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

搜索文档
每周观察 | 2025年QD-OLED在OLED显示器出货占比将升至73%;预计2Q25存储器合约价涨幅将扩大…
TrendForce集邦· 2025-04-18 03:50
QD-OLED显示器市场 - 预计2025年QD-OLED在OLED显示器出货占比将从2024年68%提升至73% [2] - 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带动QD-OLED出货量成长 在高阶显示器领域竞争力显著 [2] - 更多品牌和产品线将采用QD-OLED技术 以满足高阶玩家和专业使用者对画质与刷新率的需求 [2] 存储器市场 - 国际形势变化推动存储器供需策略调整 2Q25合约价涨幅预期扩大 [5] - 买卖双方急于完成交易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第二季存储器交易动能增强 [5] LED植物生长灯市场 - 2029年全球LED植物生长灯市场规模有望成长至20 56亿美元 [8] 显示面板行业动态 - 乐金显示广州LCD厂正式交割 TCL华星光电大世代线产能面积占比将提升至22 9% [12] 光伏行业 - 阶段性供需失衡导致产业链价格回吐前期涨幅 [10]
京东方A一季度净利预增超63% 行业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证券时报网· 2025-04-15 13:30
文章核心观点 - 京东方A 2024年业绩良好营收和净利润双增,各业务板块表现出色,2025年一季度业绩延续增长态势 [1][2] 2024年整体业绩情况 - 实现营收1983.81亿元,同比增长13.66%;净利润为53.23亿元,同比增长108.97%;扣非净利润为38.37亿元,同比增长706.60% [1] LCD业务情况 - 受供应端按需生产、需求端“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创新应用扩类增量等影响,主要应用领域结构性改善,电视类应用同比增长明显,中国大陆市场下半年重现增长,大尺寸化程度创新高,海外市场需求向好,产品价格全年波动上行 [1] - 在主流应用领域保持出货量全球第一,重点发力超大尺寸(85寸及以上)产品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UBCell技术持续迭代匹配高端电视产品需求 [1] 柔性AMOLED业务情况 - 全年出货量约1.4亿片,同比持续增长,产品结构明显优化,高端占比显著提升 [2] - 量产交付全球首款三折产品,折叠产品整体出货增长约40%;Tandem双层串联智能手机终端方案独供多家品牌旗舰机型,实现量产出货 [2] - 积极布局车载、IT等中尺寸创新应用 [2] 创新业务情况 - MLED业务战略聚焦成效初显,经营改善明显 [2] - 传感智慧视窗营收同比翻倍增长,光幕侧窗产品实现高端客户定点 [2] - 智慧医工业务营收、门诊量、出院量同比持续增长 [2] 战略进展情况 - 基于“屏之物联”战略升维创新性地提出“第N曲线”理论,相关业务进展顺利 [2] - 钙钛矿中试线顺利产出行业首片2.4m×1.2m光伏电池样品,转化效率达行业头部水平 [2] - 玻璃基封装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2] - “AI+”战略正式发布,积极推进AI在生产制造、产品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赋能增效 [2] 2025年一季度业绩情况 - 预计实现净利润在16亿元至16.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63%至68%;扣非净利润预计为13亿元至14亿元,同比增长118%至135% [2] 2025年一季度各业务情况 - LCD方面,中国大陆“以旧换新”政策延续,海外市场客户备货,部分需求提前释放,行业整体尤其是TV类产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公司LCD业务同比显著增长 [3] - 柔性AMOLED方面,第一季度是行业传统淡季,“以旧换新”政策下中低端智能手机受益明显,剔除折旧增加等因素影响,业务经营同比有所改善 [3] 全年展望 - 持续深耕以折叠为代表的高端市场,积极布局车载、IT等中尺寸创新应用,强化产品和技术能力,提升柔性AMOLED业务整体竞争力 [3]
京东方A:2024年度净利润53.23亿元,同比增长108.97%
快讯· 2025-04-15 12:18
文章核心观点 - 京东方A 2024年度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1] 分组1:营收情况 - 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为1983.81亿元,同比增长13.66% [1] 分组2:利润情况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23亿元,同比增长108.97%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37亿元,同比增长706.60% [1] 分组3:每股收益情况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4元,同比增长133.33% [1]
成本竞赛升级,中大尺寸OLED如何突围?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4-11 05:56
