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

搜索文档
中汇观点:聚焦税务合规,股权激励、对赌协议与股权代持的风险管理策略
全景网· 2025-08-13 05:51
IPO税务合规核心要点 - 税务合规是IPO审核的重中之重 直接决定企业能否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1] - IPO股权结构搭建涉及优化治理 实施激励 引入战投等操作伴随复杂税务问题 [1] - 股权激励需明确不同工具的个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1] - 符合条件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可申请递延纳税 但需满足特定条件并完成备案 [1] - 大股东低价转让股权至员工持股平台可能被视为向员工提供经济利益 产生额外税务负担 [1] 战略投资与对赌税务处理 - 对赌协议补偿方式的税务处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 - 签订对赌协议时应明确补偿主体和方式 在协议中或通过单独文件明确各方税务处理立场 [2] - 股权代持还原时名义股东可能被视为产生财产转让所得 需缴纳税款 [2] - 解决代持税务风险的方法包括司法确权和与主管税务机关充分沟通 争取认可代持还原实质不作为应税交易 [2] 论坛背景与目的 -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于6月19日至20日在杭州举办"聚生态之力 赋资本新程"IPO高端论坛 [1] - 论坛特邀沪深京三大交易所专家现场宣贯最新政策与申报要求 [2] - 活动汇聚资本市场政策专家及实务界资深合伙人 共议资本市场最新动向 [2] - 论坛重点围绕资本市场最新政策动态 审核要点与实务操作展开研讨 [2] - 旨在搭建IPO相关各方高效对话平台 助力长三角及全国优质企业精准对接资本市场 [2]
毕马威报告:下半年消费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引擎
中国新闻网· 2025-08-11 16:31
中国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3% [1] - 二季度GDP环比增速为1.1% 高于2021年以来历史均值 [1] 消费领域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恢复态势 [1] - 情绪经济赋能轻奢、潮玩、健身等升级类消费新赛道 [1] - 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消费实现高速增长 [1] - 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不断拓展 消费将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 [1] 政策支持 - 以旧换新"国补"政策与电商年中促销活动驱动消费增长 [1] - 国家公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1] - 下一步或通过发放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1] 出口表现 - 上半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9% 高于去年同期2.2个百分点 [1] - 7月出口同比增长7.2% 较上月超预期上行1.3个百分点 [1] 投资领域 - 政府对整治"内卷式"竞争的重视有望带动行业价格回升和利润改善 [2] - 制造业企业投资意愿或将迎来修复 [2] - 城市更新领域投资或将迎来新一轮扩容 [2] - 政府投资项目储备相对充裕 [2] - 新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下基建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2]
毕马威中国: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显现韧性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13:48
中国经济增速 - 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显现韧性 企业抢出口活动活跃带动国内生产旺盛 两新政策支持居民消费和制造业投资支撑国内需求 [1] 消费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高于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 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良好恢复态势 [1] - 以旧换新政策与电商促销双轮驱动消费 政策引导绿色化智能化消费升级 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智能家电保持较快增长 [1] - 情绪经济赋能轻奢潮玩健身等升级类消费新赛道 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消费高速增长 [1] 消费展望 - 下半年稳就业和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 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不断拓展 消费保持韧性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 [1] 货币政策 - 上半年央行相机抉择动态调整政策目标优先级 一季度侧重防风险防空转 关注汇率波动长债利率及银行净息差压力 [2] - 二季度外部冲击显现 5月7日金融政策推出标志货币政策转向稳增长和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2] - 下半年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 把握力度和节奏 延续多目标轮动特征 已实施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 [2] - 短期货币政策或进入观察期 不急于加码宽松 防风险防空转关注度可能提升 但年内降准降息可能性和必要性仍存 [2]
刚刚!致同所及两名注会收警示函!
