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信息

搜索文档
中科星图拟募25亿加码低空产业 研发费连上新台阶五年投入13亿
长江商报· 2025-08-25 00:36
公司融资计划 - 拟定向发行A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4.88亿元 其中17.5亿元投入三大平台建设(占总募资额70.33%)剩余7.3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2][3][5] 募资项目具体规划 - 星图云空天信息云平台建设项目投入7.51亿元(占募资额30%)建设周期36个月 涵盖超算云网/数据云/计算云/应用云/开发者平台/开放平台六大模块 [3] - 星图低空云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投入6.5亿元 建设低空全要素数据供给/云上计算/云上管控一体化平台 配套数字仿真与实体物理试验环境 [4] - 星图洛书防务与安全大数据平台投入3.49亿元 建设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全域态势认知/一站式支撑四大专业技术平台 [4]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15.77亿元增长至2024年32.57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5.04亿元(同比增长20.48%) [6] - 净利润从2022年2.43亿元增长至2024年3.52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078万元(同比增长971%)主要源于战略性资产处置 [6] - 2024年特种领域业务营收10.03亿元(同比增长19.92%)政府业务营收9.56亿元(同比增长28.91%)气象生态业务营收5.63亿元(同比增长47.36%) [7] 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13.15亿元 逐年递增至2024年4.88亿元 研发费用率从12.64%提升至14.98% [7] - 截至2024年末新增知识产权756项 含发明专利78项及软件著作权634项 技术方向覆盖大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云计算/空天数据处理 [7] 低空经济战略布局 - 制定"1+2+N+M"低空战略:构建星图低空云 建设两个低空试验场 打造N个区域示范 挖掘M个行业场景 [2][8] - 2025年1月推出星图低空云V1.0版本 已与合肥市/青岛市达成低空试验场共建合作 [8] 资产规模与行业背景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资产80.99亿元(同比增长36.51%)总负债35.11亿元 资产负债率43.35% [8]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18年0.6万亿元增至2023年1.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23%)2024年市场规模超2.3万亿元 [3]
中科星图: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本次募集资金投向属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说明(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8-21 13:13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是空天信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商业航天产业链条的整合者、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基于自主空天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地球平台能力,打造天基和空基能力,建设集数据、计算和应用于一体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提供空天信息服务、商业航天及低空经济领域的软件销售、数据服务、技术开发、专用设备及系统集成等业务 [2] - 公司坚持应用牵引、创新驱动、共建共享理念,持续研发空天信息相关产品和核心技术,布局全产业链生态,拓展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以星图云为抓手创新技术体制和商业模式,让空天信息能力赋能千行百业 [2] 本次募集资金投向方案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48,846.82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拟用于三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2] - 星图云空天信息云平台建设项目投资总额77,397.04万元,由子公司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实施,建设期36个月,地点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建设内容包括星图云-超算云网、数据云、计算云、应用云、开发者平台和开放平台六部分,目标基于空天信息产业链多圈层能力搭建"空天信息一朵云",构建全场景开发者生态 [3] - 星图低空云低空监管与飞行服务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投资总额66,765.09万元,由子公司中科星图低空云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实施,建设期36个月,地点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建设内容包括研发低空全要素数据云上供给、低空全时空云上计算、低空全流程云上管控为一体的低空云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构建数字仿真低空试验与实体物理低空试验环境,基于低空云构建服务于N个区域的飞行服务平台及支撑M个行业场景的应用平台,目标构建"1+2+N+M"核心能力体系,建设"低空空域一朵云" [10] - 