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unds
icon
搜索文档
HPS: Valuation Has Become More Attractive (Rating Upgrade)
Seeking Alpha· 2025-08-04 19:38
投资策略 - 在市场不确定性和传统股票波动性较高时期 John Hancock Preferred Income Fund III (HPS) 可作为对冲投资组合的有效工具 [1] - 该基金提供多样化投资敞口 通过配置优先股等资产实现投资组合多元化 [1] - 采用混合投资系统 结合成长型与收益型资产 在获取投资收入同时实现与标普500相当的总回报 [1] 资产配置 - 投资组合基础配置为经典股息成长型股票 并辅以商业发展公司(BDCs) 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和封闭式基金(CEFs) [1] - 该配置方法可显著提升投资收入水平 同时保持与传统指数基金相当的总回报表现 [1] 分析师背景 - 分析师拥有15年以上投资经验 专注于高质量股息股票分析 [1] - 擅长识别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收益型资产 特别关注支付账单能力强的投资品种 [1]
招行王小青调任13万亿招商金控,三家资管子公司亦将换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5:42
招商银行高管变动 - 招商银行副行长王小青因工作原因辞任 辞任自2025年8月4日起生效 其简历已从官网撤下 [1] - 王小青调任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担任党委书记 拟任总经理 接替退休离任的原总经理刘辉 [1] - 王小青在招商银行任职时间较短 2020年加入 2023年1月获聘为副行长 2024年10月卸任深圳分行行长职务 [2] - 王小青在招商银行分管资管板块 兼任招商基金董事长、招商信诺人寿保险董事长、招商信诺资产管理董事长等职 辞任后将不再担任上述子公司职务 [2] 招商金控概况 - 招商金控为招商局集团全资子公司 2022年9月成立 是国内第三家获批设立的金控公司 [1] - 招商金控旗下主要成员企业包括招商银行、招商证券、博时基金、招商仁和人寿等 [1] - 2024年招商金控实现营业收入5075亿元 净利润1602.8亿元 总资产规模达13万亿元 管理资产规模超23万亿元 [1] 王小青职业履历 - 王小青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 2007-2020年在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工作 曾任总裁助理、副总裁等职 [2] - 2020年3月加入招商银行体系 历任招商基金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事长等职 2021年起兼任招商信诺人寿保险董事长 [2] 招商银行子公司情况 - 招商基金由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分别持有55%和45%股份 2024年一季度资管规模1.57万亿元 [3] - 招商信诺资管由招商银行和美国信诺健康人寿保险各持50%股份 2024年一季度资管规模3128.99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36% [3] 其他高管变动 - 招商银行独立董事田宏启因任职期满六年请辞 同时辞去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3]
新华基金注销浙江分公司,中小公募收缩战线渐成趋势
南方都市报· 2025-08-04 12:01
新华基金注销浙江分公司 - 新华基金正式注销浙江分公司 相关手续已在杭州市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完毕 [2] - 浙江分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 2024年参保人数6人 业务涵盖公募基金服务与销售 [2] - 这是近期公募基金行业又一例分公司注销案例 此前金鹰基金、九泰基金、宏利基金、中银基金等多家机构已注销旗下分公司 [2][7] 新华基金近期重大变更 - 公司注册资本由2.18亿元大幅增加188%至6.28亿元 股东恒泰证券和北京华融合计增资近8亿元 [5] - 增资后股权结构变化:恒泰证券持股比例由58.62%降至52.99% 仍为控股股东 华融投资持股比例从30.31%提升至43.18% [5] - 增资资金将用于夯实营运资本、拓展新业务领域 包括ESG投资、跨境资产配置等方向 [5] 浙江地区业务发展情况 - 2019年7月取消浙江金观诚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代销资格 当时在浙江金观诚的保有份额已归零 [6] - 浙江金观诚因内部控制问题多次遭监管处罚 2018年被暂停基金销售业务6个月 2019年至少17家基金公司取消其销售资格 [6] 行业分支机构调整趋势 - 2023年至今多家公募机构注销分公司 包括国投瑞银、金鹰基金、九泰基金、宏利基金、中银基金等 数量远超此前两年总和 [7][8] - 注销案例涉及上海、广州、深圳、海南、浙江等多个地区 部分公司在注销同时新设分支机构 [7][8] - 注销分公司的多为中小型公募 如中金基金(2207.59亿元)、宏利基金(955.61亿元)、德邦基金(545.06亿元)等 [8] 行业战略调整分析 - 注销不等于退出市场 而是将资源从低效区域转向核心经济圈 例如浙江已有财通基金、永赢基金等本土强势机构 [8] - 公募机构应加强核心能力建设 包括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 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8] - 中小公募需通过提升专业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8]
注销!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09:24
【导读】新华基金注销浙江分公司。自去年6月以来,已有多家公募机构注销分公司 日前,新华基金宣布已注销旗下浙江分公司。据统计,自去年6月以来,已有8家公募基金公司宣布注销 部分地区的分公司,这一数量较以往明显增加。 对于注销分公司的原因,多数公司表示此举是为了顺应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在 注销原有分公司的同时,也新设立了其他分公司。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在"提质增 效"的行业大环境下,公募基金行业正加快资源整合的步伐。 除新华基金外,自去年6月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已有九泰、宏利、金鹰、中银、国投瑞银、银华等至 少8家公募基金公司注销了部分地区的分公司。其中,金鹰基金在两个月内接连注销了深圳分公司与海 南分公司。 而对比来看,2023年仅中金基金注销了厦门分公司,2022年也仅有汇安基金注销海南分公司、德邦基金 注销江苏分公司,可见近一年注销分公司的公募数量显著增多。 从具体情况来看,各公司注销地方性分公司的原因不尽相同。部分公司表示,注销某一分公司是为了配 合整体战略布局调整,且在注销前后会在其他地区增设新的分公司。 正如一位知情人士所说:"虽然此前我们在A城市设立了分公司,但近年 ...
