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

搜索文档
拼多多Q1净利腰斩,“千亿扶持”持续加码商家高质量转型
扬子晚报网· 2025-06-06 07:45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一季度营收956.72亿元,同比增长10%,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47亿元,同比暴跌47% [1]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滑45% [1] - 交易服务收入仅增长5.8%至470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560亿元 [1][3] - 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8%至487亿元,连续多个季度增长放缓 [4] - 销售及营销费用暴增43%至334亿元,主要源自促销及广告活动支出增加 [1][5] 政策影响 - "百亿减免"政策推出后,大幅减免商家技术服务费、推广软件服务费、店铺保证金等,导致交易服务收入增速下滑 [1][3] - 公司推出"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和"千亿扶持"项目,通过千亿资源包投入,全方位助力中小商家转型 [1][6] - 技术服务费减免政策使千万商家受益,例如陕西冬枣商家每月节省上万元,内蒙古牛肉干商家每天增收一百五六十元 [3] - 推广服务费退返权益使深圳相机商家每年节省十万元,河南鸡肉制品商家每天退还一千多元,亳州花草茶商家每年增收四十万元 [4] 业务策略 - 公司对新质商品进行超额补贴,例如山西牛肉商家获得6%消费者补贴,广西农货商家获得三成补贴,带动爆款产品销售额 [6] - 公司GMV增速达16%,单季度GMV达到1.07万亿元,超额补贴拉动消费成效显著 [6] - 管理层四次表态愿牺牲短期利润,持续扶持中小商家,未来三年将投入千亿资源包助力转型 [7] - 消费侧推出"100亿商家回馈计划",投入100亿元消费券,通过专项活动普惠消费者并提升供需匹配效率 [8] 市场反应 -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公司商户扶持和佣金减免投入激进,拖累营收及净利润表现 [3] - 媒体分析认为大规模减免技术服务费是拖累财报表现的核心原因 [3]
全网都在一件代发,为何独独闲鱼挨骂
36氪· 2025-06-05 12:52
一件代发模式的结构性红利 - 一件代发模式无需压货,适合无资金、无资源的新手卖家,创业风险较小 [1] - 个人卖家通过信息差和流量运营在闲鱼等平台赚取利润 [1] - 1688年度活跃买家突破1亿,同比增长55%,一件代发分销模式买家同比增长75% [2] - 拼多多Q1营收957亿元同比增长10.21%,但营业利润161亿元同比下降38%,归母净利润下滑47.35% [5] - 拼多多营销费用334亿元同比增加43%,主要源自促销及广告活动支出 [5] 货源平台与电商平台的协同需求 - 1688新买家包括小红书博主、抖音主播、社区团购团长等,平台计划通过优商优品策略升级服务 [3][5] - 拼多多通过吸引一件代发个人买家提高杠杆回报效率 [5] - 货源平台无需承担内容与流量成本即可获得行业红利 [6] - 电商平台优化"仅退款"规则后,一件代发模式更合规 [7][8] 闲鱼平台的发展与挑战 - 闲鱼注册用户突破6亿,日均GMV超10亿元,用户年复合增长率近30% [9] - 闲鱼升级为淘天集团一级业务,收取0.6%基础软件服务费并提供流量扶持 [10][12] - 对月成交超10件且金额超1万元的卖家阶梯收取1%服务费,卖家认可平台规则保障 [12] - 伪二手商品泛滥可能损害闲鱼以"真实使用痕迹"为核心的差异化心智 [13][15] - IP周边等品类存在代发商品冒充二手正品的案例,影响用户信任 [16][17] C2C交易平台的长期优化 - 闲鱼需平衡规模扩张与用户心智维护,避免代发模式过度泛滥 [19] - C2C交易纠纷处理依赖长期积累的反馈机制,闲鱼经验构成护城河 [21] - 用户对平台优化仍有耐心,闲鱼有调整时间窗口 [22]
淘宝联手顺丰推“次日达”,618电商加码时效竞速
第一财经· 2025-06-05 10:38