星图洛书防务与公共安全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建设项目投资总额36,931.76万元,由公司及子公司中科星图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实施,建设期36个月,地点位于北京市及陕西省西安市,建设内容包括研制大数据分析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全域态势认知平台、一站式支撑平台四个专业技术平台,建立智能分析云平台(PaaS)、数据分析服务(SaaS)和数据服务(DaaS)在内的大数据智能服务体系,目标为防务和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提供全域大数据智能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解决方案、技术服务和数据服务 [18] - 补充流动资金使用募集资金73,778.22万元,用于满足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营运资金需求及保障公司发展战略有序推进 [24][25]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发展,市场规模从2018年0.6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1.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3%,2024年市场规模超2.3万亿元,2024年全年我国累计发射运载火箭68次,其中12次商业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7%,共研制发射201颗商业卫星,占全年发射航天器的78.2%,各地推出计划与政策支持航天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建设,商业航天成为布局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4][5] - 随着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发展,在轨卫星数量激增,卫星数据供给种类和数量不断丰富,高效消化与利用海量卫星数据、提升数据利用率、避免卫星资源闲置成为行业新的机遇与挑战,加快构建规模化的下游应用体系、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转化成为商业航天产业链成熟与完善的关键,规模化的应用出口需求激增 [5] -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兴起,空天信息产业正经历开发范式变革,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在遥感解译、三维重建、空间计算、模拟仿真、人机交互等场景的应用空间持续扩展,采用"预训练+迁移学习"模式显著减少边际开发成本,为遥感技术应用规模化推广奠定基础,依托数字表亲等前沿空间智能技术实现低成本、大范围且高度逼真的空间场景重建,为数字孪生、模拟仿真等领域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基于智能体技术促进大模型应用落地,降低空天信息应用技术门槛,拓展用户群体和潜在应用场景 [5][6] - 低空经济产业加速发展环境趋于成熟,低空飞行器技术持续升级迭代,低空空域"可通达"程度快速提升,低空飞行技术带来低空空域通达工具多样化,包括直升机、固定翼飞行器、载人电动垂直起降(eVTOL)、工业无人机、消费无人机、城市治理无人机等,新型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如物流/外卖无人机已在特定航线常态化实际运营,多家载人飞行器eVTOL即将获得适航证,数字孪生、大型仿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迭代降低低空空域数字化门槛,"可计算"程度快速上升 [12][13] 公司技术积累与优势 - 公司以数字地球为基础,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产业深度融合,覆盖空天大数据获取、处理、承载、可视化和应用等产业链环节,形成独特的能力内核,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数字地球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地球相关产品和核心技术 [8] - 公司已构建数据共享、可计算数字地球、云上开发平台、AI融合等能力,通过十大圈层数据能力建设构建虚实相生的数字地球,积累空天信息数据能力,通过地球超算和智脑引擎建设构建强大的数字地球智能计算能力,集成和吸收"空天·灵眸"遥感大模型成果 [9] - 公司在人工智能、时空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及高性能计算、时空大数据应用及可视化等方面储备大量高端技术人才,在北京、西安设立数字地球研究院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 [9] - 公司作为空天信息领域龙头企业,积极构建空天信息数据、计算、服务、运营和创新五大核心能力,实现空天信息商业变现和生态闭环,通过构建数字地球生态峰会、数字地球生态沙龙等产业交流平台促进合作共赢,拓展空天信息应用领域 [10] - 公司通过十大圈层数据能力建设构建虚实相生的数字地球,积累高效易得的空天信息数据能力,增强"数字地球"数据来源,包括卫星数据及无人机、航空遥感、地面传感器等更精细数据,通过十个圈层数据相互联动、共建共享构建更智慧的"数字地球" [16] - 