ETF热门榜:中证短融相关ETF成交居前,0-4地债ETF(159816.SZ)交易活跃-20250804
搜狐财经· 2025-08-04 09:10
市场成交概况 - 非货币类ETF合计成交3222.28亿元,其中63只ETF成交额突破10亿元 [1] - 短融ETF以250.44亿元成交额位居榜首,信用债ETF基金和科创债ETF南方分别以164.02亿元和119.60亿元紧随其后 [1][2] - 行业主题类ETF中香港证券ETF和港股创新药ETF成交表现突出 [1] 换手率表现 - 0-4地债ETF以180.59%换手率居首,5年地方债ETF和国债ETF分别达127.52%和124.64% [7] - 科创债ETF南方和信用债ETF基金同时出现在成交额和换手率前列 [1][7] - 恒生创新药ETF和港股医疗ETF换手率分别达99.28%和85.55% [7] 债券类ETF特征 - 短融ETF规模4.58亿份,跟踪中证短融指数,覆盖银行间市场投资级短融 [1] - 信用债ETF基金规模2.04亿份,跟踪上证基准做市债券指数,聚焦上交所流动性较好债券 [2] - 科创债ETF南方规模1.05亿份,跟踪AAA科创债指数,覆盖沪深交易所科技创新公司债 [2] 交易活跃度变化 - 信用债ETF基金成交额较前日增长165.75%,换手率增长165.24% [2] - 科创债ETF南方成交额较前日增长310.59%,近5日日均成交额91.86亿元 [3] - 短融ETF近5日日均成交额289.80亿元,较近20日日均181.07亿元显著放量 [2] 振幅显著产品 - 张江ETF以10.58%振幅居首,中证2000ETF基金和国联中证500ETF分别达9.78%和7.23% [8][11] - 游戏ETF华泰柏瑞振幅增长72.10%,当日上涨3.17% [8] - 航空航天ETF天弘振幅增长148.94%,当日上涨3.45% [9] 行业主题分布 - 振幅前十中含7只行业主题ETF,包括油气资源ETF、云计算50ETF等 [8] - 油气资源ETF和油气ETF博时均重仓石油石化行业 [8] - 游戏ETF华泰柏瑞布局传媒行业,权重股含巨人网络、三七互娱等公司 [8]
摩根基金旗下FOF一日结募,首募规模近3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08:17
基金产品发行 - 摩根盈元稳健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于8月4日开始募集并于当天宣布提前结束募集 [1] - 该基金募集规模近30亿元 [1] - 提前结束募集是摩根基金联合招商银行主动限制首发规模的结果 [1]
可转债ETF(511380)盘中不断走强,连续10天获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近6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4 05:46
指数表现 - 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指数上涨0.44% [3] - 可转债ETF上涨0.30%至12.8元 近2周累计上涨0.79% [3] 流动性及资金动向 - 可转债ETF盘中换手率10.84% 单日成交额49.97亿元 [3] - 近1周日均成交额82.43亿元 [3] - 近10天连续资金净流入59.66亿元 日均净流入5.97亿元 [5] - 单日最高净流入9.64亿元 [5] - 融资净买额5021.44万元 融资余额10.20亿元 [6] 规模与份额 - 基金规模459.78亿元创近1年新高 [3] - 基金份额36.06亿份创近1年新高 [4] 历史业绩表现 - 近5年净值上涨22.98% 在指数债券型基金中排名前15.29% [6]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6.61% 最长连涨7个月涨幅12.09% [6] - 涨跌月数比38/26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1.95% [6] - 持有3年盈利概率75.76% 超越基准年化收益0.17% [6] - 近1年夏普比率1.83 [6] 风险控制指标 - 今年以来最大回撤6.04% 相对基准回撤0.41% [6] - 回撤后修复天数79天 [6] 政策与市场观点 - 财政部8月8日起恢复征收新发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增值税 [3] - 券商自营固收业务受影响但整体财务可控 [3] - 7月十大转债跑赢中证转债及权益指数 [3] - 当前转债条款压制部分品种弹性 不强赎品种具备较高性价比 [3] 产品运作特征 - 管理费率0.15% 托管费率0.05% [6] - 近3月跟踪误差0.012% [6] - 跟踪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指数 采用市值加权计算 [7]
