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铁路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铁建:中标中吉乌铁路项目 合计合同金额约37.81亿元
快讯· 2025-06-30 08:31
公司中标信息 - 中国铁建下属公司中标中吉乌铁路项目(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段)三个标段施工总承包项目,合计合同金额约人民币37.81亿元 [1] - 中铁十九局中标ZJWZQ-6标段,全长26.47km,合同金额约人民币15.68亿元 [1] - 中铁十五局中标ZJWZQ-10标段,全长46.46km,合同金额约人民币11.6亿元 [1] - 中铁十四局与中铁建设组成的联合体中标ZJWZQ-11标段,全长14.69km,合同金额约人民币10.53亿元 [1] 项目规模 - 三个标段总长度达87.62km(26.47km+46.46km+14.69km) [1] - 单个标段合同金额分布在10.53亿元至15.68亿元区间 [1] - ZJWZQ-6标段单位里程造价最高,达5920万元/km(15.68亿元/26.47km) [1] - ZJWZQ-10标段单位里程造价最低,为2497万元/km(11.6亿元/46.46km) [1] 业务拓展 - 此次中标显示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建设市场的持续拓展能力 [1] - 项目涉及跨国铁路建设,体现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竞争力 [1] - 通过联合体形式参与竞标,展现公司资源整合能力 [1]
全长16.8公里 渝昆高铁全线最长单洞双线隧道贯通
新华社· 2025-06-30 03:04
渝昆高铁建设进展 - 渝昆高铁全线最长单洞双线隧道宝云隧道顺利贯通,全长16.8公里,最大埋深386米,是全线首座贯通的16公里以上特长隧道 [1][2] - 宝云隧道采用单洞双线设计,隧道断面大、安全风险高,施工中运用地质雷达、超前水平钻孔等先进技术,采用3个辅助坑道和8个工作面同时施工 [2] - 渝昆高铁云南境内隧道已贯通41座,隧道贯通率达75%,日均投入1.4万余名施工人员和1500余台大型机械设备 [2] 渝昆高铁项目概况 - 渝昆高铁全长约700公里,其中云南省境内长388.6公里,是云南省内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 [2] - 全线建成通车后,重庆到昆明的行车时间将大幅压缩,将极大提升西南地区交通便利性 [2] 宝云隧道工程特点 - 宝云隧道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地处云贵高原,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穿越软岩变形、断层富水、岩性突变等不良地质 [2] - 隧道采用单洞双线设计主要受地质条件、建设成本和便于大型机械化施工组织等因素影响 [2]
多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辽宁日报· 2025-06-30 01:19
高速公路建设进展 - 全省在建公路铁路重要节点相继完工,多个重点交通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1] - 2023年将实施11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不少于300亿元 [1] - 年底实现100%陆地县城通高速、83%县城通双高速 [1] - 京哈改扩建、凌绥、本桓、台黑等4条高速公路将于年内提前建成通车 [1] - 辽宁交投集团负责5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里程347公里 [2] - 京哈高速改扩建工程路基、桥涵、隧道、路面工程分别完成98.6%、99.8%、94.3%、92.8% [2] - 京哈改扩建工程已完成年度投资36.2亿元 [2] - 凌绥高速项目投资完成已超九成 [2] - 本桓高速全线27座隧道已全部贯通 [2] 高铁建设进展 - 沈阳至长白山高铁开始联调联试,进入开通运营倒计时 [1] - 北京至哈尔滨高铁北京至沈阳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成功 [1] - 沈白高铁全线联调联试正式启动 [2] - 沈丹铁路桃仙机场段外迁项目将于9月底建成通车 [2] - 北方华锦铁路专用线项目将于7月底建成通车 [2] - 京沈高铁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可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 [2] 交通网络布局 - "两环七射两轴四通道"高速公路网络布局不断联网加密 [1] - 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为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3]
