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测绘地理信息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蓝海”起宏图
辽宁日报· 2025-06-23 00:52
公司发展历程 - 创立时仅4人,年产值50万元,如今员工几千人,年产值最高达8亿元,展现高成长性特质 [1] - 被评为辽宁省瞪羚企业、辽宁省"专精特新"企业,并荣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中国测绘科技创新型优秀企业 [1] - 2012年获得几乎所有测绘甲级资质和保密资质,以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CMMI五级等多项行业资质认证 [6] 技术实力与创新 - 获得12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拥有近20项专利,荣获国家级、省市级等各类奖项100余项 [1] - 自主研发智能系统实现98.6%未确权地块自动识别,助力沈阳12个区县农村集体土地治理,年增收达4.7亿元,土地纠纷发生率下降42% [3] - 采用实景三维技术数字化呈现城市空间,为城市规划、应急管理和交通优化提供便利 [4] 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 - 与武汉大学携手设立"新技术试验应用中心",并设立奖学金激励学子投身测绘地理信息领域 [5] - 与沈阳农业大学联合成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林草资源环境遥感研究应用中心",获批组建"辽宁省城市智能规划服务工程研究中心" [6] - 作为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教育基地,重视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6] 业务布局与市场拓展 - 2016年新增"导航电子地图服务",顺利进入智能驾驶领域,拥有全国仅19家的导航电子地图甲级资质 [7][8] - 在高精地图及自动驾驶领域建立成熟高效的工艺流程,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高精度、实时更新的地图模型 [8] - 积极布局智能驾驶业务,加大三维数字孪生数据加工、传感器融合等前沿技术研发投资,预计2025年智能驾驶业务占比将大幅提升 [8]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专注于空间信息大数据服务和信息系统开发,聚焦智慧城市、高精导航、无人驾驶、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领域 [1] - 深度融合遥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地理信息技术新体系 [1] -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创测绘民营企业股改先例,展现探索与突破的魄力 [9]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省地理空间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2025版发布
陕西日报· 2025-05-26 22:37
低空经济时空基础平台发布 - 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低空经济时空基础平台——陕西省地理空间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2025版,并向全社会开放 [1] - 平台包括"三秦映像"实景三维陕西平台、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平台三大应用体系 [1] - 平台依托遥感、定位、实景三维等时空信息技术,实现低空世界的精准感知和动态管控 [1] "三秦映像"实景三维陕西平台 - 整合陕西多源、多尺度、多类型的实景三维数据,形成统一的三维时空数据底板 [1] - 实现低空要素的可标、可量、可算、可管、可用 [1] - 低空全要素数字化包括地形地貌、地表建筑、低空飞行器、气象等全空间要素的数字化建模、网格化管理和可视化呈现 [1] - 通过"物理空域—虚拟模型—智能算法"结合,实现低空空域和飞行航线的智能化、自动化规划 [1] - 实时获取低空飞行器位置信息,分析运行状况,预测潜在路径冲突,确保飞行安全 [1] 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 - 实现厘米级乃至毫米级的定位精度 [2] - 陕西联合甘肃、宁夏、山西等周边省份建设北斗高精度"一张网"——陕甘宁晋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平台 [2] - 提供跨省域的协同位置增强服务,实现飞行器的高精度定位保障、智能导航协同服务、全面智能监控 [2] 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平台 - 实时获取地表遥感影像,精准刻画地表最新状态 [2] - 提供影像数据的一站式获取、管理、分发和服务 [2] - 涵盖公益、商业、开源等60余颗卫星的多通道卫星数据获取体系 [2] - 可随时查询指定时间范围内卫星轨道信息 [2] - 实现优于2米分辨率影像每2个月覆盖全省范围一次,优于1米分辨率影像每6个月覆盖全省范围一次 [2] - 重点区域可按需实时获取 [2] - 提供原始影像、正射产品等多样化卫星数据产品 [2] 未来发展计划 - 进一步加强新型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 - 持续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供给能力 [2] - 为打造低空经济生态圈、深化场景应用示范、加强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时空信息标准化建设等提供支撑 [2]
