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电广传媒等在怀化新设文旅公司
企查查· 2025-07-29 09:48
公司动态 - 怀化芒果文旅有限公司近日成立 注册资本2800万元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 游览景区管理 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咨询 票务代理服务等 [1] - 公司由电广传媒旗下湖南芒果文旅投资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1]
ST岭南: 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度第二十五次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28 16:26
关于"岭南转债"第二期偿付 - 公司将以未受司法/质押冻结的债券数量4,107,192张为基础进行部分偿付 持仓每13张偿付1张 不足13张的偿付1张 [2][9] - 偿付债券将于2025年7月29日申请注销 偿付资金发放日为2025年7月31日 [2][9][10]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度营业收入86,183.66万元 同比下滑59.55%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432.98万元 [4] -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10,253.12万元 同比下滑77.85%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39.73万元 [4] - 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32,496.80万元 全年发生超过2023年末净资产10%的重大损失 [4] 公司经营风险 - 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业务、水务水环境治理业务及文化旅游业务均遭受重大冲击 项目招投标延迟、开工延迟 回款情况不佳 [3] - 资产负债率较高 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持续下滑 存在流动性压力 [3] - 2024年财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3] 增信计划抵质押资产风险 - 公司以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为"岭南转债"提供质押担保 [5] - 募投项目公司应收账款和股权质押尚未完成相关审批程序 未设立共管银行账户 [6] - 应收账款回款周期较长 股权资产无公开市场参考价值 担保资产可变现价值存在不确定性 [6] 公司股票退市风险 - 公司股票存在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而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7] 公司诉讼风险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未决诉讼251件 诉讼标的294,640.46万元 [8] - 截至2025年7月10日 新增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合计约11,875.93万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1.16% [8] 债券受托管理人情况 - 广发证券自2024年7月3日起担任"岭南转债"受托管理人 [9] - 广发证券将持续密切关注发行人违约风险及其他重大事项 督促发行人做好信息披露 [10]
上半年南京新开首店超200家
江南时报· 2025-07-28 14:12
首店经济规模与结构 - 南京上半年开出首店超200家 其中江苏及以上能级首店占比超43% 形成多层次首店生态[1] - 首店业态分布呈现"餐饮主导 多元协同"格局 餐饮首店占比近52% 涵盖中式特色品牌与创新餐饮[1] - 服饰 零售 文化旅游和生活服务类首店通过沉浸式体验 社交场景延展等方式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1] 区域分布特征 - 首店覆盖南京近70家商业综合体 体现"核心商圈集聚 新兴区域崛起"特点[2] - 秦淮区与玄武区作为核心区贡献大量高能级首店 德基广场形成首店集群效应[2] - 建邺区 江宁区等新兴区域依托差异化主题实现首店数量稳步增长[2]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南京印发《关于促进首发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 已兑现支持政策资金超千万元[2] - 南京跻身"中国首发经济引力城市TOP4" 政策精准度与文化融合力获认可[3] - 计划开展"首创金陵"行动 打造新兴消费品牌展示窗口 加强文旅体育资源整合[3]
「佛门CEO」释永信被查,方丈的商业版图究竟有多大?
