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

搜索文档
深城交:无人物流的卡位与布局
2025-06-02 15:44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深城交、佛山公司、东部公交公司、联想北京、启迪股东、亿航智能等 - **行业**:智能网联、无人物流、智慧城市、网约车、低空飞行、交通能源融合、算力建设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深圳市智能网联和无人物流领域进展** - 6月1日将在宝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发布网联监管和无人物流调度平台,推动无人物流落地应用[2] - 3月已初步发布物联网调度平台,与美团、顺丰、京东等签自动配送战略合作协议,颁发L4级别测试牌照[2] 2. **无人物流车充电和停车问题解决**:深圳开发覆盖全市的充电桩和停车位网络,提高资源利用率,协调社会资源,为大规模部署提供支持[1][3] 3. **载人代步车创新**:深圳与机场集团签约开发载人代步车,用于机场、大型商超等室内场所,未来可能扩展到外部路网[4] 4. **佛山公司网约车发展**:佛山公司申请牌照,将成熟模式引入大湾区核心城市跨城运营,6月开业,云南市场年流水达几亿[5] 5. **香港新能源项目进展**:去年中标超3亿港元项目,为香港提供新能源车辆及专项资金系统,目前有人驾驶,未来向无人驾驶发展[1][6] 6. **智慧城市路网项目目标**:提高城市路网通行效率一倍以上,缓解高峰期拥堵;将交通事故死亡率降至零;提升绿色出行比例[7] 7. **无人机物流进展**:湖南海利有200万元订单用于医院特殊物流;深圳大鹏建设约五六千万元枢纽,未来承担文旅和中短途干线物流功能[8] 8. **与美团、顺丰合作无人物流**:提供无人车调度管理平台,统筹城市资源,先小范围试点,再扩大跨区运营,未来收服务费[9] 9. **无人车调度管理平台功能**:负责车辆调度和路权分配,有精确定位和动态仿真技术,具备数据底座和模型仿真技术,预计每套一两百万元[10] 10. **与东部公交公司合作**:签“无人物流市政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建设智慧物流枢纽,实现龙岗区无人化物流运送,参与运营和投资[11] 11. **公司无人物流主要项目**:市级无人物流商业落地,提供技术支持并参与投资运营;与深圳机场签约开发无人载人设备车辆,6月节后测试[12] 12. **无人接驳车项目情况**:与深圳机场签约,6月节后测试,按次收费,成熟后拓展到其他大型场所商业化[13] 13. **无人接驳车经济性**:单次收费约5元,降低事故率和人工成本,实现高效低成本运营[14] 14. **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产品销售改善现金流,运营业务获稳定收入,复制深圳机场模式扩大规模[16] 15. **残障人士代步车项目**:机场代步车模式延伸,先室内试点,未来依托数字底座和智慧路网扩展到室外[17] 16. **佛山跨城网联车项目**:提供高端商务出行服务,与合作公司优势互补,6月试运营,逐步扩展[18] 17. **香港出租车项目**:将燃油出租车换为新能源车辆,安装智能系统,满足监管需求,未来可能向无人驾驶迭代[19] 18. **项目长期收入来源**:提供技术支持和运维服务,开发2000万平台用于管控,未来参与无人化车队运营[20] 19. **佛山医院特殊物流服务**:为佛山南海区医院提供小型管控平台和无人机飞行服务,合同金额200万,去年启动[21] 20. **大鹏旅游区项目**:建设综合物流枢纽,用于文旅飞行等功能,七八月份完工,国庆节前运营售票,预计带来可观收入[3][22] 21. **股东减持情况**:联想北京今年最多减持1%,前期卖0.5%,剩余0.5%近期或完成;高龄股东减持意愿不强,30%原始大股东关注增股保控股权[25][27] 22. **股票回购计划**:因股价下跌投资减值对国资决策压力大,目前无股票回购计划[28] 23. **平台测试进展**:深圳融合一期项目低空飞行软件3月内测,预计6月或7月上线,龙岗测试厂招标设备厂家[29] 24. **2025年业务预期**:传统规划咨询设计业务维稳;智慧城市领域,交通能源融合是重点,算力建设或有大订单落地;低空飞行和智能网联业务预期乐观,营收可能翻倍[30][32][3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大鹏项目飞机选择**:目前以成熟小型直升飞机为主,亿航智能216S型号飞机待适航证和许可证齐备后再考虑[24] 2. **资本运作限制**:大股东权益敏感复杂,限制公司一些资本运作计划[27] 3. **交通能源融合项目**:在深圳、成都等地推进虚拟电网建设,浙江湖州有超3亿超充组项目,深圳也将建设[30] 4. **算力建设计划**:争取总包合同及运维、算力调度运营服务;在河套等地建小型算力中心,华东地区谨慎自投控股建设[31]
华为交通智慧化军团总工程师鲁玉春:道路数字化与智慧化进程滞后于车端智能化发展,亟需强化路侧技术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1 03:56
智能网联及车路协同发展现状 - 智能网联及车路协同领域探索已超过十年 公司长期跟踪并加大车路云领域的研发投入 [1] - 行业仍处于"政策牵引—测试验证—规模商用"三阶段发展过程中 未来需解决诸多问题 [1] 技术发展不平衡与解决方案 - 新能源车结合自动驾驶技术近年发展迅速 但道路数字化与智慧化进程滞后于车端智能化 [3] - 公司正聚焦四大典型场景推动技术落地 包括城市道路智能信控 交通信号上车 自动泊车与园区接驳 重卡干线物流 [3] 具体技术应用场景 - 城市道路智能信控领域 通过联网化与智能化改造实现从单路口到片区 城市级的协同管控 [3] - 交通信号上车场景 实时传递高速封路 潮汐车道指引等信息 解决传统交通管控信息触达滞后问题 [3] - 自动泊车与园区接驳场景 与深圳交通合作开展机场至枢纽区域电动车自动接驳试点 解决地下车库泊车效率低等痛点 [3] - 重卡干线物流场景 依托路侧感知设备与5G网络实时传递匝道汇流 团雾天气等信息 辅助重卡车队编队行驶 [3]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 公司将以数字化 智能化技术优势为根基 纵向推动通信 感知 云控等技术融合 [3] - 横向贯通产业链生态 构建稳定的车路云一体化数字底座 [3] - 保持技术架构前瞻性与兼容性 适应未来多样化产品与需求 持续为智能网联行业注入技术动能 [3] - 推动交通行业从效率提升向全链条智能化转型迈进 [3]
