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ecurities
icon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中国证监会同意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200亿元的公司债券
新浪财经· 2025-08-04 11:11
债券发行批准 - 中国证监会同意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过200亿元公司债券 [1] - 中国证监会同时批准公司发行不超过200亿元次级债券 [1] - 债券注册批复自2025年7月25日起24个月内有效 [1] 发行执行要求 - 债券发行须严格按报送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募集说明书执行 [1] - 发行对象限定为专业投资者群体 [1] - 债券发行总额度最高可达400亿元(200亿公司债+200亿次级债) [1]
广发证券(01776)拟发行不超过50亿元公司债券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11:02
债券发行计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6日至2025年8月7日发行公司债券(第三期) [1] - 本期债券包含两个品种:品种一简称"25广发05"(代码524393)期限3年 品种二简称"25广发06"(代码524394)期限5年 [1] - 本期债券发行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含) [1] 债券发行对象 - 本期债券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 [1] 债券发行时间安排 - 债券发行日为T日(2025年8月6日)至T+1日(2025年8月7日) [1]
债券增值税新政”B面:引发机构买债热情降温?银行债券交易员直言“不会
华夏时报· 2025-08-04 09:26
政策调整内容 - 自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6%增值税 采用"新老划断"原则 存量债券继续免税至到期 [3][5] - 国债、地方债利息所得税仍免征 仅对新券利息征收增值税 [5] - 个人投资者购买新券利息收入可继续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 [9] 政策背景与财政影响 - 政策调整背景包括债市牛市下机构资本利得丰厚(2024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80BP 对应资本利得约8%) 以及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 [6] - 利率债存量规模达118万亿元 信用债51万亿元 原税收优惠导致市场定价扭曲 新政策使利率债定价更市场化 [6] - 短期预计新增税收337亿元(2025年新增及续发债券规模测算) 中期随着存量规模扩大(当前133万亿元) 税收或达千亿元级 [7] 债券市场影响 - 存量老券因免税优势可能收益率下行 新券定价将分化为买方市场(票面利率或上调)和卖方市场(投资者承担税负)两种情形 [8] - 自营机构适用6%增值税率 资管产品适用3% 中小银行自营业务利息收入面临下降压力 [8] - 新老券或形成双轨定价体系 利率中枢相对独立 信用债因税收不变性价比提升 [9] 行业机构反馈 - 中小银行债券交易员认为征税不会显著降低机构购债热情 [3] - 机构需在利率债、信用债、同业存单及股票等资产中重新优化配置策略 [8]
【债市观察】国债等利息收入8月8日起恢复征税 机构“抢券”收益率快速下行
新华财经· 2025-08-04 06:28
债市行情回顾 - 上周中债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2.65BP至1.7059%,30年期下跌2.35BP至1.949%,50年期下跌1.1BP至2.009% [2][3] - 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全线上涨,30年期涨幅最大达0.78%,10年期上涨0.22%,5年期上涨0.13% [6] - 中证转债指数结束五连涨,全周下跌1.37%至457.23 [7] 政策与市场动态 - 财政部公告自8月8日起对新发行国债等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引发抢券潮,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1收益率周五快速下行1.05BP至1.695% [1][4] - 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巩固回稳向好势头,并强调释放内需潜力 [19] - 7月制造业PMI为49.3%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50.1%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19] 一级市场发行 - 上周利率债发行总量6724.35亿元,其中国债发行1802.6亿元,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中标利率2.0187%全场倍数5.42 [8] - 本周计划发行利率债6144.59亿元,其中国债4130亿元,地方债5784.59亿元 [9] 海外市场 - 美国7月非农就业新增7.3万远低于预期的11万,失业率升至4.2%,5-6月数据合计下修25.8万 [12] - 2年期美债收益率周跌26BP,10年期跌18BP,市场重新定价美联储9月降息可能性 [10] - 美联储理事库格勒将辞职,特朗普政府或借此调整美联储人事布局 [13][14] 机构观点 - 国金证券测算增值税可能导致10年期新券与旧券利差扩大6-10BP [21] - 财通证券预计货币宽松延续,10年国债或向1.5%下行 [21] - 浙商证券认为10年国债1.75%顶部已探明,需等待更多催化剂 [21]
