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unds
icon
搜索文档
千亿级公募基金也开始关停APP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09:16
行业趋势 - 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关停直销APP 包括平安基金、国寿安保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和前海开源基金等 [1][4] - 基金直销APP关停潮从百亿级小公募蔓延至千亿级中型公募 行业渠道策略发生转变 [1][3] - 维护一款基金APP的综合年成本至少在200万元以上 涉及技术开发、系统调试和内容运营等多个岗位 [5] 公司动态 - 平安基金将于2025年8月31日起暂停APP运营 管理规模达6554亿元 非货规模2517亿元行业排名第24位 [1][5] - 国寿安保基金2025年3月终止APP运营 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近3500亿元 [4][5] - 前海开源基金将APP功能迁移至微信小程序 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元 [4][5] 市场竞争 - 头部基金公司APP用户活跃度相对较高 但与天天基金、蚂蚁财富等第三方机构存在明显差距 [2] - 第三方基金代销平台占据主导地位 代销规模占比70%-80% [9] - 易方达e钱包6月活跃人数环比增长30.35% 华夏基金管家环比大增76% [7] 业务发展 - 部分头部机构加大投入优化直销APP 南方基金、银华基金、博时基金等均进行版本升级 [2][7] - 直销APP发展需重点发力买方投顾方向 提供投研观点传递和投前投中投后服务 [2] - 基金公司拥有强投研能力但在投顾服务和客户基础方面存在薄弱之处 [11] 政策环境 - 证监会2025年5月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提出25条举措提升投资者服务水平 [9] - 配套出台《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管理办法》促进基金投顾业务规范发展 [10] - 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为机构投资提供一站式数据信息交互服务 [9]
多家千亿公募基金关停APP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07:35
行业趋势 - 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近期关停APP直销业务,包括平安基金、国寿安保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前海开源基金等,显示行业渠道策略正在转变 [1][3][6] - 中小基金公司在APP直销业务上面临运营维护费用高、投入产出比低的问题,年综合成本至少200万元,但用户活跃度和转化率表现不佳 [3][7] - 头部基金公司如易方达、华夏、汇添富等APP活跃度相对较高,但与第三方平台如天天基金、蚂蚁财富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3] 公司动态 - 平安基金宣布将于2025年8月31日暂停"平安基金"APP运营,功能整合至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公司管理规模达6554亿元(非货规模2517亿元) [1][3] - 国寿安保基金2024年末管理规模近3500亿元,于2025年3月终止APP运营 [6] - 前海开源基金2024年末资产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计划2025年7月将APP功能迁移至微信小程序及公众号 [6] 头部机构策略 - 部分头部基金公司仍在加大APP投入,如南方基金APP10.6版本新增黄金行情订阅、债市情绪温度等功能,单日快速赎回额度提升至8万元 [7][8] - 万家基金APP3.58版本优化安全性及养老基金体验,银华生利宝APP7.6.6版本调整会员体系,博时基金APP简化开户流程 [8] - 易方达e钱包6月活跃人数环比增长30.35%,华夏基金管家环比大增76%,汇添富现金宝、嘉实理财嘉等也实现环比正增长 [8] 行业政策与方向 - 证监会2025年5月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研究适配个人养老金投资的产品 [11] - 行业逐步转向以客户利益为中心,销售机构费率降低,渠道格局面临调整 [9] - 基金公司需发挥投研差异化优势,重点发力买方投顾方向,提供投前、投中、投后全流程服务 [4][11] 渠道格局 - 国内公募基金销售以代销机构为主导,占比70%-80%,直销APP流量入口较窄但头部公司仍将其作为战略重点 [11] - 第三方代销平台如天天基金、蚂蚁财富在用户活跃度上显著领先基金公司自有APP [3] - 基金投顾业务试点推进,但基金公司在投顾服务能力、产品丰富度及客户基础上存在短板 [12]
“真金白银”力挺A股!近半月4家公募启动自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05:26
基金公司自购动态 - 南方基金近期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3只权益基金,合计金额不少于2.3亿元,承诺持有至少1年以上 [2] - 近半个月内已有4家公募基金公司披露自购,包括工银瑞信基金、泰康基金、方正富邦基金,均选择权益类基金作为投资标的 [2] 行业自购数据 - 2025年以来共有127家基金管理人实施自购,涉及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等 [3] - 公募年内自购股票基金净申购金额超过15亿元,混合型基金净申购金额超过8亿元 [3] 市场信号解读 - 多家基金公司同期自购释放出机构对当前市场估值合理性的认可信号 [3]