赛目科技与高德合作共建低空经济生态体系
新华财经· 2025-05-28 11:39
战略合作 - 北京赛目科技与高德软件在香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围绕智能装备 智慧交通 智慧城市三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构建"数据驱动-虚拟验证-现实应用"全产业链协同体系 [2] - 合作内容包括在智能装备领域打造低空经济综合服务平台 在智慧交通领域形成城市级智慧交通融合解决方案 在智慧城市领域深度整合数据并构建共享平台 [2] 公司发展 - 赛目科技董事长表示香港是企业发展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公司今年初在港股上市后已获得国际客户订单 [2] - 高德软件已在时空智能体的算法 数据 场景赋能和区域实践上逐步形成核心能力 空中高德将从龙岗出发 联合赛目科技共建低空经济三维数字底座 [2] 行业影响 - 双方将长期投入 用赛目科技的深度结合高德软件的广度助力低空经济的高度 为香港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2] - 合作将助力低空经济 智慧出行等新兴产业发展 为低空运行的安全 高效和低成本提供保障 [2] 标准化建设 - 赛目科技此前参与制定60余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标准 相关经验将被引入低空经济领域 [3] - 双方将通过试点示范推动地方标准先行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空经济技术规范 为国家级标准制定提供实践支撑 [3]
一周产业基金|深圳发布两只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浙江将打造百亿以上人工智能基金群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11:53
人工智能产业基金 - 深圳发布两只人工智能产业基金 分别投向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手机 计算机 平板电脑 大模型一体机 可穿戴设备等)和具身机器人产业(算法模型 AI+行业应用 机器人零部件等)[1][3] - 浙江计划打造100亿元以上人工智能基金群 依托省科创母基金三期等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1][12] 新材料产业基金 - 西安设立100亿元新材料产业基金 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联合发起 存续期10年 计划通过引入六大行AIC等资本将规模放大至1000亿元 重点推动上市公司并购及产业链布局[4][5] 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基金 - 拉萨设立15亿元产业强市母基金 采用"子基金+直投"模式 重点布局文化旅游 数字经济 金融产业 绿色工业等领域 并构建"1+N"母子基金架构[6] 生命健康与先进制造基金 - 北京大兴设立两支总规模40亿元股权基金 重点支持生命健康 氢能 商业航天 先进制造 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7][8] 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 天津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聚焦核酸药物 高端医疗器械 合成生物学 AI+医疗等领域 优先投资天银金融租赁研究院孵化项目并提供"科创人才贷"[9] 智能网联产业基金 - 杭州设立10亿元智能网联产业发展基金 采用双GP管理模式 覆盖车 路 云 能 网 图等全产业链及智慧高速 智慧物流等应用场景[10] 汽车产业链基金 - 长春长兴基金拟出资设立两支子基金 包括10亿元旗挚汽车产业链基金(由红旗私募管理)和3亿元安徽高新吉晟创投基金(由安徽省创投管理)[11]
慧翰股份上市首年分红率99.95% 研发费增22.84%股价累涨3倍
长江商报· 2025-05-14 23:48
公司分红方案 - 2024年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现25元并转增4.9股,合计派现1.75亿元(占净利润99.95%),转增3437.35万股后总股本达1.05亿股 [1][4] - 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5月20日,除权除息日为5月21日 [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0.22亿元(同比+25.68%),净利润1.75亿元(同比+37.54%),扣非净利润1.7亿元(同比+37.04%)[1][2] - 2025年Q1营业收入2.16亿元(同比+16.85%),净利润4329.8万元(同比+30.67%),扣非净利润4158.37万元(同比+35.18%)[3] -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出货量增加、产品迭代降本及毛利率提升(2024年车联网终端业务毛利率27.71%,同比+2.74个百分点)[3][7] 市场表现与IPO - 截至2025年5月14日收盘价161.55元/股,较IPO发行价39.84元/股累计上涨305.5% [1][5] - 2024年9月创业板上市,IPO募资净额6.27亿元,截至2024年末累计投入2137.78万元(智能汽车安全系统项目投资进度6.22%,5G车联网TBOX项目5.45%)[2][8] 研发与创新能力 - 2024年研发费用6656.01万元(同比+22.84%),占营收6.51%;研发人员258人(占比57.46%,同比+1.88个百分点)[1][6][8] - 累计获知识产权170项,2024年新增15项发明专利,并参与欧盟eCall认证等国际标准制定 [7][8] 业务结构 - 车联网智能终端业务收入8.42亿元(同比+32.19%),物联网智能模组业务收入1.36亿元(同比-6.73%)[7] - 主要客户包括上汽、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车企,产品覆盖欧盟、英国、日本等海外市场 [7] 行业地位与荣誉 - 获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等资质 [8] - 国内少数同时拥有欧盟eCall、UN-R144及阿联酋eCall认证并量产的企业 [7]