在“地质博物馆”里智能掘进(工匠绝活·我在重大工程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6-29 22:27
西十高铁西岭隧道工程概况 - 西岭隧道是西安至十堰高铁控制性工程,双线总长36.115公里,为全国高铁已贯通项目中施工长度最长的Ⅰ级高风险隧道 [4][5][12] - 隧道横向/纵向/高程贯通精度分别达±1.7毫米、±3.1毫米、±5.6毫米,为无砟轨道施工奠定基础 [4] - 采用4座斜井开辟20个工作面同步施工,协调2000余名建设者24小时作业 [12] 地质复杂度与施工挑战 - 穿越6类围岩、2处大型断层、8处褶皱、5公里软岩大变形及10处浅埋段,面临岩溶、突涌水等12项高风险地质问题 [5][12] - 浅埋段覆土薄如"蛋壳",采用智能压力传感悬臂掘进机实现"零扰动施工",喷射混凝土超耗率降低40% [6] - 2022年突涌水事件中,全链条应急机制实现12分钟紧急撤离,600立方米/小时排水系统保障进度 [10] 智能建造技术创新 - 应用BIM建模+无人机倾斜摄影构建厘米级数字隧道模型,投入智能衬砌台车、焊接机器人等装备 [5] - 3D激光扫描仪60米范围断面数据采集效率提升,取点间距20厘米,时间缩短至10分钟 [8] - "三位一体"智能探测体系包含地质雷达超前预报、TSP地震波CT扫描及动态监测平台,可识别0.1毫米变形 [8][9] 关键技术突破与成果 - 创新"全导线网"测量方案使相对闭合差达1/256800,获国家专利及省级工法 [9] - 通风系统采用智能风机+流体力学模型,斜井段运行功率仅为普通风机1/4且降噪 [6][7] - 累计形成2篇技术论文、4项国家专利及2项省级工法,开创复杂线型隧道测量新范式 [7][9] 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 - 2025年4月贯通后预计2026年6月通车,西安至十堰通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武汉至西安压缩至2.5小时 [13] - 将促进沿线山货流通、教育资源互通,改变原有10小时翻山越岭的交通格局 [11][13]
1600公里大通道,向横贯再进一步(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6-28 21:49
高铁网络建设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运营,正线长242公里,是"八纵八横"高铁网渝厦通道的西起点 [1][2] - 渝厦通道全长约1600公里,联通成渝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海西经济区,目前仅剩长沙至赣州段未贯通 [2] - 长沙至赣州高铁项目施工图设计已获批,年内有望开工建设,全线贯通后重庆至厦门高铁最快可压缩至10小时 [2] - 该段高铁开通使重庆至长沙高铁旅行时间压缩78分钟至3小时53分,成都至长沙旅行时间也压缩50分钟 [2][3] 区域交通影响 - 渝东南地区结束无高铁历史,武隆、彭水、黔江等武陵山片区接入高铁网,黔江至重庆主城区旅行时间大幅缩短 [4] - 沿线金佛山、武隆喀斯特等景区与重庆主城区形成"1小时旅游圈",促进区域旅游发展 [4] - 在成渝经济圈与长株潭城市群间新增快速客运通道,改变原先需绕行贵阳的路线 [2] 施工技术创新 - 项目穿越武陵山脉和乌江画廊,隧道占比达80%,含7座10公里以上隧道 [5][6] - 采用超前地质智能探测系统,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提前30-35米探测地质情况,成功处理坪上隧道4万立方米暗河水 [7] - 使用JQSD1000新型架桥机,适应山区大坡度(30‰)和小转弯半径(800米)工况,施工效率提升20%-30% [8] - 采用BLCP500型本邻两线长轨铺设机组,实现单线运输双线铺轨,创造18小时铺设17.5公里钢轨的国内纪录 [11] 绿色环保设计 - 重庆东站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采用"山茶花"造型中央空调系统,年节约用电38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300吨 [12] - 车站设置9个梭形采光顶和发电玻璃材料小雨棚,理论上年减排二氧化碳近两万吨 [12] - 全线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生态红线避让、文物古迹零惊扰和水土流失实时监控 [12]