36氪· 2025-07-28 12:56
少林寺商业化发展历程 - 1982年电影《少林寺》以1毛票价创1.6亿票房,首次尝到流量经济甜头 [12] - 1994年起诉"少林寺牌火腿"侵权,成为中国宗教界名誉权诉讼第一案,开始系统注册商标保护少林IP [12] - 1996年注册域名建立官网,公开《易筋经》等武功秘籍吸引全球关注 [12] - 1997年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中国佛教界首家公司 [12] - 2008年成立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0%全资控股少林寺,对外投资14家公司 [16] - 截至2022年申请商标达706个,覆盖方便食品、珠宝、饮料等45类商品 [22] 商业版图与收入结构 - 文化旅游为核心收入:2017年景区门票收入3.5亿元,衍生体验项目收入1.2亿元,2019年游客4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2亿元 [18] - 大健康产业:少林药局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产品单价从几十到上千元 [20] - 电商与新零售:淘宝店"少林欢喜地"2020年销售额2300万元,抖音直播带货首秀500万元 [21] - 全球演出:武僧团每年巡演超200场,单场收入从10万美元升至50万美元 [21] - 知识产权授权:网络游戏授权费38万元,联通号码开光拍卖等创新尝试 [19][22] 商业运营模式 - 采用"宗教+商业"模式,涵盖文旅、知识产权、大健康、科技等领域 [18] - 通过商标注册、海外扩张构建跨产业商业生态 [12] - 托管其他寺庙:如2008年托管昆明4座寺庙20年,收入归少林寺所有 [19] - 海外布局:在奥地利、英国等设立文化中心,1999年起武僧团全球巡演 [19][21] 争议与挑战 - 2014年因门票分成与嵩山景区管委会冲突,僧人拉横幅维权 [26] - 2022年少林寺关联公司以4.52亿元竞得郑州商业用地引发"进军房地产"质疑 [28] - 2015年澳洲建四星酒店和高尔夫球场计划引发争议 [28] - 商业化导致门票高昂,年香火收入惊人,引发对佛寺清修原则的质疑 [24][28]
“佛门CEO”的商业版图究竟有多大?
投中网· 2025-07-28 06:40
少林寺商业化发展历程 - 1981年16岁的刘应成(后法名释永信)进入破败的少林寺,拜入行正长老门下,19岁进入民主管理委员会,22岁成为实际掌舵人 [9][10] - 1982年电影《少林寺》以1毛票价创1.6亿票房,首次体验流量经济红利 [10] - 1994年起诉"少林寺牌火腿"侵权胜诉,开启系统注册商标保护少林IP [10] - 1996年注册域名建立官网,公开《易筋经》等秘籍吸引全球关注 [10] - 1997年成立中国佛教界首家公司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11] 商业化运营体系 - 2008年成立核心平台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少林寺100%控股,注册资本100万,对外投资14家公司 [13][17] - 业务涵盖文化旅游、知识产权运营、大健康、新兴科技,形成"宗教+商业"模式 [17] - 文化旅游为核心收入:2010年少林寺旅游收入占登封财政1/3,2017年景区门票3.5亿+衍生收入1.2亿,2019年游客420万人次,人均消费300元带动总收入超12亿 [18] - 大健康产业:2003年少林药局重启,开发活络膏等产品,2019年销售额破8000万 [20] - 电商与新零售:2008年淘宝店"少林欢喜地"上线,2020年销售额2300万,2021年抖音账号半年粉丝破千万,直播首秀销售额500万 [21] 商业版图扩张 - 知识产权:截至2022年少林寺申请商标达706个,覆盖食品、珠宝、饮料等45类 [21] - 海外布局:1999年起武僧团全球巡演,单场收入从10万美元升至50万美元,在60多国建立文化中心 [19][21] - 跨界尝试:授权网游、开发音乐、为联通号码开光拍卖,托管4所寺庙20年获取百万级收入 [20][25] 争议与质疑 - 2014年少林寺与嵩山景区管委会因门票分成公开冲突 [25] - 2015年被举报涉不正当关系及资产侵占,调查显示部分举报不实 [24] - 2022年少林寺关联公司以4.52亿竞得郑州商业用地,引发"进军房地产"质疑 [25] - 澳洲项目计划建四星酒店和高尔夫球场引发争议,现存续7家投资公司,8家注销,1家吊销 [25] 核心商业模式 - 通过商标注册、法律维权、资本运作构建商业生态 [10][11][21] - 以武僧团巡演、实景演出(如《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强化文化IP [18][19] - 采用"非遗传承+现代工艺"包装传统产品(如灵芝茶、香薰)实现溢价 [20][21]
“世界玉都·中国和田”品牌正式发布,1000架无人机点亮夜空
新京报· 2025-07-28 06:06
2-4 8 12 和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张化杰表示,举办第十五届和田玉石文化旅 游节,目的在于传承推广和田玉文化、促进文旅融合、推动玉石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加强交流招商;其意义在于增 强文化认同、提升区域与国际影响力、完善产业生态并赋能民生经济;下一步将在7月至10月持续开展玉石交易、 文化展览、技能竞赛、品牌推广等系列活动,深化"世界玉都·中国和田"品牌建设,推动文旅与产业深度融合发 展。 文艺演出环节亮点纷呈,《好歌唱和田》以歌曲串烧的形式,传递出和田人民的热情好客与城市魅力,莱帕尔 《开启寻玉之旅》以和田代表性非遗"莱帕尔"为表现形式,融合歌舞与说唱,通过寻玉人、学者、雕刻师等多元 角色,生动讲述了和田玉从山河孕育到融入生活的全过程,为游客勾勒出一条可观、可感、可行的文化体验之 路,激发了现场观众对和田玉文化的浓厚兴趣。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阿里舍尔·纳沃伊国立大剧院的40人舞蹈团与 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共同带来的《丝路乐舞》,以绚丽的舞姿展现了古丝绸之路的风情与文明互鉴之美,成为一 场连接古今、融通中外的视觉盛宴,也向全球发出和田的热情邀约。 67:45 第十五届和田玉石文 ...
上城一城宋韵共潮生
杭州日报· 2025-07-28 02:36
文化活化与旅游发展 - 上城区通过"盲盒音乐会"、"晚风音乐会"等创新活动活化宋韵文化,吸引游客参与[2][4] - 2023年1-6月上城全域接待游客3582.5万人次(全省第一),旅游收入300.1亿元(全市第一)[11] - 清河坊历史街区转型为"城市展厅",汇聚10余家文博机构,推动"文博+"模式[10] 文创产业与IP开发 - 构建完整文化产业链:解码47个主题IP(如"苏轼""瑞兽"),建立"宋韵IP基因库"提供色谱/纹样素材[13] - 120余家企业组成核心库,联动上下游200余家企业,开发10大系列400余种文创产品,销售额超10亿元[13] - 毛戈平品牌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融合,打造高端中国美学产品[13] 城市更新与空间营造 - 二十三坊巷晓霞弄通过有机更新成为网红打卡地,计划深化"韵味百巷"串联太庙等历史遗存[11] - 建成17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市第一),水湘社区"文化客厅"月均举办30场活动[16] - 复兴南街"稻田读书"等新型文化空间覆盖全龄段人群,强化社区文化黏性[16] 文商旅融合创新 - 西子廊桥"西湖大咔秀"实现全民共创,游客照片可投射至大屏形成15秒"高光时刻"[12] - 文商旅集团以"人人可参与"理念重塑文旅体验,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12][10] -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等项目推动历史遗存与现代消费场景结合[9][10]
泸州提出高质量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着力培育“慢游泸州、宵肴泸州、乐购泸州、会聚泸州、康健泸州、绿趣泸州” “6个泸州”什么样?
