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油气开采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气三厂产学研用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网· 2025-07-24 09:49
绿色低碳发展 - 公司明确绿色低碳为三大核心攻关方向之一,实施17项科研攻关项目,涵盖新能源评价等领域[1] - 建成16座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发电1076万度,节约费用441万元[3] - 开展第三处理厂零化石能源消耗示范工程前期工作,预计年发电量1.2亿度,节约天然气3748万立方米,新能源利用率超90%[3]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 - 公司聚焦智能AI识别技术,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视为转型升级利器[1] - 实施气井全生命周期精细管理,排水采气措施有效率95.7%,连续6年增产气量超5亿立方米[1] - 推进业务数据化、数据标准化,实现气井智能管控、集气站无人值守、处理厂少人巡检[2] 生产工艺优化 - 构建"三项主体技术、四项配套措施、五类复产方案、六类挖潜策略"的全方位增产技术系列[1] - 提出"多轮次快速复产+维护措施辅助"的积液井复产技术路线[1] - 深化管道和站场"三全"管理,Ⅰ、Ⅱ类管道持续保持零失效,集输管道检测修复完成率100%[2] 新能源与基础设施创新 - 建成苏48无泄漏示范区,开展DN100采气管道电磁涡流内检测[2] - 将非金属管道纳入管理对象,开展采出水光纤泄露监测复合软管试验等技术应用[2] - 开展电网安全评价研究,包括光伏并网仿真模拟和系统稳定性分析[3]
境外油气资产审计意见起冲突,*ST新潮起诉审计机构索赔300余万
第一财经· 2025-07-23 12:05
审计争议 - 公司罕见起诉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索赔380.1万元并要求撤销"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及内控审计报告 [1][3] - 争议焦点集中在境外油气资产审计,立信所认为无法获取充分审计证据,而公司声称已提供完整资料并遵循行业惯例 [1][8] - 公司2024年年报延期两个多月披露,因会计师事务所接连辞任,最终由立信所接手完成 [6][7] 油气资产审计细节 - 公司合并报表中油气资产账面原值为502.16亿元,立信所质疑资产原值变动表未提供单项油气资产详细清单 [8] - 立信所指出公司运营油井数量(783口)与美国铁路委员会网站披露(911口)存在差异 [8] - 公司回应已提供70批次14553份文件,并强调油气资产核算符合美国行业惯例和会计准则 [9][10] 控制权争夺 - 6名小股东拟自行召集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试图改组管理层,此前请求已被董事会和监事会否决 [12][13] - 现任董事会质疑自行召集程序合法性,而小股东方获得律师事务所支持认为程序合法有效 [14] - 新晋控股股东伊泰B已完成50.1%股份要约收购,耗资115.84亿元 [17] 公司现状 - 年报审计争议和控制权博弈同时进行,业内认为管理层可能通过诉讼证明内控无失误 [2][11] - 审计争议已升级为关乎公司存亡的关键博弈,因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发退市风险警示 [10] - 若股东大会如期举行且获伊泰B支持,现任管理层可能面临大换血 [16]
长庆油田页岩油日产量首次突破万吨
快讯· 2025-07-23 05:23
公司运营突破 - 长庆油田页岩油日产量达到10006吨 首次突破万吨大关 [1] - 该油田为中国油气产量规模最大的油气田 [1] 行业技术进展 - 中国页岩油开发能力取得新突破 [1]
“亿吨级”启航!渤海再添能源重器,中国海油垦利10-2项目投产在即
搜狐财经· 2025-07-22 07:16
中国海洋能源开发进展 - 中国海油宣布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顺利实现投产,标志着中国海上油气资源开发迈出新步伐[1] - 该项目展示了中国在海上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勘探与开采能力持续进阶[1] 垦利10-2油田群概况 - 垦利10-2油田群是我国海上最大规模的浅层岩性油田,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3] - 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凹陷带,平均水深约20米,属于近海浅海区,具有开发效率与作业可控性优势[3] - 项目分为两期开发,一期工程计划铺设79口开发井,预计高峰日产油气当量可达约3000吨[3] 技术突破与环保创新 - 该项目采用的浅层岩性油田开发方案填补了渤海区域在此类地质条件下大规模高效开发的技术空白[3] - 在环保与低碳化运作方面做出诸多创新尝试,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3] 能源战略意义 - 垦利10-2油田群的投产将为中国构建稳定、可持续的油气供应体系注入"硬核"力量[3] - 在能源地缘格局复杂化背景下,夯实本土资源供应能力是提升中国能源战略主动权的关键步骤[4] - 随着二期项目推进,垦利10-2油田或将成为渤海油田群的新"核心引擎"[4]