电商平台物流时效性竞争 - 淘宝天猫与顺丰达成新合作 推出"极速上门"物流品牌 实现商品"次日达"配送标准 并在商品详情页展示相关标签 [1] - "极速上门"首期联合顺丰进行公测 服务稳定后将面向所有商家开放报名 同时计划未来向所有达标快递开放 [1] - 淘宝天猫消费者已可勾选"次日达"选项 部分商品页面显示"隔日达" 平台旨在加强"次日达"的确定性 [2] - 京东物流发布618助跑计划 通过211仓配升级 高密度无人车投放等措施提升配送时效 [3] 物流服务对商家经营的影响 - 优质物流能力成为商家经营的重要竞争力指标 符合标准的商家将获得更多平台资源支持 [2] - 618期间 优质物流服务帮助商家获得更多曝光和成交 商家需在可控成本内提供有竞争力的配送时效 [3] 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 电商时效件需求扩大 物流质量竞争加剧 企业需优化配送流程 提高效率 加强仓储能力 [3] - 物流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形式将更丰富 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3] 消费者需求变化 - 消费者对配送时效需求向次日达 半日达 小时达延伸 推动电商平台提升物流服务 [3]
淘宝天猫正式推出官方物流品牌“极速上门”,联合顺丰开启首期服务公测
新浪科技· 2025-06-05 03:31
淘宝天猫物流升级 - 淘宝天猫在618期间上线高品质物流服务品牌"极速上门",首期联合顺丰作为快递合作伙伴,并邀请部分商家开启公测 [1] - 使用顺丰速运且符合"次日达"标准的商品将展示"极速上门"专属标识,配置顺丰包邮的商品会向消费者强化时效表达 [1] - 首期测试服务稳定后,平台将向所有商家开放报名,符合条件商家商品可享有"极速上门"标识和服务承诺 [1] 物流服务扩展与合作 - "极速上门"计划面向所有快递合作伙伴开放,后续将邀请其他达到服务标准的快递产品加入,扩大次日达、送货上门等服务覆盖 [2] - 淘宝天猫与顺丰在逆向退货揽收、大件家装新疆集运等领域展开合作,针对性解决电商物流痛点 [1] 物流体验与商家竞争力 - 淘宝天猫平台物流体验负责人表示优质物流能力将成为商家经营的重要竞争力指标,符合标准的商家将获得更多平台资源支持 [2] - 淘宝新版店铺评价体系"真实体验分"将物流速度作为重点考核指标之一,物流服务优质的商家可提升评分并获得更多流量和资源加持 [2]
淘宝天猫推出官方物流品牌“极速上门”,联合顺丰开启首期服务公测
快讯· 2025-06-05 03:18
淘宝天猫物流升级 - 淘宝天猫在618期间上线高品质物流服务品牌"极速上门",首期联合顺丰作为快递合作伙伴 [1] - 使用顺丰速运并达次日达服务标准的商品将展示"极速上门"专属品牌标识 [1] - 商家后台配置承诺发顺丰的商品将展示"顺丰包邮、送货上门"等强时效表达 [1] 物流服务合作 - 顺丰成为淘宝天猫"极速上门"服务的首期快递合作伙伴 [1] - 部分商家受邀开启服务公测 [1] 平台战略方向 - 此次物流升级是淘宝继打击羊毛党、治理恶意店群、取消仅退款等系列"扶优去劣"举措后的重点突破 [1] - 举措旨在持续改善商家营商环境 [1]
今年618大促平台求变 “种草”模式、即时零售“出圈”
广州日报· 2025-06-04 15:46
平台竞争策略转变 - 电商平台从传统"囤货"消费转向以外卖为核心的即时零售 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1] - 京东与阿里主动破壁 分别与小红书达成战略合作 推出"红猫计划"和"红京计划" 通过种草模式寻求流量增量[2] - 小红书在电商领域积极扩张 京东阿里选择关键大促时间合作 显示种草模式对流量增长的带动能力[2] 即时零售赛道爆发 - 美团闪购618首周期数据显示 3C家电 运动用品 美妆护肤等类目超800个品牌商零售商成交额翻倍增长[3] - 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突破10万人 日订单量达2500万单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超4000万单[3] - 平台利用外卖业务提升电商大促活跃度 反映消费者从"囤货"向"即时满足"的消费方式转变[3]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商大促从简单拼价格转向比拼供应链高效协同与用户消费体验精准匹配[3] - 互联互通成为存量时代下电商新一轮发展趋势 相对过往火药味十足的竞争态势[2] - 小红书选择多方合作 既避免受制于阿里 又能通过京东高客单价类目实现流量更好变现[2]
监管自然人网店要兼顾保民生
经济观察报· 2025-06-04 10:45
文章核心观点 - 自然人网店监管新规以保民生保发展为优先前提 旨在实现监管 平台 店主和消费者的多赢[1][6] - 《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填补监管空白 通过四个"统一"建立管理框架 平衡规范管理与小微经营者发展[2][3][4][5] 自然人网店行业现状 - 自然人网店数量占电商平台经营者总量约60% 构成中国电商生态重要组成部分[2] - 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1862.5万件 其中对自然人网店的投诉达1054.7万件 占比56.6%[2] - 自然人网店长期处于类"灰色地带":无工商注册义务 责任主体模糊 售后难追责 合规难要求[2] 监管政策演进 - 《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是市场监管总局近一年来第三项平台治理法规 