OLED技术应用现状 - 2024年智能手机领域OLED技术渗透率突破60%,折叠屏手机成为亮点,厚度已降至9毫米以下,成本优化显著 [3] - 苹果计划于2026年推出折叠手机,预计以用户体验优先,可能加速行业标准升级和供应链成熟 [3] - 中大尺寸显示设备(如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中OLED应用稳步增长,但渗透率仍处于发展初期 [5] 技术挑战与成本问题 - 中大尺寸OLED面临成本与寿命问题,笔记本电脑应用中能耗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5] - 背板技术影响成本,三星显示选择Oxide技术(成本较低),京东方选择LTPO技术(成本较高但整合LTPS与Oxide优点) [5][6] - 蒸镀技术升级挑战包括FMM开发难度、色偏问题、蒸镀均匀性,Tandem技术提高寿命但良率影响成本 [6] - 蒸镀材料早期被国外垄断,部分价格达100~200美元/克,随着专利到期和国内企业进入,成本有望降低 [8] 生产线与成本分析 - 5.5代线生产Rigid+single RGB OLED成本价70~80美元,6代线采用Hybrid+Tandem技术成本价升至100~120美元 [8] - 高世代线初期成本价高达600-700美元,预计至2029 Q4后生产成本才能与6代线相当 [8] - 苹果若2027年全面采用OLED屏幕,可能优先选择6代线供应,三星显示、京东方、LG Display为候选 [9] 非主流技术发展 - 维信诺无FMM技术(ViP)拥有更高开口率和更低IR Drop,但制程复杂良率挑战大 [10] - TCL华星光电印刷OLED技术可减少材料损耗30%,已试产21.6英寸4K医疗显示器,喷墨精度与均匀性仍需突破 [10] QD-OLED与WOLED竞争 - QD-OLED(三星)色彩纯度更高,WOLED(LG Display)成熟度高且全屏亮度均匀性好 [11] - 31.5吋显示器中WOLED成本略低于QD-OLED,两者价格约250美元,QD-OLED因新厂折旧和量子点材料成本较高 [13] - WOLED设备折旧2025年到期后成本或下降,QD-OLED通过绿色发光层提升能效,WOLED通过独立发光层增强亮度 [13]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国内厂商在UTG、FMM等关键材料和设备领域突破将加速OLED成本下降 [14] - OLED正通过老化抑制技术、蓝光材料升级和供应链本地化向折叠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等领域拓展 [14] - 面板厂商探索高世代生产线、新型蒸镀技术和非主流技术路径,以提升性能并降低成本 [14][15]
研报 | 关税变量对显示器需求与售价及AMOLED上游材料的影响
TrendForce集邦· 2025-04-09 09:11
美国对等关税对消费性电子产业的影响 - 美国自4月9日起实施对等关税 主要考量贸易逆差 亚洲尤其是东南亚作为消费性电子供应链重镇受波及 [1] - 显示器产业可能面临光学膜片与AMOLED有机发光材料被加征关税 终端需求可能下降且产品售价或调升 [1] - 面板及相关零组件供应链主要位于亚洲 未直接出口美国 液晶显示器面板及相关零组件暂未被波及 [1] 终端产品需求与市场反应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可能冲击各终端产品应用需求 关税全面上升增加物价上涨机率 影响消费信心 [1] - 消费者预算有限下 电视、笔电等消费性电子装置需求可能下滑 [1] - IT市场商务需求原预期今年恢复 但市场前景不明可能延缓企业IT支出与商务市场回温速度 [1] 供应链短期应对策略 - 消费性电子品牌客户暂缓东南亚相关生产据点出货 评估墨西哥产能以延缓关税压力 [2] - 若关税方向无调整 品牌在美国约有三个月库存 预估最快今年下半年终端售价开始调涨以转嫁成本 [2] 其他行业动态 - 4Q24智能手机产量季增9_2% 受苹果手机年末生产高峰及中国补贴政策带动 [6] - TCL华星光电大世代线产能面积占比将提升至22_9% 乐金显示广州LCD厂正式交割 [8]
最新面板价格趋势预测(2025年4月)
TrendForce集邦· 2025-04-07 08:00
文章核心观点 - 4月上旬面板价格预测显示电视面板价格预计维持稳定,显示器面板价格有望继续上涨,笔电面板价格持续持平 [1] 各应用面板价格情况 电视面板 - 4月全尺寸电视面板保持稳定,65吋均价177美元,最低173美元,最高182美元 [5] - 55吋均价127美元,最低122美元,最高130美元 [7] - 43吋均价66美元,最低64美元,最高67美元 [7] - 32吋均价36美元,最低35美元,最高37美元 [7] 显示器面板 - 4月显示器面板价格有望继续上涨,27吋IPS面板均价62.9美元,较前月增长0.2美元,增长0.3%,最低57.5美元,最高65.6美元 [8] - 23.8吋IPS面板均价49.7美元,较前月增长0.3美元,增长0.6%,最低47.0美元,最高51.3美元 [8] 笔记本面板 - 4月各尺寸笔记本面板价格与前月相同,17.3吋TN面板均价自2023年9月下旬至今稳定在38.3美元,本期最低37.7美元,最高39.8美元 [10] - 15.6吋Value IPS面板均价预期为40.3美元,与前月价格相同,本期最低38.6美元,最高41.9美元 [12] - 14.0吋TN面板价格自2024年7月上旬均价稳定在26.9美元,本期最低26.4美元,最高28.1美元 [10] - 11.6吋TN面板均价自2024年7月上旬以来稳定在25.1美元,本期最低24.2美元,最高26.5美元 [10]
三利谱、海信视像公布2024年业绩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4-02 06:10
