55万元增长25.38% 博超系列收入796.03万元增长85.88% [12] 森麒麟经营状况 - 2025上半年营收41.2亿元同比微增0.2% 归母净利润6.7亿元同比下降37.6% [14] - 轮胎产量1557万条同比下降3.21% 销量1487万条同比下降1.5% [15] - 毛利率24.60%同比下降8.64个百分点 净利率16.31%同比下降9.90个百分点 [15] - 泰国工厂净利润4.3亿元同比下降38.6% 摩洛哥工厂1200万条产能项目正在爬坡 [16] 行业与产品动态 - 微特电机应用于安防、纺织、光伏、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医疗等众多领域 [6] - 中控技术在石化、煤化工、氯碱、热电等行业落地工业AI应用 [10] - 中望软件ZWCAD 2026新增参数化设计功能 重点拓展建筑、市政、能源动力等领域 [12] - 轮胎原材料价格指数2025Q2为112.8 环比下降14.2% 预计Q3成本下降将产生正面影响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