此前已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和修订《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3] - 新规适用于传统货架电商 直播电商 社交电商 二手电商等所有网络交易平台类型[3] - 监管体系持续完善:《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列入2025年重点立法任务 《电子商务法》正在推动修订[3] 新规主要内容 - 要求平台对自然人网店实行统一入驻标准 统一运营规则 统一退出机制 统一数据报送标准[3][4] - 统一退出机制重点解决网店"人去楼空"后消费者维权无门的问题[4] - 数据报送标准为网络交易智慧监管奠定数据基础[4] 新规实施特点 - 属于推荐性行业标准 未增加强制性义务 体现对平台经济特点和合理自治权的尊重[5] - 准入门槛按"最小必要"原则设定 包含信用正向激励 救济与援助等扶持措施[5] - 避免"小过重处" 考虑不增加平台企业和自然人网店负担[5] 行业影响分析 - 海量自然人网店是活跃平台经济的重要主体 也是培育新生经营主体的重要来源[5] - 在稳增长 促消费 保就业 惠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类似实体经济中的"毛细血管"[5] - 监管完善需考虑部分网店是困难家庭的生计来源 民生发展优先为前提[6]
监管自然人网店要兼顾保民生
搜狐财经· 2025-06-04 06:00
自然人网店现状 - 自然人网店占电商平台经营者总量的六成左右,构成中国电商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自然人网店处于类"灰色地带":无工商注册义务、责任主体模糊、售后难追责、合规难要求 [2] - 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1862.5万件,其中对自然人网店的投诉达1054.7万件,占比56.6% [2] 《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背景与定位 - 该规范于6月1日实施,旨在填补自然人管理制度规则空白并进行全流程规范 [2] - 是市场监管总局近一年围绕平台治理出台的第三项法规,此前已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和修订《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 [3] - 属于推荐性行业标准,未增加强制性义务,体现对平台经济特点和自治权的尊重 [4] 规范核心内容 - 要求平台对自然人网店实现四个"统一":入驻标准、运营规则、退出机制、数据报送标准 [3] - 准入门槛按"最小必要"原则设定,包含信用正向激励和救济援助等扶持措施 [4] - 适用平台包括传统货架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二手电商等所有类型 [3] 监管政策趋势 - 监管密集出台反映网络交易监管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升 [3] - 2025年重点立法任务包括《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和《电子商务法》修订 [3] - 政策目标为平衡规范管理与鼓励小微经营者发展 [4] 自然人网店经济价值 - 自然人网店是平台经济的"毛细血管",在稳增长、促消费、保就业、惠民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5] - 海量自然人网店既是活跃平台经济的主体,也是培育新生经营主体的重要来源 [5] - 监管完善需以保民生、保发展为优先前提,实现多方共赢 [5]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603
国海证券· 2025-06-03 00:34
报告核心观点 - 对Meta、安能物流、拼多多、快手 - W、中烟香港等多家公司进行分析,看好Meta AI优先战略、安能物流战略调整成效、拼多多长期发展、快手核心业务表现、中烟香港“内生 + 外延”战略等,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或迎来重要投资机遇,维持相关公司和行业评级 [3][16][18][23][32][69] Meta专题报告 - 核心问题一:AI推荐系统是Meta资本开支主要方向,有望凭借GPU驱动的生成式AI推荐系统稳固社交龙头地位,预测在中性情况下革新有望驱动Reel/非Reel内容15%/8%的用户时长提升和4%的广告CPM提升,带动近200亿美元收入增长;Advantage+能实现高效率广告自动生成与精准投放,预测在中性情况下实现超450亿美元年化收入 [4][5][6] - 核心问题二:开源和“小参数”是Llama大模型差异化优势,其与Meta主营业务相得益彰,具备高变现潜力,如Meta Ray - Ban AI眼镜、Click - to - Message、Meta AI助手等可实现变现;盈利预测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1876/2129/2396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657/733/829亿美元,对应25/22/20x PE,目标价757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8][9][12] 安能物流点评报告 - 2025Q1经营表现优异,货运总量、总票数、营业收入、毛利润、归母净利润等指标有不同程度增长;公司推进“利润与质量并重的有效规模增长”战略,小票业务占比提升使单价稳定,推动成本优化和费用管控,加盟商覆盖范围扩大,产品时效和服务质量提升;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1.04亿元、146.12亿元与159.6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4亿元、10.81亿元与12.5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0.22倍、8.54倍与7.38倍,维持“买入”评级 [13][14][16] 拼多多点评报告 - 2025Q1营收低于预期,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受国内电商行业竞争加剧、关税等外部政策环境变化、平台百亿减费计划项目拓展等因素影响;广告收入增长稳健,交易佣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Temu受关税政策影响暂停美国全托管业务;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4390/5209/6258亿元,Non - GAAP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7/1422/1720亿元,对应Non - GAAP P/E为9X/7X/6X,目标市值12774亿元人民币,目标价125美元/ADS,维持“买入”评级 [17][18][21] 快手 - W点评报告 - 2025Q1运营情况良好,用户数据持续优化,创收能力强化;主要财务指标方面,营收增长,毛利率、经调整净利润等有相应变化;线上营销服务、电商业务、直播业务、海外及本地生活业务均有增长,核心业务领域AI应用持续深化,可灵AI 2.0版本发布,商业化进程加速;调整盈利预测,预计FY2025 - 2027营收分别为1420/1554/1690亿元,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231/256亿元,对应PE分别10/9/8X,目标市值2795亿元,Target Price65元、71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22][23][28] 中烟香港公司深度报告 - 中烟香港是中烟体系内唯一烟草主业上市公司,业务涵盖五大板块,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各业务板块中,烟叶进口业务占比大,其他业务也有不同程度增长;国际烟草巨头通过收并购扩张,中烟香港未来有望通过收并购拓展产业链和销售渠道;预计2025E - 2027E年收入144/155/166亿港元,归母净利润9.8/10.8/11.6亿港元,对应2025E - 2027E年PE为23.8/21.5/20.0X,维持“买入”评级 [29][30][32] 全球ETF格局演变与中国市场未来机遇报告 - 全球ETF市场稳步扩张,美国发展成熟,亚太地区成为增长新引擎,市场朝着多样化、专业化和区域特色并进的趋势演进;中国ETF市场正经历历史性扩张期,多元创新与机构化投资趋势特点鲜明 [34][37] 应流股份公司动态研究 - 2024年高温合金业务稳健增长,Q4毛利率同环比提升;2025Q1归母净利润环比大幅增长,盈利能力环比不断改善;“两机”领域在手订单饱满,积极布局核聚变和低空经济;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07、36.80、44.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4.15、5.60、7.26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34、25和1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8][40][44] 航亚科技科创板公司动态研究 - 2024年业绩高速增长,国际发动机零部件业务需求旺盛;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国际航空发动机需求旺盛,全球航空供应链存在瓶颈,公司新产品量产为发展添动力;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5、11.97、14.