央视新闻丨新增15口百万气井 西南油气田上半年天然气产量创新高
国家能源局· 2025-07-22 02:56
天然气产量增长 - 西南油气田公司上半年新增15口百万方级气井,累计测试日产量超2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发现一个年产20亿立方米的大气田 [1] - 1-6月累计生产天然气24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7.5亿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1] - 预计全年产量将达到50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四分之一 [1] 产能规模与市场影响 - 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满足1.5亿个家庭、4.5亿人一年的用气需求 [1] - 增量规模在全国各油气田中位居首位 [1] 战略意义 -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能源支撑 [1]
中国海油荣获第三届链博会最高奖项“金牌展商”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1 09:58
公司战略展示 - 公司以"赋能美好 探源未来"为主题 在清洁能源链展区设置展台 从强链未来 经略海洋 全球互联三大战略维度展示增储上产 科技创新 绿色转型和对外合作成果 [1] - 公司坚持"海陆并进 油气并举 向气倾斜"战略 向深水深层 高温高压和非常规领域进军 统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 [1] - 公司构建"深水油气开发-清洁能源替代-高端装备输出"的海洋经济价值网络 以智能化勘探技术开发深海资源 [1] 行业地位与合作 - 公司作为中国最大海上油气生产商 最早实施对外合作的企业之一 始终以开放姿态与全球伙伴共享机遇 共拓价值 [1] - 展会期间公司展区吸引参观人次过万 组团来访单位近百家 获得多家权威媒体重点报道 [2] - 公司荣获链博会最高奖项"金牌展商"荣誉称号 获得大会主办方高度认可和观众一致好评 [2] 可持续发展理念 - 公司践行"保护海洋环境 热爱蓝色国土"理念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2] - 公司将"厚重 探索 博爱"的海洋精神熔铸于发展战略 谱写蓝色史诗 [1]
大庆油田上半年油气新能源产量全线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7-21 03:57
原油稳产与勘探进展 - 国内原油产量同比增加1.09万吨[1] - 松辽盆地石油规模增储稳步推进[1] - 松北深层超压致密气勘探有重要苗头[1] - 川渝探区"一油两气"现规模增储大场面[1] - 塔东探区前景良好[1] - 南一区西部"压舱石工程"实施各类调整及监测工作量2363井次[1] - 区块产油79.1万吨,超计划4.2万吨[1] 天然气与新能源发展 - 天然气产量同比增加2.22亿立方米[1] - 新能源项目在运规模53.87万千瓦[1] - 发电量5.54亿千瓦时,完成年度计划的52%[1] - 松辽地区气井开井时率超95%[2] - 新能源设备故障率降2%,场站可利用率升5%[2] - 创单日发电量476万千瓦时新纪录[2] - 新能源产量当量28.67万吨标煤[2] - 风光发电量5.54亿千瓦时[2] - 地热供暖面积75.11万平方米[2] - 清洁热能利用量3.96万吨标煤[2] 数智化与科技创新 - 单井数字化覆盖率97.65%、站场89.1%[2] - 2025年信息化系统完成管理职能移交与业务变轨[2] - 发明专利申请166件、授权45件[2] - 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9%[2]
*ST新潮因财报内控双非标“披星戴帽” 为保壳起诉立信要求重新出具报告 审计争议背后的油井“黑匣子”
新浪证券· 2025-07-21 02:54