年内自购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突破100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02:58
公募基金自购动态 - 南方基金宣布运用不少于2.3亿元固有资金自购旗下3只权益类基金,承诺持有至少1年[1][3] - 近半月已有4家公募启动自购,包括工银瑞信基金、泰康基金、方正富邦基金,合计金额超2.6亿元[2][3] - 自购标的均为权益类产品,其中南方基金明确投向中证A500ETF联接A、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等指数基金[3][5] 自购金额与产品细节 - 方正富邦基金7月自购金额不少于2500万元,未披露具体标的[5] - 泰康基金8月自购155万元港股通银行指数基金C类[5] - 工银瑞信基金及其高管拟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新发混合型基金[5] 自购动机与市场信号 - 基金公司普遍表示自购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1][5] -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13.93倍,恒生指数11.83倍,显著低于标普500(26.89倍)等成熟市场,形成"估值洼地"[6] - 行业认为自购行为传递三重信号:稳定投资者情绪、利益绑定增强信任、把握低位布局机会[6] 自购规模与政策背景 - 2025年以来127家基金管理人实施自购,股票型基金净申购超15亿元,混合型超8亿元[8] - 天弘基金、华泰柏瑞基金股票型基金自购金额均超1亿元[9] - 自购潮部分受证监会政策推动,要求基金公司将年利润一定比例投入权益类产品[9] 自购行为特征分析 - 部分公司年内多次自购,如方正富邦基金4月自购500万元ETF,7月再加仓2500万元[8] - 新发基金自购可提升产品吸引力,缓解存量基金赎回压力[9] - 大额自购和长期锁定期(如1年以上)更能体现机构信心[10]
方正富邦基金3只基金增聘郑瑛
财经网· 2025-08-11 15:05
核心人事变动 - 方正富邦基金于2025年8月8日同时增聘郑瑛为三只产品的基金经理 包括方正富邦金小宝 方正富邦稳泓3个月定开和方正富邦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 [1] - 郑瑛拥有12年证券及投资管理经验 曾任职于中融基金和嘉实基金 2024年12月加入方正富邦基金 [1] 产品规模与业绩表现 - 方正富邦金小宝总规模达283.84亿元 七日年化收益率1.4400% 年内回报0.98% 总回报35.28% 年化回报2.82% [1] - 方正富邦稳泓3个月定开总规模24.38亿元 年内回报0.61% 总回报10.24% 年化回报3.18% [1] - 方正富邦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总规模2.02亿元 年内回报0.62% 总回报4.69% 年化回报1.80% [1] 产品成立时间 - 方正富邦金小宝成立于2014年9月24日 [1] - 方正富邦稳泓3个月定开成立于2022年6月29日 [1] - 方正富邦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成立于2023年1月12日 [1]
EDD: A Unique CEF That Provides A High Yield And Foreign Currency Exposure
Seeking Alpha· 2025-08-11 12:44
基金产品特点 - 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国内债务基金为封闭式基金 旨在为已持有资产的投资者提供高水平的当期收益 [1] - 基金通过投资能源股票组合寻求实现7%以上的收益回报率 [1] - 服务提供比公开发布更早的独家投资建议及深度研究报告 部分内容仅限订阅者专享 [1] 订阅服务模式 - 提供两周免费试用服务 订阅者可无障碍阅读所有研究成果 [1] - 投资策略注重在获得收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本金损失风险 [1]
ULTY: A Fund That Should Have Value For More Aggressive Investors
Seeking Alpha· 2025-08-11 10:14
A good investment has to have a risk-reward profile that offers value over the long term. While many companies and funds can have some appeal in the short term, financial options must survive the test of time and be able Analyst's Disclosure:I/we have no stock, option or similar derivative position in any of the companies mentioned, and no plans to initiate any such positions within the next 72 hours. I wrote this article myself, and it expresses my own opinions. I am not receiving compensation for it (othe ...