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1.71、2.27、2.86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29、22和1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6][50][53] OSL集团点评报告 - OSL支付业务线出入金产品OSL Pay正式上线,战略愿景包括合规、创新、敏捷和普惠,收并购是全球化扩张重要战略;同行业其他公司出入金收费因支付方式、交易量而不同;预测2025 - 2027年营收为6.42亿港元、10.79亿港元、15.46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为5774万港元、6829万港元、3.23亿港元,EPS为0.09、0.11、0.52港元;P/S为11.78、7.01、4.89倍,P/B为5.60、5.33、4.34倍,维持“增持”评级 [55][56][58] 人形机器人行业周报 - 产业动态包括华锐精密获宇树科技小批量订单、福莱新材将发布机器人触觉第二代新品等;公司公告有润阳科技拟增资傅利叶智能、斯菱股份发布减持预披露公告等;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或迎来“ChatGPT时刻”,维持“推荐”评级;建议关注拥有核心部件积淀、积极入局人形机器人的企业 [59][66][69] 赤子城科技公司深度报告 - 核心看点一:泛人群社交核心业务盘稳定,后发产品强势开启第二增长曲线,产品能力持续验证;核心看点二:收购蓝城兄弟稀缺资产,海外推出Heesay品牌开拓LGBTQ增量市场空间;核心看点三:海外休闲游戏空间广阔,公司旗下精品游戏收入持续提升;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66/83/10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8/13.4/17.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0.9/1.3元,对应PE分别为12/9/7X,目标市值166亿元人民币,目标价13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1][73][75] 光伏、风电、储能、锂电行业周报 - 光伏:需求侧组件企业排产下降,出口4月光伏组件出口约21.85GW,供给侧6月多晶硅企业开始产能置换;风电:海缆管桩交付进入旺季,陆风国家出台绿电直连政策;储能:国内前五个月大储装机高景气,海外户储和工商储进入环比改善通道;锂电:亿纬锂能发力新能源重卡电池租赁,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 [76][78][81]
拼多多Q1利润下跌4成背后:大规模减免商家服务费,百亿费用补贴新质商家
中金在线· 2025-06-02 07:40
财报表现 - 公司2025年Q1总营收956.72亿元,同比增长10%,低于市场预期 [1]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大跌47% [1] - 交易服务收入470亿元,仅增长5.8%,低于一致预期的560亿元 [1][2] - 销售及营销费用暴增43%至334亿元,同比增加百亿 [1][4] 商家扶持政策 - 推出"百亿减免"计划,减免技术服务费(从1%降至0.6%)和推广软件服务费 [2][3] - 陕西冬枣商家每月节省上万元,内蒙古牛肉干商家每天增收150-160元 [2] - 深圳相机商家预估每年节省十万元,亳州花草茶商家每年变相增收四十万元 [3] - 推出"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对创新产品进行超额补贴 [4][5] - 山西牛肉商家获得近6%补贴,广西脆蜜金桔补贴比例高达三成 [4][5] 消费侧补贴与GMV增长 - 数码产品补贴力度大,带动GMV增速达16%,单季度GMV达1.07万亿元 [4] - 升级"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投入千亿资源包 [5] - 新增"100亿商家回馈计划",发放100亿元消费券 [5] 高管表态与未来方向 - 强调优先保障用户和商家利益,承担社会责任 [1] - 将继续探索降佣举措,帮扶范畴从头部拓展到中小商家 [6] - 坚定护航商家穿越周期,助力高质量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