恢复征税,远月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下跌
证券时报· 2025-08-04 04:31
政策调整影响 - 我国债券市场迎来重大政策调整后的首个交易日,国债期货市场不同交割月份表现明显分化,远月合约价格表现较弱[1] - 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此前发行的债券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到期[3] - 政策调整导致存量债券(老券)具有税收优势,新券与老券的利差可能走阔[1] 国债期货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份交割的3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上涨0.34%,2026年3月份交割3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涨幅为0.13%[2] - 2025年9月份交割的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上涨0.10%,2026年3月份交割的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下跌0.21%[2] - 5年期、2年期国债期货不同交割月份的合约价格同样出现明显分化[2] 税收政策影响分析 - 金融机构自营投资新发行债券适用的增值税率为6%,公募基金、理财、券商资管等广义基金产品适用的税率为3%[4] - 恢复征税后,金融机构自营投资10年国债的税后收益会下降10.8个基点,广义基金产品的税后收益会下降5.5个基点[4] - 新券-老券利差或上行5-10个基点,新券收益率上行幅度应大于老券收益率下行幅度[5] 市场反应与预期 - 政策实施前可能出现老券抢筹行情,但税收政策变动可能指向政策端抑制债市过热的意图[6] - 30年期国债期货2024年上涨17.77%,10年期国债期货2024年涨幅达5.92%,2025年初债券市场继续走牛但随后保持震荡[6] - 政策调整可以缩小不同券种之间因税收不同所导致的税负差异,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定价基准的直观性[6]
植田和男谨慎表态难阻市场押注 日本央行加息时点或大幅提前至10月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01:41
日本央行加息预期变化 - 约42%经济学家预计日本央行将在10月加息 较前次调查的32%显著上升 [1] - 预测明年1月加息的比例微降至三分之一 预计12月加息的比例翻倍至11% [1] - 约60%受访者认为最早10月可能启动加息 无人将9月会议作为基本情景下的加息时点 [1] 日本央行政策调整信号 - 日本央行将本财年通胀预测从2.2%大幅上调至2.7% 物价风险评估从下行风险转为总体平衡 [4] - 2025财年核心CPI预测为2.7% 2026年降至1.8% 2027年回升至2% [5] - 49%经济学家认为植田表态中性 44%认为偏鸽 仅5%视为鹰派 [5] 日元汇率与加息关联性 - 日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50心理关口 触及3月以来最低水平 [5] - 约44%受访者认为日元正日益成为促发加息的关键因素 35%持相反观点 [6] - 若日元大幅贬值 日本央行可能选择提前加息并强调潜在通胀上行风险 [6] 政治因素对货币政策影响 - 71%受访经济学家认为若石破茂被货币宽松倡导者取代 今年可能无法加息 [6] - 执政联盟失去国会两院多数席位 首相石破茂面临辞职压力 [6] 数据验证与加息时间窗口 - 日本央行强调需广泛审慎分析数据后再考虑加息 [7] - 即便关税影响小于预期 其数据印证仍需时日 今年已无再次加息可能 [7]
银河证券:充满疑点的劳动数据可以支持9月美联储降息吗?
智通财经网· 2025-08-03 07:20
新增非农就业数据 - 7月新增非农就业岗位7 3万个,弱于市场预期的11 0万个 [2] - 6月新增就业从14 7万大幅下修至1 4万个,5月从14 4万个降至1 9万个,累计下修25 8万个岗位 [2] - 非农时薪环比增速加快至0 33%,同比回升至3 91% [2] - 失业率升至4 248%(前值4 117%),劳动参与率降至62 2% [2] - 7月家庭全职就业总数环比减少44 0万人,兼职就业减少36 7万人 [2] 劳动市场与降息可能性 - 新增就业三月均值已低于稳定推升失业率的理论阈值(约7万个/月) [3] - 劳动市场弱化程度有限,叠加8月关税加码增加通胀不确定性,9月降息概率较低 [3] - 劳动数据质量降低(如异常下修教育岗位数据),波动放大,不利于美联储决策 [4] - 薪资回升和名义总薪酬稳定,经济未恶化至需立即降息的程度 [5] - 移民供给走弱和劳动参与率下降共同抑制失业率快速上行 [5] 美联储政策与市场预期 - 9月FOMC会议前仅剩8月劳动数据,失业率突破4 4%迫使降息的概率不高 [5] - 多数美联储官员倾向延长观察期,因数据质量不佳 [5] - 市场定价显示联邦基金利率期货预期2025年9月、10月、12月累计降息75BP [6] 资产表现与展望 - 标普500、纳斯达克和道琼斯指数明显下跌 [6]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降14 62BP至4 222%,2年期下降25 49BP至3 702% [7] - 美元指数下行至98 6900,伦敦黄金上涨至3362 64美元/盎司 [7] - 三季度美股或震荡调整,四季度上行更顺畅 [7] - 长端美债收益率年内可能向4 0%靠拢,若超4 5%则存交易机会 [7] - 美元指数整体趋弱,但欧元透支后或阶段性反弹 [7]
朱海斌从摩根大通离职,将加盟香港金管局
证券时报· 2025-08-03 02:07