四川日报· 2025-07-28 00:28
文旅商融合发展 - 泸州提出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配套出台高质量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包括演艺、赛事、会展活动激励,消费品牌打造激励等[9] - 目标到2027年旅游总花费突破1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9] - 古蔺县推出"定制旅游"服务,吸引超千名游客[9] 消费地标与特色街区 - 郎酒龙马酒庄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占地5000亩,涵盖白酒生产区、酒旅融合文化体验区等板块[10] - 发布特色街区机会清单,包括老泸州·大河街、西南·星光集市等项目,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10][11] - 二郎郎酒特色步行街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打造沉浸式体验[11] 消费场景创新 - 发布184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机会清单,总投资678亿元,涵盖夜经济、公园+业态等[12] - 培育"6个泸州"消费场景,包括慢游泸州、宵肴泸州、乐购泸州等,聚焦文博体验、夜经济、精品店等[13] - 传统文旅模式向场景体验为核心转型,强调情绪价值和消费场景[13] 流量与留量转化 - 泸州辐射人口超8000万,高铁直达63个城市,云龙机场旅客吞吐量全省第三[8] - 通过文旅商融合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提升消费增量[9] - 游客反馈泸州消费体验丰富,包括尧坝古镇、张坝桂圆林等景点及特色美食[8]
陕西要求扎实做好防汛关键期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7-27 23:48
防汛关键期安全生产部署 - 省安委办印发通知要求做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安全生产重点工作[1] - 要求各市(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要求并制定工作方案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1] - "七下八上"是降雨最集中、极端降雨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1] 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 - 围绕汛期极端天气风险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1] - 针对建筑施工、非煤矿山、文化旅游等易造成群死群伤的领域建立隐患整改责任清单[1] - 结合"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保安全"专项行动推进排查工作[1] 应急准备与演练 - 要求各地储备更新汛期应急物资并完善调运方案[1] - 组织重点企业开展加固、排涝、道桥封控等防范措施演练[1] - 企业需将汛期安全防范知识和逃生技能培训作为重点内容[1] 预警与应急机制 - 完善联合会商、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及时掌握汛情变化[2] - 将应急指挥网延伸到属地所有企业完善预警信息反馈机制[2] - 依托网格化管理和网络平台实现精准预警[2] 灾害应对措施 - 指导受影响企业采取停产、停业、停运等措施化解灾害风险[2] - 重点关注民宿、农家乐、露营地等易被疏忽场所的安全防范[2] - 加强福利院、养老院、建筑工地工棚等自主避险能力不足群体的转移工作[2]
“佛门CEO”释永信被查,方丈的商业版图究竟有多大?
虎嗅APP· 2025-07-27 14:53
少林寺商业化发展历程 - 1982年电影《少林寺》以1毛票价创1.6亿票房神话,首次尝到流量经济甜头[8] - 1994年起诉"少林寺牌火腿"侵权胜诉,开启系统注册商标保护"少林"IP[9] - 1996年注册域名建立官网,公开《易筋经》等武功秘籍吸引全球关注[9] - 1997年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系中国佛教界首家公司[9] - 2008年成立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对外投资14家公司[11] - 截至2022年累计申请商标706个,覆盖方便食品、珠宝等45类[14] 商业化运营模式与收入结构 - 文化旅游为核心收入来源:2017年景区门票收入3.5亿元,衍生体验项目收入1.2亿元[13] - 2019年游客量达420万人次,人均消费300元,旅游总收入超12亿元[13] - 大健康产业表现突出:少林药局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13] - 电商渠道快速发展:淘宝店年销售额从百万级跃升至2020年2300万元[14] - 抖音账号半年粉丝破千万,直播带货首秀创500万元销售额[14] - 武僧团全球巡演单场收入从10万美元升至50万美元,年演出超200场[14] 多元化业务布局 - 文化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实景演出形成品牌效应[12] - 知识产权运营:通过游戏授权、联通号码开光等创新方式创收[14] - 地产投资:关联公司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曾以4.52亿元竞得郑州商业用地[17] - 海外扩张:1999年起武僧团登陆英国白金汉宫,计划在澳洲建酒店和高尔夫球场[14][18] - 文创开发:推出禅意香薰、"扫地僧"玩偶等年轻化产品[14] 商业化争议与挑战 - 门票收入分配引发与嵩山景区管委会矛盾,2014年爆发公开冲突[17] - 2015年被举报存在多重身份问题,虽经调查仍存舆论质疑[17] - 2022年关联公司高价拿地引发"进军房地产"质疑[17] - 现存7家投资公司中,8家被注销,1家被吊销[18] - 商业化运作被指与佛门"清心寡欲"原则形成对立[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