三利谱业绩表现 - 2024年偏光片总销售量达3,3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40% [1] - 营业收入25.90亿元,同比增长25.25%;归母净利润0.68亿元,同比增长59.07% [1] - 扣非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128.7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42亿元,同比增长1.70% [2] - 第三、四季度营收连续创单季历史新高,毛利率提升 [2] 三利谱业务发展 - OLED系列产品持续放量,国产替代加速 [3] - 合肥二期新产能建设推进顺利,完成产线试产、良率提升和客户认证导入 [3] - 2024年新提交专利申请29件(发明专利19件),新获授权专利25件(发明专利7件) [3] - 累计申请专利252项(含发明专利100项),已获授权176项 [3] 海信视像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585.30亿元,同比增长9.17%;归母净利润22.46亿元,同比增长7.17%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5.95亿元,同比增长22.79%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净资产195.78亿元,同比增长3.62% [5] 海信视像技术布局 - 聚焦ULED、Micro LED、激光显示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创新 [5] - 在AI大模型、RGB-Mini LED、Micro LED系统方案等领域实现技术领先 [5] - Mini LED背光电视产品在海内外市场出货量增长 [6] - AR领域完成Micro LED超小光机开发(体积0.17cc),具备高亮度、高光效和低功耗特性 [6] 行业研究背景 - 报告覆盖中日韩主要面板制造商/品牌 [11] - 数据更新频率为季度 [11]
京东方展示业内首款L型曲面OLED车载中控屏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4-01 09:30
京东方L型曲面OLED车载中控屏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业内首款15.6英寸L型曲面OLED车载中控屏 采用热弯全贴合工艺 通过热压成型实现精准弯曲 显著提升3D造型能力 [1] - 屏幕显示面板、触控集成等多层结构在真空环境中全贴合 薄型化设计厚度仅2.5mm [1] - 以15.6英寸凹面车载显示模组为核心载体 通过135°固定弯折角度与35mm弯折半径设计 突破传统平面显示器物理限制 曲率适配驾驶员手臂自然伸展弧度 [1] 产品性能参数 - 分辨率达2880*1800 亮度大于800nit 确保强光下显示清晰 [1] - 拥有百万级超高对比度 毫秒级响应速度 可实时反馈车辆动态信息 [1] 行业创新应用 - 产品在中关村论坛年会亮相 体现公司在车载显示领域的技术领先性 [1]
LGD广州LCD厂正式交割,TCL华星大世代线产能面积占比提升至22.9%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4-01 09:30
以下文章来源于TrendForce集邦 ,作者TrendForce TrendForce集邦 . TrendForce集邦咨询是一家全球高科技产业研究机构,研究领域横跨存储器、AI服务器、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晶圆代工、显示面板、LED、AR/VR、新能 源(含太阳能光伏、储能和电池)、AI机器人及汽车科技等,提供前瞻性行业研究报告、产业分析 【TrendForce 】 乐金显示广州LCD 8.5代线今日 (4月 1日 ) 正式交割至TCL华星,并改名为t11。 至此,TCL华星将拥有2条6代、4条8.5代、1条 8.6代和2条10.5代LCD产线。 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今年TCL华星借由并购案的完成和t9 8.6代线产能的提升,预计在全球LCD大世代线(5代含以上)的产能面积占比将成 长3.6个百分点,达到22.9%。 图片来源:TCL华星 此外,由于t11主要用于生产电视和PID面板,正式交割后,前三大面板厂京东方、TCL华星及惠科的供应市占率预估将进一步提升至66%。 TCL华星在正式接手t11后,初期将会进行厂区的细部调整,因此仅会以150k sheet大板的产能进行营运,并依照需求生产。T ...
研报 | 乐金显示广州LCD厂今正式交割,TCL华星光电大世代线产能面积占比将提升至22.9%
TrendForce集邦· 2025-04-01 09:25
Apr. 1, 2025 产业洞察 乐金显示广州LCD8.5代线今日 (4月1日) 正式交割至TCL华星,并改名为t11。至此,TCL华星将拥有2 条6代、4条8.5代、1条8.6代和2条10.5代LCD产线。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今年TCL华星借由并购案 的完成和t9 8.6代线产能的提升, 预计在全球LCD大世代线(5代含以上)的产能面积占比将成长3.6个百 分点,达到22.9% 。此外,由于t11主要用于生产电视和PID面板,正式交割后, 前三大面板厂京东方、 TCL华星及惠科的供应市占率预估将进一步提升至66% 。 TCL华星在正式接手t11后,初期将会进行厂区的细部调整,因此仅会以150k sheet大板的产能进行营运, 并依照需求生产。TrendForce集邦咨询认为,优化t11产品的成本、产品新规划及稳定客户源,将是TCL 华星并购t11后的首要任务。 面板产业 趋势分析 商业洞察 信息精选 PS:当您需要在报道中引用TrendForce集邦咨询提供的研报内容或分析资料,请注明资料来源为TrendForce集邦咨询。 近期文章精选 TrendForce 以各厂长期的策略来看,伴随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