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分销
icon
搜索文档
金活医药集团发盈警 预期上半年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50万元 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5-08-21 14:14
业绩预期 - 2025年上半年溢利同比减少70%至75% 2024年同期溢利为4560万元 [1] - 预期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50万元 2024年同期应占溢利约3070万元 [1] 业务表现 - 品牌进口医药及保健产品分销业务毛利减少50%至55% 主要因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放缓 [1] - 深圳市东迪欣科技有限公司毛利增加10%至15% 部分抵消主营业务毛利下滑 [1]
金活医药集团(01110)发盈警 预期上半年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50万元 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网· 2025-08-21 14:09
业绩预期 - 2025年上半年溢利同比减少70%至75% 2024年上半年溢利为4560万元 [1] - 预期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50万元 2024年同期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3070万元 [1] 业务表现 - 品牌进口医药及保健产品的中国分销业务毛利减少50%至55% 主要由于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放缓 [1] - 深圳市东迪欣科技有限公司毛利增加10%至15% 部分抵销了分销业务毛利下降的影响 [1]
龙阳湖畔:万余民企环湖生长
长江日报· 2025-08-03 00:52
武汉民营经济发展 - 2024年武汉市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2万亿元 [1] - 龙阳湖畔聚集1.1万家企业,民营企业占比超99%,较2020年增长88% [2] - 环湖崛起千亿民营经济带,九州通营收超1500亿元,恒信汽车集团超800亿元 [1] 九州通医药集团 - 2024年九州通营收达1518.10亿元,较2014年的411亿元显著增长 [4] - 数字化医药分销与供应链业务贡献1251.59亿元营收,每年数字化投入近3亿元 [11] - 带动大健康产业聚集,九州通健康城入驻率超95%,汇聚9家亿元营收企业和20余家千万元级企业 [4] 恒信汽车集团 - 连续6年稳居湖北民企前三,带动区域汽车销售集群规模近千亿元 [5] - 龙阳大道聚集40余家4S店、50余个品牌,形成湖北最大汽车销售集群 [5] 产业聚集效应 - 九州通带动300余家医药企业聚集,推动汉阳大健康产业向2000亿级目标迈进 [5] - 恒信汽车集团引发磁吸效应,形成智慧医疗和汽车后市场两条千亿产业链 [1] - 百度飞桨中心汇聚16家AI企业,为229家武汉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11] 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九州通推出47项智能化创新成果,包括"骨科嫦娥"系统和AI助理"智九哥" [11] - 星雪数据开发的AI智能全流程病历质控系统已在10余家医院投用,营收增长90%以上 [10] - 峰飞航空在汉阳建设eVTOL总装基地,计划2027年实现年产200架目标 [12] 文旅与生态发展 - 龙阳湖生态修复后吸引拓高乐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武汉体育娱乐中心 [7][8] - 恒达欢乐世界、龙阳湖低空飞行营地等文旅项目亮相,形成"生态—文旅—健康"产业闭环 [9] - 武公文创园改造后租金提升至每平方米60元,吸引40多家企业入驻 [6][7]
眼下,如何破局?
虎嗅· 2025-07-22 09:05
战略定义与选择 - 战略本质是占领关键地方,需明确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体现取舍思维 [2] - 大赛道适合大企业,如水泥占建材行业GDP70%,年收入超万亿;小企业可选专精特新领域 [2][3] - 战略无统一标准,需结合外部环境、企业状况和领导者价值观制定 [3] 企业管理核心 - 管理本质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关键在于把握人心和人性 [4] - 董事长三大职责:战略决策(需反复权衡)、选人用人(先事后人转向先人后事)、文化布道(统一战略理解) [5][6][7] - 大企业病根源在于效率下降,中小企业也需避免官僚主义和部门割裂 [9][10] 领导力特质 - 东方领导需具备方向感、亲和力、责任心和决断力,强调集体主义与团队文化 [12] - 东西方管理差异:西方重制度与个性,东方重和谐与包容,需相互借鉴融合 [12][13] - 破除谷仓效应方法包括开放式办公、跨部门培训和轮岗制度 [15][16][17] 企业治理机制 - 现代治理核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美的案例显示职业经理人制度成功关键在制衡 [20][21][22] - 治理缺失导致企业风险,需学习《公司法》等基础法规,避免一人决策 [22] - 共享机制将员工视为人力资本而非成本,如华为全员持股实现财散人聚 [18][19] 经营与管理区分 - 经营是做正确的事(开源/效益),管理是正确地做事(节流/效率) [23] - 当前企业主要矛盾从管理效率转向经营决策,领导者需聚焦战略而非过度管理 [24][25] - 定价是经营核心,忽视定价导致内卷,需建立专业定价体系而非依赖销售员 [31][32][33] 行业竞争与创新 - 解决内卷三路径:并购重组提高集中度(如水泥行业整合)、行业自律、创新差异化 [26][27][28] - 产品需细分(如酱油100种)、高端化(如奇瑞捷途对标路虎价格)以获取溢价 [28][29] - 竞争需把握度,过度低价导致行业衰退,合理通胀率(3%)利于可持续发展 [34][35][36] 企业创新策略 - 持续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需并行,如传统车企同时发展燃油车和新能源车 [39][40][42] - 创新团队应分立,避免思维冲突(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团队分开) [43] - 企业家需具备哲商思维,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转型 [37][42]
