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命健康
icon
搜索文档
“麒麟方队”亮相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
新华日报· 2025-09-15 01:01
中国科学院系研究院科技成果 - 中科硅纪机器人公司入选全国80家"科创未来之星"企业名单 成为AI与机器人领域代表[1] - 中科南京移动通信研究院实现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突破 成功孵化引进近30家卫星通信相关企业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家[2] - 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是国内首个云网边端协同算力网试验场 智算算力网AI开发平台汇聚算力规模达1500P 支撑50余个行业大模型落地[3] - 信息高铁模型工厂服务平台构建一站式AI集成创新平台 实现全国9个智算算力站并网[3] - 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建设国际首套1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试验装置 单机功率和效率全球最高[3] - 软件技术研究院建成国内最大开源软件治理平台 累计分析开源软件2.7亿款 服务行业头部企业80余家[4] - 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开发全球首创禽流感广谱疫苗 季节性mRNA疫苗达国外同类研发水平[5] 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 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集中发布科技成果与创新需求 组织科技界 产业界 金融界深度对接[1] - 麒麟科创园成为北京外中科院创新资源最集聚区域 拥有6家研究所设立的7家创新研究院[5] - 园区建成全市首家中科概念验证中心 推动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建设[6] - 正在推动信息高铁 开源软件 决策智能等设施申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 战略产业发展方向 - 大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对接 主题为"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1] - 研究院聚焦卫星通信和低空自组网两大方向 形成系列可产业化成果[2] - 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面向"双碳"发展需求 开展能源全流程核心技术攻关[3] - 软件技术研究院深度支持国产操作系统根社区开源欧拉和开源鸿蒙[4]
武汉发展曲线何以昂扬向上
长江日报· 2025-09-15 00:35
"这里经得住疾风骤雨,未来更是一片光明。"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考察,充分肯定湖北武汉发展的崭新气象。 牢记嘱托,加压奋进。"十四五"以来,武汉经济实现了稳住基本盘、重回主赛道、跨越2万亿的转折性变化,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 展曲线。 时间拨回5年前。"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习 近平总书记的重大论断,为武汉奋进"十四五"加足了底气。 作为经济大市、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知重负重、勇挑大梁,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十、中部第一。过去5年,武汉GDP每年跃 上一个千亿台阶。每一次经济跃升,都在回应国家所需。 2021年,武汉GDP增长到17716.76亿元,位居全国第九,经济重回主赛道。 "十四五"期间,每当武汉高质量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总书记就亲临湖北武汉,为我们把脉定向。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对武汉作出重要要 求。 2022年,武汉GDP达18866.43亿元,位列全国第八,GDP增速在全国经济总量前十城市中连续两年位居第一。 今年上半年,武汉 ...
长三角示范区6年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
苏州日报· 2025-09-14 00:30
制度创新成果 - 6年累计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57项制度创新经验向全国发布推广 [1] - 构建"1+1+N+X"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制度 [1] - 出台省级人才计划跨域申报 "金融16条" "知识产权16条" "数字经济20条"等政策 [1] - 中央区域办赋予两批18项改革授权事项 已承接落实14项 第三批授权事项清单制定中 [1] 项目建设进展 - 实施两轮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 18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456亿元 [2] - 43个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21.33亿元 [2] - 水乡客厅功能布局进一步完善 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落户 [2] - 加快建设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 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 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2] 产业发展现状 - 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家 [2]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50家 上市公司82家 [2] - 去年示范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42% 高于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 [2] - 构建"三新两高一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 绿色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 高端现代服务 生命健康 [2] 未来发展规划 - 推进跨省域高新区建设 推动创新要素集聚 [2] - 2030年水乡客厅建设框架全面成型 "三片"形态开发基本完成 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3] - 研究制定环淀山湖世界级湖区建设方案 打造创新绿核 [3] - 加快推进"轨道上的示范区""水上示范区"建设 推动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 太浦河后续工程等项目落地投用 [3]
2025江苏-新加坡技术创新合作对接会举行
新华日报· 2025-09-13 23:40
合作机制与平台 - 江苏与新加坡 挪威等创新型国家实施产业研发联合资助机制 [2] - 引进建设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 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 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等国际创新合作载体 [2] - 省科技厅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两次签署谅解备忘录并联合实施产业创新合作计划 [2] 技术合作领域 - 聚焦绿色城市 生命健康两大技术领域推动创新实体深化合作 [1] - 联合研发项目聚焦绿色低碳 生物医药 先进制造等领域 [2] - 工业有机废水治理与资源化中新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为科技创新合作旗舰项目 [1] 合作成果与进展 - 共同支持双方企业牵头开展联合研发项目20余项 [2] - 第四轮合作项目正在征集中 [2] - 100多位来自政府机构 高校院所 科技企业的代表专家参与对接会 [1] 学术与科研参与 -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席教授王蓉分享项目推进情况 [1] - 南京大学教授 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爱民介绍合作需求 [1] - 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承担旗舰项目 [1]