业绩是提升ETF流动性的最优解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09:16
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发布公告称,为了提升旗下ETF基金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对旗下相关ETF产 品增加券商作为做市商。增加券商作为做市商,是提升ETF产品流动性的一种方式与手段。但个人认 为,提升ETF产品的业绩(即净值)才是提升其流动性的最优解。 例如,8月1日,国联基金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与平安证券、长城证券签署的协议,自即日起,两 家券商将为国联央视财经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办理场内申购、赎回等业务。据统计,仅在 7月份就有40多份公告披露了类似信息,涉及永赢基金、鹏华基金、招商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与国联 基金一样,这些公告涉及的标的证券基本上都是ETF产品。 对于做市商制度,投资者并不陌生。早期的老三板由于不具备集合竞价交易的条件,实行的就是做 市商制度。即使是目前的新三板中,做市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做市商的一大特点就是维持市场的 流动性,提升标的证券的流动性。 二是ETF产品也会出现清盘潮。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1日,已有20只ETF产品选择清盘。虽然ETF 产品主要跟踪相关指数,但清盘现象仍然会发生。 三是ETF产品交易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活跃产品的日交易份额超过千万手,甚 ...
平台时代已至 “选基金就是选人”迎来新解
证券时报· 2025-08-10 17:37
行业趋势 - 公募基金行业过去27年以"选基金就是选人"为核心理念,但这一理念正面临被动投资崛起的挑战 [1] - ETF规模截至7月末突破4.5万亿元,年内有望突破5万亿元,对主动基金的超额收益能力形成直接挑战 [1] - 行业从依赖个体的"明星时代"转向依托体系的"平台时代",证监会5月印发《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团队制管理模式 [2] 主动基金应对策略 - 部分主动基金转型为聚焦单一赛道的类工具化产品,例如创新药赛道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合计权重超70%,超过同类指数基金 [1] - 基金经理批量离职成常态,年内发生近3000条变更事项,包括鲍无可、周海栋等多位绩优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 [1][2] 平台化转型实践 - 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成为新趋势,可突破个人能力圈限制、保障运作稳定性,避免因离职导致业绩突变 [3] - 中欧基金通过工业化理念实现投研专业化分工,天弘基金构建"流程化+平台化+智能化"投研体系,降低对个人能力的依赖 [3] - 行业共识认为传统"手工作坊"模式已过时,平台式基金公司成为主流选择 [3] 投资者策略演变 - 投资者选择标准从押注单一基金经理转向综合考量基金公司投研实力、风控机制和治理结构 [4] - "选人"理念升级为选团队、选平台、选机制的新思维 [4]
JGH Provides Global Fixed Income Exposure Without The Currency Risk
Seeking Alpha· 2025-08-10 15:45
基金产品概况 - Nuveen全球高收益基金为封闭式基金 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美国 国际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高收益证券的投资机会 [1] - 基金提供每份额1.24美元的前瞻性分配率 收益率达到9.34% 属于高收益投资产品 [1] 投资策略覆盖 - 投资范围涵盖石油天然气 油田服务 中游产业 工业 信息技术 EPC服务和可选消费等多个行业领域 [1] - 投资建议基于整体投资生态系统构建 而非单独考虑单个公司 [1] 分析师背景 - 分析师Michael Del Monte拥有5年以上买方股票分析师经验 并具有超过十年专业服务行业从业经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