把“新”放进袋子里:蓄力五年,成都浮现“东部新高地”
新浪财经· 2025-05-12 03:26
成都东部新区发展概况 - 成都东部新区于2020年5月6日授牌成立,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端平台,面积870平方公里,通过5年实践形成未来城市发展方案 [3]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2.6亿元,为成立之初的2.5倍,增速11%冠绝全省,经济增速达成渝地区平均水平的5倍 [5] - 5年间实施重点项目1035个,产业化项目到位投资年均增长25%,GDP年复合增长率33.8% [21] 经济与产业表现 - 成渝经济圈2024年生产总值87193亿元,占西部地区30.3%,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 [5] - 外贸实绩企业从2家增至28家,进出口总额从6.26亿元增长至40.6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从14.52亿元增至23.6亿元 [8] - 引入蜂巢能源、中科翼能等链主企业,形成动力电池全链条、航空发动机闭环等产业链,招引企业430家 [8][20] 交通与物流枢纽 - 天府国际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超5400万人次(增速22.62%),占成都总量62%;货邮吞吐量38.5万吨(增速56.6%),占成都总量38.5% [6] - 开通35条国际货运航线,外贸进出口额5年增长5.5倍 [8] - 成渝中线高铁建设中,将实现成渝"半小时通勤圈",成都外环铁路完善成德眉资"1小时通勤圈" [10]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高新技术企业从0增至38家,科技型企业达47家,取得"全球首款单分子药物浓度监测系统"等技术突破 [10][18] - 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成都交子中赢基金,构建"创-投-贷-保"全要素金融服务体系,银行联合体推出"东创贷" [14] - 基金总规模达366.7亿元,贷款余额5年增长865.93%,投前储备项目27个 [16] 商业与消费生态 - 活力城、湖滨天地等商业区投运,引入320个国际品牌及30余家"首店",2025年春节两大综合体销售额环比增长45% [8][25] - 世园会、世运会等国际IP落地,签约天府奥体公园10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超567亿元 [8] 产业载体与土地政策 - 建成C立方科创空间、新经济产业园,吸引泰坦氢能等40家创新企业;智能网联标准厂房B区集聚12个"专精特新"项目 [16][18] - 采取"熟地等项目、签约可拿地"开发模式,引入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产业园、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等平台 [18] 城市基建与智慧管理 - 地铁18号线设计时速140公里/时,33分钟直达天府机场,实现"全球12小时科研圈" [23] - "东e问"智能政务平台高频事项秒回率98%,企业群众满意度98.5%,AI系统提升违规案件处置效率70% [24] 教育与医疗配套 - 新建23所学校幼儿园,增加学位25130个,引入石室中学等5个教育品牌及8所高校 [27] - 构建17个医联体,创新"全域数字网格化慢病管理示范区",上下转诊6900余人次 [28] 城乡融合与农业 - 建成6.4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4.6万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超7% [29] - 发展冷链物流、特色航食等临空农业,推动"金色农田"乡村振兴项目 [29]
【西咸新区】扎实推进“科创自贸”建设
陕西日报· 2025-05-07 22:50
国际合作与科创平台建设 - 西咸新区建立国际合作基地52个,海外布局离岸创业平台6个,落地国际合作项目26个 [1] - 获批建设无人机、氢能、智能网联、机器人4个聚集区,数量居全省第一 [1] - 启动西北首个智能驾驶商业化试点,建设完成氢能、太阳能光伏、智能网联汽车3个重点产业链数据库 [1] 科创企业支持与要素改革 - 发布涵盖296个条款的科技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包,布局29个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 [2] - 推动38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五上企业序列,培育新增市级以上瞪羚企业32家 [2] - 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350.3亿元,同比增长56.4%,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878家,同比增长38.4% [2] - 引进高层次人才544名,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 [2] - 线上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累计为科技企业实现融资65亿元 [2] 跨区域协同与技术出海 - 组建未来农业方向科技企业"技术出海"创新联合体,成立西北首个"技术出海"专业服务团 [3] - 推动5项国际合作项目在中俄丝路创新园落地 [3] - 与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济南片区签署"跨省通办""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 [3] - 与杨凌自贸试验区片区共建涉农法律服务中心 [3] - 落地霍尔果斯秦创原中亚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中心 [3]
