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景三维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侯妙乐:测绘遥感新技术让文化遗产在数字世界永生
新京报· 2025-09-24 10:53
9月24日上午,2025北京文化(000802)论坛"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业沙龙在故宫大高玄殿举 行。作为参会嘉宾,北京建筑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建筑遗产精细重构与健康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 任侯妙乐,以"实景三维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题,展示了文化遗产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实时互联 互智互通。 在这里,侯妙乐以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数字化与虚拟修复工作实践为例,在近20年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数 字化与虚拟修复工作实践中,为了能更智能化找到虚拟修复依据,前提就是具有时空语义信息的实体化 模型。 据侯妙乐介绍,她所在的团队与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宁波所在的团队一起,尝试兼顾不同需 求(考古、保护、利用)建立多层次细节的石窟洞窟语义模型。近五年来,该团队也与北京市考古研究 院遗产预防保护部主任、研究馆员张涛所在的团队一起探索中轴线文化遗产点(以地祇坛和万宁桥为代 表)实景三维构建和数字复原,并思考和尝试如何让实景三维文化遗产更好地服务文物预防性保护。此 外,侯妙乐所在的团队,在北京学者李爱群和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路易的带领下, 面向古建筑虚拟修复和安全评估,进行崇善寺和悬空寺实景三维构建的试点 ...
把城市“搬进”三维数字空间 今年底初步建成实景三维中国
央视新闻· 2025-08-25 01:57
记者今天(25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目前我国已有近300个地级以上城市完成建筑三维模型建模。在 支撑城市更新、服务百姓生活、赋能数字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300个城市 完成城市三维模型构建 自然资源部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实景三维实体数据采集、空间身份编码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初步构建了以数智化建模生产、实体化集成管理、知识化服务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实景三维技术体系。 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副司长廖安平:2025年底左右,我们将初步建成实景三维中国。目前数据要素已 成体系、成规模,已经完成近300个地级以上城市建筑物三维模型生产。 目前,福州新区"智脑"项目已经打造了188平方公里实景三维数据底座,能够总览新区地上地下、室内 室外全立体空间,构建了新区全景、规划蓝图等五大专题应用平台。 实景三维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运用遥感、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知等现代技术,在虚拟的数字世界 中,创建出与现实场景几乎一模一样的三维模型,从而为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应急救援等 各项工作提供三维空间底图。 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副司长廖安平:"十五五"期间,我们将持续推进实景三维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智 能化,打通应用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