核心观点 - ST新潮因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其2024年度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结论而面临退市风险警示 公司已向法院起诉立信所 要求撤销审计报告并重新出具 同时追讨审计服务费350.1万元及律师费30万元 并指控签字注册会计师未遵守相关法律及审计准则 [1][2] - 双方争议焦点在于资料完整性的认定 立信所认为公司未能提供三类核心资料(油气资产原值完整资料、职工薪酬明细及员工花名册、矿产特许权使用费和小权益主开采利益的完整凭证)直接影响财务数据可靠性 而公司反驳称已提交70批次共计1.45万份文件 并组织50次访谈 配合美方审计团队对376口油井进行现场核验 且美国资产由美国审计机构Forvis Mazars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 [2][3] - 诉讼深层动因涉及公司控制权博弈 2025年5月伊泰B股通过要约收购获得公司50.1%控股权 部分中小股东计划在股东大会发起动议改组董事会 外界解读诉讼为现有管理层转移退市责任以维护控制权稳定性 [4] - 资本市场出现逆向反应 公司股票复牌后9个交易日内录得8个涨停 部分投资者倾向于相信美国审计机构意见 认为退市风险源于审计分歧而非公司实质经营能力问题 [5] - 事件折射出A股市场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关系恶化趋势 2025年已发生至少两起类似诉讼 凸显审计机构在独立性与客户压力间的冲突 此案判决结果具有风向标意义 可能影响审计意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或强化非标审计意见的监管威慑力 [6] - 事件暴露跨境监管协调难题 公司美国资产获本土审计机构标准无保留意见 但国内审计遭遇无法表示意见 揭示中美审计准则和监管实践差异 可能存在选择性信息披露和监管套利空间 [6] - 未来走向取决于法院裁定 焦点为立信所是否遵循审计程序(如穷尽替代审计程序)以及公司是否存在刻意隐瞒关键审计证据的主观故意 公司面临退市倒逼压力 若2025年度财务报告再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将面临直接退市后果 可能迫使公司加速内部整改、出售问题资产或进行重大重组 [7] - 此案对审计行业将产生震慑作用 会计师事务所未来承接公司治理混乱、业务高度跨境化、经营风险显著项目时将采取更审慎态度和更严格风险控制措施 行业整体风险厌恶情绪可能上升 [7] - 事件本质是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之争与深层公司治理危机的集中爆发 诉讼结局影响深远 若公司推翻非标准审计意见可能对独立审计监督体系构成挑战 若立信所坚守专业立场将倒逼上市公司夯实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真实性 反映A股上市公司在跨境审计协调和退市风险传导机制方面的困境 需监管层出台更明确规则指引界定审计责任与公司责任边界 [8] 事件脉络与核心争议 - ST新潮因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2024年度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结论 面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重大危机 [2] - 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关键依据是公司未能提供三类核心资料:油气资产原值的完整资料、职工薪酬明细及员工花名册、矿产特许权使用费和小权益主开采利益的完整凭证 [2] - 公司向法院起诉立信所 指控其未能勤勉尽责、违反审计准则 要求撤销现有审计报告并重新出具符合标准的报告 追讨已支付的350.1万元审计费及30万元律师费 并要求签字注册会计师沈家桢、冯蕾承担连带责任 [1][2] - 公司反驳立信时强调已提交70批次共计1.45万份文件支撑审计 组织50次访谈 配合美方审计团队对376口油井进行现场核验 美国资产由美国审计机构Forvis Mazars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 [2] 审计分歧的技术性焦点 - 双方争议核心在于资料完整性的认定 立信所认为缺失的三类资料直接关系到财务数据的核心可靠性与真实性 例如油气资产原值不完整可能掩盖潜在减值风险 薪酬凭证缺失可能影响成本费用真实反映 [3] - 公司反驳称所提供的资料完全符合美国油气行业十年来通行的实践规范及会计准则 指责立信所突然要求提供"单井维度的详细清单"属于超越行业常规的不合理要求 且此要求在公司此前历史审计中从未作为障碍被提出 [3] - 审计工作执行过程存在争议 公司强调原审计机构中瑞诚因工作量过大辞任 立信所在2025年3月才仓促接手 留给美国现场审计的时间仅有三周 导致材料整理和提供不足 [3] - 立信所暗示关键资料缺失问题不是时间紧张能解释 深层原因可能指向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系统性缺陷 例如公司提供的油井数量数据与美国德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的官方监管数据存在无法解释的差异 [3] 诉讼背后的深层动因 - 深层动因涉及公司控制权博弈 2025年5月伊泰B股通过要约收购获得公司50.1%控股权 部分中小股东计划在7月24日股东大会发起动议要求提前改组董事会 [4] - 诉讼被外界解读为现有管理层试图将潜在退市责任转移至审计机构 以维护控制权稳定性 [4] 资本市场反应 - 公司股票复牌后在9个交易日内录得8个涨停 部分投资者倾向于相信美国审计机构出具的"干净"意见 认为退市风险可能更多源于审计分歧而非公司实质经营能力崩塌 [5] 潜在市场影响与监管启示 - 事件折射出A股市场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关系恶化趋势 2025年已发生包括*ST恒立起诉旭泰所等在内的至少两起类似诉讼 凸显审计机构在维护独立性与承受客户压力间的冲突日益尖锐 [6] - 此案判决结果具有风向标意义 若法院支持公司诉求判审计报告重出 可能削弱审计意见独立性和权威性 若法院支持立信所专业判断 将强化非标审计意见的监管威慑力 [6] - 事件暴露跨境监管协调难题 公司美国资产获本土审计机构标准无保留意见 国内审计却遭遇无法表示意见 揭示中美审计准则和监管实践差异 可能存在选择性信息披露和监管套利空间 [6] 未来走向与行业影响 - 事件最终走向取决于法院裁定 胜诉与否关键判定点聚焦于立信所是否严格遵循审计程序(如穷尽替代审计程序)以及公司是否存在刻意隐瞒关键审计证据的主观故意行为 [7] - 公司面临紧迫退市倒逼压力 若最终败诉且未能及时采取根本性措施改善现状 2025年度财务报告再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将面临直接退市后果 可能迫使公司加速内部整改、出售问题资产或进行重大重组 [7] - 此案对审计行业将产生震慑作用 会计师事务所未来承接公司治理混乱、业务高度跨境化、经营风险显著项目时将采取更审慎态度和更严格风险控制措施 行业整体风险厌恶情绪可能上升 [7] 核心结论 - 事件本质是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之争与深层公司治理危机的集中爆发与交织 [8] - 诉讼结局影响深远 若公司推翻非标准审计意见可能对独立审计监督体系构成挑战 若立信所坚守专业立场将倒逼上市公司夯实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真实性 [8] - 事件反映A股上市公司在跨境审计协调和退市风险传导机制方面的困境 需监管层出台更明确规则指引界定审计责任与公司责任边界 [8]
石油化工2025年中报业绩前瞻:受油价下跌拖累,2025Q2石化行业景气下行,关注未来中下游景气修复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1 0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石油化工行业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2受油价下跌拖累石化行业景气下行,关注未来中下游景气修复,聚酯景气有修复预期,炼化企业成本存在改善预期,美国乙烷制乙烯路线盈利较好,油公司可抵御油价下行风险,海上油服公司业绩有望提升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价格数据 - 2025Q2原油价格同环比下降,Brent原油均价66.7美元/桶,环比降11.0%,同比降21.5%,汽油、柴油价格累计下调155元/吨、150元/吨 [5] - 2025Q2多种石油化工品价格有不同变化,如WTI原油63.8美元/桶,环比降10.8%,同比降20.8%;NYMEX天然气4.4美元/百万英热,环比升12.5%,同比升88.5%等 [6] 价差数据 - 2025Q2苯乙烯价差、PX - 石脑油、乙烯 - 石脑油和原油催化裂化价差环比扩大,丙烷 - 丙烯、丙烯酸丁酯价差和PTA - PX价差环比收窄 [5] - 2025Q2部分价差数据:乙烯 - 石脑油257美元/吨,环比升19.0%;原油催化裂化价差1259元/吨,环比升13.5%等 [7] 业绩预测 - 预计上游油气勘探开发和中游炼化业绩环比下行,民营炼化业绩预计环比下行,长丝业绩预计基本持平 [5] - 各公司2025年中报业绩预测:中国石油预计净利润400亿(YoY - 7%,QoQ - 15%);中国海油预计净利润300亿(YoY - 25%,QoQ - 18%)等 [5] 投资分析意见 - 继续看好聚酯头部企业桐昆股份、万凯新材;建议关注炼化优质公司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中国石化;继续看好卫星化学;推荐中国石油、中国海油;推荐海上油服公司中海油服、海油工程 [5] 估值数据 - 报告给出石油化工行业重点公司2025/7/18的收盘价、总市值、EPS、PE、PB等估值数据 [12]
大庆油田上半年油气新能源产量实现增长
快讯· 2025-07-18 11:15
油气产量增长 - 大庆油田2025年上半年国内原油产量同比增加1 09万吨 [1] - 天然气产量同比增加2 22亿立方米 [1] 新能源业务发展 - 新能源项目在运规模53 87万千瓦 [1] - 上半年发电量5 54亿千瓦时 完成年度计划的52% [1] - 新能源产量当量28 67万吨标煤 完成年度计划的62% [1] - 风光发电量5 54亿千瓦时 完成年度计划的52% [1] - 地热供暖面积75 11万平方米 [1] - 清洁热能利用量3 96万吨标煤 完成年度计划的6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