公司通过高性能计算、并行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建立跨资源池、跨架构、跨厂商的异构算力资源调度系统,融合机器学习算法和机理模型,突破大数据量、大并发量自动化处理过程中的性能瓶颈,实现空天数据处理和全地理解译产品的自动化构建,形成高效化、智能化、自动化、碎片化的空天数据实时处理能力 [16] - 公司通过建设涵盖基础设施、技术平台、产品矩阵和运营系统等多个层次的空天信息开放服务云平台,打通卫星资源供给侧和用户业务需求侧,实现商业航天全链条业务应用闭环,让空天信息触达大众,赋能千行百业,厚植空天信息创新能力 [17] - 公司拥有海量、多样、全域、全维的空天地海网电以及社会人文等大数据资源和模型资源,业务领域覆盖空天遥感、空间测控、海洋信息、电磁空间、气象服务、智慧城市、智慧水利、智慧能源、智慧金融等各新兴行业,下游用户涉及特种领域、政府、金融、能源、气象、水利等各行业部门 [21][22] - 公司坚持发展技术创新战略,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与投入,形成以高端引进、持续培训、股权激励和文化传承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及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数据处理、大数据智能应用等方面拥有众多高端技术人才,已在北京、西安设立数字地球研究院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形成覆盖产品规划、研制、运营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研发管理模式 [22] - 公司客户资源分布于特种领域、政府、研究院所、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多数主要客户对公司品牌具备较高忠诚度,与公司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优质产品及服务与下游客户保持良好客户关系 [23] - 公司是国内数字地球行业的先行者,也是国内数字地球平台应用落地的重要推动者,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在强化科技创新同时不断拓展GEOVIS数字地球应用场景和服务领域 [23] 政策支持 - 空天信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支撑产业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产业,国家发改委2020年4月将卫星互联网列为"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强调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及融合创新的重要性,上海市政府2023年11月印发《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济南市政府2024年5月发布《关于印发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通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7][8] - 低空数字化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赛道,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竞相角逐的新领域,国家实施低空空域管理、保障飞行安全、实现低空经济高效有序运行的战略基础设施,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11] 募集资金投向属于科技创新领域说明 - 本次募投项目"星图云空天信息云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星图云-超算云网、数据云、计算云、应用云、开发者平台和开放平台等六部分,目标基于空天信息产业链多圈层能力搭建"空天信息一朵云",通过"平台+生态"构建繁荣的全场景开发者生态 [27] - 本次募投项目"星图低空云低空监管与飞行服务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研发建设集低空全要素数据云上供给、低空全时空云上计算、低空全流程云上管控为一体的低空云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构建数字仿真低空试验与实体物理低空试验环境,并基于低空云构建服务于N个区域的飞行服务平台及支撑M个行业场景的应用平台,目标构建"1+2+N+M"核心能力体系,建设"低空空域一朵云" [27] - 本次募投项目"星图洛书防务与公共安全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研制大数据分析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全域态势认知平台、一站式支撑平台等四个专业技术平台,建立包括智能分析云平台(PaaS)、数据分析服务(SaaS)和数据服务(DaaS)在内的大数据智能服务体系,目标为防务和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提供全域大数据智能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解决方案、技术服务和数据服务 [28] -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紧密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开展,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公司科创属性 [26][28]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新力量|不是招商,而是共鸣!中科星图为何把低空“心脏”交给青岛?