新建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段站房工程正式开建
中国新闻网· 2025-06-23 15:47
铁路建设进展 - 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段红原站正式破土动工 标志着该段线路站房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1] - 红原站位于四川阿坝州红原县 站房设计融合当地传统民居风格 采用红色元素诠释"红原精神" [6] - 四川段全长约170公里 设红原 班佑 若尔盖 阿西和花湖5座新建车站 [3] 项目技术挑战 - 四川段5座车站施工点海拔均在3500米以上 最高达3675米 面临高原缺氧 气候恶劣 昼夜温差大等难题 [6] - 施工环境生态敏感脆弱 环水保压力大 能源和资源短缺 [6] - 采用BIM技术实现全过程可视化 精准化管理 运用工地监控及视频AI算法等数字化手段保障施工安全 [6] 线路战略意义 - 西宁至成都铁路是"八纵八横"高铁网兰(西)广通道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青海西宁至四川成都 [3] - 全线建成后将改善沿线城市出行条件 加强兰西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交流协作 [8] - 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 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8]
陕西创新引擎驱动高铁建设提质增速
智能建造技术应用 - 中铁十一局长安轨枕场采用机器人精准打磨模具内腔和智能机器人安装套管 实现轨枕生产高精度自动化[1] - 3D工业相机实时检测轨枕质量 智能设备提升产品合格率和稳定性 预计8月底完成西康高铁50余万根轨枕预制任务[1] - 中铁十一局西康高铁项目创新采用"人工开挖锁孔、旋挖取芯引孔、铣挖修边成孔"综合施工技术 环境影响小且施工效率高[2] 高铁建设进度 - 西延 西十 西康 康渝 延榆5条在建高铁隧道正洞开挖完成551.75公里 占设计总量72.76%[2] - 桥梁工程完成成桥158公里 占设计总量72.33% 整体施工进度明显加快[2]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已全部贯通 西十高铁全线架梁全部完成[2]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采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勘察体系 通过三维建模清晰呈现秦岭地质构造[2] - 高速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系统为未来运维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2] - 中铁十一局在西康高铁项目中创新改进工装工艺100多项 智能建造水平持续提升[2] 复杂地质施工突破 - 西十高铁西岭隧道穿越6类围岩 2处大型断层 8处褶皱和10处洞身浅埋段 施工难度与风险极高[2] - 中铁七局投用先进智能化设备 在保障工期同时显著提升施工安全性和工程质量[2]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丨长三角软信产业需以标准互认促生态共融
新浪财经· 2025-06-23 10:19
长三角工业软件产业集群发展 - 长三角软件和信息服务业2024年总收入达3.88万亿元 占全国近30% 区域通过技术引领、场景驱动和生态协同打造全球竞争力软信创新高地 [1] - 区域面临技术标准、数据接口和资质认证碎片化问题 需构建标准互认、规则互通的世界级产业生态圈以提升全球竞争力 [1] 省市错位协同发展格局 - 上海2025年一季度软信业营收突破3800亿元 同比增长15.3% 占GDP比重13.6% 2024年开发工业软件超1.6万款 构建工业机理模型3.5万个 推动35款自主产品入选长三角推荐目录 [2] - 江苏2024年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7% 工业软件链条增速达15.9% 收入占比超22% 南京产业规模达8600亿元 形成3600余家重点企业和85万从业人员生态 [2] - 浙江构建"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汇聚超6万个工业APP 