人事变动 -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离职,将加盟香港金管局担任助理总裁(经济研究),负责宏观经济及金融稳定的相关研究工作,任命将于2025年10月1日生效 [1][3] - 朱海斌拥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学士学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硕士学位及杜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国际清算银行任职10年,2011年加入摩根大通担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 [3] - 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经济研究)张丽玲已于2024年12月13日因个人原因辞职,将于2025年5月离任,该职位随后进行公开招聘 [3] 外资券商高管变动 - 大和证券(中国)原总经理耿欣于7月初离任,由董事长野吕濑元太代管,该公司为2020年设立的中日合资券商,日本大和证券集团持股51% [5] - 渣打证券(中国)首席执行官耿琳于7月上旬离职,该公司为2023年5月设立的渣打银行全资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自营、承销及资产管理 [5] - 耿琳拥有近20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职于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2021年加入渣打银行,2023年3月出任渣打证券(中国)CEO [5] 经济观点 - 朱海斌在5月表示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后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认为2024年9月至年底是政策调整上半场,2025年进入下半场 [4] - 朱海斌提到DeepSeek的出现使市场重新评估中国经济创新能力,显著提振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信心 [4]
兴业证券7月美国非农点评:美国就业崩了吗?
智通财经网· 2025-08-02 23:21
非农就业数据修正原因 - 5月和6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分别下修12.5万人至1.9万人和下修13.3万人至1.4万人 修正幅度接近疫情以来最高 [1] - 数据大幅下修的原因包括季节性调整因子重新计算和新增调查反馈 但常规修正难以完全解释幅度之大 [1] - 季节性调整对5-6月数据造成扰动 7月本就是季节性波动大的月份 年度基准修正将于9月公布 未影响本次数据 [2] - 疫情后新增就业调查回复率中枢下移导致数据频繁修正 今年1-5月平均回复率高于去年 政府部门修正幅度最大 [2] 就业市场现状分析 - 7月新增就业7.3万人中教育医疗行业贡献7.9万人 其余部门合计为负增长 零售和金融业分别新增1.6万和1.5万人 [3] - 制造业就业减少1.1万人 与PMI就业分项对应 政府就业减少1万人 联邦政府为主要拖累 [3] - 近3个月非农平均新增就业3.5万人 私营部门平均5.2万人 显著低于疫前中枢17.8万人 [3] - 长期失业者累积 续请失业金人数和失业超过27周人数显著增长 需求收缩影响扩大 [3] 失业率与劳动供给 - 劳动参与率下降对失业率施加下拉力 移民劳动力人口连续4个月下滑 劳动供给与需求争相降温 [4] - 疫后劳动力刚性缺口叠加特朗普移民鹰派政策加剧供给短缺 失业率加速上行拐点推后 [4] - 私营部门小时工资同环比增速均提高 二季度劳工成本指数环比增长0.9% 供给紧缺支撑工资增速 [4] 市场影响与政策展望 - 就业数据走弱加剧经济韧性担忧 数据发布后股跌债涨 美元走弱 黄金上涨 降息预期提高至年内2.7次 [5] - 若非接下来两月通胀未超预期 当前数据为联储9月降息提供台阶 但经济衰退非基准情形 [5] - 当前降息预期已较充分 9月会议前预期可能随新数据波动 宽松交易窗口或延续至联储释放新信号前 [5] - 美元短期难走强 但大幅走弱概率低 需关注特朗普发难鲍威尔等事件对风险偏好的扰动 [5]
发改委:“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
环球网· 2025-08-02 00:21
政策资金下达情况 - 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 [1]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完毕 [1] - 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份按计划下达 [1] 政策实施重点方向 - 全方位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韧性 [1] - 自上而下、软硬结合、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 [1] - 研究稳妥接续"两新"政策 [1] 2025年政策端规划 - "两重"将继续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重点任务 [1] - 水利支持范围拓展至全国大中型灌区、大中型引调水工程 [1] - 重点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等项目纳入支持范围 [1] - "两新"方面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 [1] 政策实施效果 - "两重""两新"效果显著 [1] - 得益于政府提高了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1] - 把握时机力度,强化系统思维,增强了"两重""两新"实施效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