高新兴(300098) - 2025年5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6 10:32
市值管理 - 公司董事会重视市值管理,以提升经营业绩为根本,通过多种渠道传递公司价值,满足条件时会采取二级市场回购股份等方式提振信心,推动公司价值与市值均衡发展 [2][3] 应收账款管理 - 公司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催收与管理应收账款,事前调整业务结构、建立客户评价机制、加强合同评审;事中加强回款与绩效挂钩、多方协同联动;事后成立疑难回款工作组、采取法律手段催收,截至2024年已连续4年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正 [3] 财务状况与扭亏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情况持续向好,具体关注定期财务报告 [4] 汽车业务合作 - 公司为吉利多款主力车型提供智能网方案和产品,包括银河、星越等,还在极氪量产车型上搭载5G产品,连续斩获吉利汽车研究院4G TCAM项目,5G TCAM进入批量发货阶段 [5] 产品功能与销售 - T - box产品会根据客户测试需求配备eCall功能,GM870A和GM871A模组正在进行芯片国产化替代,处于市场拓展阶段 [6][7] “两电”业务 - 公司控股子公司高新兴智联除数字号牌外,还有交通管理外场硬件产品、平台软件系统等,已发货1500万 + 电动车数字号牌,相关产品部署十余个省市;参股公司深圳摩吉智行可为两轮车车企提供智能网联解决方案 [8] 海外业务 - 公司车载产品批量发货海外,针对海外市场打造视频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2024年度海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28%,达到2.19亿元;有车载终端后装产品出口美国,对美出口业务占比较小,正研讨关税增加解决方案 [9][10] 独立董事履职 - 独立董事严格遵守法规和制度,勤勉尽责,与管理层、审计机构和事务所沟通,通过股东大会等与中小股东交流,维护其利益 [11] 提高业绩举措 - 业务方面,发力车载通信终端市场、拓展海外市场,限制系统集成业务;加强回款方面,从三方面管理应收账款;费用管控方面,提效降费,2024年研发费用2.42亿元,占比17.05%,保持研发投入,开启企业平台数字化转型 [11][12][13]
强化价格导向——《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财通宏观•陈兴团队】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3-05 10:41
经济增长目标 - 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去年持平,但财政赤字隐含名义增长率4.9%,显示对经济增长判断更保守[1][4]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下调至2%,较原3%目标更贴合实际且约束力增强[1][4] - 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紧迫性提升,钢铁、有色、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生产约束加大[1][4] - 粮食产量目标首次提高0.1万亿斤,体现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1][5] 中央政策力度 - 财政预算赤字率设定为4%,突破3%红线,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增加1.6万亿元[2][6] - 地方政府专项债拟安排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同比大幅增加32%[2][6] - 财税体制改革转向"以支定收",消费税征收环节下划地方以丰盈地方财力[2][6] - 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提及适时降准降息,但需考虑美联储降息路径及供给约束[7] 重点任务领域 - 扩内需升为首要任务,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较去年翻倍[3][10] - 产业政策聚焦科技领域,明确支持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12个细分行业[11] - 地产调控延续"控新增+收存量"思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以消化存量[12][13] - 全国层面首次提出发放育儿补贴,中央财政可能加码生育支持力度[13] 专项政策工具 - 地方政府专项债优先级调整为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体现稳地产意图[8] - 央行宏观审慎功能拓展,可能尝试解决部分财政资金缺口[9] -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同比仅增5%,显示优化供给端思路下投资权重降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