“双轮”驱动,好项目纷至沓来
新华日报· 2025-09-11 21:50
产业发展战略 - 鼓楼区实施都市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 重点发展智能制造 新材料 数字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 - 印发《2025年全区十大重点工作》细化升级传统产业 壮大新兴产业 布局未来产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举措[1] - 推动项目建设和产业建设协同并进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2] 重大项目进展 - 台子河南地块两个10亿元级重大项目(经控慧谷AI智造产业基地 京业汇数智健康装备制造基地)正加紧施工[1] - 围绕"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打造集研发 中试 生产于一体的产业新地标 计划引入智能制造 生命健康等领域上下游企业超200家[1] 企业案例与创新成果 - 江苏中天云箭科技有限公司两条产线满负荷运转 年产值约1500万元 计划新增两条生产线 满产后年产值将突破4000万元[2] - 徐州光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酒醅检测光谱仪应用于茅台酒厂发酵环节 每年可减少数万吨粮食浪费 拥有50多项专利技术[3] - 徐州市近距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从娱乐VR企业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 年营业额从几百万元提高至近2000万元[4] - 大唐无人机科普教育基地带动低空经济发展 鼓楼区已招引17家低空经济企业 形成研发 生产 教育 销售产业链条[5] 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上半年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产值突破3亿元 同比增长17% 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8.24亿元 同比增长60%[1] - 促成4家新型研发机构落地 开展高企培育全周期服务 摸排220家企业拟参加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 96家企业参评首批 28家企业参加国家高企认定[3] 经济绩效表现 - 上半年工业开票收入完成43.43亿元 同比增长8.4% 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8.1%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主城区领先[5] - 一批涉及精密制造 人工智能 互动模拟设备研发的优质科创类项目在鼓楼落地生根[1]
“十四五”以来 普陀区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等方面发展亮眼 上海“西大堂”产业倍增升级焕新
解放日报· 2025-09-11 01:48
核心经济指标表现 - 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8% 高于全市年均增速6.2个百分点 [1] -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8.8% 高于全市增速2.5个百分点 [1]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90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40.8% [1] - 规上服务业营收2614亿元 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增长 [1] 科技创新发展 - 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 汇集重点实验室等资源310项 技术需求294项 跨区域合作195项 [2] - 长三角同位素技术创新联合体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碳-13同位素产品丰度达99%以上 [2] - 2024年科技小巨人企业达346家 高新技术企业达694家 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95家和255家 [2] - 设立50亿元"半马苏河"科创基金 建设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3] 重点产业发展 - 智能软件 研发服务 科技金融 生命健康四大产业提前完成"411倍增计划" 区级税收占比翻倍 [4] - 2023年商品销售总额超2万亿元 稳居全市第二 [4] - 2024年1-7月有色金属重点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4.5% [4] -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悦己经济 国货潮品 首发经济 直播经济 夜间经济等新业态 [4] 城市更新建设 - 苏州河21公里岸线贯通 建成29座苏河驿站 "半马苏河"公园开放 [5] - 红旗村城中村改造建成真如环宇城 山姆会员店 中海中心等高品质载体 [6] - 铜川水产市场转型为"真如之心" 规划商业办公 高端酒店 文化创新等新业态 [6] - "十四五"期间新建绿地75.5万平方米 立体绿化10.8万平方米 绿道27公里 新增城市公园9座 口袋公园12座 [6] - 2024年绿化覆盖率31% 较"十三五"末提升1.8个百分点 [6]
武汉GDP每年跃升一个千亿台阶
长江日报· 2025-09-11 00:13
9月10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 化武汉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聚焦武汉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五年来,武汉经济实现了复元打平、重回主赛道、跨 越2万亿的转折性变化,地区生产总值(GDP)每年跃升一个千亿台阶,经济总量稳居全国 城市前十、中部城市第一,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5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5.5%,规模、增速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5位。 "十四五"前四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7万亿元,年均增速7.1%;全部工业增加值达 到5070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四;制造业和软件对全市税收贡献超四成;工业投资总量突破 2000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接近1/4。今年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4%,较上半年加 快0.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11.1%,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同时,多区转型闯关蹚出新路。武汉经开区培育形成了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为"1个 核心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层次丰富的"135"现代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产能占比持续 提升、产业链韧性更加坚实。 武昌区打造高端化、数字化、 ...
普陀区“十四五”成绩: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8%!生产总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0.8%!