梧桐树下V· 2025-08-09 02:38
深圳证监局对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措施 - 深圳证监局于2025年8月8日对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蒋晓明、胡新出具警示函 因长亮科技2023年年报审计项目存在多项执业质量问题 [2][3] - 监管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要求事务所15个工作日内提交整改报告 [9] 审计执业质量问题 控制测试缺陷 - 未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关键控制点"合同变更"实施恰当控制测试 缺乏充分审计证据证明控制有效性 [4] 营业收入审计缺陷 - 未充分关注个别项目暂估收入差异:2022年末暂估收入与实际结算金额存在较大差异 2024年1月实际结算金额较2023年末暂估数大幅减少 [5]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审计缺陷 - 未评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中前瞻性调整系数大幅变动的合理性 迁徙率计算关键参数复核程序缺失 [6] 研发费用审计缺陷 - 未核查部分无形资产摊销确认为研发费用的合理性 [7] 错报评估缺陷 - 对高于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的未更正错报 未汇总评价其单独或汇总后的重大性 [8] 审计底稿缺陷 - 收入细节测试和截止测试记录缺失 未说明收入截止性测试样本选取范围的合理性 [9] 监管依据 - 违规行为涉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多个条款 包括第1231号、第1101号、第1301号、第1321号和第1251号等审计准则 [4][5][6][7][8]
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Diane Swonk:将开始看到更多与关税相关的通胀。
快讯· 2025-07-30 18:14
通胀与关税影响 - 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Diane Swonk指出将开始看到更多与关税相关的通胀 [1]
致同所收警示函!10天前因另一项目才收深交所监管函
梧桐树下V· 2025-07-28 10:47
审计违规事件 -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杨华、邓金超因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问题被内蒙古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1] - 审计问题包括研发费用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公司部分研发项目资本化时点识别不准确 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 - 长期股权投资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公司在核算对国亦生命科技和北京久阳智慧投资的投资收益时依据被投资单位母公司财务报表确认 未能重新计算投资收益 [2] 审计问题细节 - 研发费用审计不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第十条规定 [1] - 长期股权投资审计同样不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第十条规定 [2] - 上述行为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和第四十六条规定 [2] 监管措施 - 内蒙古证监局对致同所及相关责任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 - 违规行为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2] - 要求30日内报送书面整改报告 [3] 其他相关事件 - 7月17日致同所因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违规收到深交所监管函 [1] - 两签字注册会计师曹阳、张志威被深交所通报批评 [1]
对话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刘建刚:人与AI如何一同迈向“混合智能”?
第一财经· 2025-07-28 07:52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核心观点 - 本届大会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命题,系统刻画智能时代的知识版图与时代坐标 [1] - 毕马威作为专业服务机构持续投入资源推动AI在各项业务发展中的应用 [1] - 大会探讨了人与AI的协同关系及"混合智能"模式的可能性 [1]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 - 全球AI普及率达66%,其中每周使用AI的人群占比38% [2] - 发展中国家AI使用渗透率显著高于发达国家(80% vs 58%) [2] - 发展中国家优势体现在政策支持、年轻人口结构、制度与文化环境的"低阻力"特征 [3] - 发达国家受限于隐私监管、数字化转型成本及劳动力替代争议等因素 [3] - 职场AI使用率58%,发展中国家(72%)显著高于发达国家(49%) [3] - 教育领域AI使用率高达83%,学生普遍欢迎效率提升但担忧辩证思维能力下降 [3] 人工智能带来的机会与挑战 - AI优化运营、加速决策、提升客户体验及推动产品创新已成为企业必答题 [5] - 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推理大模型推动AI"平权化",预计未来AI将如水电般成为基础资源 [5] - AI价值在于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而非单纯使用大模型 [5] - AI热潮将从算力算法竞争转向应用端爆发,应用端将成为价值创造最大来源 [6] AI驱动的产业变革 - AI效率提升终点是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彻底变革 [7] - AI成本下降速度超预期(从预计年降10倍到实际降幅超20倍) [7] - 中国智能制造升级显著,中国制造2025目标已基本实现,正推进2035智能制造规划 [7] - AI驱动"黑灯工厂"等高度智能化生产模式,重塑产业模式 [7] - AI开启新时代,不是简单的"AI+"而是产生新化学反应 [8]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 - AI将迈向"混合智能"模式:人定义目标,AI定义执行方式 [9] - AI成本急剧下降将缩小知识贫富差距 [9] - 数据主权问题成为AI发展障碍,需避免形成割裂的AI体系 [9] - AI正以前所未有速度重塑世界,在中国的发展尤其迅速 [9]
立信所被罚没464万,两注会合计被罚80万,事发思尔芯科创板IPO审计
梧桐树下V· 2025-07-26 02:50
思尔芯财务造假及立信所审计失职事件 - 思尔芯通过虚构销售、提前确认收入及少计费用等方式虚增2020年营业收入1,536.72万元(占当年营收11.55%),虚增利润总额1,246.17万元(占当年利润118.48%)[5] - 立信所作为审计机构未勤勉尽责,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涉及审计业务收入154.72万元[5] - 立信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六大程序执行不到位:风险评估、生产审计、收入审计、客户走访、资金流水核查、关联方借款费用审计[6][7][8][9][10][11][12] 监管处罚措施 - 对立信所合计罚没464.15万元(没收审计收入154.72万元+罚款309.43万元),签字注册会计师王斌、唐成各罚款40万元[1][14] - 思尔芯被证监会罚款400万元,6名责任人合计罚款1,250万元,上交所对其采取5年内不接受IPO申请的纪律处分[2] - 思尔芯高管黄学良等6人被公开认定3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黄学良控制的其他企业1年内不得提交上市申请[2] 审计失职具体表现 - 风险评估未识别业绩压力:2020年净利润1,010.72万元中约900万元来自高管介绍的销售,且存在突击确认12月收入的情况[6] - 生产审计未发现收入跨期:2020年确认收入的硬件设备实际生产时间为2021年,但未获取产品检测记录等关键证据[7] - 收入审计未验证软件销售真实性:虚假软件销售贡献60.09%利润,但未核查软件与硬件的兼容性问题[8][9] - 客户走访流于形式:未发现87.93%利润来源的客户合同存在手工填写、审批异常等情况[10] - 资金流水核查缺失:未发现672.49万元预付款被用作虚假销售回款,且未识别关联方资金周转痕迹[11]
信永中和被罚没122万,2名签字注会被罚80万!
梧桐树下V· 2025-07-18 12:42
西科农业财务造假事件 - 西科农业通过供应商和经销商循环资金划转虚构水稻种子购销业务,虚增2022年营业收入13,109万元(占全年营收43.38%)和利润总额3,309.75万元(占全年利润115.57%),扣除虚增后实际净利润为亏损[1][4] - 造假手段包括伪造客户签名单据(同一客户在不同单据笔迹差异)、利用第三方代付款伪造回款(第三方回款占比44%达8,762.53万元)、向空壳供应商吉安村背(注册资本1万元)异常支付预付款1,400万元(占预付账款27%)[8][11][12] 信永中和审计失职行为 - 控制测试缺陷:未发现23份销售合同均无编号且缺失价格/客户信息等关键要素,25笔发货样本中6笔运单缺失且单据无负责人签字[5][6] - 收入审计缺陷:对4,356万元未回函销售仅检查问题凭证替代测试,未核实6,460万元回函客户身份真实性[9] - 预付账款审计缺陷:未分析预付账款同比增加59%的异常趋势,错误记录为"采购金额下降"[13] 监管处罚结果 - 对信永中和没收业务收入424,528.30元并处80万元罚款,签字注册会计师王庆、阳历各被警告并罚款40万元[1][21] - 监管驳回事务所"客户系统性造假导致未能发现舞弊"的申辩理由,认定其未保持职业怀疑且底稿结论无证据支持[19][20]
刚刚!致同所收监管函!两注会被通报批评!
梧桐树下V· 2025-07-17 14:20
监管处罚决定 - 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25年7月17日对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注册会计师曹阳、张志威发出监管函和通报批评处分 [1][2] - 处罚涉及江苏立华牧业202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的多项违规行为 [2] 项目执业不到位 - **存货审计问题**:未充分关注函证回函、盘点表中的异常情况 未记录视频监盘控制过程 未执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变动审计程序 [4] - **风险评估与内控问题**:关键审计事项应对程序与披露不符 未对非重要组成部分执行审阅程序 穿行测试和控制测试缺失 [4][5] - **审计抽样问题**:样本量未达最低要求 抽样方法未一贯执行 未说明抽样过程 [5] - **收入与资金审计问题**:未关注收入细节测试样本异常 未核查银行流水异常 股份支付费用审计证据不足 [5] - **函证程序问题**:电子函证因客户未实名认证失败后未替代发函 未调查回函不符原因 [5] - **其他审计问题**:未核验ERP数据准确性 在建工程转固时点证据不足 未复核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摊销 [6][7] 业务质量管理缺陷 -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未督促项目组执行质量复核程序 审计底稿归档不完整且目录与内容不符 [3][8] - **注册会计师层面**:曹阳、张志威未落实质量复核意见 底稿归档存在相同问题 [3] 违规依据 - 致同所行为违反《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1.4条规定 [8]