大众日报· 2025-08-20 03:08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以数字地球为主体 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为两翼 构建空天信息生态 定位为基础设施提供商[2] - 提出一体两翼战略 向天补强商业航天 向空发展低空经济 定位为空天信息技术创新引领者 商业航天产业链整合者 低空经济发展推动者[3] - 制定1+2+N+M低空战略 包括一朵星图低空云 两个低空试验场 N个区域示范 M个典型场景应用[11] 技术能力与竞争优势 - 具备空天信息多圈层数据供给能力与星图云算力支撑 拥有10年以上数据积累 强大计算能力及云化服务平台[11] - 核心壁垒在于系统性能力整合 包括空天信息运营能力与创新能力 形成独特科技与产业融合 遥感与IT融合 软件与硬件融合的能力内核[7] - 股东结构包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与曙光信息 实现战略级资源深度融合[7] 业务发展现状 - 低空经济总部于2025年3月落地青岛崂山 青岛流亭数字仿真低空试验场同步签约[7] - 已与20余家政府单位达成战略合作 深度参与多地低空项目建设 成功打造40余个城市样板间[7] - 参股企业达70余家 通过产业投资与资本运作实现盈利 例如收购星图测控后使其营收与净利润大幅增长并于2025年初登陆北交所[5] 区域合作布局 - 选择青岛因产业基础优越 具备完备制造业体系 空天信息科研资源(如崂山实验室)及政策支持[9][11] - 青岛拥有山东省首座4F级机场 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等基础设施 目标2027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230亿元[11] - 自2021年通过星图智慧与青岛崂山区合作 子公司连续多年内部排名前三 验证区域发展潜力[8][9] 行业背景 - 低空经济连续两年(2024年起)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成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9] - 行业处于投入期 多数企业关注飞机制造 机场建设 航线审批等基础问题[2]
中科星图总裁邵宗有:擘画“一体两翼”发展新蓝图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01:13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提出"一体两翼、空天地全覆盖"的"十五五"发展规划,以地理信息为根基,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为双翼,实现系统性业务重塑与战略升级 [1][3] - "一体"指巩固地理信息产业核心优势,强化数字地球平台建设并借助AI技术向智能决策平台进化,"两翼"分别构建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全链条服务能力 [3] - 公司目标从当前"三三三"状态(30亿元年收入、300亿元市值、3000名员工)跨越至"百千万"规模 [3] 研发与能力建设 - 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五年保持在20%以上,构建空天信息数据、计算、服务、运营、创新五大能力体系 [2] - 员工规模从2020年科创板上市时的400人扩张至3000人,参控股约70家公司,地理信息产业排名从百强外跃升至行业第四 [2] 商业航天布局 - 公司通过投资收购卫星火箭关键器部件企业强化航空航天综合电子系统制造能力,2024年获批卫星互联与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4] - 控股公司星图测控2025年1月在北交所上市,成为"商业航天第一股",并打造"卫星越多-数据越多-客户越多-盈利越多"的飞轮模式 [4] - 未来五年计划构建大规模算力星座,攻关"天地一朵云"解决方案,发展航天综合电子系统及天基测控终端等硬件产品线 [5] 低空经济进展 - 2025年1月发布星图低空云1.0版本,半年后推出涵盖规划、安全、监管、服务、应用五大平台体系的国内最完整低空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6] - 公司认为低空经济需实现"可管可控、安全规范、经济可行",2025年将迎来从试验区向运营网、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商业化转折 [6] 行业趋势判断 - 传统地理信息产业增长见顶,但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在AI技术加持下呈现超越地理信息产业的创新潜力与经济规模 [3] - 低空经济领域空管改革持续推进,多地建立飞行服务中心,核心技术(通信导航、智能调度等)成熟,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6]
雄安新区建设提速!央企分支机构超300家,疏解模式持续革新
华夏时报· 2025-08-13 09:51