牵头制定多项国家标准 在团体标准建设方面领先 [3] - 安徽聚焦几何内核、EDA等关键技术突破 推出九韶AMCAX内核等成果 在汽车、家电领域实现转化 探索工业声纹等新场景 [3] 标准互认与生态融合机制 - 三省一市联合发布《长三角工业软件推荐目录》涵盖35款产品 G60科创走廊实现31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 降低跨区域协同成本 [4] - 上海"工赋链主"平台向苏浙皖输出3.5万个工业知识模型 江苏"智改数转"与浙江"产业大脑"实现数据共享 催生软件云超市雏形 [4] - 南京设立10亿元工业软件专项基金 区域技术联盟聚焦几何建模内核等卡脖子技术加速突围 [5] 基础设施与跨区域合作 - 沪宁合高铁建设取得进展 建成后连接上海、南京、合肥三大都市圈 提升交通一体化水平 [7] - 大湾区-长三角成立无人机产业合作联盟 18家企业参与 11家单位完成共享工厂签约 [7] - 南京菲尼克斯超级工厂开工 总投资10亿元 北欧产业园计划3年集聚30家企业 [8] - 连云港重启哈萨克斯坦小麦过境班列 采用"一箱到底"海铁联运模式提升效率 [8] 企业创新与产业落地 - 盛趣游戏总部落户上海张江科学城 促进科技与文化跨界融合 [7] - 浦东药企复宏汉霖抗PD-1单抗在东南亚及欧盟获批 英矽智能完成E轮融资升级AI药物平台 [7] - 合肥零次方发布国内首个全模态具身数据全链路解决方案 覆盖数据采集到部署全流程 [8] - 安徽交付第二艘7000车位LNG双燃料滚装船 首航装载5000余辆国产汽车驶向西北欧 [8] 区域配套支撑体系 - 杭州零磁科学谷转入地上主体施工 加速汇聚人才技术资本要素 [8] - 钱塘获批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 服务长三角生物医药和食品饮料产业 [8]
新调整!7月1日起,这些普速列车将由广州站迁入广州白云站
南方都市报· 2025-06-23 06:45
铁路运行图调整 - 7月1日起铁路部门实施新运行图,广州白云站升级为广东普速列车始发终到核心枢纽,共54对普速列车开往全国[1] - 30对普速列车从广州站迁入广州白云站,后者始发终到普速列车达44对,途经10对,覆盖乌鲁木齐、拉萨等热门方向[2] - 广州站京广线27对、京九线3对普速列车全部调整至广州白云站,释放广州站和广州东站资源以专注动车组和城际运输[3] 广州白云站枢纽功能提升 - 普速列车集中至广州白云站将优化旅客进站、购票、候车及换乘体验[3] - 调整后广州站和广州东站可提升快速通勤和商务出行效率,满足大湾区需求[3] 大朗客整所开发进展 - 大朗客整所上盖开发项目二层盖板全面完工,全国最大铁路客整所上盖综合体进入住宅及配套建设阶段[4] - 项目首层盖板16万平方米施工耗时214天,二层盖板建设历时151天,为盖上住宅及教育、交通等配套奠定基础[4] - 项目采用"盖上开发+立体复合"模式,下部44条铁路线路与上部住宅空间结合,解决"交通割裂"问题并入选国家典型案例[4] 大朗客整所战略意义 - 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铁路客车整备所上盖开发工程,整合原广州及石牌客整所功能[5] - 项目是广州枢纽改造关键组成部分,支撑广湛高铁和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工程建设,提升广州铁路枢纽运力及大湾区交通互联水平[5]
甬舟铁路全线跨海大桥主塔墩进入水上施工阶段
中国新闻网· 2025-06-22 01:46
项目进展 - 甬舟铁路富翅门公铁两用大桥20号主墩承台完成连续70小时混凝土浇筑,标志全线跨海大桥主塔墩进入水上施工阶段 [1] - 大桥采用"公铁平层"设计,中间为双线客运专线(时速250公里),两侧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时速100公里) [1] - 20号主墩承台分两次浇筑,本次浇筑高度4.25米,混凝土方量约4300立方米,采用智能温控系统实时监测温度场变化 [2] 工程技术创新 - 富翅门大桥创造两项世界第一:主跨388米为世界最大跨度高低塔公铁同层斜拉桥,采用世界最宽挑臂式钢箱梁结构 [2] - 全球首创技术:挑臂式钢箱梁采用分离式结构中穿桥塔的斜拉桥设计 [2] 项目战略意义 - 甬舟铁路全长76.4公里,西起宁波东站,经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终至舟山定海区白泉镇,建成后将结束舟山不通铁路的历史 [1] - 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使长三角唯一不通高铁的地级市舟山接入全国铁路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