国际金融报· 2025-09-10 17:55
经济发展成果 - 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8% 高于全市年均增速6.2个百分点 [3] -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8.8% 高于全市增速2.5个百分点 [3]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90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40.8% [3] - 规上服务业营收2614亿元 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增长 [3] - 税收亿元楼达38幢 较"十三五"末增加12幢 实现十亿元楼零突破 [3] - 重点楼宇单位面积税收产出超6000元/平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番 [3] 产业创新与科技发展 - 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提前完成"411倍增计划" 占区级税收比重较"十三五"末翻番 [5] - 科技小巨人企业达346家 高新技术企业达694家 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95家和255家 [4] - 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半马苏河"科创基金 [4] - 打造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 与沿线"八市"合作形成资源、需求、合作三张清单 [4] - 数字广告产业园入选首批市级广告产业园区 [5] - 建设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出台"1+N"人才新政 [4] 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 - 开展旧住房成套改造18.08万平方米 实施旧住房修缮约217万平方米 [7] - 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2.75万套 为"十三五"期间的5倍 [7] - 轨交14、15号线竣工通车 20号线开工建设 武宁路快速化改造建成通车 [7] - 完成45条(段)景观道路建设 为"十三五"期间的1.8倍 [7] - 新建绿地75.5万平方米 立体绿化10.8万平方米 绿道27公里 [8] - 2024年绿化覆盖率达31% 较"十三五"末提高1.8个百分点 [8] 民生服务与社会保障 - 成为全市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拥有23家上海市新优质学校 [10] - 公办托幼一体园实现100%全覆盖 成功申报4所特色高中 [10] - 建设智慧健康驿站10家 实现街镇全覆盖 [10] - 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352张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每千人建筑面积82.73平方米 [10] -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7.5张 建成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02个 [10] - 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6个 市老年友好型社区7个 [10] 营商环境与公共服务 - 成功创建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5] - 政府透明度指数连续8年位居全国县(市、区)前三 [5] - 完成全市首个"交地即交证"建设项目 首批试点长三角"虚拟政务服务窗口" [5] - 累计新增"一业一证"等线上服务150余项 [5] - 打造"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标杆 推出矛盾多元化解线上平台 [11] - 获评"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 量子城市先导应用场景落地试点 [11]
智慧芽发布《2025年度全球和中国科创领袖TOP100报告》
齐鲁晚报· 2025-09-10 08:04
全球科创领袖榜单 - 2025全球科创领袖TOP100中中国企业数量上升至11家[1] - 全球科创领袖阵营驱动全球四分之一的科技创新[1] - AI浪潮下全球科创领袖阵容涌入13家半导体龙头上榜数量大幅提升[1] 中国科创领袖技术表现 - 中国科创领袖PCT专利量合计约占全国47%[1] - 信息技术和半导体行业分别入选17家和16家企业领衔中国科创阵容[1] - 京津冀地区研发活跃粤港澳以高质量技术构建影响力成为创新高地[1] 榜单评选方法论 - 基于技术体量、技术质量、技术影响力和全球化布局四个核心维度[2] - 采用涵盖40余项细分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科创实力评估[2] - 通过大数据筛选与精密分析遴选出中国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百家企业[2] 行业与地域分布 - 通信行业代表企业包括华为和中兴[2] - 半导体行业代表企业包括中芯国际和寒武纪[2] - 汽车行业代表企业包括比亚迪和吉利[2] - 能源行业代表企业包括国家电网和中广核[2] - 生命健康行业代表企业包括迈瑞生物和恒瑞医药[2] - 新上榜企业包括华大基因、京东、快手科技等12家企业[3] 企业地域特征 - 广东企业集中分布于深圳广州佛山等地涵盖通信电子设备生命健康等行业[4] - 北京企业集中分布于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领域包括京东快手科技联想等[4] - 浙江企业集中于杭州宁波等地涵盖汽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行业[4]
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将于10月中旬在大连市举办
新华财经· 2025-09-05 08:31
展会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将于10月中旬在大连市举办 主题为"专利转化运用赋能创新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开幕式 展览展示和系列活动三方面[1] - 该展会是知识产权领域规格最高 专业性最强的国家级展会 自2002年起累计3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参展单位超万家 参会人员超100万人次 参展专利项目和产品超10万件 交易额超百亿元[2] 展览规模 - 现场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 设置8个展区包括中国专利奖展区 主题展区 重点产业展区 专利技术展区 知识产权运营生态展区 地方展区 地理标志展区 外观设计及消费品展区[2] - 目前6个专业展区参展单位已超300家 招展工作仍在继续 参展数量将持续攀升[3] 活动亮点 - 开幕式将同期举行第25届中国专利金奖和外观设计金奖颁奖大会[2] - 组织30余场系列活动包括政策宣讲 交流研讨 路演发布 经验分享 大赛展示 洽谈交易等类型[2][3] - 围绕能源化工 高端制造 现代海洋和生命健康四大产业组织30余场专项活动 包括知识产权运营生态构建 高价值专利大赛路演 专利文献信息服务发布等[3] 产业对接 - 聚焦四大产业领域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及最新专利技术 为创新主体提供优质技术供给[3] - 征集大连市企业技术难题与专利需求80项 通过展会构建高效精准的供需对接通道[5] - 发挥高端平台"超级链接"作用 打造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舞台 促进中国与全球科技互联互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