央企疏解进展 - 雄安新区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13.5% [1] - 央企已设立各类分支机构超300家 [1][2] - 首批疏解央企总部项目加速推进 中国星网办公楼2024年10月投用 中国中化和中国华能总部预计2024年搬迁到位 [2]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雄安总部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 计划2026年9月竣工 [2] - 第二批疏解央企中国大唐、中国华电、中国诚通、中国农发集团总部已确定选址并启动建设 [2][3] 产业集群发展 - 中国星网带动60家空天信息企业注册落地 形成卫星互联网/时空信息/商业卫星智造/空天飞行器4大赛道 [2] - 中国大唐总部规划30万平方米建筑群 聚焦能源数字化与绿色低碳技术 2025年全面开工 [3] - 中国华电总部打造智慧能源创新中心 同步推进氢能研发中心建设 [3] - 中国诚通总部布局绿色金融与供应链管理 2025年完成土地出让 [3] - 中国农发总部建设农业科技研发中心 2025年完成概念设计 [3] 疏解模式创新 - 中国中铁实施"1+6+N"产业集群导入方案 涵盖基建投资/智能建造/勘察设计/高端制造等领域 [6] - 中国中铁已设立区域总部及16家三级子公司、17家分公司 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及院士工作站 [6] - 链式集群式疏解成为主流 从物理空间转移转向产业链创新链生态迁移 [5][7] - 中铁雄安科创中心作为集群式疏解战略承载地 推动全产业链协同与产学研合作 [7]
雄安建设再提速!上半年投资增长13.5% 央企分支机构超300家
央视新闻· 2025-08-10 09:15
雄安新区建设进展 - 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 [1] - 2023年上半年雄安新区投资同比增长13.5% [1] - 金融岛核心区域财富大厦项目总建筑面积超78万平方米 涵盖办公 公寓 商业 交通等功能 [1] 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 - 第二批疏解项目基本选址落位 [1] - 央企在雄安已设立各类分支机构300多家 [1] - 雄安新区投资增长拉动河北全省投资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 [1] 创新技术应用 - 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利用北斗和5G多模融合技术解决地下空间定位难题 [1] - 该技术已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全面应用 [1] - 解决方案正推广至青岛港片区 重庆 海南 北京等多个场景 [1]
西安站·报名开启|空天信息+ AI +智慧物流+航空航天,“数贸创投日”解锁四大赛道新机遇
36氪· 2025-08-05 08:49
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概述 - 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是我国唯一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型展会,以"规则制定"与"技术主导"为核心,旨在重塑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5] - 第四届数贸会创新推出"数贸创投日"系列活动,通过"全球招募+精准匹配"机制,遴选优质科技创业项目,打破资本与创新项目的信息壁垒 [5] - 活动由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工商银行独家冠名,浙江省商务厅、陕西省商务厅等联合承办 [7][50] 活动亮点与资源 - 高规格平台背书:依托数贸会国家级、国际性平台优势,为项目提供世界级展示与合作舞台 [9] - 多元资源深度汇聚:西安站汇聚政商产学研多方力量,包括浙陕两省商务系统、浙江省金控、工银资本等资本端,以及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端标杆企业 [9] - 精准对接机制:采用"项目路演+一对一洽谈"模式,已促成多组合作意向,高效打通资本与创新对接通道 [10] 四大赛道深度解析 - 空天信息:融合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通过卫星、航空器构建天地一体化系统,催生数据跨境流通、卫星服务商业化等新业态 [14][15] - 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重构贸易效率与模式,已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16][17] - 智慧物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物流全链条进行智能化重构,涵盖智能仓储、智能运输等细分赛道 [18] - 航空航天:技术成果深度赋能数字贸易与实体经济,智慧民航系统提升航班调度效率,航天领域涉及卫星通信、导航定位等应用 [21] 会议流程与嘉宾阵容 - 会议流程包括领导致辞、主题分享、圆桌对话、双向路演及自由对接环节,聚焦"科创企业从孵化到IPO"等议题 [23][47][48] - 嘉宾阵容涵盖浙江省国际经济博览中心、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等机构代表 [33][35][36][39][41][43][45] 活动信息与报名 - 活动时间为2025年8月8日,地点在西安市,优质项目将受邀参与9月"数贸创投日"年度盛会 [7][28] - 参会企业有机会与资金、产业和科技资源深入对接,扫描二维码可获取报名链接 [28][29]
中科星图成立低空总院:“一体两翼”战略落地,驱动低空经济新引擎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12:21