138轮激烈竞价,10亿元拍下!启迪药业将易主
中国基金报· 2025-07-15 16:12
控制权变更 - 湖南赛乐仙以10.07亿元竞得启迪药业24.47%股权(5860.7万股),交易溢价24%(每股17.19元 vs 收盘价13.86元/股)[2][9] - 若股权过户完成,启迪科服持股将清零,湖南赛乐仙成为第一大股东,原控股股东表决权从26.37%降至1.90%[18] - 衡阳弘湘国有投资(衡阳市国资委背景)为第二大股东(19.11%),与湖南赛乐仙持股差距仅5.36个百分点[18] 拍卖背景与过程 - 拍卖源于启迪科服与农业银行的金融借款纠纷,质押股份被强制执行[7] - 首场拍卖因执行异议暂缓(2024年11月),二拍于2025年7月14-15日进行,经历138轮竞价、107次延时[2][7] - 湖南赛乐仙成立仅27天(2025年6月19日成立),注册资本4亿元,由江琎通过上海赛乐仙控股75%[12] 收购方业务协同 - 湖南赛乐仙实控人江琎为恒昌医药创始人,恒昌医药服务超20万家药店/诊所,年发货能力超75亿元[15][16] - 启迪药业拥有古汉养生精等独家中药品种及30多个药食同源产品,与恒昌医药分销网络形成互补[16] - 市场解读此次收购为医药产业链整合,旨在构建供应链闭环[16] 公司经营与市场表现 - 启迪药业2024年营收3.43亿元(同比降15.18%),归母净利润亏损1.25亿元(同比降596.98%)[18] - 2025年上半年预亏1500-190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2339万元有所收窄[19] - 近一个月股价累计上涨近50%,7月15日当日振幅剧烈,一度涨停后收平[2][19]
“三新两化”转型显效 九州通2024年营收1518亿元
经济观察报· 2025-04-28 14:3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达1518 10亿元 归母净利润25 07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18 14亿元 剔除特定因素影响后营收同比增长2 58%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 88%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 89%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20 16亿元 同比增长3 82% 归母净利润9 70亿元 同比增长80 38% [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正为30 83亿元 [3] - 2024年拟派发现金红利9 97亿元 加上回购股票2 68亿元 合计12 65亿元 占年度归母净利润50 47% [2] 核心业务发展 - 医药分销核心业务稳定增长 工业自产及OEM 中药 数字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等新兴业务同比增速均在20%左右 [3] - 工业自产及OEM板块中 西药工业板块实现销售收入5 92亿元 同比增长26 92% 毛利率42 48% 中药工业板块自产品种销售收入22 86亿元 同比增长21 45% 毛利率16 44% [3] - 中药业务全年销售收入49 62亿元 同比增长18 14% 已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4] - 数字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收入10 64亿元 同比增长25 32% 毛利额2 36亿元 同比增长17 08% [4] "三新两化"战略转型 - 新产品战略以医药总代品牌推广业务(CSO)为核心 搭建全方位新产品战略架构体系 [5] - 新零售战略以"万店加盟"为核心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 [6] - 新医疗战略开发"九医诊所AI辅助诊断平台" 截至3月末会员店达1377家 [6] - 数字化战略全年研发投入3 46亿元 同比增长24 32% [6] - 不动产证券化(REITs)方面 Pre-REITs项目募集资金16 45亿元 医药仓储物流公募REITs募集11 58亿元 公众投资者有效认购倍数达1192倍 [6] 技术布局 - 自主研发九信"中药质量追溯平台" 累计记录5 5万饮片批次 总产量1 3万吨 [4] - 构建覆盖全国的GSP仓储网络 高效联动的运输网络与数智信息网络"三网融合"物流供应链体系 [4]
国药股份(600511):业绩符合预期 母公司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新浪财经· 2025-04-26 06:31
公司业绩 - 2025年一季度收入127.13亿元,同比上升4.87% [1] - 归母净利润4.59亿元,同比下滑0.10% [1] - 扣非净利润4.46亿元,同比下滑2.57%,符合预期 [1] 母公司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9.4亿元,同比增长16.3% [2] - 净利润3.4亿元,同比上升6.8% [2] - 毛利润率7.0%,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2] 费用与投资收益 - 销售费用率1.2%,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2] - 管理费用率0.8%,同比持平 [2] - 工业投资收益1.03亿元,同比增长0.9% [2] 研发与产品布局 - 国瑞药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强科研创新和成本控制 [2] - 2024年获得一类精神药品原料药盐酸艾司氯胺酮等多个新产品注册批件 [2] - 与上海医工院、中国药科大学等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2] 营销转型 - 提升招投标、渠道建设、数据服务等增值服务能力 [3] - 重点推进口腔产品、血液制品、二类精神药品等多领域营销模式 [3] 盈利预测 - 维持2025年净利润预测21.31亿元,同比增长6.5% [4] - 维持2026年净利润预测22.70亿元,同比增长6.5%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2026年10.4倍/9.8倍市盈率 [4]
暴跌90%后再翻倍,满贯集团(03390)到底发生了什么?