自动驾驶地图数据智能处理项目启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9 02:08
项目启动与参与方 - 自动驾驶地图数据智能处理与创新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于2025年1月立项 由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和莫干山国有资本控股集团牵头 14家单位共同参与 [1] - 参与单位包括莫干山地信实验室 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 浙江省测科院 湖州联通 宽凳科技等 [1] - 项目启动会于4月17日在浙江德清召开 [1] 项目目标与任务 - 项目旨在强化部省合作 解决智能网联汽车地理信息数据快速获取 高效更新和审查等诉求 [1] - 项目对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 主要任务包括自动驾驶地图快速审查与监管能力建设 众源更新及场景库安全处理能力建设 时空数据安全防控及评估能力建设 智能网联汽车系统传感器检测能力建设 [1] 项目推进机制 - 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介绍了项目整体推进情况 确定了年度工作任务 [1] - 德清县地理信息局汇报了工作管理机制建议 各牵头单位汇报了工作进展及下一步计划 [1] - 项目践行"安全为基 效能为先"理念 建立动态考核淘汰制 构建知识产权共享池 [2] 行业影响与创新路径 - 项目是部委和地方深化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 以地信技术创新赋能车联网产业发展 [2] - 构建"产业赋能+安全管控"双体系 通过技术普惠化降低应用成本 打造数据全生命周期防护链条 [2] - 实施"市场验证—资源聚合—速赢突破"路径 以产业化成效倒逼技术创新 集中优势资源实现"三年规划 首年破局"目标 [2] 未来发展方向 - 德清县将在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 探索解决自动驾驶地图要素更新时效性 送审规格不统一等行业痛点 [2] - 积极推进技术攻关和先行示范 为全国提供可复制 可推广的"浙江经验" [2] - 加速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场景落地 [2]
中海达:2025一季报净利润-0.25亿 同比增长37.5%
同花顺财报· 2025-04-25 08: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332元,较2024年同期的-0.0532元改善37.59%,但连续三年一季度均为亏损[1] - 每股净资产2.05元,同比下降6.82%,较2023年同期2.79元显著下滑[1] - 营业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31.03%,但仍低于2023年同期的1.89亿元水平[1] - 净利润-0.25亿元,亏损幅度较2024年同期收窄37.5%,净资产收益率从-2.39%提升至-1.6%[1] - 每股未分配利润-0.37元,同比改善2.63%,但较2023年同期0.2元由正转负[1] 股东结构变动 - 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12.05%,较上期减少356.47万股[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340.26万股至710.84万股,詹培华减持1.86万股至548.67万股[2] - 新进股东陈启来、陈均洲等5人合计持股1252.51万股,原股东王从起、陈飞等4人合计退出976.4万股[2] - 控股股东廖定海及关联方廖文持股合计4590.79万股(占比7.57%),持股数量保持稳定[2] 利润分配 - 公司2025年一季度未提出分红或转增股本方案[3]
中海达:2024年报净利润-0.12亿 同比增长97.19%
同花顺财报· 2025-04-15 13:19
财务表现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0167元,较2023年的-0.5734元大幅改善97.09%,但仍为负值 [1] - 每股净资产从2023年的2.25元下降至2.1元,降幅6.67% [1] - 营业收入小幅增长2.87%至12.2亿元,净利润从-4.27亿元收窄至-0.12亿元,改善幅度达97.19% [1] - 净资产收益率从-22.48%提升至-0.75%,显示盈利能力有所恢复但仍未转正 [1] 股东结构 - 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合计12.65%,较上期增加860.42万股 [1] - 廖定海和廖文分别持有3507.05万股和1083.74万股,持股比例5.78%和1.79%,持股数量未变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成为第三大股东,持有1051.1万股,占比1.73% [2] - 詹培华减持39.1万股至550.53万股,邱小贞增持97.05万股至290.01万股 [2] - 本期有6名新进股东和6名退出股东,显示股东结构发生较大变动 [2] 分红政策 - 公司2024年未实施分红送配方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