公司战略布局 - 中科星图成立低空产品研究总院,标志着"一体两翼"战略(地理信息为基础,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为两翼)进入新阶段 [2] - 低空总院下设六大专项部门(低空安全、低空智联网、低空大数据、应用场景、AI赋能、产品化统筹)及产品研发管理部,通过分段聚焦、统一算力、标准封装实现技术协同 [3] - 低空总院核心任务包括战略转型(项目型向产品型升级)、多维保障、提升产品竞争力、参与重大课题研究支撑"百千万"工程 [4] 技术研发与产品化 - 依托空天信息领域技术积淀,整合星图低空云、星图维天信、中科星光等子公司资源,构建统一低空产品研发体系 [3] - 低空安全专项部构建从感知到反制设备、数据分析到网络安全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应用场景部研发三类低空飞行共性技术 [3] - 公司研发投入强度持续超20%,累计获得知识产权超3100项,构建空天信息五大核心能力(数据、计算、服务、运营、创新) [5][6]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行业面临人才短缺、监管成本高、跨部门协调难等挑战,公司通过统一平台整合资源、AI优化监管效率、构建协同生态破解难题 [4] - 市场需求分散、产品体系杂乱、研发协同不足制约行业发展,低空总院通过统筹管理组织梳理需求、规划产品体系提升效能 [7]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达32.57亿元,净利润3.52亿元,研发人员占比59% [6] - 公司位列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第四名、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第四名 [6] 生态布局与未来规划 - 通过商业卫星星座、天地一体测运控网络覆盖商业航天全产业链,低空经济领域以低空云平台为基座深化场景创新 [6] - 低空总院整合低空云、气象、电磁等赛道研发力量,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及科研院所形成创新生态 [7]
章丘区将加快规划建设济南(明水)生命健康产业园
齐鲁晚报网· 2025-07-29 06:46
章丘区产业链群发展战略 - 章丘区坚持"产业链主攻方向"不动摇,持续强链壮群、靶向补链、业态延链,做大做强做优"3+2+2"产业链群 [1] - "3+2+2"产业链群将成为支撑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引擎,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根基 [3] 汽车产业链发展 - 规划实施整车扩能、改装车集聚、零配件强基等五大工程 [3] - 持续壮大汽车产业链 [3] 先进材料产业链发展 - 持续推进圣泉集团年产1000吨多孔碳等重点项目建设 [3] - 做优东辰瑞森特种尼龙材料、中材人工晶体材料等增长极 [3] 专用装备产业链发展 - 积极扩大工程机械、环保及新能源装备整体规模 [3] - 提升产业链能级水平 [3] 空天信息产业链培育 - 以科技创新转化平台、空天智能装备制造、低空基础设施网络为主攻方向 [3] - 抢抓空天信息大学(筹)等优势资源,集聚一批关键环节项目 [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打造 - 大力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 [3] - 实施一批数实融合项目,打造一批"双千兆"应用场景 [3] - 新认定一批晨星工厂和数字化园区 [3] 医药食品及包装产业链发展 - 加快规划建设济南(明水)生命健康产业园 [3] - 打造健康、安全、绿色、低碳的链群体系 [3] 绿色建材与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优化 - 积极支持中建科技、华凌电缆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3] - 打造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集聚区 [3]
明水经开区:产业集群蓄势聚能,推动章丘工业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7-29 05:39
工业投资与项目建设 - 2023年及2024年共计完成工业投资162.97亿元、技改投资107亿元,占全区比重均达75%,技改投资占全市比重超10% [1] - 每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15个,近三年实施9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年均工业投资项目260余个,占全市比重超10% [2] - 储备项目110个、签约项目67个,工业项目占比近90% [2]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 建成江河幕墙绿色制造中心等重大项目,5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2] - 明泉集团投资25亿元实施聚苯硫醚项目,推动基础化工向新型高端材料转型 [3] - 伊莱特投资近30亿元打造深海核电产业园,实现传统铸造向高端智造蜕变 [3] 产业集群与生态构建 - 依托中国重汽龙头效应,近三年引进33个汽车产业项目,新增产值近50亿元 [3] - 雪花啤酒项目带动配套企业入驻,打造全国首条无缝衔接听装酒智能生产线,2024年营收突破20亿元 [2] - 发展空天信息产业(低空经济、卫星及火箭部件制造),引进中材人工晶体项目解决"卡脖子"技术,建设"中国晶谷产业园" [3] 绿色化与智能化发展 - 推进节能改造、光伏发电等项目,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刁镇化工产业园通过安全风险D级达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