智通财经网· 2025-04-22 00:07
股价异动与交易分析 - 股价在上周三盘中暴跌90%后 周四开盘即大幅上扬30% 收盘时涨幅达76.67% 盘中一度翻倍 但较两天前3.1港元开盘价仍有较大差距 [1] - 4月16日9:45开始出现抛售 一小时内市值缩水90% 11:30停牌前收0.3港元 跌幅90.3% 停牌后次日复盘股价上升90% 最终收涨76.67% 全天成交额1.79亿港元 创2020年上市以来纪录 [4][11] - 15分钟K线显示9:45至10:45分四个时段分别抛售23.6万股、30万股、136万股和4260万股 前三个时段合计189.6万股跌幅超40% 最后时段跌幅扩至90% 10:50后五分钟内资金吸纳超9000万股筹码 占总成交量30% [4] 股东结构与质押风险 - 控股股东王嘉俊通过Tycoon Empire控制1.29亿股普通股(占16.12%)因股价大跌遭强制出售 其持股比例原为53.87% 4月7日及9日曾增持36.4万股和44.6万股 斥资超280万港元 [2] - 第二大股东华润医药持股18.99% 2019年入股成本1.63港元 第三大股东雅各臣科研制药持股7.07% 2020年入股成本1.52港元 两家巨头均确认未出售股份 [6][12] - 港股市场质押率普遍30%-70% 但传统行业和小市值公司质押率仅10%-20% 股价跌20%即可能触发平仓线 [3] 做空手法与机构操作 - 做空机构瞄准高质押标的 通过快速抛售使股价崩盘 导致质押方来不及补交保证金引发强制平仓 [1][9] - 百惠席位卖出558万股 创升持股1.35% 百惠在60个交易日内无显著买卖痕迹 但当日卖出量仅次于海通国际 疑似启动暴跌 [6] - 富昌国际4月16日卖出510.4万股 17日卖出1313.4万股 两个交易日净卖出超1800万股 但其历史最大持仓仅200多万股 港股存在借席位操作 T+2后按原始席位显示数据 [11] - 类似案例发生于3月5日益美国际控股 暴跌89% 百惠净卖出3500万股 控股股东林漳以0.15港元均价出售1.4337亿股 疑似遭遇强平 [8] 公司业务与市场背景 - 公司业务经营正常且财务状况无重大变动 市场集中于香港、澳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 未在美国销售 不受美国对中国进口药品调查影响 [2] - 公司为医药分销企业 过去两年市值在20-40亿港元区间徘徊 平均日成交额约百万港元 [4]
国药控股2024年净利70.5亿元 夯实医药分销板块市场领军地位
证券时报网· 2025-03-24 13:57
文章核心观点 - 国药控股2024年业绩发布,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各主营业务板块差异化发展,公司推进转型升级以提升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 [1][2][5] 业绩情况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45.08亿元,同比下降2.02%;归母净利润70.50亿元,同比下降22.14%,基本每股盈利为2.26元,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68元(含税) [1] 主营业务板块发展 医药分销业务 - 截至2024年末,医药分销板块收入占比同比上升1.72个百分点,达73.16%,业务收入4443.65亿元,同比增长0.75%,业务经营溢利率为2.74% [2] - 加大网络优化布局,制定差异化战略提升市场份额,品种结构向高需求、高价值调整,推进创新服务发展,与厂商合作开展营销自营项目,深化与品牌合作新增营销推广 [2] 器械分销业务 - 截至2024年末,器械分销板块收入占比同比下降1.68个百分点,达19.41%,业务收入1179.15亿元,业务经营溢利率为2.25% [2][3] - 顺应合规监管需求,提升直销业务占比,下调调拨业务占比,优化终端结构;推进创新服务转型,拓展器械SPD业务,智慧供应链项目收入高速增长,新增多项服务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3] 医药零售业务 - 截至2024年末,医药零售板块收入占比同比增加0.14个百分点,达5.92%,集团零售药房店铺总数为11213家,其中国大药房9569家,专业药房1644家,双通道药房门店数量达1211家 [2][5] - 聚焦零售战略目标,推进批零一体发展和统一零售平台建设,以“双品牌”战略抵御行业波动;专业药房强化网络布局和药学服务能力,国大药房向结构优化驱动增长转型 [4][5] 转型升级举措 - 以“管控一体化”与“业务数字化”为核心抓手,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推动运营效率全面提升,完成首个零碳园区建设助力绿色物流和物流一体化建设 [5] 未来展望 - 2025年医药流通行业仍处转型升级过渡期,公司将发挥战略、资源配置优势,推进一体化建设与专业化运营,推动服务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