昨日ETF两市资金净流入241.26亿元
快讯· 2025-08-04 01:23
ETF资金流向 - 截至8月1日两市ETF资金净流入241.26亿元 总流入2249.51亿元 总流出2008.25亿元 [1] - 非货币型ETF净流入前三:易方达中证A500ETF(159361)获3.03亿元 华宝中证银行ETF(512800)获1.80亿元 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获1.61亿元 [1] - 非货币型ETF净流出前三: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流出6.81亿元 华夏上证50ETF(510050)流出6.53亿元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流出4.38亿元 [1] 行业偏好 - 资金显著流入中证A500指数及银行板块相关ETF [1] - 资金明显流出科创板50 上证50及沪深300等大盘宽基指数ETF [1]
“假主动”产品震惊公募行业,基金经理躺平花样百出
基金经理"躺平"现象 - 信达澳亚基金因"老鼠仓"事件被查处后,险资禁投导致公司严格管控成本,每名基金经理年调研差旅经费限制在5万元内[3][4] - 部分基金经理持仓换手率降至历史低位,近半年无重大调仓,对市场热点反应滞后,例如缺席DeepSeek投资热潮[10] - 主动基金与指数基金重仓股重合度提升,净值走势趋同,实际沦为"假主动"产品[11][12] "躺平"行为表现 - 极端案例中,有基金经理选择"一键清仓",基金净值长期呈水平直线[14] - 中泰资管姜诚公开承认"躺平"策略,日常以案头工作为主,几乎不看行情软件[16][17] 行业环境与动因 - A股结构性行情短暂,超额收益难捕捉,基金经理调研投入产出比下降[20][21][22] - 监管收紧导致"宁可不做也不做错"成为潜规则,重仓高流动性大盘股成安全策略[24][25] - 固定管理费模式下,基金公司更注重规模而非业绩,削弱基金经理进取动力[27][28] 薪酬与激励机制 - 行业限薪传闻频出,从5000万元逐步下调至120万元,最新方案指向300-360万元[30][34][35] - 长信基金2015年数据显示,中型公募基金经理年薪约220万元(含121万元绩效奖金)[32] - 证监会新规要求业绩低于基准10%的基金经理降薪,超额者可适度提薪[41][43] 反"躺平"措施 - 部分基金公司实行末位淘汰制,年淘汰率10%,优先优化投资部门[38] - 考核机制转向业绩导向,不再以规模为核心,个别机构考虑上调薪酬[39] - 监管层通过三年期考核周期抑制短线操作,鼓励基本面研究[43][44]
7月新基金募资再超千亿,权益类基金发行将回暖
证券时报· 2025-08-03 23:14
公募基金市场概况 - 7月新发基金135只合计募资1048.68亿元 为年内月度募资规模第二位 仅次于6月的1248.03亿元和3月的1040.78亿元 [1] - 今年第三次单月募资规模超千亿元 显示市场热度持续 [1] 浮动费率改革影响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募集258.65亿元 有效认购户数26.15万户 [1] - 第二批12只浮动费率基金于7月24日获批 显示政策持续推进 [1] 创新产品表现 - 10只科创债ETF实现"闪电"募集 单日募资289.9亿元 多只触及30亿元上限并启动比例配售 [1] - 4只REITs产品单日完成募集 合计募资33亿元 覆盖科技、数据、能源等热门领域 [1] 混合型基金动态 - 7月新发23只混合型基金募资101.81亿元 募集周期缩短反映权益配置意愿增强 [2] 市场结构特征 - 债券型与股票型基金双轮驱动 科创债ETF和ESG主题成为增长引擎 [2] - "闪电"募集现象频现 体现机构对债券配置价值的认可及权益市场回稳迹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